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升明帝

第541章 鎮遠郡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木子藍色 本章︰第541章 鎮遠郡公

    貴州,鎮遠。

    雙喜歪著腦袋打量著衙門上的牌匾,伸出右手往下壓,“右邊再下來點,對,再下來點,好好好,&nbp;&nbp;正了。”

    兩名家丁把一面牌匾擺正掛好,跳下梯子退後打量,“嗯,正了,忠信,這兩字寫的真好。”

    雙喜笑道,“那可不,這可是萬歲爺御筆親題,特派內侍千里迢迢賜下的,&nbp;&nbp;從今個起,咱們就是忠信屯鎮的人馬了。”

    一名家丁瞧著摘下來放一邊的地塊牌匾,上面寫著偏橋暨沅州巡撫衙門幾個大字。

    不過如今已經正式罷撤了偏沅巡撫衙門了,以前這個地跨貴州和湖南,由偏橋和沅州共署的軍政一體衙門,平時駐沅州,戰時駐偏橋,現在已經沒有了。

    取而代之的是新設的忠信屯鎮,其屯駐地為貴州鎮遠府、思州和湖南的沅州三府。

    忠信屯鎮是皇帝爺新設的一個屯耕守戰的組織,類似于原來衛所,在這三府內劃設地方,屯守耕種,但朝廷同時也仍在三府設立了知府衙門、知縣等地方衙門。

    甚至還保留了偏橋司、橫坡司、邛水十五洞司等土司。

    忠信鎮實際上等于是接管了原來鎮遠衛、偏橋衛、平溪衛、清浪衛、汶溪所、天柱所等衛所地。

    “我還是喜歡鎮遠開國郡公這名頭,公爵呢,&nbp;&nbp;听著就威武霸氣!”

    另一個則道,“我覺得以咱們大帥的功勞和名頭,起碼也得給封個國公啊,&nbp;&nbp;咱大帥之前在大順的時候,&nbp;&nbp;那就是九大侯爵之一,跟李帥他們是並列的,當年闖王就說咱大帥是他麾下五虎上將之一呢。”

    雙喜打斷兩個口無遮攔的家伙,“好了好了,牌匾掛好了就趕緊把梯子搬走,哪來這麼多廢話。”

    當年大明在偏橋設偏沅巡撫,也是因征播州楊應龍叛亂而起,而沅州到偏橋,正是湖南入貴州的一個重要路線,因交通要道,而成為征播州的重要軍糧中轉站,

    鎮遠府的偏橋,其實只是一個小鎮。

    當年萬歷皇帝是這樣評價的,說巡撫遠駐偏橋,鞭長不及馬腹,偏橋地僻城小,既駐總兵衙署,&nbp;&nbp;供億力必不支,宜令撫臣移鎮沅州而守,巡歷清、平、偏、橋,&nbp;&nbp;以便就近策應。

    後來因為明末苗寇披猖,地方受害,土司難以管束,于是又將偏沅巡撫移駐回偏橋,不再回駐沅州,甚至還在偏、鎮、思、石等地練兵萬余。

    沿著鎮陽江,大明在這條重要的交通要道上,僅鎮遠府內,就設置了偏橋衛、鎮遠衛、清浪衛和平溪衛四衛。

    沿江還有偏橋土司,鎮遠府城,鎮遠縣城和焦溪關。

    大明二百多年,一拔又一拔的移民過來,大明對于鎮遠府的控制力度還是很強的,尤其是在沿線的交通線上。

    府內還設有十六座驛站。

    還曾設立過總兵、守備等官,訓練過許多土兵等,不過在崇禎年間的動蕩里,地方舊有秩序已經蕩然無存。

    袁宗第之前率部平亂進入偏沅一帶,鎮壓剿滅了許多竄入這邊的亂兵、流賊,甚至鎮壓了一些叛亂的土司,在這里威望很高。

    當年袁宗第被稱李自成稱為五虎上將之一,還是大順五大軍團之一的主帥,後來留在河南圍剿土寨,其表現是非常出眾的,因此也是大順九大侯爵之一,這可是當時大順的頂級爵位。

    袁宗第打仗的本事很厲害,後來在御營還統帶過金吾騎兵,接受過皇帝的新軍練兵之法,所以回到湖廣後,打荊州圍武昌,戰偏沅,甚至入川援剿西軍,袁宗第這支人馬,越打越強。

    麾下更是猛將如雲,甚至裝備都比其它順軍要強不少。

    “咱們為何不駐鎮遠,卻駐偏橋?鎮遠可比偏橋大多了,那里有八條大街呢!”

    雙喜是袁宗第的心腹家將,還是其義子,當初也是跟著袁宗第去朝聖過的,還在金吾鎮里呆過,所以眼光跟這幾個在貴州本地招募的衛所家丁不同,“正因為鎮遠城大,所以鎮遠是分巡、知府他們的駐地,咱們是屯鎮,駐偏橋就很好,何況鎮遠衛城也是咱們屯鎮所轄啊。”

    “咱們大帥提督當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改成忠信屯鎮了呢?”

    “別胡思亂想,這都是朝廷的旨意,咱們奉旨守邊就好。”

    偏、沅這一線,可是西南重中之重,以前專設巡撫的地方,現在不設跨省巡撫了,但讓他們新設忠信鎮,屯鎮于此,也還是盡顯對他們的信任的。

    況且,皇帝封大帥鎮遠郡公,賜地兩千畝,實食封八百戶,這還不夠嗎?

    奉天來的使者,還帶來了十萬塊龍銀犒賞忠信鎮將士們,並將原偏沅衛所的衛城所城關城、屯田都拔付到忠信屯鎮名下。

    袁雙喜,這次還授為哨總,並授永業田五十畝,又口分田七十畝,一下子分到了一百二十畝地,其中五十畝還是永業,可以世襲也可以買賣,口分田則是他死後或離開屯鎮後要繳還的。

    袁雙喜是個戰爭孤兒,從小父母就在兵荒馬亂中餓死了,他成了孤兒,還好被袁宗第收養。

    如今也授了六品階餃。

    甚至不久前,在義父的出面下,為他訂婚了偏橋土司安氏家族的一個女子為未婚妻,婚期已經定好,就在年末。

    偏橋土司,全名是偏橋硐蠻長官司,他們與水西安氏不同,水西安氏是明英宗賜婚,但偏橋安氏,卻是北宋時期入黔平叛的安崇誠後裔,安崇誠本是陝西咸寧人,入黔平亂後,留下鎮守,世代鎮守就成為一地土司。

    袁宗第也是陝西人,強龍過江,偏橋安氏主動交好,袁宗第當然也願意與這地頭蛇搞好關系。

    當年安崇信率十將入黔平亂,平定後就留鎮偏橋,所以現在當地有十姓進貴州的說法。

    安氏偏橋司十幾任,四百年基業。

    雖然他們原本是漢人,但經歷幾百年,如今早就成了苗蠻首領。

    當然,終究也不過是些苗蠻,在袁宗第這種曾經縱橫天下的猛將面前,尤其是還有大明朝為強力後盾,也還是不值一提的。

    安家能夠識時務的示好,他也願意好好相處。

    袁雙喜與安氏的聯姻是第一例,卻不是唯一,這僅是個開始。

    事實上,袁宗第接到聖旨,讓他率本部整編為忠信屯鎮,屯駐偏沅三府的原衛所地後,他便利用安氏等的主動示好,順水推舟的開始漢苗聯姻通婚了。

    以後忠信鎮的部下們,要在這里落地生根,娶苗女通婚,這不是壞事,反而有利于長遠發展。

    而對于土司們來說,雖然明知道朝廷搞屯鎮,其實就是當年的衛所,而以前衛所移民屯駐,不斷的擠壓苗蠻土人的田地山要等,雙方矛盾沖突不斷,而朝廷地方官員卻又總向著漢民,于是往往最後總是爆發苗亂。

    但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造朝廷的反都沒什麼好結果,就算能亂一時,也終究要被鎮壓下去。

    不管是播州大土司楊應龍之亂,還是奢安之亂,又或是三征川之戰等,就算再難打,終究還是以大明的勝利而告終的。

    更別說他們這種小土司,在朝廷面前,其實沒有什麼反抗之力。

    能存活下來的土司,一般也很少主動干這種亡族的事情,一般也是一些旁支雜系甚至是寨子苗民們作亂,他們土司頂多暗里煽風點火,但很少真正下場的。

    衙門里。

    新晉封為鎮遠開國郡公的袁宗第,還在招待天使,一同的還有忠信鎮的數員大將,以及朝廷新派來忠信鎮的監軍御史等幾位官員。

    “偏沅可是要地啊,既是聯通西南的交通樞紐要地,也還是重要的商道,這里在漢唐時就已經是古苗疆商道了,我大明朝在此設衛置所,移民屯墾,經營多年,前些年因中原動蕩,因而荒廢混亂,現在就全拜托郡公重新安定此地了。”

    袁宗第在天使面前,態度很端正,面對著新來的分巡、知府、御史等官員們,態度也很好。

    他直言道,“皇爺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如今形勢需要,讓我們改為屯駐偏沅,這也是對我等將士們的賞賜優撫和信任,如今弟兄們終于可以把家眷在此安定下來,還能分得田地,一個屯丁能分十畝永業,二十畝口分田,余丁、家眷也還能另分口分田,這樣的恩賞,弟兄們上下都是滿懷感激。”

    “我們忠信屯鎮,絕對堅決擁護萬歲爺的旨意,替朝廷鎮守好偏沅三府,守好邊疆,自給自足,不給朝廷添負擔。

    我們屯守之余,也會努力訓練。

    朝廷有召,隨時出征。”

    這態度好的讓使者都意外,本以為會有些不滿。

    “郡公不愧是在御營做過提督的,這覺悟可是非常高啊。”

    “這談不上覺悟,弟兄們這些年跟著我東奔西走,南征北戰,甚至拖兒帶女的奔波無定,確實也都累了,如今終于能夠安定下來,還能分田授地,確實是非常滿意和心懷感激的。”

    “要是人人都能跟郡公這般想就好了,陛下遠在奉天也能放心了。”

    監軍御史接話,“陛下旨意,忠信鎮點選出五千屯守正丁,分為五番,每番千人,當值一月,如此輪流上番屯守,其余點選一千八為預備丁,定時訓練,再剩余的就地授田安置,應當沒問題吧?”

    “完全沒有問題,五千屯守正丁,一千八屯守預備丁,都能馬上點選到位。剩下的分田授地後,我還會將其中壯丁按保甲法編練,農時耕種,閑時集訓,以保丁民兵身份,隨時接受朝廷征召,為國效力!”

    新來的監軍御史,是浙東出身的進士,據說還是張皇後娘家人,但跟那位被早早罷官的張國舅不同,這位听說在御前也行走了一年多,還是個比較忠正的外戚的。

    他一來,袁宗第送了份見面禮,他沒收,袁宗第對他印象就很好了。

    而這位張監軍,也對袁宗第的這些回答非常滿意,確實是個忠心耿耿的正臣。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海上升明帝》,方便以後閱讀海上升明帝第541章 鎮遠郡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海上升明帝第541章 鎮遠郡公並對海上升明帝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