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綁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第200章 告老還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寂寞劍客 本章︰第200章 告老還鄉

    次日一早,晨鼓才剛剛敲過,劉福便來到樂游原。

    “裴司丞。”賓主敘完禮之後,劉福笑問道,“在下這麼早過府前來拜訪,沒有打擾到你與公主休息吧?”

    “劉管家現在說這話不嫌太晚了嗎?”

    裴紹卿道︰“打擾都打擾完了,說又有何益?”

    劉福便有些接不上話,裴司丞怎麼不按套路說話?

    這種時候,你難道不是應該很大度的說一聲“沒有”麼?

    “劉管家。”裴紹卿打個呵欠,又道,“是不是為了昨天的事?”

    看到裴紹卿這樣,劉福真想起身就走,因為他覺得裴紹卿未必就有多重視這件事,單靠阿郎一人熱心,只怕也是辦不成這件事情。

    畢竟最重要的竹紙還在裴紹卿的手上。

    不過最終,劉福還是忍住了,小不忍則亂大謀。

    為了劉家,他個人受點小小的慢待又算得什麼?

    “劉管家,你多擔待,我不是故意要怠慢你啊。”裴紹卿又打了個呵欠,解釋道,“實在是這幾天事多,沒有睡好。”

    “昨晚上,我又是一夜操勞。”

    “這會我實在是困得不行了。”

    “這樣啊。”劉福頓時感覺舒服多了,又說道,“要不然,我改天再來?”

    “這個倒是大可不必。”裴紹卿擺擺手又說道,“反正上午也睡不成了,一會我還得去趟國子監,劉管家,我們還是趕緊說正事吧。”

    “好。”劉福點點頭道,“裴司丞,我家阿郎已經點頭了。”

    “閣老能為普天之下的寒門士子著想,著實讓晚輩欽佩。”

    裴紹卿向著崇仁坊劉府方向遙遙一揖,又道︰“那麼現在,我們就直奔主題吧,這件事于劉閣老,是為了實現理想,但是于我卻是為財。”

    劉福笑道︰“好教裴司丞知道,劉府開銷也是頗大,所以。”

    “我懂的。”裴紹卿微微一笑,又說道,“賺了錢兩家平分。”

    “裴司丞仗義。”劉福豎了一下大拇指,又道,“具體如何辦?”

    裴紹卿道︰“此事還需從國子監以及各個州府的解額開始著手,再具體一點說,就是增加寒門子弟的解額!”

    “增加寒門子弟的解額?”

    劉福皺眉說道,“裴司丞,這怕是沒用吧?”

    “各個州府甚至國子監中,寒門子弟的解額比率並不低,就按永徽律疏的規定,寒門子弟的解額比例,不得低于四成。”

    “但沒用,根本沒那麼多寒門子弟考科舉。”

    “所以就算將解額比例提高至八成又如何?”

    “劉管家,這只是第一步。”裴紹卿微笑道,“只是販賣焦慮而已。”

    “販賣焦慮?”劉福茫然,“什麼焦慮?讓那些個世家高門焦慮嗎?”

    “是的。”裴紹卿道,“寒門子弟的解額增加,世家子弟的解額就會相應減少,世高家門就難免焦慮。”

    “未必。”

    劉福道︰“我剛才說了,有能力參加科舉的寒門子弟根本沒那麼多,所以最終,仍舊要從世家子弟中補足解額缺口。”

    “比如這科,世家子弟的解額甚至超過九成。”

    “那是以前。”裴紹卿道,“以後就不一定了。”

    “嗯?”劉福心頭一動,忽然之間就想明白了。

    裴紹卿是要側面迂回啊,加重世家高門的焦慮。

    裴紹卿又道︰“劉管家你想,當那些世家高門得知,今年開始,世家子弟的解額進一步減少,然後市面上突然之間出現了物美價廉的經史子集,他們會做何感想?”

    “那還用說。”劉福沉聲道,“當然是將之高價搶購,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些經史子集流入寒門子弟之手。”

    “如若不然,”

    “世家子弟的解額就真少了!”

    “說的就是!”裴紹卿擊節道,“這就是賺錢的機會!”

    說到這一頓,又道︰“只有世家高門變得焦慮起來,才有機會的賺錢!要不然怎麼將錢物從他們的口中摳出來?”

    “明白了,我這便回報阿郎。”

    劉福點點頭,又道︰“那麼首批經史子集有多少冊?”

    裴紹卿說道︰“首批經史子集針對的是長安城的頂級世家,所以數量不用太多,兩千冊就差不多夠用了。”

    “才兩千冊?”

    劉福皺眉道︰“這能有幾個錢?”

    “劉管家可不要小看這兩千冊。”

    裴紹卿說道︰“若是作價一千貫,那便是兩百萬貫!”

    “啥,作價一千貫?”劉福瞠目結舌道,“這又不是傳世孤本,怎可能賣出這麼高的價格,需知那些個世家高門也不是傻子。”

    “那些個世家高門當然不是傻子。”

    裴紹卿道︰“正因為他們不是傻子,所以才會高價競購這兩千冊經史子集,以免這些書籍落入寒門子弟的手中。”

    劉福又道︰“具體該怎麼做?”

    裴紹卿道︰“你且附耳過來。”

    劉福便真的附耳過來。

    裴紹卿如此這般說了。

    劉福听了,嘆服不已。

    ……

    次日上午,政事堂照例議政。

    今天討論的是科舉考試改革。

    武則天已經在努力改革科舉,但效果不彰。

    作為武則天的心腹,劉之有責任也有義務替她分憂。

    劉之道︰“太後,今科制舉又只有不足十名寒門子弟取中,其中一人還是倭人,此與制科的開科取士之宗旨嚴重背離。”

    崔知溫道︰“寒門子弟學業不精,如之奈何?”

    “說的是。”李義琰道,“要說學生數量,國子監中的寒門子弟的數量其實並不少,天下各州府的寒門子弟數量更多。”

    “但是數量多又有何用?”

    “他們的學業實在是不堪。”

    “朝廷總不能為了照顧寒門子弟就降低錄取標準吧?”

    “降低錄取標準有何不可?”劉之道,“太後,臣提議讓世家子弟和寒門子弟分開考試,然後按解額比例分別錄取。”

    這話一出,就如一滴水進了油鍋,一下就炸開了。

    “劉之,你這說的是什麼屁話?哪有這等道理?”

    “讓世家子弟和寒門子弟分開考,再按解額錄取,你是要歧視世家子弟嗎?世家子弟何辜,受此對待?”

    “稟太後,此事萬萬不可。”

    “否則我大唐必然生亂哪!”

    除了劉仁軌沒說話,其他宰相都是異口同聲反對。

    劉之便憤然說道︰“就算不分開考試,增加寒門子弟解額比例總可以吧?而且不能虛予應付,必須得是實質的增加!”

    一眾宰相便立刻閉嘴不說了。

    老話說,做人做事不能太絕。

    劉之是個老實人,但也不能逼他太甚。

    不然真把他逼急了,以後跟瘋狗似的逮著他們咬,也是麻煩。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就算是增加寒門子弟的解額,也沒什麼。

    解額又不說明什麼,就算寒門子弟的解額增加到八成、九成,可最終考取的不還是那一成世家子弟?

    世家子弟擁有更良好的教育。

    對寒門子弟的碾壓不是假的。

    武則天便問裴炎道︰“裴閣老,你以為呢?”

    “臣可以此議甚好。”裴炎道,“理當如此。”

    武則天輕嗯一聲道︰“那麼增加到幾成為好?”

    裴炎沉吟片刻後道︰“原先規定寒門子弟的解額比例是四成,不如增加到六成?而且得嚴禁世家子弟冒名寒門。”

    “好。”武則天說道,“那便如此確定下來吧。”

    話音剛落,劉仁軌忽然從椅子上顫巍巍站起來。

    看到劉仁軌站起身,裴炎便莫名感到心頭一跳。

    心說這個老東西已經有好多次朝議一言不發了,搞的自己都認為他已萌生退意,準備拱手將朝政的主導權讓出。

    難道這是他的錯覺?

    老東西又要亮出獠牙?

    裴炎忽然感到一等不安。

    郭待封、岑長倩和郭正一卻是精神一振。

    說實話,因為劉仁軌太低調,拱手將朝政的主導權讓給裴炎,搞得他們仨在政事堂上也只能當應聲蟲,毫無存在感可言。

    但是今天,終于要亮劍了嗎?

    “劉閣老。”武則天道,“你有不同意見?”

    “噢沒有。”劉仁軌道,“太後,老臣打算乞骸骨,告老還鄉。”

    “乞骸骨?”武則天聞言一愣,這個可是有些出乎她的預料。

    岑長倩等三人也是面面相覷,只有裴炎心頭狂喜,老東西這是要徹底退了?退了好,老東西退了之後,他就能大權獨攬,朝政就徹底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假以時日,他沒準可以成為長孫無忌一般的權相,豈不美哉?

    武則天仿佛是被劉仁軌的這個要求驚到了,好半天沒有吱聲。

    這個時候,岑長倩、郭待封、郭正一他們三個終于反應過來。

    “劉閣老,此事萬萬不可哪。”郭待封急道,“您老乃是大唐柱石,朝廷缺了誰都行,唯獨不能缺了你!”

    “還請閣老收回成命。”

    岑長倩和郭正一也是長揖到地。

    听到這話,裴炎的臉卻黑下來。

    什麼屁話?朝堂離了劉仁軌難道就不動轉了?

    武則天仿佛也是終于回過神來,說道︰“劉閣老,朝堂離不開你哪。”

    劉仁軌誠懇的道︰“太後,老臣年事已高,精力早已經是不比從前,還請太後看在老臣為了大唐鞠躬盡瘁多年的份上,放老臣還鄉吧。”

    “閣老,你這……”武則天頓時間無言以對。

    這時候,裴炎說道︰“太後,按年齡,劉閣老也確實該頤養天年了。”

    “好吧。”武則天嘆息一聲,又說道,“都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劉閣老都八十多了,再讓你留在朝堂為大唐做事,的確是不近人情。”

    頓了頓,武則天又道︰“不過,劉閣老為大唐兢兢業業多年,勞苦功高,既便致仕也該有一等禮遇,不知劉閣老可有要求?”

    “要求?”劉仁軌道,“老夫並無所求。”

    “這怎麼能行。”武則天怫然道,“朝廷若毫無表示,豈非寒了天下人心?”

    劉仁軌想了想,說道︰“太後都把話說到這個份上了,老臣便抖膽提一個要求吧。”

    說到這里一頓,又道︰“裴司丞不是準備刊印秘閣藏書中的經史子集麼?老臣想要以個人出資購買一千冊,然後免費贈送給國子監中的寒門子弟。”

    “啊?”听到這,不光是裴炎,岑長倩他們也愣在那里。

    劉仁軌又對劉之道︰“劉祭酒,國子監中有寒門子弟一千余人,老臣購買一千冊經史子集,差不多也可以分到人手一冊。”

    “不過唯獨一樣,這一千冊經史子集不準帶走。”

    “寒門子弟無論考取還是肆業,都不允許帶走經史子集。”

    “這一千冊經史子集需留給後續考學的寒門子弟,這是老臣贈送給國子監寒門子弟的一份禮物,也算是老臣為大唐盡最後一份心。”

    劉之便正了正衣冠,行了個稽首大禮。

    “下官謹代國子監全體寒門學子,謝閣老饋贈!”

    “不必謝。”劉仁軌道,“老夫也是寒門出身,深知寒門之苦,所以不希望國子監的寒門子弟重蹈覆轍。”

    “謝閣老。”

    劉之再稽首。

    裴炎忍不住跟崔知溫、李義琰交換一下眼神。

    按他們的本意,肯定是不希望劉仁軌這麼做。

    國子監兩千多男學生,真有一千多寒門子弟。

    這一千多寒門子弟的課業之所以不如世家子弟,就是因為受制于借不到書,幾乎沒有世家高門願意借書給他們讀。

    既便是借,也只肯借很短的時間。

    因為紙貴,寒門子弟又抄不起書。

    所以寒門子弟想讀書,一靠听講,二就是死記。

    但是這樣讀書,怎可能讀得過有書的世家子弟?

    但如果劉仁軌買一千冊經史子集,贈送給他們,結果就不一樣了。

    那些寒門子弟都是肯下死力氣的,如果有了書,世家子弟根本讀不過他們,這樣的話等到明年的春闈,寒門子弟的錄取比例定會大大提高。

    這樣一來,世家子弟考中的概率就大大減低了。

    這怎麼行?這不是嚴重損害了世家高門的利益?

    裴炎下意識的就想反對,但是轉念一想卻又忍住了。

    因為劉仁軌告老還鄉後,他就成了唯一的輔政大臣。

    到時候再改回來就是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開局綁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方便以後閱讀開局綁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第200章 告老還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開局綁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第200章 告老還鄉並對開局綁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