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九百七十五 十二世紀下半葉的時間管理大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御炎 本章︰九百七十五 十二世紀下半葉的時間管理大師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事實上,就甦詠霖目前所知道的情況來看,集體經濟已經在某些地區開始自主誕生了。

    因為建國之初頻繁的基礎工程建設需要動用大量勞動力,從而影響到農業生產,並且造成農民家庭之間的矛盾。

    為了解決這種矛盾,很多地方農會已經在實踐中開始了集體經濟的摸索。

    甦詠霖就從一些地方復興會的報告中得知了一些腦袋靈活的農會指導員采取的辦法。

    當勞動力多的家庭和勞動力少的家庭出現糾紛的時候,就會由農會出面,請勞動力多的家庭在生產中幫助勞動力少的家庭耕種土地。

    然後他們可以從他們幫忙耕種的那一部分土地的收成中抽取一部分作為報酬。

    自己獲得更多收益的同時,也能夠保證勞動力少的家庭有足夠吃的糧食,不至于損失太多。

    但是這種情況依然會損害勞動力少的家庭的利益,他們覺得自己的收成少了……

    勞動力多的家庭也會覺得不滿意,因為他們把幫別人的時間用在自己家的土地上,或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成,而不僅僅只是獲得那麼少的一點點【報酬】。

    勞動力多的家庭和勞動力少的家庭都覺得自己吃虧了,都覺得不滿意。

    所以每當出現工程的時候,勞動力少的家庭不怎麼願意出動,而勞動力多的家庭時間長了也會感到不公平,從而拒絕幫助勞動力少的家庭耕種土地。

    這種情況出現的時候,農會就非常頭疼,只能農會領導們自己親自下場幫忙做農活,協調人力物力和耕牛,以此換取更多家庭的出工。

    但是這並不能確切的解決問題。

    很多地方都因為這種矛盾而出現了民間糾紛,爭吵不休,讓地方農會非常頭疼。

    他們無法自主解決,疲于應付,只能多次向上級反映,請求調解。

    于是中都復興會總部收到過很多類似的報告。

    甦詠霖最開始是分身乏術,知道解決方法,但是一時半會兒無法推進。

    他只能安排一批計吏著手進行集體經濟分配方式的運算準備,為之後的集體農業改革做準備。

    現在多少空出了一些精力,計吏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以他決定開始推進集體經濟的建設,把農會升級為農業生產合作社,讓集體經濟成為大明國土地生產的主流。

    從此,大明國將告別分散的小農經濟,建立起彼此合作、互相承擔風險的集體農業經濟。

    而在這個檔口,考驗計吏們的時候就到了。

    這一套操作看上去是不錯,但是若要成功運行起來,需要一個相當復雜而又可靠的工分計算方式,用于集體農業團隊在收成之後的統一分配。

    關乎到分配問題的問題是至關重要的,直接決定了集體經濟的生死。

    計吏團隊需要親自奔赴農村地方,根據土壤的種類、種植農作物的種類等等不同,為不同地區的集體農業設置不同的計算方法。

    于此同時,他們還借鑒了在工場內成功運行的半計件酬勞分配方法,試圖將這個原則融入農民的生產行動當中,

    以增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這是一個極為龐大且復雜的工程,

    地區的差異性是主要的難題。

    好在甦詠霖很早就對手下引入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和阿拉伯數字的概念,

    也非常重視官吏們的數學計算能力,科舉考試都把數學計算當做非常重要的考核內容。

    所以眼下朝廷內的計吏數量很大,廣泛應用在朝政的方方面面。

    比如火炮部隊就在靠著計吏團隊進行彈道的科學測算,

    計吏們會幫助火炮手計算火炮的最遠射程和最佳射擊角度,並且開始引入照門、準星的概念,

    以幫助他們確定射擊方向,

    提高射擊精度。

    這方面牽扯到的數學問題非常多,

    運算量也非常大,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搞定的。

    與之相對的,

    集體經濟的分配問題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復雜的。

    甦詠霖從洪武二年開始就安排一批計吏進行數學準備,現在多多少少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開始挑選個別地區進行集體經濟的實驗了。

    把計算結果用在集體經濟的實驗中,

    花一段時間進行實驗,

    等最後的結果出來,

    就能總結經驗,

    查缺補漏,然後向全社會推廣這套體制。

    這套體制一旦推廣成功,

    甦詠霖就可以相信至少在基礎建設方面,從此也就沒有勞動力上的難題了。

    大量初級的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就可以上馬,明國農業對自然災害的抵抗能力將大大增強,

    朝廷對社會的掌控力也會進一步增強。

    這在推行社會變革的道路上也會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于是就在洪武四年的七月份,南宋因為《洪武政論》而出現大規模思想動蕩的時候,

    甦詠霖單獨設立了農部以全面提領農業生產和農業改革的事情。

    一部分職權從民政部和財政部分割出來,成為農部的職權。

    甦詠霖賦予農部相當大的權力,

    上至國家農業政策,下至地方農業生產和農業災害,

    農部無所不包,無所不管。

    就當下來說,農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推動農會升級為農業合作社,在大明的國土上廣泛建設集體經濟,將這個任務作為農部最重要的任務去推動。

    最開始的集體經濟試點就近安排,農部決定在中都城周邊的五十個村莊展開集體經濟試點。

    而後農部派專人進入這五十個村莊找到村民們進行集體經濟的宣講,又把五十個村莊的農會領導層拉到農部開會,

    讓他們集體學習集體經濟的操作要點。

    這五十個村莊將在今年秋收之後進行集體經濟的改造工作,明年開春,全面進入集體經濟狀態。

    實驗期不超過三年,在這三年內觀察集體經濟的優點、弊端,

    查缺補漏,調整政策,爭取搞出一套能夠推廣全國的集體經濟政策。

    布置了這些事情之後,甦詠霖的工作也沒有變的更加輕松,而是愈加忙碌。

    處理政務,處理一些雜事,陪伴趙惜蕊和漸漸長大的兒子,時不時關注一下戲劇團的組建,並且抽時間寫文章,這些都相當于是不會變的日常生活,而伴隨著一些突發狀況的出現,他也需要分出精力投入進去。

    堪稱十二世紀下半葉的時間管理大師。

    當然這不是他願意的,他倒是想輕松一些,奈何沒有這個條件。

    就好像七月中旬,黃河工程再次傳來了遭遇大水危機的消息,甦詠霖于是再次離開中都,奔赴開封。

    有了之前的經驗,田子很好的協調各方力量應對洪峰,有驚無險的扛過了這一年度的雨季。

    八月下旬,甦詠霖結束了此番南巡,返回中都,準備迎接南宋使節團。

    接下來一段時間內,黃河工程還會快速推進。

    田子預計在洪武五年之前,能夠完成差不多一半的工程量,把整個工程大部分的底子都給打好,接下來的一些工程建設都會在這些基礎之上進行,效率會非常高。

    他初步預計在洪武七年年底之前完成黃河改道工程,讓黃河回歸故道,拯救淮河兩岸,讓淮河兩岸恢復往日生機。

    最遲,工程會在洪武八年年中之前徹底完成。

    甦詠霖根據他的預計,也就把正式南下滅宋的時間點定在洪武八年左右,在此之前,是厲兵秣馬積累糧秣訓練新軍的時候,也是持續推進明國內部改革的時候。

    南宋使節團隨著護送軍隊抵達中都的時候,甦詠霖也得知了神機營第一次出戰的成果。

    得知神機營一戰成名、以一人戰死三十多人受傷的損失擊殺敵人過千的消息,甦詠霖非常高興。

    神機營戰術的成功,意味著這套戰術和火器對于明軍來說是有意義的,對于這個時代的主流作戰方式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甚至,他們可以改變這個時代的戰爭法則。

    今天可以蕩平關中地主武裝,明天,就可以蕩平整個江南的反動勢力武裝。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啟明1158》,方便以後閱讀啟明1158九百七十五 十二世紀下半葉的時間管理大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啟明1158九百七十五 十二世紀下半葉的時間管理大師並對啟明1158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