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

第14章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南牆先生 本章︰第14章

    在肇慶七星岩的這一天,三人不僅欣賞到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品嘗了美味的當地美食,感受到了濃厚的民俗文化氛圍。這一天的經歷,讓他們對肇慶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也讓他們的旅行變得更加豐富多采。

    離開肇慶七星岩後,李瀟、張悅東和林一飛繼續他們的廣東之旅,下一站便是韶關珠璣古巷。一路上,林一飛給大家講述著珠璣古巷的歷史和文化,讓大家對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充滿了期待。

    “珠璣古巷可是廣府文化的發祥地,也是許多嶺南人的祖居之地,從這里遷播出去的姓氏多達 180多個,後裔更是繁衍到了 7000多萬人,遍布海內外呢。”林一飛推了推眼鏡,認真地說道。

    張悅東驚訝地張大了嘴巴︰“這麼厲害!那我們這次去說不定還能找到自己的姓氏起源呢。”

    李瀟也來了興趣︰“真的嗎?那可太有意思了,我已經迫不及待想快點到了。”

    當他們踏入珠璣古巷時,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一條長長的古巷蜿蜒向前,地面由鵝卵石鋪就,走在上面,發出清脆的聲響。古巷兩旁是古樸的建築,斑駁的外牆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這些建築風格獨特,融合了嶺南地區的特色,青瓦白牆,木雕、磚雕、石雕精美絕倫,每一處細節都展現著古人的智慧和技藝。

    “哇,這里的建築好有特色啊!”李瀟不禁感嘆道,一邊說著,一邊舉起相機,不停地拍攝著。

    張悅東也在一旁點頭稱贊︰“是啊,這些建築看起來很有歷史感,感覺每一棟都有自己的故事。”

    林一飛則仔細地觀察著建築上的雕刻,說道︰“這些木雕、磚雕、石雕不僅具有藝術價值,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它們是珠璣古巷歷史文化的重要見證。”

    他們沿著古巷慢慢走著,感受著這里濃厚的歷史氛圍。古巷里人來人往,有當地的居民,也有像他們一樣慕名而來的游客。大家都被這里獨特的魅力所吸引,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好奇的神情。偶爾還能看到一些老人坐在門口,悠閑地聊著天,他們的笑容中透露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和眷戀。

    珠璣古巷作為尋根地,祠堂是這里的一大特色。這里分布著眾多的姓氏祠堂,每一座祠堂都承載著一個家族的歷史和記憶。三人懷著崇敬的心情走進一座座祠堂,尋找著自己的姓氏起源。

    他們首先來到了李氏祠堂,祠堂里莊嚴肅穆,供奉著李氏祖先的牌位。牆壁上掛著李氏家族的族譜和名人畫像,記錄著李氏家族的發展歷程和輝煌成就。李瀟看著族譜,心中涌起一股親切感,仿佛與祖先建立了一種奇妙的聯系。

    “原來我們李氏家族有這麼悠久的歷史啊!”李瀟感慨地說。

    林一飛在一旁說道︰“是啊,這些族譜是家族傳承的重要載體,它們記錄了家族的血脈傳承和遷徙歷程,對于研究家族歷史和文化有著重要的價值。”

    接著,他們又來到了張氏祠堂和林氏祠堂。在張氏祠堂里,張悅東興奮地發現了自己家族的分支,他激動地指著族譜上的名字,向大家講述著自己家族的故事。在林氏祠堂,林一飛認真地查閱著資料,了解著家族的淵源和先輩們的事跡。

    “這次來珠璣古巷,真的讓我對自己的家族有了更深的了解。”張悅東感慨地說,“以前只知道自己姓什麼,卻不知道家族背後還有這麼多的故事。”

    李瀟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這些祠堂讓我們感受到了家族的凝聚力和傳承的力量,這是一種無形的財富。”

    林一飛則說︰“家族的歷史和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應該銘記和傳承下去。”

    在古巷中漫步時,一座古老的石塔吸引了他們的注意。這座石塔便是著名的貴妃塔,它靜靜地矗立在那里,仿佛在訴說著一段古老而悲壯的故事。

    他們走近貴妃塔,仔細地觀察著這座歷經風雨的石塔。石塔為平面八角形,共 7層,用紅色砂質岩雕刻而成,塔身刻有精美的羅漢浮雕,雖然歷經歲月的侵蝕,但依然能看出其精湛的工藝。

    林一飛給大家講述了貴妃塔的傳說︰“這座貴妃塔與南宋的胡貴妃有關。胡貴妃被奸臣賈似道所害,流落為南雄珠璣巷富商黃貯萬之妾。後來黃貯萬的家僕告發,賈似道便啟奏朝廷,誣說珠璣巷百姓要造反,朝廷決定派官兵圍剿珠璣巷。胡貴妃為了不殃及鄉親,毅然投井自盡。後人為紀念她,便在井上建塔,這便是貴妃塔的由來。”

    听完這個傳說,三人都被胡貴妃的大義所感動。

    “胡貴妃真是太偉大了,為了保護鄉親們,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李瀟感嘆道。

    張悅東也點頭說道︰“是啊,這個傳說讓這座塔更有意義了,它不僅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

    他們在貴妃塔前拍照留念,記錄下這一特殊的時刻。陽光灑在他們身上,也灑在貴妃塔上,仿佛將這段歷史與現實交織在了一起。

    逛了一上午,三人的肚子都餓了。他們來到古巷附近的一家餐館,準備品嘗珠璣古巷的美食。餐館里熱鬧非凡,充滿了濃郁的煙火氣息。

    他們點了南雄板鴨、餃俚餈、梅嶺鵝王等特色菜肴。不一會兒,菜就端上來了,香氣撲鼻。南雄板鴨造型美觀,鴨皮白中透黃,油尾豐滿,皮薄肉嫩,肉紅味鮮,骨脆可嚼,風味獨特。張悅東迫不及待地嘗了一口,贊不絕口︰“這板鴨太好吃了,肉質緊實,香味濃郁,真是名不虛傳!”

    餃俚餈的外形有點像餃子,外皮是金黃色的,內餡主要是酸菜和辣椒。李瀟吃了一個,覺得口感獨特,酸辣可口,別有一番風味。“這餃俚餈的味道很特別,和我們平時吃的餃子完全不一樣。”李瀟說道。

    梅嶺鵝王是珠璣古巷的招牌美食,采用農家養的鵝肉,塊頭大肉質肥美。這道菜加入了大量辣椒花椒,用土灶先炒後燜,還未上桌就香氣撲鼻。咬上一口,麻辣鮮香,肉厚有嚼勁,令人大呼過癮。林一飛雖然不太能吃辣,但也被這道菜的美味所吸引,忍不住多吃了幾口。“這鵝王的味道真的很霸道,辣得過癮,香得讓人回味無窮。”林一飛一邊吃一邊說。

    吃完飯後,他們來到了古巷的集市,這里擺滿了各種當地的特產。他們購買了珠璣腐竹、梅嶺鵝王的調料包等特產,準備帶回去送給親朋好友。珠璣腐竹精選本地產優質黃豆,用山泉水配以傳統的制作工藝,厚簿均勻、清香可口、營養豐富、久煮不爛,可作素菜、上湯。李瀟買了幾包腐竹,他說︰“這腐竹看起來就很不錯,回去可以做個腐竹燒肉,肯定很好吃。”

    張悅東則買了許多梅嶺鵝王的調料包,他笑著說︰“這個調料包帶回去,以後在家也能做出這麼美味的鵝王了,讓家人也嘗嘗這獨特的味道。”

    林一飛挑選了一些精美的手工藝品,他說︰“這些手工藝品很有紀念意義,送給朋友,讓他們也感受一下珠璣古巷的文化魅力。”

    在珠璣古巷的這一天,他們不僅感受到了濃厚的歷史文化氛圍,品嘗到了美味的當地美食,還了解了許多關于家族和歷史的故事。這一天的經歷,讓他們對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情,也讓他們的旅行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

    離開韶關珠璣古巷後,李瀟、張悅東和林一飛繼續他們的廣東之旅,下一站是充滿魅力的南澳島。一路上,他們對這座美麗的海島充滿了期待,想象著那片廣闊的大海、金色的沙灘和清新的海風。

    “听說南澳島有一座非常壯觀的跨海大橋,我們這次可以親眼目睹了。”李瀟興奮地說道。

    張悅東也滿懷期待︰“是啊,我還听說島上的海鮮特別新鮮,到時候一定要吃個夠!”

    林一飛笑著說︰“南澳島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獨特的海島文化,我們可以好好感受一下。”

    當他們乘坐的車緩緩駛上南澳大橋時,眼前的景象讓他們驚嘆不已。這座雄偉的大橋宛如一條巨龍橫臥在海面之上,蜿蜒盤旋,將兩岸緊緊相連。橋墩猶如巨大的石柱,穩穩地插入海底,支撐著整座橋梁的重量。橋梁上的鋼索如同琴弦般緊繃,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銀色的光芒。

    “哇,這座大橋太壯觀了!”李瀟不禁感嘆道,手中的相機不停地拍攝著。

    張悅東也瞪大了眼楮,興奮地說︰“這簡直就是人類的杰作!站在橋上,感覺自己是如此渺小。”

    林一飛扶了扶眼鏡,說道︰“南澳大橋全長 11.08千米,其中橋梁部分長達 9.342千米,它的建成不僅方便了島民的出行,也為南澳島的旅游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他們搖下車窗,海風撲面而來,帶著大海特有的咸腥味。遠處的海面波光粼粼,海天一色,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偶爾有幾只海鷗在海面上翱翔,它們歡快的叫聲為這片寧靜的大海增添了幾分生機。

    “這景色真是太美了,我都不想下車了。”張悅東笑著說。

    李瀟也點頭表示贊同︰“是啊,這種美景只有親身經歷才能體會到它的震撼。”

    林一飛則靜靜地欣賞著窗外的美景,心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經過一段時間的車程,他們終于抵達了南澳島。第一站,他們來到了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的青澳灣。一下車,他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

    青澳灣呈月眉型,全長 2.4千米,沙灘平均寬度約 60米,沙質潔白細膩,踩在上面軟綿綿的,仿佛踩在雲朵上。海水清澈碧綠,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迷人的光芒,海浪輕輕拍打著沙灘,發出悅耳的聲音。

    “哇,這里的沙灘好軟啊,海水也好清澈!”張悅東興奮地喊道,一邊說著,一邊迫不及待地脫下鞋子,沖向沙灘。

    李瀟也笑著跟了上去,他說︰“這里簡直就是度假的天堂,太舒服了!”

    林一飛則不緊不慢地走到沙灘上,感受著腳下細膩的沙子,他說︰“青澳灣的生態環境非常好,這里還是多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海洋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呢。”

    他們在沙灘上盡情地玩耍,一會兒在海里游泳,感受著海水的清涼;一會兒在沙灘上堆沙堡,發揮著自己的想象力;一會兒又躺在沙灘椅上,享受著溫暖的陽光,喝著清涼的椰子汁,十分愜意。

    “這才是生活啊,要是能每天都這樣就好了。”張悅東滿足地說。

    李瀟笑著說︰“那你干脆留在這里當島民吧。”

    林一飛也打趣道︰“他呀,肯定舍不得這里的美食,住不了幾天就會跑回去的。”

    在青澳灣的北回歸線廣場,矗立著一座獨特的建築——自然之門。這是一座北回歸線標志塔,也是南澳島的標志性建築之一。

    自然之門的建築造型獨特,采用漢字“門”的演變形式,兩根巨大的門柱伸出一長一短兩條懸臂,托舉起一個地球儀,形如“門”字。兩門柱斜傾形成夾角,構成一個三維立體的形狀,在不同的角度欣賞雕塑,會有不同的形狀變化,在不同的光影下,也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

    “這就是自然之門啊,果然很有特色。”李瀟繞著自然之門走了一圈,仔細地觀察著。

    張悅東也好奇地打量著︰“這個設計好巧妙啊,感覺蘊含著很多奧秘。”

    林一飛給他們講解道︰“自然之門的設計融合了天文現象和常識,每一個建築尺寸都蘊藏著特殊的數字‘密碼’。比如球體半徑 3.21米對應春分 3月 21日,懸臂長 6.22米對應夏至 6月 22日,從底座到球體高 12.22米對應冬至 12月 22日,兩邊門柱所傾斜的角度正好對應北緯 23.5°,也就是北回歸線的緯度。每年夏至正午,當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時,日影將穿過上方圓球中心圓管,投射地台中央,會形成‘立桿不見影’的奇觀。”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方便以後閱讀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第14章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第14章並對打卡︰從三流主播到頂尖食神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