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這個也拒絕,那個也拒絕,會不會下次別人都不帶咱們一起玩了?”
送走的人後,吳嵐的那位助理經紀人常雪瑩就憂心忡忡地問道。
她的工作處理得很好,比較有朝氣、有活力的特點,也讓她跟張珊珊、歐陽曉晴迅速地成為了好朋友。
當然,常雪瑩說話也很有零零後年輕人那種大大咧咧的特點, 幸好楊謙他們不會在意。
“不會,娛樂圈也不是都講人情世故的,國外的娛樂圈更是用實力說話。咱們只要有實力,就不用擔心沒有發展的機會。”
楊謙淡定地微微一笑。
常雪瑩的焦慮楊謙是能理解的,不清楚他的能力,或者說不清楚楊謙未來的“創作”能力還能不能持久,肯定會缺乏自信。
但楊謙自己是很清楚自己的情況的。
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所有的旁門左道都沒有意義,在他持續不斷產出的作品面前,諸如這樣的大公司也只會不停地尋求合作機會,而不是因為楊謙的一次拒絕就走到了楊謙的對立面上。
“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像xx福,咱們拒絕了它多少次了?一有熱點還不是會找上門來?昨天她們經理還打電話給我,說要請我吃飯,當面談。”
吳嵐笑道。
吳嵐雖然經常吐槽楊謙和戴羽妮的“不務正業”,但打心里,她還是很佩服他們倆的能力和操守的。
“也是,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常雪瑩也抖了個機靈。
“這個什麼比喻?用詞不當,應該說, 打鐵還需自身硬!不能總想著依靠別人, 自己強大了,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和重視!”
楊謙哭笑不得地說道。
“懂了!”
常雪瑩連忙點了點頭。
吳嵐卻從中听出了一些不一樣的信息。
“打鐵還需自身硬。楊謙,這話的意思,是不是說我們要想辦法擴展海外業務?不能想著讓來給我們鋪路?”
吳嵐之所以這樣想,是因為楊謙之前也說過類似的話。
也是跟有關,只不過那是關于演唱會的。
這次楊謙的全國巡回演唱會交由來負責,但從楊謙對自己未來的工作規劃來看,演唱會將會成為主要的一項業務。
不僅是他,旗下的其他藝人也會多開演唱會,多唱現場,以優秀的唱功作為最主要的賣點。
所以,謙語傳媒還是要想辦法挖來或者培養演唱會的策劃人才,增設相關的部門,專門負責這項業務。
倒不是擔心別人會對自己卡脖子,這個事情還不至于,楊謙只是希望增設這樣的部門,未來可以聯合小愛公司,做一些實驗性的探索, 為華語樂壇的歌手們尋找更多的盈利渠道。
“擴展海外業務, 這個說法稍微有點過了。我的想法其實還是做海外版權經營業務,海外版權這一塊,我不想交給,咱們得把握在自己的手里。”
楊謙解釋道。
確實是想要楊謙的海外版權,雖然說是代理運營,但這其中就包含了很多種可能,而且是長期的合同,這也讓楊謙對他們產生了提防的心理。
“其實這次我拒絕了她們,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版權是一個,剛才我說的希望能繼續在華語樂壇發展,建立文化自信這是一個。還有比較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希望太早地出國,我跟羽妮剛剛結婚,總不能經常過兩地分居的生活吧?在國內還好說,出國就經常十天半月不能回來。”
楊謙跟吳嵐在私底下也攤開來說了,沒有在意自己這個觀點是不是有點太兒女情長了。
“她們不是也要簽羽妮嗎?你們一起出國不就行了?”
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