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三國很核理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南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于秋隕S 本章︰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南陽

    袁術說的這番話,其實正是他心中的真實想法。<r />

    <r />

    早在討董之初,袁術便已經有了定計,此行就是為了誅殺董卓,然後自己取而代之,繼而收拾權柄,統攝天下。<r />

    <r />

    最後,他準備效仿先賢,以禪讓的形勢使自己登上帝位。<r />

    <r />

    而事態的後續發展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劉備的幫助下,自己順利登上盟主之位,聲勢一時無兩。可惜到了最後,結局卻出乎了他的意料。<r />

    <r />

    誅殺董卓的功勞被別人搶了不說,己方陣營中也總有人陽奉陰違。<r />

    <r />

    自己才只是登上盟主之位而已,明里暗里就已經有很多人不服,尤其以那庶子家奴為甚。若自己真的取董卓而代之,還不知有多少人不願意呢。<r />

    <r />

    甚至再來一次諸侯討袁也不是不可能!<r />

    <r />

    所以在來的路上,袁術改了主意,不再想著迎奉天子,或者說他明白天子不能踫,至少現在不能踫。<r />

    <r />

    于是他打算討些好處後,就率軍返回南陽安心發展,逐步蠶食淮陽等地,甚至繼續向南發展,拿下荊州,揚州,最後等攢足了實力後,再一統天下,大興袁氏!<r />

    <r />

    但是听劉備的意思,居然不打算去奪回天子!<r />

    <r />

    不迎回天子,如何討要封賞?<r />

    <r />

    這可不行!<r />

    <r />

    面對滿臉嘆息的袁術,劉備笑道︰“就算此次遷都乃董賊倒行逆施,但如今國賊已除,是否繼續遷都,總要面見天子,聆听上意。身為人臣者,又豈能一意孤行?”<r />

    <r />

    聞言,袁術心中再度嘆息一聲。<r />

    <r />

    看來劉玄德是真正的漢室忠臣!<r />

    <r />

    如此忠心朝廷,固然可敬,但他終究跟自己不是同路人,更不可能為自己所用,二人總有分道揚鑣的一天。<r />

    <r />

    一念及此,袁術看向劉備的目光中,已然帶了三分冷意。<r />

    <r />

    雖然不至于現在就撕破臉皮,但劉袁聯盟注定不能長存。<r />

    <r />

    心中雖有一番考量,但袁術臉上卻露出了笑容道︰“賢弟所言極是,但就算要聆听上意,也要面見天子。如今你我固守雒陽,又何談聆听上意?”<r />

    <r />

    “袁兄勿慮。”劉備笑道,“早在三日前,某便已經命子初快馬加鞭去追趕西遷百官了,此去正為恭听聖訓。若天子欲返還雒陽,咱們再派大軍迎奉。若天子欲繼續西遷,咱們身為人臣,自然不能阻攔。<r />

    <r />

    按理說,覲見天子乃大事,某自該親自前往,只是某率先抵達雒陽,又孤身一人覲見天子,怕其他諸侯心有疑慮,因此未敢動身。”<r />

    <r />

    劉備這番話說得滴水不漏,簡直把一切都顧慮到了,縱然袁術想挑毛病也找不出來,只得皺起眉頭,默默無言。<r />

    <r />

    怪不得今日沒有見到林子初,原來是追趕天子去了。<r />

    <r />

    只是他林子初是你的人,他見到天子,也是為你劉玄德請求封賞,某卻一分好處都撈不著。<r />

    <r />

    見袁術似乎心有疑慮,劉備繼續笑道︰“袁兄放心,子初辦事向來穩妥,必不忘袁兄與眾諸侯的賞賜。”<r />

    <r />

    聞言,袁術這才露出了笑容,推辭道︰“賢弟言重了,某忠義報國,只求誅賊,非為賞賜也!”<r />

    <r />

    “袁兄高義,某佩服!”劉備拱手道,“只是將士們此次征戰日久,勞苦功高,又豈能不賞?若無封賞,今後何以使將士用命?”<r />

    <r />

    說到這里,劉備面色一肅,朗聲道︰“是以,某非為自己請賞,實則是為眾將士請功!”<r />

    <r />

    劉備的這個說法,袁術表示自己非常喜歡,當即點頭附和道︰“賢弟所言甚是,個人榮辱又算得了什麼,我等只是為有功將士請賞而已。今上聖明,必然能明白咱做臣子的難處!”<r />

    <r />

    說罷,劉袁二人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笑容。<r />

    <r />

    ……<r />

    <r />

    兩日後,袁紹也帶著大軍趕到了雒陽。至此,關東的四路大軍到了三路。<r />

    <r />

    至于兗州刺史劉岱那一路,就算董越與楊定負隅頑抗,以眼下的形勢,破關而入也只是時間的問題。<r />

    <r />

    不過作為關東聯軍中最弱的一路,眾人也沒對劉岱那邊抱有多大的心思。畢竟眼下董卓已死,他們巴不得劉岱跟董越、楊定二人拼個兩敗俱傷,未來天下爭霸的路上少一個對手。<r />

    <r />

    但劉備卻建議,派大軍南下向東征討董越與楊定,與劉岱形成合圍之勢。<r />

    <r />

    對此,袁術略微一沉思,便同意了。畢竟他們兩人手中還有兩萬西涼精銳,若是最終白白便宜了劉岱,那可就不好了。<r />

    <r />

    二人同意後,也沒必要問袁紹的意見了,只是這次不需要劉備與袁術親自出征了。<r />

    <r />

    劉備這邊以關羽為主將,趙雲為副將,荀攸為軍師,率三萬大軍前往。而袁術這邊,則是派出了馬騰的涼州鐵騎,與呂布的並州軍一同出征。<r />

    <r />

    袁術此舉也有著自己的小心思,他以為呂布久在董卓麾下,與董越、楊定二人可能也有些交情,最好能勸說二人倒戈卸甲,使自己不費吹灰之力得到兩萬西涼鐵騎。<r />

    <r />

    至于袁紹,連一兵一卒都沒有派出去。<r />

    <r />

    仗打到這個份上,袁紹的心已經涼了一大半,再也提不起什麼其他心思了。<r />

    <r />

    先是會盟遲遲未到,不僅被袁術搶走了盟主之位,還差點被林朝扣上一個從賊的大帽子。就算後來參與了關東聯軍,卻處處遭到袁術打壓,自己得意的斷糧之計也未奏效,現在更是最後一路到達雒陽,甚至還與冀州牧韓馥有了些齷齪……<r />

    <r />

    此次討董之戰,袁紹的得意算盤,可謂是一次都沒有打響,一直處于被動的局面。<r />

    <r />

    一步錯,步步錯。如此殘局,袁紹甚至都想掉頭就走。若不是劉備說林朝前去為眾諸侯討要賞賜,他早就率兵返回冀州了。<r />

    <r />

    畢竟已經惡了韓馥,有些事情就得提前準備了……<r />

    <r />

    與袁術一樣,袁紹也有著自己的計劃。而在他的計劃中,冀州這塊膏腴之地,用來做大本營剛剛好。<r />

    <r />

    至于現任冀州牧韓馥嘛……<r />

    <r />

    一個蠢如豬狗之徒,如何配領冀州牧?<r />

    <r />

    就算不交惡與他,袁紹遲早也會找個機會將他趕出冀州,或直接除掉。<r />

    <r />

    因此,現在留在雒陽的關東諸侯,都在期盼著林朝能為他們帶來好消息!<r />

    <r />

    但……行事一向出人意料的林子初,會讓他們得償所願嗎?<r />

    <r />

    ……<r />

    <r />

    此刻的林朝,又在哪呢?<r />

    <r />

    答案是在返還雒陽的路上。<r />

    <r />

    從河北縣到雒陽足有五百里的距離,林朝表示這段路實在太長了,沒有個把月的時間,怎麼可能到呢?<r />

    <r />

    至于那些等他等得望眼欲穿的關東諸侯,那就索性讓他們再等等唄。<r />

    <r />

    好飯不怕晚,一口一口吃嘛。<r />

    <r />

    在河北縣送別天子百官後,林朝並沒有向東返還雒陽,而是一路向南,直奔荊州而去。<r />

    <r />

    不解其意的眾人對此頗有微詞,尤其以郭嘉為甚。<r />

    <r />

    驛站客房中,郭嘉開口問道︰“子初,主公與眾諸侯眼下應該都抵達了雒陽,咱們為何在此磨蹭?若是拖得時間舊了,眾諸侯不耐之下,率軍前去去追趕天子,你的計劃可就要落空了。”<r />

    <r />

    林朝的這番舉動,郭嘉實在有些看不明白。<r />

    <r />

    照理說,眼下應當盡快趕回雒陽,不然遲則生變。可他林子初非但改了方向,反而還慢慢悠悠,滿心悠閑的模樣。<r />

    <r />

    這家伙莫不是把此行當成了游歷?<r />

    <r />

    此刻林朝伏在桌案上,手中捧著天子詔書,借著微弱的燭光仔細的觀看著,看看自己之前有沒有疏漏的地方。若是有,現在更改還來得及。<r />

    <r />

    郭嘉見林朝不答,繼續開口道︰“子初,你倒是說句話啊!”<r />

    <r />

    聞言,林朝嘆了口氣,將詔令放到了桌案上,有些無奈的看著郭嘉,說道︰“奉孝,你為何如此急躁?”<r />

    <r />

    “非是某急躁,只是你林子初欺人太甚!”郭嘉指著林朝大聲道,滿臉氣憤的模樣。<r />

    <r />

    林朝愕然︰“郭奉孝你怎可憑空污人清白,某如何欺人太甚了?”<r />

    <r />

    “哼!”<r />

    <r />

    郭嘉冷笑一聲,開始控訴林朝的種種惡劣行徑。<r />

    <r />

    簡單來說,大概意思就是你林子初要是有什麼想法和謀劃,能不能不要藏著掖著,敢不敢坦誠一些,說出來讓大家都知道。<r />

    <r />

    如此,大家也好配合你行事是不是。須知單絲不成線,孤木難成林,一人智短,兩人智長,一個好漢三個幫……<r />

    <r />

    當然,最重要的是,你林子初整日裝神弄鬼,故弄玄虛,且有讓人捉摸不透,這讓求知欲很強的郭某人很不爽!<r />

    <r />

    听完郭嘉聲淚俱下的控訴,林朝總算明白了他的意思。<r />

    <r />

    嗯,身為一個聰明人,不想被人蒙在鼓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r />

    <r />

    既然如此,那林朝索性……還是不告訴他!<r />

    <r />

    只見林朝笑意吟吟道︰“奉孝,你可知道咱們此行去往何方?是何目的?”<r />

    <r />

    聞言,郭嘉忍不住翻了個白眼。<r />

    <r />

    廢話,某要是知道,早就回去睡覺了,還跑來你房中作甚!<r />

    <r />

    想著,郭嘉又看了一眼旁邊一言不發,只顧著喝茶吃肉干的賈詡,眼中頓時閃過一絲不滿與不屑。<r />

    <r />

    這賈文和也不是什麼好東西!<r />

    <r />

    兩人密謀于暗室之中,指不定又要坑誰。<r />

    <r />

    最可氣的是,這兩人猶如奸夫一般心意相通,卻絲毫不告訴自己,簡直把自己當成孩童一般戲耍,實在可惡!<r />

    <r />

    其實這波郭嘉倒是錯怪賈詡了,他也不知道林朝想干什麼,之所以在房中,也是因為林朝請他過來參謀一番天子詔書上的官職人選。<r />

    <r />

    只是賈詡知道郭嘉絕對會先按捺不住,因此並不著急。<r />

    <r />

    林朝見郭嘉急了,便開口笑道︰“某此行還有些私事未了,奉孝若急著返還雒陽,那某便讓你帶著天子詔書返還雒陽,如何?”<r />

    <r />

    郭嘉望著林朝臉上的笑容,心中馬上有了一絲不好的預感,當即連連搖頭。<r />

    <r />

    開玩笑,他林子初沒明說,而自己又沒想明白的事情,這里面絕對有詐。這種虧自己吃過也不是一次兩次了,如何還會上當!<r />

    <r />

    “林子初,某只問你此行去往何方,有何目的,你莫要顧左右而言他,端得是無比狡猾!”郭嘉開口說道,索性直指問題的本質。<r />

    <r />

    對此,林朝回答得很干脆︰“去南陽。”<r />

    <r />

    听到南陽二字,郭嘉馬上想起了現在南陽郡的實際掌控者袁術,馬上繼續問道︰<r />

    <r />

    “去南陽作甚?”<r />

    <r />

    林朝指了指手中的天子詔書,開口道︰“今上聖明,此番為眾多關東諸侯加官進爵,某作為天使,自然要前去宣讀詔命。”<r />

    <r />

    “笑話,關東諸侯眼下全在雒陽,你去南陽宣讀什麼詔命!”郭嘉表示不信,“林子初,你若不願說也就罷了,何必騙某?此等謊話,就算是三歲小兒也不會信。”<r />

    <r />

    見郭嘉不信,林朝有些無奈。<r />

    <r />

    大概是謊話說得多了,這次難得說一次真話,反倒沒人肯信了。<r />

    <r />

    于是,林朝當著兩人的面打開了詔書,指著上面的一個人名說道︰“奉孝,你且看清楚,這上面寫得是什麼。”<r />

    <r />

    見林朝真的將天子詔書攤開,郭嘉馬上把腦袋湊了過去,連旁邊的賈詡都微微側目。<r />

    <r />

    兩人把目光放到了林朝手指點著的地方,只見上面有一個人名︰張機。<r />

    <r />

    張機?<r />

    <r />

    此人是誰?<r />

    <r />

    賈詡和郭嘉心中,頓時浮現了一個大大的問號。<r />

    <r />

    張機,字仲景,南陽郡涅陽縣人,現任涅陽縣丞。而在這封天子詔書中,天子拜他為即丘縣令,秩千石。<r />

    <r />

    沒錯,林朝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賺……招攬人才。<r />

    <r />

    只是這個人才,與傳統意義上能幫助劉備爭霸天下的人才大不相同。<r />

    <r />

    身為醫聖,張仲景的大名在後世可謂如雷貫耳!<r />

    <r />

    只是此時,三十多歲的張仲景還聲名未顯,只是涅陽縣的一名縣丞而已,趁此時挖過來正好合適。所以在冊封關東諸侯的這封天子詔書上,才會有一個小小縣丞的名字。<r />

    <r />

    林朝甚至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若張仲景敢不遵天子詔令,就算是綁也要將他綁回徐州去。實在不行,就將整個張氏全都強遷到徐州。<r />

    <r />

    早在第一次生病時,林朝就想建立一個醫療體系,哪怕最初僅能流通于徐州集團內部。如此一來,可有效防止麾下文武人才早夭病亡。<r />

    <r />

    需知在這亂世之中,除了天災之外,奪走最多人性命的,反而是時不時爆發的疫病。因此哪怕是一個不太健全的醫療體系,都能挽救很多人的性命。<r />

    <r />

    7017k<r />

    <r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這個三國很核理》,方便以後閱讀這個三國很核理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南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這個三國很核理第三百六十二章 下南陽並對這個三國很核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