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道听途說
此時響午,正是日上三桿之時。
街上行人熙熙攘攘,行走的都是一些農家婦女。
家里的男人此時都該還在田中勞作。
但街邊茶坊,酒樓卻是十分熱鬧,也是納涼的好地方。
坐了許多人,也有一些江湖術士,也有說書人。
王禪仔細听著路人的話,想從中得到些啟示。
“劉嬸,你說這田里的稻谷剛種下月余,這天呀總是不下雨,會不會曬死了。”
“你說你呀,天不下雨,你還能求嗎。
這種田人就是靠天吃飯的。
夏天就是這般景像,熱幾天就會有雨的,可別杞人憂天。”
“你說的也是,只怕我家那口子熱得慌。
等會買些楊梅回去,渚點酸梅子湯給他喝。
這一家老小就只盼著他呢,可不能出什麼事。”
“你不說,我還真忘了,我也買點給那口子。”
兩個農村婦人各提一個籃子,上面蓋著布,想來是來鎮上賣東西的,同時也買些需要的物品回去。
農村婦人,到是十分關心自己依然還在田里勞作的丈夫,也生怕丈夫有事,一家就會沒了著落。
她們從王禪身邊走過,聲音不大,顯然來鎮里也是小心翼翼的,可王禪卻也听得實在。
不錯,這天下不下雨,老百姓說了不算,一年時節,總是些規律,這熱得燥了,自然就會下雨。
而此時的莊稼也都是長的時候,若是沒有了水,旱久了就會**,不僅交不上租,而且還有可能一家老小餓肚子。
兩人話雖然粗燥,可卻也有道理,正是天地無情,人有情。
王禪听了只是心中有感,卻對夏之意,並無多大啟示,反而有些失望。
那邊茶館里卻正在說書,圍了許多人,王禪也是好奇,就擠了過去。
說書人此時說的是大周開朝之事,那時文武之治,可也創建了百年盛世。
不僅制周禮,約束老百姓的日常,訂綱常,分層級,讓整個社會也井然有條。
不過如此一來,反而限制了下層人物,很多人一輩子都讀不了書,也入不了士。
至于易理,也算是一大傳承,以至于大周朝文風大盛,百家齊放,也算是讓諸如李悝之類,有了拜將封候的機會。
大周開國至今,民生改進,老百姓也算是享受著太平盛世的好日子。
若說大周開國英雄,那自然少不了太公姜尚,此人也是傳奇之人,與此時的王禪正好相反,一個少年天才,一個卻是老得得志。
姜太公歷朝都被說書人神化,不過太公六十歲得周王重用,一展所長,也是美談,史書有記,千真萬確。
可說書人卻並非說得姜太公如何輔佐周王建立大周王朝,而是說得太公出山之後的一些八卦之事。
“話說姜尚出山,已五十有九,快一甲子之壽,卻依然未娶。
回到家中,老母掛念,千般撮合,終于娶了一個同樣未嫁之女。
此女潑辣成性,卻也相夫助業,把娘家的家財給太公做生意。
可太公呢雖然學富五車,卻是不通世情
。夏日炎炎之時,別人在賣扇子,而他卻在賣棉襖。
天晴之時別人在賣西瓜,他卻在賣傘,下雨之時他又在賣西瓜。
所以生意是做一行虧一行,正所謂姜太公做買賣只虧不賺。
別人說他愚,他卻還說,你們不知夏日炎,熱時需備冬時需,冷時需備夏時雨,做生意應該有備無患。
只是聰明如姜太公,也不懂人情。
人若螻蟻,偷生一季是一季,誰能算得準還能活過下一季呢?
他的這些有備無患,也只能騙騙自己。
所以如姜太公之能,千算萬算,卻也難算人心哪!”
王禪站在說書人旁邊,听完後若有所思,竟然鼓起掌來了。
“說得好,說得好,說得好!”
王禪連說三個“說得好”。
第一個是夸說書人。
第二個是夸姜太公。
第三個自然是夸最後說書人所講的道理了。
“小公子,看你也是富家公子,為何烈日炎炎不在家中閑著,卻跑來這街上听書,可是有如姜太公般聰明。”
王禪嘿嘿一笑,扯了扯衣服。
他的衣服並不華貴,只是比普通人家的干淨一些而已。
可老說書還是一眼就看出他非普通人家孩子。
因為王禪往那一站,額頭上的鬼宿之相就十分明顯,也十分讓人驚異。
這些江湖人士多少懂點面相之術,所以也都對他很是敬畏。
“老人家,我看你世事經驗豐富,你能不能告訴我,夏日之意是什麼意?”
老說書一听,微微一笑道︰“小公子呀,我只是說書的,可听不懂你問的禪道之理。
若要我所,這夏日之意也是因人而異。
就如同這一碗茶,青黃之中,卻可以解人甘渴。
若是你勞作一天,這一碗茶水可是上天恩賜了。
于我這種江湖說書人來說,夏日之意代表著有人能听我說書,我也就能有填飽肚子的機會。
若是無人听我說書,老朽就得餓肚子了,正是夏天有夏天的好處,冬天確也有冬天的優勢。”
“老人家,剛才你說的姜太公,做生意真的一事無成嗎?”
“那是自然,太公成大事者,這些俗事反而不如普通人,他懂天道地道,卻不懂做人之道,更不懂人心之變。”
王禪一听,樂哈哈的看著老人家,心里卻也十分好笑。
“小公子,聰明用錯了地方,就不叫聰明了。”
王禪一听,也是若有所思,可至于到底是為什麼,他卻說不上來,就好像找到了一個熟悉的地方,卻一時想不出這地方的名字一樣,讓人著急。
剛才說書人的話,似乎有意提醒王禪,就是說王禪太過聰明,若是用錯方向,反不如普通人一樣直接了當。
夏之意對老人來說意味著填餓肚子,對有的人來說意味著勞作。
對有的人來說則意味著枯竭,當然若在南方,或許也意味著水澇成災。
“謝謝,老人家。”
王禪說完,又蹦跳著向前走去。
身後卻听那些听書人在議論。
“這是那家公子,為何長得如此奇特?”
“你不知道呀,這就是趙家王氏,天賜的嬰孩,誰知道呢?”
“你說是王家三小姐,這個三小姐人不錯,重情重義,趙家衰落,他卻不離不棄,這才有此奇遇。”
“你們可別亂嚼舌頭,這小公子是楚王親封的靈童,身份可不比一般公子家。
難得還如此樸素,沒有公子哥那種紈褲之資,實在難得。”
那些听書人三五人在議論著,只見說書人收了快板,收了賞錢,也獨自離開。
王禪回頭一看,此人身形𠸖高,頭發花白卻並不佝僂,一身灰布長衫,洗得發白。
頭上扎著一個高發髻,王禪有一種似曾想識的感覺,可卻怎麼也記不起來在什麼地方見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