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殿。
自從甦�帶著甦婉兒走後,李世民便抬起頭盯著李承乾。
李承乾不解,但也毫不示弱的盯著來福。
來福則盯著李世民面前的陶杯,心里估算著再過一刻又該給李世民換茶。
一刻鐘後
來福首先解放,默默上前將陶杯拿起,然後一溜煙的竄了出去。
李承乾失去了焦點,轉過頭來對上李世民,頓時灑然一笑。
“阿耶,這來福也太不懂事兒了,孩兒盯了他半晌,他才知道去給您換杯熱茶。”
李世民沒有說話,一如既往的盯著。
這平靜中蘊藏著洶涌的目光,讓李承乾心底發毛。
他可算是體會到什麼叫做伴君如伴虎。
而且被一個長期身居高位的人盯著看,那種緊張感能抑制住呼吸的本能。
只有忍不住時才會偷偷小吸一口氣,然後從鼻腔緩緩流出。
說到底還是有些不熟悉的緣故,而且也有著原主對李世民那種既尊敬又害怕的情感慣性影響。
若高台上坐著的是李淵,李承乾估計自己早滾上去一起坐著了。
許久之後,李世民終于開口。
聲音不輕不重,不緩不急。
“承乾,你如何看待民間士族?”
民間士族?
李承乾聞言一愣,沒想到李世民竟然會問這個問題,他還以為李世民是因為甦�退婚這事而惱怒。
不過有了方向,剛才那種忐忑的感覺也消散不少。
畢竟恐懼源于未知。
至于李世民口中的民間士族,略微思索後,李承乾有了猜測。
士,代表著文人。
民間,則是朝堂之外。
合起來便是朝堂之外的文人。
嗯,大唐這樣的文人極多,幾乎出自大部分山東士族與五姓七望。
這也是李世民一直以來實行打壓政策的效果,這部分人都沒進入朝堂。
而此刻,李承乾也明白了李世民的隱藏在問題背後的考較。
不就是為何要防著士族,不就是科舉制度產生的原因,不就是歷史上李世民孜孜不倦為之奮斗的事情嘛。
李承乾心中一聲輕笑,腦海頓時浮現出前世看得那些研究論文。
微微一整理,四萬八千二百一十四字的感言已準備就緒。
“阿耶,孩兒認為,士族可用,但也要防。”李承乾自信頷首道。
“哦,如何防?”李世民挑眉道。
“降低士族為官者職位上限,減少朝堂內士族出身的文人比例。”李承乾道出了兩個核心點。
這也是李世民對他們所使用的手段,慢刀子割肉。
縱觀貞觀年間,士族出身的文人少有在朝堂能夠佔據高位的,哪怕因各方平衡出了個蕭 ,但也遭六次罷相。
但是,如果在把目光往下看,就能發現有許多縣令縣丞這一級別的官員,多為士族文人擔任。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因為不選當地望族的人擔任一官半職,那空降的縣令完全鎮不住場子。
不過士族文人也不傻,自然能看出李世民的險惡用心。
可縣令縣丞好歹也是一個區域的一二把手,自家人擔任也能有些好處在,總比真來個外人要過的舒坦。
局勢大約就這麼維持著平衡,雙方的博弈則在另一個層面。
這便是政治手段了。
高台上,李世民听了李承乾的解釋沒有什麼反應,突然開口轉移了話題。
“去宮莊前,從東宮里調500侍衛。”
又到侍衛身上啦?
李承乾在這一瞬間與來福有了共情,並暗自決定下次不再欺負他。
只是東宮里的侍衛,李承乾想了想還是有些擔憂。
里面可有不少身居要職的小伙伴啊。
這群人吃喝玩樂還成,要說其他的,李承乾只能表示恕不奉陪。
“阿耶,孩兒可否自己招人訓練?”
“自己練兵?”李世民反問了一句。
“對,孩兒對阿耶當年縱橫山河十分向往,自己也鑽研過不少練兵之法,有了一點點心得,此番既有機會,便想略作試驗。”
有求于人的李承乾順勢一發馬屁,而後突然又想到了重點,連忙補充道︰
“當然,孩兒自知練兵之法深奧無比,當今世上唯有阿耶堪稱一絕,但阿耶政事繁忙,孩兒自是不敢多加叨擾,不知阿耶可否派遣兩名�窈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