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跟趙奉年當晚是在孫家集軍營里過的,這里有足夠的床鋪給他們。
其實他們倆這次過來,一方面是把游擊大隊給帶回來;另一方面,就是幫著游擊大隊把新的後勤保障大隊給組建起來。李雲龍跟趙奉年都是團長,工作經驗豐富,組織上讓他們來其實就是給胡長義幫忙的。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區分戰斗跟後勤單位,後勤保障營被稱為了良種場後勤物資保障隊。編制單位是營級,隸屬于游擊大隊,下面是中隊小隊小分隊的劃分。人數,暫定400人,戰時可以從百姓民兵中增加人數。
組建一個新的營級單位,首先要把各級干部給選出來,包括各個小分隊的隊長都要選好了。然後,就是兵員的組成,新兵的征招,這個活兒趙奉年帶著胡四海他們干就行。
當然,還有車輛、馬匹、驢子騾子等等的載具的配備,養馬的馬夫,趕車的車夫,甚至新的炊事班組都需要考慮。嗯,一套甚至幾套的錘具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就是新營的武器配置了。不要以為後勤保障營就不需要戰斗了,他們也需要戰斗的。至少輜重兵們在運送物資的時候,要有能力應對小股敵軍的偷襲跟突襲吧?
所以,每個運輸中隊,要有火力保障小隊,人數60人,專門負責運輸過程中進行戰斗。另外輜重兵們也有防身的武器,輕便的八一式馬步槍就很不錯,正好把主力營替換下來的武器用上。
運輸中隊有兩個,一隊跟二隊,正好負責倆營的後勤保障。另外,還有一個汽車小隊,九寨所有的25輛卡車,將會是這個小隊的載具。這個小隊平時不會用到,用到的時候那就是緊急任務了。
其實九寨這邊還有些車輛閑置著——3輛小豆坦克、6輛裝甲車都在一邊吃灰呢。
這些車輛被開回來之後,實在是沒地方用它們,燒油太多了,不如卡車來的省事。當然,九一式裝甲車是可以燒木炭的。現在這些坦克跟裝甲車,除了在一邊吃灰,就是被特戰排的戰士們當作了訓練車輛來用了。
為啥要訓練?胡長義很想組建一個裝甲小隊出來啊!難不成直到抗日結束,這些車輛依舊在這里吃灰的?胡長義就是想著啥時候再給繳獲一些裝甲車跟坦克出來,然後再給自己改裝一些運兵車啥的,再然後……
嗯,暫時只能想想,偷偷摸摸訓練,等機會到了就可以搞了。
時間已然是三月份,春暖花開還算不上,甚至還沒出正月,還到不了“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日子。到了那個時候,春風拂面,河水化開,電力充足,兵工廠的產量也就上來了。
當然,這不妨礙游擊大隊的征兵工作。足足300個適齡青年,就被他們的父母送到了九寨的征兵點,等待著體檢合格之後成為一名新兵。
或許是宣傳工作做得好,也或者是不斷勝利的消息給了百姓們信心,又或許是日本鬼子的殘酷屠戮讓百姓們徹底的覺醒了!總之,現在的太行山區,正是父母送兒上戰場,妻子送郎去當兵的情形。
“好鐵打好釘,好男要當八路軍!”
“當八路、打鬼子、殺敵寇、保家鄉!”
“鄉親們,團結起來,把日本鬼子趕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