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3【歷史課本】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王梓鈞 本章︰353【歷史課本】

    大明朝廷雖然沒錢,冊封隊伍卻很龐大。

    因為南來之人,往往拖家帶口。他們不僅到南京冊封吳王,更是把全家都搬來南京!

    姚明恭為了離開北京,賄賂薛國觀三萬兩白銀,並承諾在趙瀚那里為其美言,終于獲得冊封吳王的正使之職。

    姚明恭帶著全家南下,家產只裝了四船,浮財僅值萬余兩。

    算上他用于賄賂的銀子,也就幾萬兩財產而已,在大明高官當中著實顯得清廉。

    這貨的老家被張獻忠佔了,又不敢留在北京,只求舉家定居于南京。

    “姓趙的還是不見咱?”太監杜勛問道。

    姚明恭嘆息“還是不見啊。南京士子請願,希望趙瀚受封吳王,結果被他關了半個月。”

    杜勛是冊封隊伍的副使,以前做過監軍,後來又做尚膳監掌印,他能來南京是賄賂王承恩,用了六艘船來運送身家財產。

    杜勛焦躁道“這賊廝,又不見咱們,又不抓咱們,他到底想要做甚打算?”

    “他沒把朝廷放在眼里,也不把吳王爵位當回事,更視咱們這些天使為跳梁小丑。”姚明恭倒是琢磨清楚了。

    杜勛問道“你那位親家(熊文燦)呢?”

    “他也只是在南京閑居。”姚明恭頗為無奈。

    熊文燦滿心以為,憑借自己跟趙瀚的“故交”,肯定能夠討得一官半職。

    結果趙瀚公事公辦,讓熊文燦從吏員做起,把這位老兄氣得想要吐血。他都一把年紀了,還能活多少年?從小吏一步步爬起,混到死最多能做知府,死得早連知州都當不上。

    趙瀚經常破格啟用大明舊臣或士子,但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第一,政績斐然。且政績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主要看當地民生狀況如何。

    第二,著書立說。比如吳應箕、張國維、方以智、茅元儀,分別在經濟、水利、物理、軍事方面有著作。

    第三,能力突出。張秉文已經做到安徽布政使,劉寰擔任湖南省工商廳長。

    人家馬士英自知名聲不好,主動請求做小吏,態度積極良好,已經當了淳化鎮鎮長,下一次升遷妥妥的縣官。

    熊文燦張口就要官,你他媽算老幾啊?

    杜勛又問“听說張溥也在南京北走?”

    姚明恭不說話。

    姚明恭以前是楊嗣昌的人,現在是薛國觀的人,跟張溥屬于政治死敵。

    正使姚明恭、副使杜勛正在瞎著急,許作梅卻脫掉大明官服,只穿儒衫就想去投靠趙瀚。

    許作梅是今年的新科進士,被選進行人司做官,無非就是傳達皇命跑腿兒的。

    “河南儒士、新科進士徐作梅,求見順天應民大都督!”許作梅趴伏在都督府前,屁股朝天,長跪不起,手里還拿著一封信件。

    衛兵提醒道“這位相公,若是給都督寫信,把信投在門口的信箱里便可。”

    許作梅跪直了說“這位將軍,在下有大事相告,請求將軍轉呈書信。”

    衛兵見他講得煞有介事,于是不敢怠慢,便幫著把信轉呈進去。

    片刻之後,衛兵又出來了,把信憤怒扔回,氣呼呼說“快滾!你這酸儒,害我也吃了掛落!”

    許作梅依舊跪在那里,痛哭流涕道“趙都督糊涂啊!”

    這廝眼見趙瀚不接受冊封,于是放棄大明臣子的身份。還在信中詳細介紹北京情況,勸進趙瀚稱帝,然後誓師北伐,一舉滅了大明江山。

    他居然想撈一個勸進之功!

    歷史上的許作梅,麻溜投靠李自成和多爾袞。而且,積極參與南北黨爭——清初黨爭,是明末黨爭的延續,一直從順治朝持續到康熙朝。

    滿清入關第二年,南北黨爭就開始了,算是繼承大明的優良遺產。

    到康熙朝更有意思,漢人黨爭、滿人矛盾,兩股爭斗糾纏融合,把康麻子搞得焦頭爛額。

    剛開始康熙還比較稚嫩,一口氣殺了幾十個。漸漸手段高明起來,利用黨爭清理滿人權貴,等皇帝獨攬大權之後,滿漢官員全都嚇得變成哈巴狗。

    在都督府門口哭泣一場,許作梅只能回到臨時住所,重新穿上大明行人司的官服。

    翌日,他又脫掉官服,穿著儒衫跑去都督府下跪。

    還沒等許作梅跪下,就看到幾個小孩,背著書包從都督府側門的巷子出來。

    “太子?”許作梅揉揉眼楮,有些不可置信。

    太子不是誰都能見到的,許作梅也只偶然看過一次。他不敢確認,連忙回去報信,姚明恭和杜勛得知情況,于是結伴跑去都督府蹲守。

    一直蹲到傍晚,那些小孩終于放學。

    杜勛驚道“不止是太子,皇子和公主都在。”

    姚明恭疑惑道“趙瀚不軟禁皇室,還把皇子皇女送去讀書?”

    “要不要上去拜見?”杜勛問道。

    “不可,”姚明恭驚駭道,“若是拆穿皇子皇女身份,我等恐會招來殺身之禍。想要活命,此事不可外傳,兩位切記!”

    許作梅和杜勛連連點頭,他們若是不怕死,就不會千方百計來南京了。

    三人繼續回去商量。

    姚明恭說“趙瀚看來真不願受封,這北京我也不回去了。咱們就各自散了吧,我手里還有些銀子,或許能尋到營生過活。”

    “散吧,散吧。”杜勛也覺得沒意思。

    杜勛帶了六船財產南下,還從老家弄來個佷子。他打算就在南京安家,把佷子當兒子養,老老實實做生意延續香火。

    只有許作梅傻眼了,他手里沒錢啊,在南京吃飯都成問題。

    兩位大佬各自離隊,跑去外城置辦房產,並且還去官府落了戶籍。

    剩下的人,愛去哪兒去哪兒。

    許作梅盤纏用盡,眼看著要餓肚子,只能擺攤寫字抄書,最後在書坊找到個排字校對的工作。

    朝廷派來的冊封隊伍,就此自動散伙。

    ……

    都督府。

    “編撰華夏通史?”張溥驚道,“那可不好做,非得有幾十上百人一起編撰不可。”

    趙瀚搖頭說“並非通史,而是史學教材。而今南方的中學,還缺一門歷史課。讀史使人明智,士子怎麼不學史呢?”

    張溥疑惑道“歷朝歷代,史料浩如煙海,如何能讓學童幾年就學完?這歷史教材不好編啊。”

    大明士子,蒙童時期就接觸歷史,但那屬于提綱性的歷史故事。

    脫蒙之後反而不讀史書,只抱著四書五經研究。一個進士考出來,有可能還不知道王安石變法,真正研究歷史的全部屬于博學之士。

    張溥有很多思想觀點,改革科舉就是其中之一。

    當然,他的改革科舉,是摒棄時文(考試範文),讓士子認真學習儒家經典。同時,還要講求學以致用,多多了解歷史和雜學。

    趙瀚說道“既是十多歲的孩童,自然不可能讓他們通讀史書。就拿唐朝來說,講李淵如何起兵的,講李世民如果奪位的,再講一下武則天、李隆基便可。”

    “貞觀之治要講,安史之亂要講,其余皇帝就沒什麼可講了。魏征這些名臣,可以撿幾個出來說。還有就是李白、杜甫,通通歸入唐代文學。”

    “再從唐史當中,挑選軍政內容。講講三省六部,講講租庸調,講講府兵制。《食貨志》也不能漏掉,講講唐時的經濟民生、百工百業。”

    張溥有些明白了“中學歷史教材,就類似一份史學大綱,讓學生對歷朝歷代知曉一個大概?”

    “對,正是如此,”趙瀚笑著說,“所有中學畢業生,都要對歷史有大概了解。至于深入研究,有志者自然會去學,今後的大學會設置文史科。”

    張溥說道“我要十個人。”

    “好,十個名額,先生可自行招募。”趙瀚當即答應。

    張溥這種名士大儒,確實才華橫溢,也確實思想先進,但又沒啥主政地方的經驗。

    安排什麼職務都不合適,干脆讓他去編課本,有事忙起來才不會瞎蹦。

    至于頭餃嘛,跟錢謙益一樣,也直接封為翰林院碩士。

    趙瀚提醒說“記住,編撰歷史課本時,要貫徹一個理念。王朝興滅,無非民心得勢。百姓過得不好,皇帝即失民心。民心一失,天命便失。歷代開國君主,不僅打仗厲害,也肯定寬以治民,如此才能獲得民心,才能獲得天命而開創新朝。”

    張溥思慮道“既如此,暴秦如何一統?”

    趙瀚笑道“都說秦始皇殘暴,六國君主就仁善待民嗎?秦國耕戰,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雖然法令嚴苛,于民卻並無大害,立功反而能得更多好處,自然官吏勤政、將士效死。秦朝二世而亡,是那一套耕戰獎懲無法延續,六國統一了哪來的仗打?而且,秦朝徭役過重,百姓無法休養生息。”

    秦朝滅亡是多方面原因,趙瀚只不過定一個基調而已。

    相比起秦朝,趙瀚的農兵制也會逐漸取消。這是個緩慢過程,每年減少村鎮農兵比例,讓農民有更多空余時間做工賺錢。

    張溥領命編歷史課本去了,沒有這位復社領袖帶頭,其余士子能掀起什麼風浪?

    無非發發牢騷而已,趙瀚都懶得理會,更沒有必要抓人下獄。

    動輒抓人,屬于無能的體現。

    那些士子如果真敢越線,就不是坐牢那麼簡單,礦工套餐走起!

    (求月票。)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朕》,方便以後閱讀朕353【歷史課本】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朕353【歷史課本】並對朕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