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接連兩份奏疏,三位閣老沉默了。
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
于開封那邊下一刀子,推行科舉改制。
對于此事,已是有些年頭了,先前,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是不顯示的,因為阻力太大。
說直白一些,這只是改制嗎?
這是與全天下的讀書人對著干,觸動大明整個中上層的巨大利益。
然,隨著新學逐漸嶄露頭角,再加上寧遠多次醞釀,大勢終成。
優缺點太明顯了。
使得滿朝文武實在不能再裝瞎子。
科舉改制,勢在必行!
可臨頭來,這改制……該怎麼改呢?又是一個大問題。
自科舉來,已是綿延千年之久,歷朝歷代學子皆尊孔孟,一旦改動太大,又會出現許多不測。
“很麻煩啊!”
三位閣老有些頭疼。
此事波及面太大,即便是早朝百官共同商議,估摸著也不會商量什麼結果來。
到得翌日,早朝之間,劉健將科舉改制的事情提了出來。
對此,百官有人想要說什麼,可偷偷瞧看了那早就蠢蠢欲動的賈斌,終究還是按捺下去。
這老貨近些日子來,格外的猖狂,如那瘋狗似的,噴的數千學子都啞口無言。
此刻但凡有人敢站出來反對,定會被噴個狗血淋頭。
再加上科舉改制大勢已成,大局已定,單一的一個人再想反對,終究翻不起什麼浪花。
莫說早朝百官了,便是連平時彈劾人眼楮都不眨的那些言官、清流等,在這個時候也多閉嘴了。
這事太大,若是叫劉健等三位閣老反對,或許還能出現些許風浪,至于區區言官爾耳的……即便當下反對,博個聲名,到後來呢?
且要清楚,以後的史書極可能由寧遠門下子弟來寫啊!
即便非是寧遠的子弟,自改制之後的諸多進士,也與寧遠有著諸多淵源,而今反對寧遠,日後史書再寫起來可就半點不由“你”了!
“看來眾愛卿也是贊同的啊!”
弘治皇帝說道了一嘴,跟著繼續道︰“那便著內閣、六部九卿再行商議此事。”
改制一事,敲定下來。
跟著便是對開封府馬龍等人的處置情況,也是簡單的一番商議,皆罷官。
兩件大事,商定之後,朝廷這邊便行動起來。
不多時,寧遠也被召至內閣。
“繁昌侯,你來說說,這科舉,應該怎麼改?”弘治皇帝直接問。
“稟陛下,臣以為,暫時可將數算納入科舉之中。”寧遠開口。
這也是綜合考量後的結果。
他當然也想將物理、化學納入其中,關鍵是,普天下懂這兩門學問的人太少了,根本行不通,那就只能更換其他方略了。
弘治皇帝頓了頓,又問道︰“你的意思的,這數算,與諸多儒學並列嗎?”
寧遠搖頭︰“臣以為,佔據一定比例便是。”
“怎樣的比例?”
“這……”
寧遠想了一下︰“四成以下。”
弘治皇帝當即擺手︰“太多的,不妥的。”
寧遠便沒有言語。
他當然知道這個比例稍微多了些。
換而言之,普天之下千萬學子,其年長者可能都學了幾十年了,到頭來,終生所學只佔科舉的六成?
那這儒學學著還有個屁用啊,倒不如去鑽研數算了。
“數算固然重要,卻不可佔太多篇幅,兩成即是!”弘治皇帝開口。
這個數字得到了六部九卿與三位閣老的認可。
太多,萬千學子肯定是不願意的。
可若太少……這所謂的科舉改制,改動的意義便不大!
所以,兩成左右是相對合適的。
君王開口,寧遠自是不敢反對。
兩成便兩成,反正這里面的玩法多樣,譬如……誰規定佔兩成比重便只能出二十分的題?
只要數學院這邊想,出一千道也沒問題,莫管總分多少分,最終按照比重折算就是。
“稟陛下,臣還有兩點提議!”
此間,寧遠又開口。
弘治皇帝點頭,示意寧遠繼續說。
寧遠略微整頓言語道︰“稟陛下,臣以為今我大明交通發達,往來便捷,故可在鄉試以上……統一命題!”
唰!
話音落下,內閣的諸位大員皆側目。
好小子,這意思是將鄉試也統一命題!
正常而言,鄉試是由南北直隸以及各地布政使司當地命題考的!
而按照這小子的想法,統一命題,再將題目運送至各地,這……豈不是相當于整個大明的考試了?在會試之前……來一次……小會試?
“鄉試以下呢?”弘治皇帝問。
“跨一級,統一命題!”寧遠回道。
內閣,一陣寂靜。
諸位大員也大概明白過來其中含義。
這是為了規避蠰題以及舞弊!
若是由地方官命題,那麼當地的大族多會與地方官有牽連,極容易舞弊。
可若由上一級出題,當地大族再想提前知道題目,難度便大大增加,繼而在更大程度上保證公平性。
“不錯……”
弘治皇帝重重點頭。
千年來,科舉制已是相當公平的考試了,但因各地人情不同,又有些漏洞。
如此跨一級出題,與諸多貧寒子弟而言,其實是好事。
至于說貧寒弟子考中進士為官走馬上任後吃相比富家子弟更難看這等事宜,乃是相對的,不可坐論。
“還有一條提議呢?”弘治皇帝又問。
“開中考與高考!”
“哦?”
眾人皆側目︰“何為中考,什麼又是高考啊?”
寧遠便解釋道︰“科舉取士,是為治理江山,這中考與高考,取的是雜學者,甚至包括匠人。”
“其錄取之人,主要用于從事物理學院、數學院、化學院等鑽研事宜。”
“所謂中考,臣以為應立與各府,由大學院統一出題。”
“中考考中者,依據成績,再來京城高考,中者入大學院下各學院,以此填充人才。”
這便是他想到的法子。
既然科舉不能考物理化學,那便只能單獨列出一個考試。
你們科舉玩你們的,我們大學院這邊玩自己的,各不影響。
內閣之中,一陣寂靜。
這事,其實也是比較大的。
通過這中考、高考也能當官?
換做以前,莫說六部九卿,三位閣老怕不是都會直接反對。
可當下再回頭來看,若非大學院下面的物理學院,這大明又哪里會有自鳴鐘、火車、熱氣球等神器呢?
大學院下,諸多學問,皆有所長。
故,大學院這邊,確實應該補充一些人才。
“陛下,幾位師傅,大學院下諸官,只是虛官,只有俸祿,沒有具體官職。”
“此一點于朝廷之治理,無任何牽連,故影響不大。”
“至于俸祿問題……”
寧遠說著,卻是頓住了。
所謂的俸祿,無需多言,因為總的來看,大學院下各個所謂的官職的俸祿,還不足研發經費的十之一,完全不足看。
“此事重大,當與百官仔細商議。”弘治皇帝說了一嘴,沒輕易答應。
事實上,寧遠這三條提議,已是等于將科舉大改。
一旦朝廷這邊皆同意下來,這天下說不得要大變樣,故此要小心著些。
接下來十余日,朝堂皆是商量著改制的問題,且一點點敲定諸多小事項。
年關將近,京城也是逐漸熱絡起來。
過年,自是要買許多年貨的,無論商人還是普通百姓,都是一片熱鬧。
方才清閑幾分的寧遠自也是無事,隨意來到通商銀行,要查看賬目。
“公子,這賬目……賬目還沒核算好,今年的賬目太多,至少要月余放可核算出來……”沈三結結巴巴道。
“哦,那要不要叫數學院來幫忙?”
“這……還是不必了吧,畢竟是內賬,不可輕易示人……”
“裝,繼續裝。”
寧遠當即嚴肅起來︰“把總的賬目給本公子拿來!”
沈三不敢多說,教人將總的賬目取來,跟著便垂著頭,像是霜打的茄子。
寧遠簡單翻閱了一番,大抵明白過來。
通商銀行,沒錢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