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神謀

第六百七十七章道听途聞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蟲月二 本章︰第六百七十七章道听途聞

    第六百七十七章道听途聞

    王禪獨自在書屋里看著古書,心里也是十分焦急。

    此時秋至,外面黃葉滿院,可王禪卻並不急站去掃,而是像舍不得這些書一樣,日夜抓緊時間來閱讀。

    他知道他來大周守藏室已經三年了,這或許是他最後的機會,能在如此浩瀚的藏書之中汲取知識。

    最重要的是,這些書似乎都已被他的師傅所熟讀,而且都讀得十分通透,就算有什麼不解的地方,他也可以向老子請教,而如果老子不在此地,那讀過之後,也是疑惑重重,讀與不讀都沒有意義。

    而這三年,老子也耐心的向王禪傳教了他自己所寫的九九八十一章《道德真經》,而這短短的九九八十一章,涵蓋了老子明道之旅中所觀之道,所明之道,是歷古以來修身明道者最好的引導,也可以說它本身就是隱含著道在其中,非是有緣人不能讀懂此書,若讀不懂此書,更別提什麼觀道、悟道、明道、得道了。

    此時王禪已通過此書完全了解,什麼是真的明道,什麼是道,什麼又是德,基本上領悟了道德真經的真諦。

    道是生萬之物無,而德則是道在人世間的表像,德就是人世相處之道。

    就好像是把道像畫畫一樣,把道畫成德,以供世人遵行。

    而道德一說也是先有道後有德,德以道法為本,道與德為表,成為對世人是否遵道評判的基本標準。

    道德是整個世人的社會其它的基本人倫關系,君臣,父子,夫婦,等等一系列的關系的基礎,也是所有這些關系的約束及最低標準,包括現如今所制的周禮都是根據道之德,歷經萬千年來人們從生活之中的道總結而來。

    而老子的道德真經就是先論述了道為何物,如何明道,道法的一些基本特性,讓人知道什麼是道,而由此也知道萬千世界的由來,從何而來,又到何處,這是道經所言。

    而德經則專重于如何明道,道所成之德又是如何,主要是針對于人的言語行為社會關系以及依此而行的為人之道,所以算起來也是王禪將來修身明道的基本,是他學習領悟其它一切學問的基礎。

    再把道德真經融于易理之中,王禪發現,整個易理像是一下就開明起來,許多時候王禪在卜算之時還會有一些不解之處,可當王禪現在學懂了《道德真經》之後,易理就像水一樣呈清在他的面前。

    易理所言其實就是道之對人世的要求,是人修身明道的一個法門,而並非僅限于只是卜算過往未來,卜算災害吉凶,這些只是易理里的小道而已,易理相對于道德真經來說,可以說是對明道修身的一個補充,一個形像的展示。

    “禪兒,為何如此用功,是不是自己卜算過,你即將離開為師,再將縱橫列國,所以舍不得這些古書。”

    “師傅,你何必處處調侃徒兒,我之小道從來也不敢在師傅面前擺弄,又怎麼會自己卜算嗎?

    況且師傅也說過,讀易理之書,重要明道修身,而非是卜算。

    正是知易者不卜,既然來了世間走一遭,何必要知道將來面對什麼呢,這種心思,與道不符,徒弟是不會做了。”

    王禪到也懂得謙虛,在師傅老子面前處處顯得很小心。

    他知道他自己那些微薄的道術與權謀,在老子這種真正具有大智慧,明得大道的人面前,無足輕重,微不足道,連心思都無處可逃,隨時隨地像是光著身子一樣,沒有什麼遮掩的。

    所以說話也是十分老實,不敢虛言。

    “禪兒,當年軒轅黃帝得了蝶兒所傳的河圖洛書,自創了此先天八卦易經,也算是傳承了道之真諦,你不可小瞧之。

    一直流傳至今,曾也多次得明道之人修改,到了文王一代之時,文王為讓更多有識之士能通解此書,所以又進行了重新的修訂,讓普通人也能讀懂一些。

    可若說要真的得到此書精華,還要把此三傳連山、歸藏、周易合並在一起,這樣你才能領悟作此三書之人的用意,結合三書精華,才能真正領悟河圖洛書所含道義。

    若說卜算之能,依此三書,也可上推千萬年,下推千萬年,而非只是一時得失與吉凶。

    只是道之變,明之不可言,所以此三書都有意隱藏了這些推算法門,就是不想世人只習易理的卜算之小道,反而失了易理修身明道的真意。

    將來你行走列國,群魔共舞,當也可以用之,不必以此拘于小節。

    你把書收了,今日為師就帶你去洛邑市集之中走走,以解你胸中之悶。”

    “師傅,今日我可還沒有打掃這院落,為何卻要帶徒弟去市集呢?”

    “秋有秋景,今日不必打掃,權當是賞此一景又如何,快快收拾,不必多言。”

    老子說完,自己走出藏書室,而王禪只好趕緊收拾了古書,跟著走了出去。

    洛邑比之其它列國都城都要寬大,原本是整個大周國的中心,可這百年來卻日漸消調,街道上卻少有人往。

    只是老子帶著王禪來的,卻真的是市井之地,這里都是下等奴僕與民夫菜農經營販聲的地方,當然也有一些茶樓與小飯館,正是魚龍混雜之地,人卻也十分熱鬧,十分喧嘩。

    走在這樣的市井之中,兩人到也十分適合,與這街道之人的農夫走卒到也十分相稱,畢竟兩人身上所穿的也只是普通的民服,而非大周的官服,特別是王禪,一身灰衣,著實像一個打雜的小伙。

    只是身材高大一些,此時已是年輕氣盛之時,顏面干淨,舉止得體,卻不像普通農家子弟一般,透著一股粗俗之氣。

    而王禪則渾身上下都帶著滿腹詩書的那種文雅之氣,也引得旁人注目。

    而老子年歲已大,只是世間一個得道老人,外人眼中更加普通無華。

    前面一處高大的樓房之前,有一塊牌匾之處,那里站了一些百姓在紛紛議論著。

    兩人走近一看,只見牌匾之上掛著一冊竹簡,上面寫著一行通告,王禪一看,面色大變,耳時卻傳來百姓的議論聲。

    “老二,你說這世道竟然會變得如此不堪,竟然有人偷盜嬰孩,真是傷天害理呀。”

    “劉老漢,你還是可別說世道了,大周天子也為此事定是食不香,寢不安了。

    雖然咱天子只在洛邑,可這一次听說那些諸侯也都惶恐不安,像楚國像晉國像齊國都有丟失嬰孩,整個大周,在這數月之間,已有數百嬰害無故丟失了,天子體恤百姓之苦,這廣招賢才,以圖解救這些無辜之嬰孩。

    哎!不知這些丟失的嬰孩現在還活著沒有。”

    “誰說不是,我才從那齊國而來,齊國也在招賢,途經宋國,宋國也是招賢,就是要抓住這些偷盜嬰孩的喪心病狂之人。”

    “對對對,你看天子所封,若能抓到這些壞人,天子就封為大周上卿,這是何等的榮耀呀。”

    “哎,你是不知,現在這大周上卿可不誘人,一些諸侯都封百車黃金,就是想有機會抓到這些偷盜之人,然後可以在其它諸侯面前揚眉吐氣。”

    “馬老三,不得胡說,此等傷天害理之事,這些妖邪之人人人得而誅之,非是只為名為利。”

    “吼,牛二,你可別在我面前裝什麼好人,前幾天你還偷了我家地里的一個瓜,怎麼現在裝清高了,你若有本事就也去抓呀,說什麼清高話。

    能在大周天下作此大案的邪徒,你以為光憑你那三腳貓功夫就可以的,沒本事的人怕是只有送命的料。”

    “誰偷你家瓜了,還不是你先偷了我家的白菜,我才借了你田里的一個瓜,你有本事,那你怎麼不去抓,封得上卿,不可以光宗耀祖,你還在此閑著做什麼?”

    兩個精壯的農夫此時也吵了起來,大家一時之間也更回熱鬧起來,這些百姓雖悲天之心,卻無除魔之能,可當有了新的熱鬧之後,也都起哄,想看看兩人是否真的會打起來。

    老子一听,搖了搖頭,也繞著向前走去。

    王禪的心里卻是十分焦慮,他知道老子領他來的來意,其實就是此事。

    現在他還未出守藏室,可世間卻已發生了如此慘事,這數月來數百嬰孩失蹤,不知又讓多少家庭處在痛苦之中。

    “禪兒,我們就到那個茶樓坐坐,喝杯秋茶如何?”

    “徒兒听師傅的。”(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鬼谷神謀》,方便以後閱讀鬼谷神謀第六百七十七章道听途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鬼谷神謀第六百七十七章道听途聞並對鬼谷神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