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難看,因為拳架既不是用于表演也不是用于實戰,它是用來出功夫的。
拳架出功夫可以舉一例。練形意拳總是擠著兩個膝蓋,磨著兩個脛骨軸,一蹲一蹲地前進。
用此打人就太糟了,兩腿總並在一塊,只有挨打的份。
其實擠膝磨脛的目的,是練大腿根,大腿根有爆力。
比武時方能快人一籌,這是功夫。
練法和打法的區別,平時練的各種動作,老話叫“出功夫”,其實就是各種發力體能訓練。
那時候沒有那麼多器械,只能靠做各種運動來反復訓練,而打法是獨立的,更不是今天看到的武術表演套路。
形意拳是“久養丹田為根本,五形四梢氣攻人”,首重神氣,所以眼神不對就什麼都不對了。
他教徒弟管眼神,身子步法要跟著眼神走。
他說,比武是一剎那就出事,一剎那手腳擱的都是地方,就贏了。
所以他校正學員拳架極其嚴格,不能有分毫之差,說︰“平時找不著毛病,動手找不著空隙。”
這是說打架一在眼神,二要距離感打擊位置正確,拳架要正確,防守要不留空隙,三是出招要有爆發力,奔著一招制敵的目標去。
我第一次見薛顛,一見他的狀態,就知道是個跟尚師一樣的人,一天到晚身上走著拳意。
他輕易不說話,一說就是大實話。
比如他送我一對護手鋼鉤作見面禮,見我很喜歡。
就說︰“使雙鉤的竇爾敦也就是在戲台上厲害,能贏人的是劍棍刀槍,這東西沒用。”
我覺得特逗,哪有這麼送人東西的?
這是說老前輩對于兵擊實用性的認識,不會需要花里胡哨的東西而是真正追求實戰。
尚雲祥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輕著練出來的,好比走鋼絲,腳一用力就摔下去了。
但想輕,得更用力才能輕得起來。
不是在一個勁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幾股勁。
走鋼絲為控制平衡,得調動全身勁道,敏捷變化。
既不能踩實了鋼絲,也不能踩虛了,掌握住這個火候,方能練出功夫。
腳的發力方式,放到今天都是很科學的。
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腿上,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
猶如拳擊里重量級打輕量級,能有這麼大區別,而且腿上出了功夫,拳頭的沖撞力就大。
所以,說一個練形意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說他技擊厲害。
唐師當年和孫祿堂齊名,以腿快著稱,他能認可薛顛快,我就信服了薛顛。
這是在說形意拳的步伐,以及發力“力從地起”的理論,跟現代搏擊一模一樣。
尚師的這一迎,就是大勢。
所謂“大勢所趨”,練的是身法的動態趨勢。掄著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
形意拳是撲著身子打人,猶如虎豹,竄出去一丈是這個勢頭,略微一動也是這個勢頭。
雲法的大勢,就是身子往前一撲,又把自己擰拉回來,身子剛縮又把自己推出去,一推就轉了個身。
幾次換勁均無斷續,要變化在一起。
形意拳整勁兒的特點。切記。
這也是內家拳跟其他格斗術的區別,哪怕胳膊不動,也要用身體發力。
實戰時候,是一個沖撞的力量,其實特別像摔跤、相撲、柔術的風格。
所以你凡是看到那種傻子一樣把練法當打法來用,一拳一腳或者掄胳膊打架的,都是假貨。
看了這些,以及我之前發過的那麼多戰績帖你還不能形成正確認識、客觀看法的話,只能說,你已經沒救了。
誰都拯救不了一頭裝睡的。
有人說,這是小說。那肯定的,這當然不是什麼正規文獻。
但是格斗這種東西,主要靠老師教自己悟刻苦練,不是看什麼“拳譜”能學會的。
我摘錄的其中的段落,是我認為說的很實在的東西,你看完了在回復。
如果實在的東西,你也不能認同,那你確實只配活在最底層。
不然你亂噴吧務刪你樓你也只是白廢精力。
說形意拳難看也主要是有這個猴蹲身。
練拳時,處處都有只猴子蹲著,可想這一式的重要。猴蹲身之後,有張狂的招數。
蹲身先練了膝蓋,所以猴蹲身一變,就是揚身膝擊,名猴掛印。
這一蹲一揚,正如劈拳的一起一伏,也如崩拳的一緊一馳,只不過猴形放肆,劈崩含蓄。
猴掛印的下一變是“猴摘桃”,就是抓敵人臉,潑婦打架一般,這是為膝擊作掩護。
不抬腿是立于不敗之地,抬了腿是兵行險道,得有收場、後撤的技倆。
這連抓帶點,練著滑稽,打起來狼狽,但這一番亂七八糟,興許就亂中取了勝。
比武時要懂得挑事端、找頭緒,無理取鬧一下,也許就亂了對方。
說的多麼具體?拳腿膝組合使用方法。抬腿還是不抬腿要注意什麼說的很明白。
老祖宗就是說話太具象,生怕後輩不懂,結果還是被認為玄幻這是因為某些人根本沒接觸過格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人在抬重物時,會用蹲身起身的方法抬,摔跤要用上腰胯方能勝人,一掄拳頭反而忘了。
滿族人的跤法叫韃子跤,練踢帶摔,一近身就用腳鏟人脛骨。
光緒的父親奕 當時綽號“大力神”,是韃子跤高手。
有的跤場就托名是他傳的跤,那就不好惹了。
韃子跤的基本功,一是跳黃瓜架,傳說滿族人摔跤的祖師家里種黃瓜,早晨起來就在黃瓜架下跳胯。
第二個有趣的基本功是擼草繩,就是一根小孩胳膊粗的草繩子,來回擼。
體會“勁在兩頭”的感覺——象形術搖法便是練“勁在兩頭”,虛了這根繩子,或輕或重地練。
不用多說自己看吧,現代摔跤都能用到的基本功。
飛法在生活中常人也總用,比如過年時放鞭炮,點炮信子時,拿著香頭的胳膊上的那種感覺,就是飛法——沒這個拳意,不成功夫。
飛法可以用在劈拳中,我們的掌是“叉叉手”,五指根都要叉開,一掌劈出去,含著掌心,精神在食指尖上。
可以將這根指頭當成點炮的香頭,找著這感覺,象形術就進了形意拳。
其實,飛法是形意必得練出來的東西,但往往人練出來了卻總結不出來,因為功夫是自然而成了。
而且不管總結得多高明,只要落成文字,內行人見了,總有“這少一句那少一句”的感慨,武術這東西,說不全的。
有一說一,確實。老拳師文化不高有的是文盲,不像現代搞格斗那些人滿嘴術語。
所以這段話練過形意的都懂得是劈拳的發力方法,以及為啥學拳需要面授,看書、看視頻是學不會的。
形意拳如同“火燒身”,要找火燒到身上那種火急火燎的應激反應,才算出功夫了。
飄飄欲仙,以柔克剛那不叫格斗。
炮拳兩手有前後,馬形是兩只手的炮拳,兩手齊出,好像呆板。
但只要轉起來,呆板的也就變化無窮了。
這個左右翻身的打法,不是翻胳膊,而是要把整個身子的重量從這邊翻到那邊。
所以練馬形對出整勁,有好處。
馬形有踐踏之意,動了手就不停,這個打法能先發制人。
動手想快,光掄胳膊不行,腳下得踏上勁,手上才能快。
所以馬形掄著胳膊卻練了腳。
馬形成就了,腳下有彈力,隨時可撩起傷人,沖著敵人的脛骨腳腕,撩上就踏,腳離地的時間越少越好。
馬形的腿擊法,不是明目張膽,在掄胳膊的時候藏著。
其中的巧妙,希望初學者,用“打一厘米”的方法好好揣摩,這是個容易使上的防身之技。
(本章完)
喜歡開局簽到刑警隊請大家收藏︰()開局簽到刑警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