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煙

0445 桓溫獻計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步兵長 本章︰0445 桓溫獻計

    <div id="cener_ip"><b></b>    文易鄭重的回道“秦漢雖亡,然只要華夏文明仍在,秦皇漢武就的功績就不會被忘記。”

    “歷史已經證明,沒有長存不滅的王朝,只有文明才能超越王朝的興替。為文明作出貢獻,文明也必然不會遺忘他們。”

    “好。”桓溫興奮的大喝一聲,然後來到大堂中央,跪拜在地道“陛下,請受臣一拜。”

    文易也發自內心的高興,連忙起身把他攙扶起來,道“桓將軍快快請起,能得你相助乃我之幸也,國之幸也,文明之幸也。”

    主從關系既定,帳內的氛圍頓時又輕松了許多。謝奕和郗超心中的石頭都放了下來,唐國的文臣武將自然也很高興。

    不論唐國多麼的縱橫無敵,對于桓溫這樣的人沒有不佩服的,大才加入是國家強大的象征。

    至于爭權奪利的事情,暫時他們還沒有考慮那麼多……至少也要等國家統一之後在考慮。

    之後文易就讓人拿出了一份報紙給桓溫他們,正是頒布勛爵法那一期的特刊。

    桓溫三人也沒有客氣,當場就翻看起來。

    ……

    前幾天看到世界地圖的時候,桓溫就下意識的思考,如果是他該如何治理這麼龐大的世界。

    本來他沒有答案,地域實在太大了,似乎用什麼辦法都不足以治理這麼龐大的國土。

    直到梁賢說出,文易準備在海外給謝家劃分一個封國的時候,他才陡然明白過來。

    分封就是最好的辦法。

    尤其是唐國皇帝一直在強調華夏文明,那麼站在華夏文明的角度來考慮,分封無疑是最好的辦法。

    這就相當于是,肉要爛在鍋里。

    但這一切都只是他的猜測,必須要親自問過才能知道,所以他把這件事情當成第二個問題提了出來。

    如果文易真的有這個胸襟,願意把海外之地分封給諸侯,他就臣服對方。

    正如他和郗超說過的那樣,臣服給這樣的君主不丟人。而且他有那個自信,靠能力為桓家掙回一個大大的封國。

    當文易承認分封為真,他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投降。

    此時,看到報紙上完整的勛爵法,他對于分封的事情再無一絲的懷疑。

    放下報紙,桓溫開始思考如何展示自己的能力。

    他是個有野心的人,很早就厭倦了士族間的爭權奪利,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了不合群。

    一次,他雪天打獵,踫到王咗插@吹熱恕A醇簧砣腫埃 省襖顯粲執撕巫鰨俊br />
    桓溫說“我若不為此,卿輩那得坐談?”

    可謂是特立獨行。

    只是後來晉國那一群人的騷操作讓他徹底失望,生出了取而代之之心。

    並且他還做好了全盤計劃,先通過北伐積累威望和實力,然後逼迫晉室禪讓。

    只是可惜,燕秦也英雄輩,而晉國的君臣也看出了他的打算使勁拖後腿。

    在原本的歷史上第三次北伐失敗,他準備走另一條路,奪權。

    可惜,關鍵時刻他缺了那麼一點勇氣沒敢走最後一步,被謝安用計給拖死了。

    但不管怎麼說,桓溫既然準備造反,那麼他就想過造反成功後該如何治理國家,甚至他腦海里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治國方案。

    前幾天看過那幾本書之後,難免會和自己的治國方案做對比。

    甚至他還把自己代入唐國,考慮如何更快更好的完成統一結束戰爭,並且也有了計劃。

    但他畢竟是降臣,不能表現的太過于熱切,其中的度要把握好才行。

    斟酌之後他才道“陛下,不知道您下一步準備如何做?我好讓下面的人配合。”

    文易倒也沒有隱瞞,說道“水師南下徹底奪取黃河以北所有土地和晉國劃江而治,然後先平定北方再南下滅晉。”

    桓溫皺眉道“此計似乎稍顯保守了一些。唐軍有火器之利,覆滅晉國不過是舉手之勞,何必給他們苟延殘喘的機會?”

    文易道“士族的可惡你應當體會過,我不準備和他們妥協。”

    “但唐國的底子太薄只有四百萬人口,人才嚴重不足。而士族盤根錯節,有他們掣肘新政很難推行。”

    “這數十年來北方屢遭戰火,士族豪強的力量薄弱,我們可以輕易施行統治。”

    “只需要一兩年時間,我們就能把北方變成第二個唐國,利用北方龐大的人口數量培養出足夠的人才。”

    “然後南下一舉滅晉,徹底把士族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桓溫先是點頭,不過很快就露出了遲疑之色。

    文易道“桓將軍有不同的想法?”

    桓溫小心的道“臣確實有一點小小的不同見解……還請陛下勿怪。”

    文易笑道“哈哈……唐國從來不以言罪人,桓將軍盡管說。”

    桓溫這才說道“陛下太小看唐國的強大,又高估了士族的力量。”

    文易頓時來了精神,道“哦,請桓將軍細細道來。”

    桓溫說道“唐國的強大不只是因為火器,還有律法和制度,僅均田地一策就能讓天下百姓歸心。”

    “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僅靠士族本身又能掀起多大的風浪?”

    文易露出贊許的表情,土改的威力有多大前世的歷史已經證明過了。桓溫只憑借書面上的法條就能想到這一點,眼光確實厲害。

    “均田地對百姓的吸引力我自然清楚,然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去執行啊,我們卻的就是執行人才。”

    桓溫越說越放得開,道“執行均田地之策的主力不是官府,而是百姓自己。”

    “只需要讓百姓知道朝廷要均田地,他們會主動站出來支持。朝廷要做的是派人引導就可以了,並不需要多少人才。”

    文易道“士族豪強呢?百姓在他們的淫威下生活了太久,對他們的恐懼已經深入人心,恐怕不敢冒著生命危險站出來吧。”

    桓溫搖搖頭道“陛下還是小看了百姓對土地的渴求,只要朝廷表現出強硬的態度支持他們,就算是刀山火海他們也會站出來的。”

    “當然,士族豪強的力量強大,也確實不得不防他們從中作梗。但對付他們實在太簡單了,只需要一條命令而已。”

    文易有些不服氣的道“什麼樣的命令,能這麼管用?”

    桓溫道“這個命令始皇帝下過,漢武帝也下過,就是遷天下富戶于京畿之地。”

    文易頓時呆住了,這句話就像是一道閃電劈開了他心中的迷霧,讓他看到了前方的路。

    桓溫繼續說道“始皇帝和漢武帝都曾經下令,遷徙全國富戶到京畿之地定居,很多人都以為是為了借助富戶的力量營建京畿。”

    “甚至還有人以為他們是好面子,借此裝點門面。”

    “其實不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削弱地方豪強的勢力,便于國家管理。至于借助富戶的財力建造京畿,只不過是順帶而為之罷了。”

    “陛下消滅晉國之後也可以行此策,把士族豪強富戶全部遷徙到指定的地方。”

    “如此一來他們就無法掣肘地方,陛下可以任意施行新政。”

    “方今天下,中原最強大最有希望一統天下的,就是晉燕秦三國而已。如果您拿下晉燕兩國,其余諸國和諸多勢力傳檄可定也。”

    “砰!”文易猛的一拍桌子,高興的道“哈哈……好好好,桓將軍一語驚醒夢中人啊。我確實太小看了唐國的實力,太高估了士族的力量。”

    “在火器和均田地面前,他們就是一群紙老虎,看起來可怕實際上不堪一擊。”

    桓溫見自己的建議被采納,心中也松了口氣。畢竟才剛剛投降,就否定了唐國的國策,確實容易引起對方的反感。

    也就是因為文易之前的表現足夠大度,他才會說出這一番話。

    文易做事情向來不拖泥帶水,馬上就傳令讓賀方、劉猛、李忠等人火速回營商議此事。

    但北方的行動並未停止,繼續接收燕國的城池。

    只不過他們並未立即就推行新政,治天下和打天下不一樣,必須要穩著來,過于激進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先接管,等局勢穩定了再改革。

    除此之外,接管晉軍的工作也有條不紊的展開。桓溫提前把可能反對的將領都控制了起來,讓唐國的接管工作開展的更加順利。

    改造的方法並不算新穎,都是老方法。

    先是白米飯和肉罐頭開路,降低抵觸心理。還好唐國的物資儲備足夠,要不然光是這幾十萬新降的將士口糧問題都無法解決。

    然後憶苦思甜、批評自我批評,宣傳均田地、免除苛捐雜稅等政策。

    一套組合拳下來,大多數人都倒向了唐軍。之所以還有一部分沒有倒戈,是因為沒有親眼見到這些政策實施,心中難免會懷疑。

    在這個間隙,文易又接見了王猛。兩人聊了很多治國方面的事情,都覺得收獲很多。

    一天後文易贈送給他全套書籍,包括《權與責》《華夏文明》《唐律簡章》《唐禮》等書籍,但沒有把世界地圖給他。

    然後就放他離開了。當然,五萬大軍被留了下來,只放走了他的親兵營。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是到了統一的時候。我雖未見過秦天王但也听聞過他的事跡,對他非常的欣賞。”

    “王相公回去之後好好勸說于他,我實不願與他兵鋒相見。”

    王猛鄭重的道“陛下請放心,我一定把所見所聞一五一十的告訴天王。至于天王作何選擇,就非我所能左右了。”

    “但天王于我有恩,不論他作何選擇我必誓死追隨,如果……還望陛下勿怪。”

    文易嘆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我懂。王相公就此別過,期待再見之時能把酒言歡,請。”

    王猛深深的鞠躬道“謝陛下厚恩,告辭。”

    看著遠去的王猛,文易心中很是不舍。世界上有很多英雄,但不得不承認的是,總有那麼幾個更加突出。

    王猛就是這樣的人。

    在這個時代,能和他比肩的只有慕容恪、謝安兩人而已,桓溫都要差了一籌。

    只可惜英雄有主啊。

    至于苻堅會作何選擇,其實文易已經有了猜測,他不會投降的。

    或者說他投不投降並不是他自己能決定的了的。

    苻氏宗族力量太過于龐大了,他想投降遇到的阻力會大到難以想象。如果強行投降,秦國馬上就會四分五裂。

    之所以還放王猛回去,不過是做最後的嘗試。

    大半個世紀的戰亂,中國實在太缺人口了,能多保全一個就多保全一個。

    當然,放王猛走的真正原因還是實力上的絕對碾壓,否則打死他也不會放虎歸山。

    不過在他離開之後,文易還是命李忠去晉陽接管孫秀和丁昌軍團,做好入關中的準備。

    孫秀和丁昌也是閬湖老人,但能力只能說一般,第三批才提拔為旅長。打打順風仗還行,滅國之戰就力有未逮了。

    李忠早在會稽郡流民營時期就跟著文易,是心腹中的心腹。

    綜合能力只能說還算可以,勝在穩重善于調度,有火器的加持也能獨領一軍作戰。

    讓他主持入關中並無多大問題。

    實際上文易更希望讓賀方或者劉猛去,這才是真正統帥級的將領。但現在準備改變計劃攻晉,就不能讓他們兩個去了。

    畢竟晉國的戰略地位要遠遠高于秦國。

    七天後,賀方、劉猛等人全部從前線返回,文易召開了軍事會議,桓溫列席。

    商量的事情就是要不要出兵晉國,如果出兵該怎麼展開軍事行動。

    听到這個議題,賀方等人下意識的看向桓溫。

    這並不難猜,皇帝突然改變既定戰略,必然是有人說服了他。

    桓溫是有名的大才,且身為一個降臣直接出現在這種會議上,已經說明了一切。

    但對于這個變更,眾將都非常高興。

    賀方說道“我們都知道火器威力巨大,但直到真正經歷了實戰才知道,還是太小瞧了它。就算陛下不說,我也準備上奏直接攻打晉國的。”

    劉猛也說道“是啊,戰事順利的讓我都不敢相信。但等反應過來的時候臣就發現,現在正是攻晉的最好時機。”

    肖柏山也說道“桓將軍歸附大唐,晉國失去了二十萬大軍正是兵力空虛的時候,此時伐晉恰在其時。”

    潘越也道“以前我們擔心士族豪強力量強大不便統治,現在有了對付他們的辦法,我也以為可以攻晉。”

    其余人也紛紛發言,都是支持攻晉的。

    文易也不再猶豫,說道“好,那就攻打晉國,咱們來商量一下該如何出兵。”

    <div id="cener_ip"><b></b>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五胡烽煙》,方便以後閱讀五胡烽煙0445 桓溫獻計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五胡烽煙0445 桓溫獻計並對五胡烽煙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