春風1991

第864章 院士的青睞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遙遠 本章︰第864章 院士的青睞

    三天後,奮進號上的所有人都下船了,大部分人都在上面待了足足三天,完成了全柴聯合動力裝置的測試檢驗之後才收工下船上岸休整,這里面包括七十歲高齡的楊志謙和六十多歲的年海紅二位老爺子,當然也包括他們帶的技術骨干。

    作為全柴聯合動力裝置的制造廠掌門人,年海紅的心情是最好的,時刻都是笑眯眯的,時刻都是下巴微微昂著的。

    搞科研的誰不想當院士,但是成為院士太難太難了,難到年海紅作為國內內燃機技術領域的大拿都與此無緣。

    但是現在,年海紅看到了一絲曙光了。

    全柴聯合動力裝置定型之後,他是有可能躋身院士之列的。

    他當然是高興的。

    到了琴島,再去濟南也就沒多遠了,三百多公里的車程而已。

    來到了山東當然是要去看看濟柴總廠,看看這家春風集團旗下唯一一家動力系統制造廠。

    朱英杰和楊志謙都決定參觀完了濟柴總廠之後,就從濟南直接打道回府,對此姚遠是爽快答應下來的,並且答應安排返程。

    禮賓部駐琴島辦事處派來的車隊接上這幾十號人浩浩蕩蕩地往濟南去,上次姚遠處理海外勞務派遣的事情時,也是從琴島去的濟南,可謂是輕車熟路了。

    為了避開那些繁雜的形式,姚遠沒有通知當地政府任何人,車隊在天黑之前悄悄開進了濟柴總廠廠區。

    當夜安頓好後,姚遠正準備好好睡一覺,林小虎卻過來報告,臉色古怪地說,“阿遠,楊院士想見你,年老也在。”

    “哦?”姚遠感到驚訝。

    楊志謙就算不支持他那幾位弟子的傾向,也不會表示反對,否則他不會親自帶隊過來。

    除了電力推進系統,奮進號上能給他們看的都給他們看了,參觀完濟柴總廠之後,楊志謙團隊打道回府,接下來陳家出什麼招,姚遠接著就是了,但是姚遠不會因為這個原因而把船舶重工打上某個標準——船舶重工是全民所有制企業,簡單地說,這是全國人民的,而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小團體的。

    姚遠拎得很清楚。

    披上薄外套,姚遠和林小虎來到了小會客室里,果然,年海紅在和楊志謙說著話,茶幾上的茶表明他們談了有一會兒了。

    林小虎帶上門在門外守著,看到不遠處的房間門口處,王建奇和鄭琳鬼鬼祟祟的往這邊張望,他舉步往那邊走,王建奇和鄭琳縮回了房間離去,林小虎于是作罷。

    小會客室里,姚遠給二位泰斗繼續泡茶。

    年海紅說,“小姚,楊院士想和濟柴總廠合作搞幾個重型動力系統項目。”

    來的路上姚遠已經想明白了,身不由己的楊志謙八成是想要借此機會換一個陣營,對此姚遠是歡迎的。楊志謙這樣的領域泰斗,傾向哪一邊那一邊就有更大的技術優勢。

    姚遠說,“我舉雙手歡迎,只要楊院士這邊沒有阻力。”

    他的言外之意,楊志謙听出來了。

    楊志謙笑道,“事情沒有你想的那麼復雜。”

    年海紅解釋道,“小姚,老楊是院士,船舶重工能拿他怎麼辦,老陳家那幾個人能拿他怎麼辦,你啊想太多了。”

    姚遠一愣,忽然發現的確是這個道理。

    院士,代表著最高學術地位的身份,地位之超然,已經超脫了派系理念之間的限制了。

    “我那幾個不成器的弟子實在讓人操心得很,我今年七十了,還能再帶一批學生,也只能再帶一批了,他們,我就管不了了。”楊志謙輕聲感慨著。

    當老師的,說到底是放心不下弟子。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本科之後的老師那就真的跟父母親差不多,當老師的怎能不為學生著想,王建奇等幾位又是楊志謙帶的最後一批學生,他當然希望有一個圓滿的結果結束自己的教育生涯。

    但是現在,他決定再收一批學生作為關門弟子。

    是什麼讓這位打算收山的院士萌生了再帶一批學生的念頭,原因不言而喻了。

    姚遠慚愧得很,道,“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我們搞科研的想法其實都蠻簡單,小姚你本身就是有大成就的機械工程專家。”楊志謙說。

    顯然,年海紅已經把姚遠的一些情況向楊志謙介紹過了。

    姚遠苦笑著搖頭,心道,我只是把上一輩子四十多歲的成就提前拿了出來而已,他忽然想到了柳明偉,試探問道,“楊老,不知道你對最後一批學生有什麼要求。”

    “你有推薦?”楊志謙笑著問。

    姚遠說,“其實您見過,朱總團隊里的艦艇電氣專家柳明偉,奮進號加速性能比一般全柴聯合動力裝置的船舶更厲害的原因,就是他分析出來的,悟性非常高。”

    顯然,楊志謙已經從年海紅這里知道了奮進號動力系統的秘密。

    楊志謙卻是搖頭說,“柳明偉我認識,這個小伙子當不了我學生,不是我不願意,而是他不願意。”

    “小姚,柳明偉是國內唯一選擇專門研究艦艇電氣的青年專家,而且現在已經是部隊的人了。”年海紅解釋說。

    姚遠很意外,“現役軍人了?”

    楊志謙點頭,“他主動申請的,部隊缺乏技術人才,求之不得,把他列為高技術人才典型來對待。歸根結底還是柳明偉個人的選擇,他現在專攻艦艇電氣,從個人成長和技術發展來說,讓他轉過來研究動力系統,也不合適。”

    “原來如此。”姚遠明白了。

    楊志謙笑著說,“再有合適的人選隨時向我推薦,我還能帶四五個學生,還有精力。”

    姚遠是西海工業大學出來的,當然是有許多從事科研的同學的,楊志謙是這麼想的,就當賣姚遠一個人情。當然,歸根結底還是要看推薦過來的人有沒有跟著院士學習的潛質。

    就著這個話題說了幾句後,年海紅說,“小姚,楊院士想了解一下濟柴總廠以及在集團事業版圖里的情況,你介紹一下吧。”

    年海紅還是廠長,但已經逐漸脫離具體事務了,充當定海神針的作用,他當然最熟悉濟柴總廠了,不過,濟柴總廠未來要往哪個方向發展、在春風集團的事業版圖里是什麼位置什麼角色,姚遠才是最清楚的,因此干脆全部由姚遠來介紹。

    院士團隊主動要求合作,這是天上掉餡餅的事,姚遠當然是積極的、歡喜的。

    姚遠稍稍整理了一下措辭,道,“濟柴總廠在春風集團工業版圖里扮演著唯一重型柴油動力系統制造廠的角色。”

    這一句話是他對機柴總廠的戰略定位。

    “截止現在,濟柴總廠已經基本覆蓋了所有功率層次的柴油機,計劃在濟南、武漢、上海、南港建成四大發動機生產基地,目前南港那邊的已經投產了,在沈陽、成都、南港建成了三大技術研發中心,目前南港技術研發中心已經建成。”

    “濟柴生產的190型柴油機成為了油田客戶青睞的發電系統主機,年老三個月前率隊參加了法蘭克福工業展,三天時間拿下了五千多萬美元的訂單,絕大部分是購買190型柴油機的。目前這個產品已經形成系列,濟柴已經確定將這款柴油機作為主力產品進行延伸改進。”

    頓了頓,姚遠說到了楊志謙最關心的部分,他說,“全柴聯合動力裝置是春風科學院和濟柴總廠聯合研發的,濟柴參加了研制工作,也是唯一的制造商,雙方已經簽署協議共同發展全柴聯合動力裝置,未來的合作範圍會擴大到柴-燃聯合動力裝置等。”

    “春風科學院不從事經營業務,收入來源依靠技術授權費用、專利特許使用費等,所以,包括全柴聯合動力裝置在內的新式動力系統,都是交給濟柴總廠來經營的。”

    姚遠回憶了一下,看向年海紅,說,“去年的濟柴總廠的銷售額好像是15億華夏幣?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我沒來得及看。”

    “今年上半年的銷售額已經頗10億了。”年海紅笑道。

    今年破20億大關是板上釘釘的了,因為上半年有一個法蘭克福工業展,大部分產能都用于出口了,到了下半年隨著出口訂單的陸續完成,積攢的國內訂單會出現一個爆發期,等于差不多一年的國內訂單集中在下半年來完成了。

    除了位于南港寶駿汽車生產基地里的濟柴發動機制造二廠投產之外,武漢和上海的生產基地都還在建設中。

    為了解決產能的問題,濟柴總廠計劃再建一個像位于南港的二廠那種依附工業園區、可以很快投產的生產基地,初步選擇放在長春。

    結果,當地政府得知此事之後,連夜找上門來勸說濟柴總廠把新生產基地建在濟南,年海紅已經不管具體事務,避而不見,新一代廠領導則實事求是地表示,當地的產業配套已經飽和,容下另一個生產基地了。

    被南方實業收購之前,濟柴動力廠就是當地政府手里面一塊雞肋,扔了可惜,留著沒多大用處,唯一之前的就是總廠所在的這塊地,賣了開發房地產是再好不過的。

    為這事,年海紅不知道和當地政府斗了多少場。

    如今風水輪流轉,不但不要求濟柴搬去郊區,還在周邊多劃撥了一些土地給濟柴總廠建新的生活小區。

    平心而論,濟柴的總廠駐地所在的位置已經不適合繼續做工業生產了,這是城市發展的趨勢。

    為了讓濟柴總廠把新的生產基地留在濟南,當地政府成立了工作專班,在火車站附近挑了一大塊地,政府出面搞掂拆遷,並且做好了七通一平。

    當前政府能夠做到三通一平的都很少,更不要說七通一平了,可見當地政府是下了大決心的。

    七通包括通給水、通排水、通電、通訊、通路、通燃氣、通熱力,一平指的是場地平整。

    這些基礎建設很耗錢。

    經過綜合考慮,又感于當地政府的誠意,濟柴總廠最終決定在濟南建第五生產基地,主要生產190型柴油機系列,這才把產能問題解決掉。

    听了姚遠的介紹,楊志謙很是感慨,他說,“濟柴總廠是國內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動力系統制造企業無疑了。”

    “有代價的。”姚遠實事求是地說,“濟柴總廠目前的主力銷售產品是190型柴油機,為了產品推廣,為了和德日兩國的同類產品競爭國內市場,我們針對性地采取了分期付款模式。”

    “分期付款?”楊志謙對金融這塊是半懂不懂的。

    分期付款模式在西方盛行,但在90年的華夏還是一個代表著高端和神秘的消費銷售模式。

    姚遠說,“我們選擇了漁船動力作為突破口,南方實業作為控股股東,在東部沿海收購了幾家中型造船廠,隨後和深度發展銀行合作,推出了一款可以分期付款采購的近海漁船。”

    “這種漁船必須使用190型柴油機作為動力系統。漁船可以先付30%的錢就能拿到漁船,尾款可以選擇在12個月-36個月這個期限里還清,利息只有2%。”

    楊志謙馬上想到這種模式的恐怖之處了。

    如果社會上有1萬元,可以采購1套190型柴油機,采取這種付款方式的話,就可以采購最少3套。

    不過他不是金融專家,也只能想到這些。

    姚遠繼續說,“另一種方式是只針對190型柴油機本身,比如已經有漁船的,想要更換發動機的,我們提供包安裝以及免費保修三年的服務,同樣只需要付30%的錢,尾款12個月內付清。”

    通過這兩種方式,兩年後,190型成為了東部沿海近海漁船普遍使用的柴油機,初步壓制住了德日兩國的同類產品。

    姚遠說,“濟柴總廠的盈利模式較為單一,利潤的大部分是190型柴油機系列創造的,這很不健康。全柴聯合動力裝置定型之後,將會作為濟柴總廠第二種主力產品來運營,要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系列產品,楊老,與您合作非常的關鍵。”

    楊志謙很佩服姚遠的規劃,他道,“你已經規劃好全柴聯合動力裝置的民用路子了,我過來只是錦上添花罷了。”

    “是雪中送炭。”(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春風1991》,方便以後閱讀春風1991第864章 院士的青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春風1991第864章 院士的青睞並對春風1991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