甦神在中間。
感受著身後的風。
但是感覺今天好像不是特別大。
不過也沒關系。
風速這個東西。
沒有辦法掌握。
你最多是在風特別大的時候控風。
其余的時候就算了。
這不是普通人可以做到的。
這如果你都可以做到,你就不是短跑,你是修仙了。
天氣會是怎麼樣?不用多考慮。
甦神現在的心態就是——
不管你給我什麼風。
不管你給我什麼樣的條件。
我都要盡可能調動自己的狀態。
我都要盡可能完成自己目標。
外力能夠加持自己最好。
能夠給自己最優條件最好。
但是如果不能給自己。
那也沒有關系。
這一槍。
他必須要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不管這一槍的風怎麼樣。
不知不覺中。
甦神這一世同樣得到了成長。
同樣變成了。
自己之前都沒有想過的樣子。
他的心態。
已經慢慢朝著更強的方向轉變。
這可能是他自己。
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不被任何事物。
任何外力。
任何情緒。
改變。
“曲臂起跑準備好了,我們可以看到甦神趙昊煥周兵謝正業等人都做好準備。”
“這是二沙島特產曲臂起跑。”
“有這個起跑技術,會讓自己的啟動能力從兩驅變成。”
“當然任何技術都需要適應。”
“光是啟動方面,轉化也不一定讓你全程變得更快。”
“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明白。”
“所以即便是沒有掌握這一門啟動技術也沒有關系,短跑是個系統性整體性技術性的東西。”
“大家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可以。”
這個時候,電子口令響了起來。
“各就位。”
甦神手臂彎曲成一定角度。
這種曲臂姿勢有助于減少風阻,同時使手臂的擺動更加高效。
當手臂彎曲時,其長度與身體整體形成一定的比例關系,而這個比例可能與黃金分割有關。
等下在起步過程中,手臂的擺動與腿部動作協調配合。
手臂的擺動頻率和幅度會影響身體的平衡和前進動力。
合理的手臂擺動可以利用身體的轉動慣量,將手臂的動能轉化為身體向前的推進力。
“預備。”
甦神肱二頭肌、肱三頭肌等相關肌肉處于最佳的收縮狀態,這是為了能夠產生最大的力量,帶動手臂快速擺動。
同時,這種比例也使得手臂的重心位置更加合理,有利于身體的啟動平衡和穩定。
周兵和謝正業雖然也是曲臂起跑。
也是身體姿態上,采用蹲踞式起跑,身體前傾,重心置于前腳,以獲取較大的向前沖力。
腿部蹬伸是起跑的動力來源,強有力的腿部肌肉收縮推動身體向前。
手臂擺動則與腿部動作協調配合,維持身體平衡並輔助增加向前的推進力。
雖然也都是曲臂。
可仔細一看。
還是不同。
別說和甦神。
和趙昊煥都有些不一樣。
這是因為如果非要說的話,他們現在的這種曲臂模式。
更像是教科書上的模式。
更像是一板一眼的模式。
更像是剛剛學會的有樣學樣的模式。
相對于他們來說。
趙昊煥已經進行了很多修改。
已經進行了個人這麼多年比賽過程中訓練過程中總結經驗的個性化。
開始根據自己的生理結構和生理條件進行微調。
但是這兩個人。
明顯就是剛剛起步的感覺。
這種感覺就像是。
高中生剛剛學會寫散文。
雖然你看起來文筆很優美,辭藻很華麗,甚至在很多結構和句式的運用上會比所謂的知名作家詞藻更好。
但是。
你細細一讀的話。
就是會感覺有些別扭。
就是感覺有點讀不進去。
而那些成熟和知名的作家讀他的文章,更加的自然更加的舒適,即便是他們運用的詞藻更少。
看起來沒有那麼華麗和亮眼。
多讀幾遍,你就會不自覺的選擇這一種。
因為他們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所謂的詞藻句式以及寫法都是為自己的風格和理念服務。
而前面一種還停留在簡單的句式上。
還停留在表面的華麗上。
因此乍一看好像不錯。
但是根本就不經讀。
但如果你說標不標準。
那肯定是標準的。
只是說太過于標準了,還沒有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
還沒有完全的掌握這個體系和技術。
甦神這里不僅僅是要采取黃金分割效應,還要加入新的東西。
這也是這一場的新理念。
上一槍熱身做好了曲臂起跑黃金分割。
那麼現在就要在這個基礎上。
增加新的東西。
就像是建房子打好了地基,這是第一步。
並不是完成。
也並不是已經結束。
現在熱身完成就要進行下一步。
依靠黃金分割效應來讓轉動慣量優化。
意思就是——
根據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轉動慣量是描述物體轉動慣性大小的物理量。
在曲臂起跑過程中,手臂的轉動慣量對身體的轉動和向前推進有著重要影響。
當手臂彎曲至特定角度,使手臂長度與身體整體形成黃金分割比例時,手臂的轉動慣量達到優化狀態。
此時,在相同的肌肉發力條件下,手臂能夠產生更大的角加速度,進而帶動身體更快地轉動,增加起跑時的向前沖力。
假設手臂可視為剛體,
當手臂彎曲角度改變時,等效長度 l發生變化,通過數學計算和實驗驗證可以發現,當手臂彎曲至黃金分割比例對應的角度時,在給定肌肉收縮力產生的扭矩作用下,角加速度達到最大值,使得手臂擺動更加迅速有力,推動身體向前加速。
因為人體肌肉的發力特性與轉動慣量密切相關。
肌肉在收縮時產生的力量是有限的,且其發力效率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當手臂的轉動慣量處于一個合適的範圍時,肌肉能夠更有效地發揮其力量,產生更大的角加速度。
而黃金分割比例所對應的手臂彎曲角度和姿態,可能使得肌肉的發力點、力臂以及肌肉縴維的收縮方向等因素達到一種優化的組合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肌肉能夠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產生最大的力矩,從而提高手臂擺動的效率和速度,為起跑提供更強的動力。
根據轉動定律 M = Iα,其中 M為合外力矩,α為角加速度,肌肉發力產生的力矩需要克服轉動慣量才能使肢體產生角加速度。
當轉動慣量增大時,要達到相同的角加速度,肌肉需要產生更大的力矩,即需要更大的發力。
例如,在手持重物進行手臂屈伸運動時,重物增加了手臂轉動系統的轉動慣量,肌肉需要更用力才能完成動作。
肌肉收縮方式與轉動慣量的相互作用。
不同的肌肉收縮方式在面對不同轉動慣量時表現各異。
在等長收縮中,肌肉對抗固定的轉動慣量產生張力,如保持手臂靜止托舉重物,肌肉持續發力以平衡重力矩和轉動慣量。
等張收縮時,肌肉克服轉動慣量使肢體產生位移,轉動慣量影響肌肉收縮的速度和力量輸出。
離心收縮中,肌肉在被拉長的過程中對抗轉動慣量,例如在放下重物時,肌肉需要控制重物的下降速度,轉動慣量越大,肌肉離心收縮的負荷越大。
隨著肌肉持續發力,肌肉會逐漸疲勞,其發力特性會發生改變。當轉動慣量較大時,肌肉需要持續輸出較大力量,更容易疲勞。肌肉疲勞會導致肌肉收縮能力下降,表現為產生的力矩減小,難以維持原有的角加速度,從而影響運動的持續性和效果。
這就是基本的轉動慣量在運動中的階段性展現。
那怎麼研究呢。
這個時代,可沒有多少人研究這個。
因為這屬于下個十年的話題。
這個十年都還沒有涉及到這些呢。
要研究就必須要有模型。
而且是數學模型。
基于牛頓力學和肌肉收縮理論,可以建立描述肌肉力矩、轉動慣量和角加速度之間關系的動態模型。
就像是將肌肉簡化為線性或非線性的彈簧阻尼模型,結合轉動慣量的計算公式,通過微分方程描述肌肉在不同轉動慣量下的發力過程和肢體的運動狀態。
通過對模型的參數調整和求解,可以模擬不同運動條件下肌肉發力與轉動慣量的相互作用。
可這些在甦神這里都是手到擒來。
有條不紊。
不僅僅模型。
甦神實驗還研究采用多種先進技術來測量肌肉發力和轉動慣量相關參數。
比如利用表面肌電儀記錄肌肉的電活動,通過分析肌電信號的幅度、頻率等特征來評估肌肉的發力水平和疲勞程度。
比如使用三維運動捕捉系統精確測量肢體的運動軌跡和角度變化,結合力傳感器測量肌肉產生的力,從而計算出肌肉的力矩。
比如轉動慣量的測量則可通過慣性測量單元或基于運動學數據的計算方法實現。通過控制實驗條件,改變轉動慣量,觀察肌肉發力特性的變化,收集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這可都是現在這個時代的一手數據。
還沒有人搞清楚怎麼玩。
甦神已經是在高速通道上。
沒有一個人的高速通道上。
油門踩到底。
一路飛馳。
話說。
不堵車的感覺。
真的好。
最終實驗結果也和甦神預料的差不多,實驗結果表明,隨著轉動慣量的增加,肌肉的電活動增強,發力時間延長,力時間曲線下面積增大,表明肌肉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克服轉動慣量。
同時,肌肉疲勞出現的時間提前,疲勞程度加深。
在不同運動模式下,肌肉發力特性與轉動慣量的關系也有所不同,如在快速轉動和慢速轉動中,肌肉對轉動慣量變化的響應存在差異。
有了這些,甦神才算是建立了一整套相關的研究實驗數據體系。
才可以開展專項上的調整。
甦神實驗室這邊。
新來的人看著。
眼楮都直了。
“我,我靠,不會吧,這麼簡單就把問題解決了嗎?這麼簡單就從無到有建立了一整套可以實用的體系嗎?”
“這麼簡單就可以直接使用在運動專項領域了嗎???”
“什麼時候實驗結論變得這麼容易出來了???”
試錯呢。
沉沒成本呢。
走岔路呢。
整個體系受阻呢。
不是。
你們是怎麼玩的呀?
直接不走尋常路是吧?
看到新人的眼神,有些老員工一臉淡定地說道︰“瞧瞧,少見多怪了吧。”
“在我們這里。”
“科研速度就是這個速度。”
“甦總經常說的話就是,再不研究出來,我都沒有辦法在自己身上親自做實驗了。”
“懂吧,為了讓甦總可以用在自己身上,我們必須要有甦總級別相匹配的研究速度。”
“慢慢你就會習慣的辣。”
“可是這速度……”
“哎呀,這速度怎麼樣?這速度已經算慢了,我听之前進來的前輩說,耐克那邊實驗室才剛剛得出一個理論的東西,甦總這邊親自帶隊,一個月的時間就指揮完成。”
“那才叫做夸張,沒看到人家在跑步之余還要各種出論文,還要引導整個運動科學界前進嗎?”
“學著點。”
“以後這就是常態,在這里要是速度慢了,研究進度慢了,可是要被淘汰鄙視的哦。”
用在自己身上???
剛研究出來的東西就往自己身上套???
這這這。
這不是拿自己當成小白鼠嗎???
不是開玩笑吧。
不是吧不是吧???
為什麼。
會有這麼瘋狂的地方?
會有這麼瘋狂的人?
這麼瘋狂了,這些人為什麼……
還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啊。
啊……
腦袋好痛。
好像是要長腦子了一樣啊。
這新人雖然很想反駁些什麼。
他的知識體系讓他做出反駁。
但是呢,面對事實。
事實又讓他無法反駁出來。
但沒有關系,這個說話的老員工也是這樣過來的。
時間長了。
人就會習慣。
那個時候你要是進度慢了。
反而不習慣。
……
那麼。
就開始吧。
準備完畢。
讓我看看結合後的效果。
在這個地基上搭建起來的東西。
到底有多夸張吧。
不要讓我。
失望才好啊。
呼。
呼。
呼。
——————
槍聲響起。
比賽。
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