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神謀

第六百四十一章不懷好意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青蟲月二 本章︰第六百四十一章不懷好意

    第六百四十一章不懷好意

    子建嘿嘿一笑道︰“老夫還有自知之明,越國建國比之大周還要早些,而且僅只有吳國一面為敵,這些年越國在王上的治理之下,越發強大。

    而我楚國與越國世代友好,老夫就算是兒子奪得王位又怎麼會對越國有企圖呢?

    剛才越王分析,正是老夫所謀之事,我與晉國始終有聯絡,而晉王也相信老夫,這也是相互利用相互成全之事。

    只是老夫此次必不會讓晉國真的吞並鄭國與衛國,甚至于宋國。

    宋國一直主張止戰非攻,所以不會與晉國聯盟,那麼宋國若要自保,必然要靠楚國。

    現在楚國已是我兒天下,此時龍城也有十數楚國兵甲,晉國不可能攻下龍城。

    那麼長此下去,只要楚宋兩國聯兵,好麼晉國必首尾難顧。

    而且還有一個可變之數,那就是秦國。

    秦國一直以為可以攻下上雍城,不防鬼谷王禪早有謀算,調兵增強上雍防守,牽制住了秦國十萬大軍。

    可這也並非不會有變,若晉國與楚宋連番大戰,而楚宋佔優,你猜秦國又會如何?

    毫無疑問自然會調轉方向一起對付晉國,甚至連齊國也會出兵晉國,那時晉國就會因小失大,成為眾列國瓜分的對像。

    只是可惜,越國卻佔不到任何便宜。

    所以老夫心有不忍,來此只是想助越王一臂之力,攻下吳都,吞並吳國,這樣就可以北上爭霸,分得晉國一杯羹了。”

    “哈哈哈,子建太子依然還是有如當年,竟然還有如此幼稚的想法。

    不過你能掌控如此之局,也算是有些能耐,本王雖然並無一統之志,只想偏居一隅,可經太子如此一說,到也有些興趣。

    只是不知太子此時有何能耐來幫本王,而你助本王滅了吳國,對你又有何好處?

    難道你竟然會希望越國滅了吳國,讓越國成為楚國身邊最強的列國,寢食難安嗎?

    這看起來不像你的本色,你如此獻計,該是有所圖謀才對。”

    越王勾踐面不改色,可心里還是有些心動了,畢竟北上爭霸甚至于一統大周天下,這也是他的野心。

    而他此時已經邁出關鍵的一步,對吳出兵,而且也打了幾場小勝仗,只是並不有損吳國根本,所以這才會有憂慮。

    此時子建的說法到讓勾踐信心大增。

    “我如何幫你,這其實很簡單。

    越王當然不喜歡鬼谷王禪的拙劣伎倆,他不僅好高騖遠,而且沽名釣譽,永遠覺得高高在上,高人一等,不把任何人放在眼中,任那一個諸侯王君都不會喜歡。

    秦國與楚國明交暗斗,而鬼谷王禪又背棄信約不訪問鄭衛,直接出使吳國,而且讓吳王夫差十里相迎,就是最好的印證。

    所以此次吳國出兵巢邑,有對王禪的不滿之意,也有趁火打劫的想法。

    而此時巢邑三城還有四萬兵甲,牽制著吳國五萬兵甲,吳國一直在等機會重奪巢邑,以打開進攻楚國之門。

    可巢邑三城在老夫眼中不值一文,就算再還給吳國也無所損失。

    那麼若老夫命令巢邑三城楚軍主動進攻又如何?

    若老夫把巢邑大軍盡數撤出,留下三個空城又當如何?

    越王當清楚夫差的本性,一只狼面對肥肉,又怎麼會不動心呢?

    而那時就是越王的機會,只要越王此時發起總攻,那麼吳國大軍就會分身不開。

    而若我不是攻伐晉國,則是依然與晉國聯合,出兵攻吳,情勢又會完全不一樣了。

    越國在此吳國三面受敵之時,難道憑越王的本事,還攻不下吳都,吞並不了吳都嗎?

    至于將來越國如何,對老夫有什麼好處,這應該並不是越王現在該考慮的。

    楚國換了新王,而若晉國可謀,那麼我楚國與你越國一起結盟北上,想來北方逐鹿就不會是一句空話。

    只要成此大勢,將來天下還不就是楚國與越國的。

    到那時若想一統,楚國與越國再分高下並不影響王上現在的謀略,難道說越王會怕將來吞了吳之後,卻不敢與我楚國對抗嗎?”

    子建也是巧言令色,對越王勾踐說著十分誘惑的話。

    最後再用一種可能出現的兩強局勢來激越王,由此一來,憑越王自負的本色,只要能吞並吳國,打開向北的門道,那麼越國自然不會把任何列國放在眼中,更何況于楚國。

    這也算是子建十分了解越王勾踐的心里,畢竟他陪著白公勝在越都也有些年月,對越國包括越王的心思也是十分了解。

    所以不僅調起越王勾踐的味口,而且還把越王勾踐直接就安了一個吞並了吳國的強大諸侯的身份,再適時的的挑恤于越王,讓越王可以毫無顧忌的全心全意攻擊吳國。

    “你到是真的野心不小,竟然有如此宏圖大志,讓本王刮目相看。

    只是剛才你說的巢邑四萬大軍,是攻吳國呢還是撤離,本王卻有些懷疑你的誠意。”

    越王勾踐,此時已然心動,雖然與吳國耗了幾日,卻無計可施,已經有了退意。

    可此時得子建如此連吹帶捧,又把將來說得如此美好,勾踐又如何不心動呢?

    “當然是撤兵了,越王當然也懂棋道,空出來的位置,有的時候並不會讓對方得益,反而會佔用對方有效資源。

    若撤出兵甲,那麼吳國必然會重佔巢邑,可此三城正好就像一個包袱一樣,若說吳國不佔巢邑三城,那他的五萬吳兵,始終會是越王的擔憂之處。

    可若現在老夫為這五萬兵甲找了一個地方,那麼這五萬兵甲就不可能調去助力于吳王夫差。

    此時兩國膠著狀態,越王之所以在猶疑,就是怕若大舉攻入吳地,而吳國調入五萬奇兵,像二年前一樣,會再次擊潰越軍。

    可現在五萬大軍戰據巢邑三城,就像一個圈套一樣,一進巢邑就難與支援吳王夫差,而越王則有機會逐漸吞食吳地。

    若北方局勢明郎,那時吳國就會首尾不顧,到時楚國四萬大軍就真的可以繞道巢邑,攻擊吳都,助越王擊潰吳國。”

    子建其實也是心懷不軌之心,並非真的想幫越國。

    他知道巢邑這四萬兵甲于他還有白公勝十分重要。

    若白公勝能穩守楚都,穩住楚國朝政局勢,那麼他這四萬巢邑的大軍就會成為奇兵。

    若趁吳與越對攻之時,就可以輕取越都,這樣憑楚國之威,越國必只有滅國的一條路了。

    而那時楚國強大,又吞並越國,吳國自然也撈不到什麼好處,畢竟兩強相爭,漁人得利,相爭之後,吳國也會國力大損,那時楚國若想滅吳,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而若是白公勝在楚都無法長久,那麼巢邑的四萬兵甲就會調往楚都,固守楚都,所以說他的策略是撤出巢邑三城,可他卻說成是有意成全越王,正是魚目混珠,顛倒是非之法。

    “這到不錯,此計看似愚蠢,卻十分精巧。

    只是吳王夫差也深得孫武兵法之要,這一次本王之所以連攻數場,只佔得少許便宜,而且本王的水師也與吳國水師大戰幾場,該是不相上下,各有損失。

    本王大舉進攻,而不敵于夫差小兒,那麼本王又當如何,難道讓本王再次灰溜溜的逃回越都嗎?

    那本王顏面何存?”

    越王還是想得遠,怕大兵攻吳之後,反而被吳國打敗,那麼若再次逃回越都,他作為越王的顏面就會掃地,而且也會打擊越國士氣。

    “越王過慮了,你是不知夫差此人,一心想為他父親公子光報仇,所以若他有小勝,那麼必然會大兵入越國之境,甚至會直搗越都。

    可王上有否想過,若吳國攻入越都,只要越王假意退讓,布大軍于要塞之地,不是正好可以伏擊吳軍嗎?

    越都就像一個桃子,會讓夫差喪失理性,只要伏擊成功,那麼吳國必然大敗,王上就可以趁勢再次攻擊吳國,于越國又有何不利的。

    只是如此打算,卻有失越王威嚴,未戰而先懼,實讓老夫有些失望。”

    子建為勾踐已經想好了退路,而此退路卻是以退為進,把越都作為誘餌,再伏擊吳國,反敗為勝之計。

    這切實讓越王少了後顧之憂,特別是子建最後的話,讓越王勾踐也是有些生氣,他同樣自負,從來也不會認為自己為敗在夫差手下。

    若說三年前的吳越大戰,那是因為孫武的奇兵,可現在孫武駐兵吳楚邊境,擺明了就是想圖謀楚國,如果這此機會再放棄,那麼他如何在越國朝堂樹立威信,反而會讓範蠡與文種等大臣笑話。

    “那好,既然如此,本王就不再顧忌,不求有成,只求打敗吳國,一雪本王之恥。

    子建太子可以放心,若越國滅了吳國,自然也會與令兒子白公勝永結交好之誼。

    至于我那個表哥,也是他的命數,要怪只能怪他太過相信鬼谷王禪,此時之局正是因他而起,非是我不幫他。”

    越王此時也是喝了口茶站起身來。

    子建見狀,知道是越王已作出決定,此時該是送客之時了。

    子建也站起身來,對著越王一揖。

    “還不下去,本王需要休息了,快把這些冷茶收了,難道要謀害本王嗎?”

    子建一听,收拾了茶壺,躬起身來,端著茶壺退著走出越國中軍大帳。

    而越王也是輕松了許多,臉上也是憧憬著將來的風光偉業。

    只是他不知道,這個時局,北方南方,以及楚國內部都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且與子建這種陰險小人合謀,本來就不該有什麼信義可言,可他卻還是相信了子建。

    並非子建說得有多心動,而是因為越王勾踐內心里那種一生的王族自負。

    他與晉王還是有所區別,晉王發現形勢不對,也就不會顧及那麼多顏面,而是果斷撤兵,就算吃點小虧也在所不辭,保住候國才是最重要的。

    可越王勾踐卻不一樣,把顏面與野心結合起來,就會犯普通世族一樣的毛病,那就是高估自己,而輕視自己的對手。

    此時吳國之所以讓勾踐小勝,而且還在一步一步向後退卻,就是想讓越王勾踐覺得退之可惜,而進之猶疑。

    而僵持之時,孫武其實早已出奇兵,早就繞道楚國,從陸路去攻擊越都了。

    (所謂奇兵,若以吳越地形地勢來看,最快的偷襲就是從水路,可此時越國的水師與吳國在江上同樣對峙,若從水路而行,那就算不上奇兵了。

    就像當年孫武攻楚也是一樣,孫武一開始從大江向西,這是最適合的方式,可中途孫武卻棄舟登岸,改走陸路,就出乎所有人意料,也才成其奇兵。

    這一次是繞道楚國,雖然有些故伎重施,卻又正好出人意料,覺得孫武不可能再走用同樣的招式來攻越,可孫武卻再次走陸路,反而成為奇兵,就好像兩個人劃拳一樣,你覺得他不可能再出同樣的拳而改變時,對方卻依然如故,讓你意料不到。)

    而勾踐若不把大軍全數攻入吳國,至少還有機會撤回護衛越都,可現在經子建這麼一挑拔,再一推波**,整個事情反而更有利于吳國了,而子建當然也是想圖謀越國,不懷好意,而�非真的想為越王勾踐好(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鬼谷神謀》,方便以後閱讀鬼谷神謀第六百四十一章不懷好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鬼谷神謀第六百四十一章不懷好意並對鬼谷神謀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