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 “周公,營丘有信送到!”
成周的宮殿之中,一名侍者手持封書信,快步跑到了大殿之中,對著其間的周公旦說道。
“哦?營丘來信?快快拿來給我看!”
听到這話,周公旦立馬放下了手中的工作,起身對著侍者說道。
“喏!”
侍者聞言,立馬雙手將信件送上。而周公旦也不猶豫,當場就將其拆開查看了起來。
片刻之後,周公旦長出了一口氣,道
“呼~還好,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太公他老人家還是非常克制的。”
“周公,太公他……怎麼說?”
听到這話,一旁的侍者忍不住開口問道。
就好像歐洲中世紀只有貴族之女才有資格給公主當宮女一樣,這個時代的侍者也大多是貴族出身。為了和領主培養好關系,因此才會被送到領主身邊當侍者,說白了就相當于是領導的秘書。而這個侍者,就是周公非常看好的一個青年貴族,有心帶在身邊培養,因此他才敢在這種事情上開口詢問。
“太公對這件事情表現得非常克制,他表示天子娶親,乃是姬家家世。他雖是天子外公,卻也是無權干涉的。”
周公將手中的絹帛放在宮殿中的燈台上,將其燃燒,而後繼續說道
“如今的他已經開始收攏兵力,準備征伐東邊的萊國了。”
“征伐萊國?”
听到這話,侍者不由一愣。
“不明白嗎?太公這是在說,他對西邊的事情沒有興趣。他的責任是替天子鎮守東部邊疆,征伐不臣的東夷,並且替天子開疆拓土。”
周公將沒有燒完的絹帛全部丟入了燈台之中,轉身對著侍者說道
“當然了,在信中,他也多次表示,希望我們姬家內部能夠嚴查天子身邊的人,防止像費仲那樣的人出現。”
費仲是紂王身邊的“小人”,在姬周宣傳的歷史之中,就是他挑唆的紂王干壞事。雖然周公旦知道其實那些事情和費仲沒有半毛錢關系,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明白姜太公的意思——那就是謹防天子身邊出現小人。
“太公在東邊發現了一支從南邊來的商隊,這支商隊賣的東西和沃操帶回來的東西基本一致,但是那支商隊只在紀國行動,從來不去齊國,因此太公沒能搞清楚他們的底細。”
周公旦回到座位上,繼續一邊工作,一邊說道
“太公懷疑,那支商隊和沃操有什麼關系。但是他卻沒有證據,因此寫信詢問我們,天子娶親之事,是不是沃操挑唆的。”
“沃操……挑唆天子娶親?”
听到這話,侍者更加迷糊了
“天子娶親之事,有什麼好挑唆的嗎?若是天子強娶民女,亦或者是違背祖制同姓結婚,那才夠得上‘挑唆’二字吧?如今天子娶的是姜姓諸侯的女兒,完全符合咱們姬周的祖制啊!怎麼能將其稱為‘挑唆’呢?就算這件事和沃操有關系,那也最多只能算是‘勸導’亦或者是‘幫助’天子‘開竅’吧?”
正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人娶親是一件再合理不過的事情了。天子迎娶申國女,這件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一方面天子可以鞏固自己的權威,另一方面天子又能拉攏重要的邊關諸侯,最重要的是這件事還不違背祖制。這麼一件一箭三雕的事情,除了沒有事先和三公們商量過之後,侍者壓根就想不出其中有什麼不妥之處。
而另一邊,在听完侍者的話之後,周公也是不由暗暗感嘆了一聲。
天子娶親這件事確實是無懈可擊,但是他不事先和三公商量,這就很有問題看,因為這意味著天子在有意地從三公的手中收權,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子。
但是這件事周公旦又不能說出來,否則就會授人以柄,讓人產生“周公戀權,不願將權力歸還天子”的想法,因此周公旦只能將其憋在心里。
事實上不單單是周公旦,召公𠺖和姜太公也處于同樣的境地,因此如今事情都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了,他們三人也只能私底下用信件交流,並且在看完信之後就將其燒掉,而不是直接將事情挑明,詢問天子為何不和自己商量就擅自結婚。
因為那樣做會直接撕破雙方的臉皮,當剛剛安穩下來的姬周王朝重新陷入動蕩之中!
而這,是三公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天子娶親之事,確實無可厚非。”
半晌之後,周公旦才開口道
“然則,咱們也需小心天子身邊的……外人。”
沃操是沃丁之後,真正的天子血脈,因此哪怕是周公,也無法將其稱為“小人”,故而只能用“外人”來稱呼他。
“畢竟,天子是咱們姬家的天子,不是別人的天子。咱們必須保證天子的決策不受外人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讓天子始終做出對咱們姬家人有利的決策。”
說完,周公又轉頭看向西邊的方向,自顧自地說道
“至于將沃操這樣的外人,陪著天子玩樂也便罷了,真要讓他影響到天子的決策,那是決計不允許的。”
“周公的意思是?”
听到這話,侍者有著疑惑地看著周公旦道。
“很簡單,先派人去鎬京詢問,此事是否與沃操有關。”
周公雙手背負道
“替天子說媒,這樣的事情是無論如何都瞞不住的。哪怕天子這邊不說,申國那邊也必然會有知情之人。畢竟天子聯姻,其中需要商討的細節太多了,居中聯絡之人勢必需要在鎬京和申國之間來回傳遞信息。而這走動的次數一多,就必然會被外人發現。在這種情況下,咱們想要搞清楚其中的內幕,也就容易了許多。”
說完,周公又補了一句道
“若是此事真的和沃操有關,那他就是插手天子親事,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屆時哪怕天子這門親可以結,沃操這個人也必須要死!”
周人“親親”,而不“親疏”,一個外人膽敢插手天子婚事,那自然是死有余辜。周公相信,只要自己和太公召公三人一起以此為理由進諫,哪怕天子再不甘願,也會听從自己的諫言,將沃操處死。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