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神為形意拳的三大基礎,它們之間是息息相關、環環相扣的。
“形”為基礎,“意”作靈魂,而“神”則為神。
形,形象、姿勢也。“形”作為形意拳最基礎的拳架功夫,在形意拳的初級、中級,乃至高級階段都佔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要做到“形”順。
形意拳的姿勢和順,動作協調,關節靈活,便于氣血通透,勁力順大。
“形”的訓練是有一定規矩及要求的。
如“鑽拳”,要求鑽出之拳小拇指必須擰至向上,這樣肘才能裹住肋。
形意拳的“六合”講究手肘肩與足膝胯相合,這里的“合”不僅僅指身體一側的手肘肩與足膝胯相合。
而是同樣要求肢體左右兩側的手肘肩與足膝胯成拗步相合,要做到“合”必須“裹”得住,“貼”得緊。
兩肘裹,兩胯裹,兩股內側貼緊,腰胯是關鍵,腰胯間的“靈活”程度如何,直接影響勁力的發放。
因為腰胯內為“丹田”所在,由“丹田”發出的勁力通過腰胯的“抖放”直達四梢。
如打“右崩拳”,右胯只有裹擰至左胯前,兩股內側緊貼在一起,同時抖丹田之力,右拳才能快速順擊出去(所有的拗步都必須這樣做)。譜雲“順則有力”。
其次“形”要合規矩。
形意拳對于肢體要求“一身備五弓”。
手臂曲如“弓”,便于控制(上挑下壓、左右撥拉);
腿部曲如“弓”,膝有彈力,並且能將腳之勁力快速上傳;身曲如“弓”,便于聚氣蓄力。
譜雲︰“兩肘不離肋,兩手不離心,出洞入洞緊隨身”,“出手如鋼銼,回手如鉤竿”,這是對上肢的“形”的具體要求。
兩肘出入與肋相摩,利于手臂之功借身力而得發;兩手出入不離心,便于對自身的保護和進攻;
兩手臂通過擰、攢、裹、撕、摩、扒、拉而勁力大增。
至于形意拳的“七疾”、“八要”之規定都是對“形”的具體要求。只有把“形”做到位才能為下一步的“意”打下堅實的基礎。
意,心意,是指大腦所具有的一定意識指向。
形意拳的每招每式都具有較強的攻防意識。
這里的“意”就是“進攻”,具體說就是“打”,有了這種“打意”,精神會高度集中,全身大小經絡、氣血、肌肉都會被“意”所控制,一“緊”俱“緊”、一“松”俱“松”,身體的“整”勁得到大大增強。
“意”是一種“能量”。
凡見過硬氣功表演的人就會發現,表演者在表演時凝神聚氣大吼一聲,掌到石裂,這是“意、氣、力”的高度統一的結果。
故在形意拳的訓練過程中要始終保持“意”的高度警惕性,即“意”緊。
“意”與“形”要合一。“意”作為“形”的靈魂,有指導、率領“形”的作用。
在練功過程中,“形”的快慢、緊松、收放,都受“意”的控制。
人的行為有時是不受意識所控制的(即下意識)。
比如未受過武術訓練的人,當遇到外界的攻擊時會下意識地躲避,而沒有“進攻”的意識,有時也只是機械的、生硬的、局部無意識的攔擋。
而練過形意拳的卻不同,形意拳的訓練過程就是把肢體的“無意識”變成“有意識”。
如“炮拳”,在前手臂攔架的同時,後拳快速出擊,“攻”“防”一致。
並且形意拳的“動”是肢體“整體”的“動”(一動百動),功力很大。
“神”是一個人的氣質自然外在的表現,是無數次“形”“意”的訓練達到“質”的飛躍。
攬天地陰陽之氣聚于身,氣度宏偉。
舉手投足達到了“形如流水,勢若潮涌,意充宇宙”的自然狀態。
動作上要做到純以“神”行,練功者必須要有意識地“放大”“意”境,身似龐物,威武不可屈。
這個時候練功者對“形”“意”的要求要做到“松”些,輕輕松松,坦坦蕩蕩,悠然自得地去練功,進入“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的高超境界。
形意拳的修為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能機械地將“形”、“意”、“神”三者分開練習。
形意拳有“一通無有不通”之理。如“劈拳”,若將劈拳之“形”練至“純熟”,那麼身體的協調性也就出來了。
再把“劈打”之“意”灌入,手臂的起落就是“上挑、下打”。
隨著功力的加深,手臂隨隨便便的“一動”便進入“起也打,落也打,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的“神行”境界。
形意拳多以單練為主,很容易將一“形”一“勢”修煉至善至美。
通過科學的方法,堅忍不拔的意志,有分寸的掌握形意拳的“形”、“意”、“神”各個訓練階段的主次,學會融通,循序漸進,直至登堂入室。
教授形意拳很多時候不是保守,而是怕說多了
薛顛在《象形術》一書之前,寫有《形意拳術講義》,也有“初學規矩”章節,文字大體相同,而更詳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象形術》言“求力則為力所拘”,你練力就被力束縛住了,《形意拳術講義》多說了“所拘”為“凝滯不靈”,《象形術》說“求輕浮則為輕浮所散”,你求輕浮就會變得松散,《形意拳術講義》詳細地說了松散是精神渙散。
至于能輕能重的功能,《象形術》說是“神歸丹田、氣貫腦海”之後自然獲得的,《形意拳術講義》說是“凝神于丹田,身重如山,化神成虛空,身輕如羽”。
神歸丹田成了變重的技法,氣貫腦海成了變輕的技法。
但變輕變重不止這一個方法,氣貫涌泉也是變重之法,有時“神歸丹田”了,身體反而變輕。
薛顛發現,說得越細致,忽略得越多,不得不加上“所以練習不可固執一端也,果得其妙道。
亦是若有若無、若實若虛、勿忘勿助之意,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道,無形中而生,誠神奇矣”一段話。
這段話,把自己吐出來的要點,又給吞回去了,先跟你詳細說了半天,又告訴你別把他剛說的當回事。
前輩談拳,很多時候不是保守,而是怕說多了,妨礙徒弟
薛顛總結經驗,到寫《象形術》時,將《形意拳術講義》的文字作了刪減。由《形意拳術講義》到《象形術》的變化,可看出薛顛文字上的進步,寫文如下棋,是有算路的。
薛顛在凡例中有“照書自修可成高手”的許諾,具體落筆時,便要字字斟酌,豪言壯語在先,小心算計在後。
薛顛的許諾是“是編圖解詳明,了如指掌,絕無望洋興嘆之弊。
學者果能手置一冊,循序漸進,勤學不息,則由淺入深,可入室生堂,得國術之三昧,以鳴當代,傳之于後世。”
我都算計好了,只要你不自作聰明,老實照我說的練,可得到拳法真諦,在當代武林出類拔萃,並獲得後世敬仰——
此話嚇人,成書至今不過七十年,民國的武術家我們還記得幾位?
屈指可數。
薛顛自己都被遺忘了,但因為他的弟子李仲軒的宣揚,人們畢竟知道了。這一知,又是天下名了。
薛顛表示他所能作的已經都作了,下面就是該你作了。
“易理久則自明,奇效必得,非紙上談兵之虛言也。”
不明白不要緊,只要你練這拳,自己就會明白。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