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

第3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南牆先生 本章︰第3章

    李瀟、張悅東和林一飛三人站在高鐵站外,望著眼前陌生而又充滿生機的城市,心中滿是對這次廣西之旅的期待。

    “終于到南寧了,這一路可真不容易。”

    李瀟伸了個大大的懶腰,臉上洋溢著興奮的笑容。

    張悅東點頭附和道︰

    “是啊,不過一想到接下來的旅程,就覺得一切都值得。”

    林一飛則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機,對著周圍的街景開始拍照,嘴里念叨著︰

    “我要趕緊把這美好的開始記錄下來。”

    他們來到事先預訂好的酒店,稍作休息,便迫不及待地準備去探尋這座城市的魅力。

    第一站,他們選擇了南寧最負盛名的青秀山。

    當他們踏入青秀山風景區,仿佛進入了一個綠色的童話世界。這里植被繁茂,樹木四季常青,各種亞熱帶植物爭奇斗艷。

    李瀟深吸一口氣,感嘆道︰

    “這里的空氣真是太清新了,感覺每一口都能洗肺。”

    張悅東笑著說︰

    “這就是綠城南寧的魅力所在啊,到處都是綠色,讓人心情格外舒暢。”

    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他們欣賞著沿途的美景。

    路邊的花朵五彩斑斕,有叫得出名字的,也有叫不出名字的,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仿佛在歡迎著遠方的客人。

    林一飛時不時停下腳步,對著那些美麗的花朵拍照,還不忘拉著李瀟和張悅東一起合影,想要留下這美好的瞬間。

    走著走著,一座巍峨的寶塔出現在他們眼前,這便是青秀山的標志性建築——龍象塔。

    龍象塔又名青山塔,始建于明萬歷年間,取佛經“水行龍力大,陸行象力大”之義命名。

    原塔身青磚結構,八面、高九層。1937年因遭雷擊,塔上部三分之一崩塌,抗日戰爭時期,當局以減少日軍轟炸目標為由,將塔全部拆毀。

    1985年在原址重建,重建後塔身鋼筋水泥結構,八面、九層,高 53.35米,塔基直徑 12米,塔內旋梯 207級。

    三人站在龍象塔下,仰望著這座古老而又雄偉的建築,心中充滿了敬畏之情。“這龍象塔可真壯觀啊,不愧是南寧的標志性建築。”李瀟由衷地贊嘆道。張悅東接著說︰“而且它還有著這麼悠久的歷史和傳奇的故事,更增添了它的魅力。”林一飛好奇地問道︰“什麼故事啊?快給我講講。”

    于是,張悅東便給他們講起了關于龍象塔的傳說︰明朝萬歷年間,南寧舉人蕭雲舉考取進士後,任朝廷禮部尚書。他的祖墳葬在鳳凰戲牡丹的風水寶地,所以一直官運亨通。可是鳳凰是會飛的,要保蕭家子孫後代代代做官,必須設法將鳳凰留住。

    于是,蕭雲舉出資在青秀山鳳翅嶺頂上建造了龍象塔,試圖用寶塔壓住鳳凰的翅膀。這個傳說記錄了當地人民生息繁衍的自然環境、民族習俗和倫理道德的信息,也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听完故事,三人對龍象塔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認識。他們決定登上龍象塔,俯瞰南寧的美景。沿著狹窄的旋梯拾級而上,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終于,他們到達了塔頂。站在塔頂的觀景台上,邕江兩岸的景色盡收眼底。遠處,高樓大廈林立,車水馬龍,一片繁華的都市景象;近處,青山綠水環繞,綠樹成蔭,仿佛是一片世外桃源。微風拂面,帶來絲絲涼意,讓人感到無比愜意。

    “哇,從這里看下去,南寧真是太美了!”李瀟不禁感嘆道。張悅東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這座城市既有現代化的繁華,又有大自然的寧靜,真是讓人陶醉。”林一飛則忙著用相機記錄下這美麗的景色,嘴里還不停地說︰“我要把這些美景都帶回去,讓朋友們也感受一下南寧的魅力。”

    在青秀山游玩了一整天,三人雖然有些疲憊,但心中卻充滿了喜悅。他們帶著對這座城市的美好印象,準備去品嘗南寧的美食,繼續探索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第二天,三人來到了邕州古城?三街兩巷。這里“青磚黛瓦馬頭牆、回廊飛檐花格窗”,古色古香的建築風格,讓他們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邕州城。街區里人來人往,熱鬧非凡,各種特色小店琳瑯滿目,散發著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

    李瀟好奇地張望著四周,說道︰“這里的建築可真有特色,感覺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都在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林一飛點頭表示贊同︰“是啊,走在這里,我都能想象到古代邕州的繁華景象,商賈雲集,車水馬龍。”張悅東笑著說︰“不僅如此,這里還有很多傳統文化展示,我們可以好好了解一下南寧的歷史文化。”

    他們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欣賞著兩旁的古建築。路過一家傳統手工藝品店時,李瀟被店內精美的繡球吸引住了。他走進店里,拿起一個繡球仔細端詳,五彩斑斕的絲線繡出了精美的圖案,十分精致。“這個繡球真漂亮,我想買一個帶回去做紀念。”李瀟對同伴說道。張悅東和林一飛也走進店里,他們對店內的各種手工藝品都很感興趣,一邊欣賞,一邊听店主介紹這些手工藝品的制作工藝和背後的文化內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古城里逛了一會兒後,三人的肚子都開始咕咕叫了。他們決定去嘗嘗南寧的特色美食——老友粉。听說水街是品嘗老友粉的好去處,那里有很多老字號的粉店,味道十分正宗。于是,他們按照導航的指引,來到了水街。

    水街熱鬧非凡,各種小吃攤和店鋪擺滿了街道兩旁,空氣中彌漫著美食的香氣。他們走進一家人氣很旺的老友粉店,店內坐滿了食客,大家一邊吃著粉,一邊愉快地聊天,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三人找了個空位坐下,服務員熱情地走過來,遞給他們菜單。李瀟看著菜單,有些糾結地說︰“這麼多種類的老友粉,該選哪種好呢?”張悅東笑著說︰“要不我們每人點一種,這樣就能品嘗到不同的口味了。”林一飛表示贊同︰“這個主意不錯,我要一份老友八珍粉,里面的料肯定很豐富。”李瀟想了想,說︰“那我要一份老友豬雜粉,豬雜和老友粉的搭配肯定很美味。”張悅東則點了一份經典的老友牛肉粉。

    不一會兒,熱氣騰騰的老友粉就端上來了。只見每一碗粉都粉嫩湯濃,上面點綴著翠綠的蔥花和香菜,還有紅亮的辣椒油。酸筍、豆豉、辣椒等調料的香味撲鼻而來,讓人垂涎欲滴。

    李瀟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挑起一筷子粉,吹了吹,然後放進嘴里。爽滑的米粉裹著濃郁的湯汁,酸辣鮮香的味道瞬間在口中散開,刺激著味蕾。“哇,這味道太贊了!”李瀟忍不住贊嘆道,“米粉很有嚼勁,湯頭又鮮又酸,還帶著微微的辣味,太開胃了。”

    張悅東也嘗了一口自己的老友牛肉粉,點頭說道︰“確實好吃,牛肉很嫩,煮得恰到好處,而且湯底的味道很醇厚,能嘗出豬骨熬制的香味。”

    林一飛一邊吃著自己的老友八珍粉,一邊說︰“我的這份也不錯,里面有豬肉、牛肉、魷魚、鵪鶉蛋等各種食材,每一口都很滿足。而且湯里還加了黃花菜,增添了一絲鮮美。”

    他們一邊吃著粉,一邊交流著對老友粉的喜愛。李瀟好奇地問︰“你們知道老友粉名字的由來嗎?”張悅東和林一飛都搖了搖頭。于是,李瀟便給他們講起了老友粉的傳說︰“相傳在 20世紀 30年代,一位老翁每天都會光顧南寧的一家茶館,和老板成了好朋友。有一天,老翁生病感冒了,沒來茶館。老板擔心他,便用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筍、牛肉末、胡椒粉等配料,煮了一碗熱面條送給老翁。老翁吃後出了一身熱汗,感冒竟然好了。他十分感激,便手書‘老友常臨’的牌匾贈與老板。後來,這種面條就被稱為‘老友面’,再後來又結合當地人喜食的米粉,發展成了現在的老友粉。”

    听完故事,張悅東感慨道︰“沒想到一碗小小的老友粉,背後還有這樣溫暖的故事,這不僅是一碗美食,更是一種情誼的象征。”林一飛也說︰“是啊,吃著這碗老友粉,感覺心里暖暖的,這就是美食的魅力吧。”

    三人吃完老友粉,心滿意足地走出粉店。他們繼續在水街逛著,又品嘗了其他一些南寧的特色小吃,如酸𦺋、卷筒粉等。酸𦺋的酸甜可口,卷筒粉的皮薄餡大,都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離開南寧後,三人乘坐高鐵來到了柳州。一下車,李瀟就興奮地喊道︰“終于到柳州了,我已經迫不及待要去吃正宗的螺螄粉了!”張悅東笑著說︰“別急別急,我們先把行李放好,再慢慢去探尋這座城市的美食和美景。”林一飛也在一旁點頭表示贊同。

    在酒店稍作休息後,他們便前往了柳州著名的窯埠古鎮。窯埠古鎮位于z市蟠龍山下,柳江河畔,起源于漢武帝元鼎 6年,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古時這里以燒制磚瓦著稱,燒制的磚瓦通過碼頭被運往各處,因此得名“窯埠”。清光緒年間,碼頭水運繁忙,往來商賈匯聚,窯埠古鎮逐漸成為了柳州最繁華的聚居點。如今的窯埠古鎮,是z市政府十大重點工程,被譽為“百里柳江”璀璨明珠,坐擁一線江景。古鎮總建築面積約 43萬平米,是z市 4a級景區“百里柳江”景觀帶上的點楮之筆。

    當他們走進窯埠古鎮,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柳州。這里的建築采用了典型的嶺南建築風格,青磚灰瓦,飛檐翹角,木雕石刻等裝飾精美絕倫,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古樸與典雅的氣息。街道兩旁,商鋪林立,旗幡飄揚,各種特色小店琳瑯滿目,有手工藝品店、傳統小吃店、茶館、酒吧等,應有盡有。

    李瀟被一家手工藝品店吸引住了,他走進店里,看到了許多精美的柳州特色手工藝品,如壯錦、苗族銀飾、瑤族刺繡等。他拿起一件壯錦,仔細欣賞著上面精美的圖案,贊嘆道︰“這壯錦的工藝真是太精湛了,每一針每一線都蘊含著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張悅東也在一旁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這些手工藝品不僅是藝術品,更是柳州歷史文化的載體。”林一飛則忙著用相機記錄下這些精美的手工藝品,他說︰“我要把這些美麗的東西拍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柳州的文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離開手工藝品店後,他們繼續在古鎮里漫步。走著走著,來到了古碼頭。古碼頭是柳州最古老的渡口,見證了柳州古城的滄桑巨變。站在碼頭上,他們可以想象當年船只往來、商賈雲集的繁華景象。李瀟感慨道︰“這里曾經是柳州的商業中心,如今雖然繁華不再,但那份歷史的厚重感依然讓人震撼。”張悅東說︰“是啊,這些古老的建築和碼頭,都是柳州歷史的見證者,它們默默地訴說著這座城市的過去。”

    在古鎮里逛了一會兒後,三人的肚子都開始咕咕叫了。他們決定去品嘗一下柳州的特色美食——螺螄粉。听說窯埠古鎮里就有很多不錯的螺螄粉店,于是他們走進了一家人氣很旺的螺螄粉店。

    店里坐滿了食客,大家都在津津有味地吃著螺螄粉,空氣中彌漫著濃郁的酸筍味和螺螄湯的香味。三人找了個空位坐下,服務員熱情地走過來,遞給他們菜單。李瀟看著菜單,有些糾結地說︰“這麼多種類的螺螄粉,該選哪種好呢?”張悅東笑著說︰“要不我們每人點一種,這樣就能品嘗到不同的口味了。”林一飛表示贊同︰“這個主意不錯,我要一份招牌螺螄粉,看看它到底有多招牌。”李瀟想了想,說︰“那我要一份加辣加酸筍的螺螄粉,我最喜歡吃酸筍了。”張悅東則點了一份三鮮螺螄粉。

    (本章完)

    喜歡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請大家收藏︰()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方便以後閱讀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第3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第3章並對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