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實腹是形意拳前輩們常講的一句話,但是不能夠正確的理解這句話的人為數並不少。
這不是什麼秘傳心法,也不是內功修煉的法則,而是在練習拳術中必須遵循的方法。
練習拳術遵循自然法則,循序漸進至關重要,因為拳術是把雙刃劍,既可健身也能傷身。
練習方法不正確,急于求成,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造成內髒器官損傷,貽害無窮。
曾有位實戰名家,發力剛猛,氣勢逼人。就是因方法極端,過早離開人世,得不償失。
空心實腹含義是什麼?直白的講就是“放松心態,氣沉丹田”。
看著簡單,做到不易。因為心態不是你隨隨便便所能掌握的,常有人暴躁易怒,練拳急躁,妄想一日千里,這就違背了空心實腹的拳彥,早晚必受其害。
而氣沉丹田需要積蓄神意與氣,以至圓滿,這不是短時之功可以達到的。
所以有志于習武的人,必須戒驕戒躁,養足精氣神。站樁練拳做到自然而然,心如止水。
動作須柔和,精神須內斂。而咬牙瞪眼,努力努氣必然損害心髒健康,是死路一條。
正如祿堂公所言“練習拳術不可以固執不通,若專以求力,必為力所拘;專以求氣必為氣所拘;所以然者,身形和順者自生力; 內里中和者自得氣,故此不可專求。專求雖有所得焉,亦是有若無,實若虛;勿忘勿助,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而已。”
師父對內家拳的理解i第一條就難住了
一、練好內家拳的四個條件
1、感應能力、視覺能力、觸覺能力
2、技法能力顧中有打,打就是顧,一招三勢(三勁)
3、體能發揮,鼓蕩丹田氣,振動四梢功,一面鼓,一面蕩,周身無處不彈簧。
4、靈動性如蛟龍、似熙鳳、如卷旗、似點燈;如幽靈鬼怪,似狡兔游龍。
二、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說又練真把式。
三、氣如九曲珠,無所不至,氣遍全身為要旨,不得要旨不能說有所得。這個要旨就是調息功夫,妙在一呼一吸之間。
四、發力時氣沉丹田,力聚命門,又叫三心功夫(腳心、手心、腰心)腳心之力貫于腰心,腰心之力貫于膀背,膀背之力貫于手心。
五、手法
出手互楞手,回手如干勾,出手如閃電,閃電不及合毛,出手如迅雷。
六、打拳時無斷續出,無凸凹處,無病態處,一套一套不為拳,打三挾兩不為拳,拳拳呼應方為拳,進退往復,上下折迭。
七、關于步法
邁步如貓行,落地如生根,八面轉換,八面支撐。
八、關于盤法
一法不立萬法不容,拳本無法,有法也空,離開己身不是道,執著己身事更糟,先單盤,後雙盤,然後隨心所欲盤,任意串插,任意轉換。
九、與敵交手,舍己從人,順乎自然,順從于對方,後發制人(對方是客觀存在的,先打你是自然的)。
十、關于練法
功夫久積而後成,氣于直養而無害,要形松意松,無意當中求真意,無力當中求有力,形似龍形,性如虎性,一枝動百枝搖,一動渾身無有不動。
十一、練好拳的五個表現
形如狸貓捕鼠,神如靈蛇驚變,意如猛虎搜山,氣如橫旋回流,力如悶雷崩空。
十二、與敵交手時
神不可外溢,意不可漏形,形不可破體,力不可出尖。
十三、練形不如練心,體練不如心練。非筆墨難以形容,非親傳口授不能相授。(數十年純功不入門牆,皆門外漢,野孤蟾)
十四、關于發勁
裹鑽之勁,穿透力、力聚一點,拋擲勁、發放力。
十五、發勁如放箭,蓄勢如抽絲,配合呼吸,圓活之中不失其稜角,變化之中不失其自然。
突然之中不失其流暢,拳打三節不見形,若見其形不如人,打得是冷彈脆快,攻得是急中又急,刻不容緩,進者退,顧者用,逗引埋伏,粘連急進,動無定勢,勢無定形,使敵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如同電擊。
最高境界,遇剛則纏繞,遇柔則筋抖。身法、手法、步法、眼法、要高度協調統一,敵看我撲朔迷離,我看敵靈貓捕鼠。
十六、體會拳勁
行如水中走,意為逆力行。
人為編造皆為假,唯有本能方為真。
魚勁(整體力)
一理、二氣、三節、四梢、五行、六合、七理、八勁、九宮、十相。
一理打拳不知其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二氣將氣勢、力氣用在一呼一吸之間。
五行金為鐵錘下砸之意;火為爆發勁,快勁,水為柔和勁,無孔不入。木為肝取斷意。土為大地的反彈力;九宮步。
十七、上打咽喉,下打陰,左右兩肋並中心,下打兩胯和兩膝,攻內打弱,腦後一掌見真魂。
十八、所謂棚勁,如水負行舟,先實丹田氣,次要頂頭懸,遍體彈簧似,開合一定間,任憑千斤力,漂浮並不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十九、松即是緊,緊即是松,松緊緊松勿過正。實即是虛,虛即是實,實虛虛實得中平,空而靈,虛而妙。
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無心方見奇
形意拳宗師郭雲深老先生一生的經驗總結是『有形有意都是假,拳到無心方見奇。』
一位習武六十多年的老人回憶說,他早年從名師練形意拳五年,一拳劈出,帶動風聲,勢不可當。但他練的是開展式,行家們稱為「假拳」,只不過是形意拳的基礎功夫,相當于太極拳的摧僵階段。
為了把明勁練成暗勁,他不得不重新從站樁練起,將開展式改為緊湊式,以求勁力內蘊。這樣又足足練了七年,才覺得身上有了內勁。
他夜晚在公園練拳,雖然全身放松,但打出拳去,居然發出嗡嗡的震動聲,能傳出好遠,惹得行人前來觀看。他逐漸體會到形意拳由外向內練的奧妙。
郭雲深先生
練成了暗勁的人,經過了多年的刻苦磨煉,對武學的博大精深、不可窮究的道理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會,所以,他們大多待人謙和,沒有盛氣凌人的架子,也不會動輒炫耀武功,恃技欺人。有的人甚至將武功深藏不露,混同于常人。
在完成易筋功夫的同時,習武者的體形和神態也可能會發生某些變化一是體形漸趨于瘦健,少橫蠻肥重之態;二是步履輕捷而穩實,少拖沓滯重之病;三是目光漸趨清朗慈和,臨敵時則威神自出,目光如冷電,少凶暴浮露之相。
這種地步,就基本上達到了暗勁(煉氣化神)的境界,從而邁入化勁(煉神還虛)的上乘修煉階段。
煉神還虛的要訣是「虛靜」二字。「虛」指心內虛空若谷,「靜」指心境淡泊守一,所謂「虛靜為主,虛無不受,靜無不待,知虛靜之道,乃能終始」是也。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要求心境達到極度空明寧靜的狀態,這樣才能歸根復命。道家養生術認為「不認不知,無聲無臭,名曰希微,只這個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機」。
也就是說,必須對外界的任何干擾全不理會,心中不存任何芥蒂,一無阻滯,听不到任何聲音,聞不到任何氣味,凝神守一,不懈不僵,久而久之,才能悟透個中的玄妙之機。太極拳高手們認為,虛靜「乃太極拳最精微處,非稍有根底者殊難領會」,又說「太極拳應敵時,其最妙處在以虛靜勝人,故太極拳實以無法為法」。
在內功的最高境界,武學與道家互通互融,達到了高度的一致,這就是武學中的「拳道合一」。武術家們早就明確指出「固靈根而動心者,武藝也。養靈根而靜心者,道藝也」,劃清了武藝與道藝兩種境界的差別。
在練習化勁的時候,習武者周身內外全仗真意運用,手足動作所用之力,有而若無,實而若虛。其運氣亦不著意,亦非全不著意,忽隱忽現,若有若無。
呼吸似有似無,以真息行之。練到至虛,則身無其身,心無其心。一些武學大師如實地紀錄下他們練習化勁時的體會。
孫祿堂先生說,他練化勁時,每天練一形之勢,到停勢時,心中神氣一定,就感覺到腹部如有物萌動,後來又出現周身發空的景象,覺得身體一毫也不敢動。
再練一些日子,感到丹田內如有兩物相爭,漸漸安靜。這時仍是在練拳趟子,內外一氣,緩緩悠悠練之,不敢有一毫不平穩處。練拳時,呼吸用意于丹田,從尾閭至夾脊、玉枕、天頂而下至丹田,與靜坐功夫相同。
以後不論行、走、坐、立,皆有內中或動或不動的感覺。有時熟睡時內中忽動,動而即醒,仍用練拳的呼吸方法。
再過一段時間,睡熟後內中不動,內外周身四肢忽然似空,周身融融和和,而且不論靜坐、練拳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到這時才體會到拳術與丹理是同一道理。
在長期的內心虛靜的狀態下,中樞神經的反應可以達到極其敏銳的令人吃驚的地步,乃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這是形容習武者的感覺靈敏已達極處,即使加上像一片羽毛、一只蒼蠅那樣微乎其微的力量,也能立即覺察清楚並作出反應。
習武者練出了這樣的諼夫,在同人交手時,只要一搭上手,對敵人的功力深淺即已盡悉無余,而敵人對我卻懵然無知,只能處處被動,為我所制。
一般的技擊家講究的是以快打慢、以強擊弱,高明的武術家卻把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奉為準則。一般的技擊家在臨敵時常常心急如火,氣血上涌,恨不得一拳將對方打翻。高明的武術家面對強手,卻能做到心平氣靜,從容不迫,以逸待勞,後發制人。
他們在同人交手時,心境空明,無慮無念,置勝敗于不計,置生死于度外,形神合一,心無定式,但一抬手一投足均為精妙招式,威力極大。
其動作或快或慢,或柔或剛,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又如錢塘之潮,滾滾而來,令對手無招架之功,無退避之處,處處無不受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達到了煉神還虛境界的武術家,大多性格豁達,心胸開闊,待人謙和有禮,不同人作無謂之爭。
耿繼善先生回憶道,他早年練習拳術時,肝火太盛,往往與人無故不相合,視同道如仇敵,自己也常感煩惱,而且周身為拙力所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力量。
後來從深州劉奇蘭先生學形意,練明勁四五年,自己感到性格起了變化,對于過去的事常感愧悔。又練暗勁五六年後,每見同道之人無不相和,對于技藝高過自己的人,不僅不嫉妒,反而加以稱贊,但自己還有一點吝嗇之心,不肯以秘技示人。
而後又練了五六年化勁,方覺腹內空空洞洞,渾渾淪淪,無形無象,無我無他。這時方能泯滅門戶之見,遇有同道者無不相愛,遇有不如自己者無不欲教。
偶與人較量,並無先存一個打人之心在內,而所用所發皆是道理,無入而不自得。這時方才明白了形意拳中和的道理,體會到練拳可以變化人的氣質,使之入于道的境界。
練成了化勁的人才真正能稱得上武學大師。他們大多儒雅清秀,似有仙風道骨。
他們目光清朗澄澈,神態慈祥和藹,步履輕盈飄逸,兩眉正中隱隱若有紅光,拳經上叫做「一點靈光吊在眉」,又稱「光聚天心」。不過,能達到這種境界畢竟太不容易了。
在練成暗勁的武術家中,能最終練成化勁的也不過一百個人中有那麼一兩個吧!
也就是說,在所有習武者之中,大概平均每十萬人中不過有四五個人有希望成為真正的武學大師,恐怕實際比例比這個估計還要低得多。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開局簽到刑警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