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1158

五百三十八 光復軍,可恨!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御炎 本章︰五百三十八 光復軍,可恨!

    <td><tab" align="left"><tr><td>

    <td><tab" align="left"><tr><td>

    &esp;因為之前河南兵團于潼關戰敗的事情,甦詠霖再次狠抓軍隊訓練。

    &esp;軍隊改組和布防任務完成之後,各兵團的軍事任務和訓練任務同步展開,思想教化任務也同步跟上,各種訓練任務接連上馬。

    &esp;雖然依舊很忙碌,但是甦詠霖堅持三天一次視察軍隊,並且時不時還會對軍隊的訓練進行突擊檢查,做的好的嘉獎,通報全軍表揚,做的不好的懲罰,通報全軍批評。

    &esp;一系列的舉措付諸實施之後,光復軍的組織度、戰斗力和戰斗意志以極快的速度回升。

    &esp;最開始的混亂情況基本消失,各兵團各軍都進入了井井有條的秩序狀態,軍規軍法和紀律條款再次主導了光復軍的軍營。

    &esp;對于這一切,甦詠霖十分滿意。

    &esp;布防任務完成之後,以中都為政治核心的光復軍政權也初步在中原大地上站穩腳跟,日常治理工作穩步推進。

    &esp;大量任用燕雲漢人、非漢人舊官僚和中原士大夫擔任地方職位與總務局職位的同時,甦詠霖也沒有放慢新農村建設的速度。

    &esp;這一階段,除了新農村的建設,甦詠霖也開始大規模建設鄉級農會。

    &esp;前一階段的村農會建設之中,相當一部分優秀的指導員脫穎而出,顯露出了不俗的工作能力。

    &esp;把他們繼續放在村級農會當中是對行政資源的一種浪費。

    &esp;而且光復軍總部不能直接對接村農會,設立鄉級農會組織已經是必須要加速推進的事情。

    &esp;于是甦詠霖親自組織相關會議,親自把關人選,把優秀的指導員提升為鄉級農會主任,增設村農會的上級組織,把一個縣劃分為數個鄉,分別承擔鄉內村莊的農業生產任務。

    &esp;至于在縣級政權內擔任縣令等正式官職的原指導員,基本上都是復興會員了。

    &esp;海州試點獲得一定成功之後,甦詠霖親自挑選七十名優秀的指導員,他們被納入復興會組織當中,以復興會員的身份出任七十個縣的縣令。

    &esp;這七十個縣基本上都屬于在戰爭中被兵亂摧毀的七七八八的縣。

    &esp;原有的社會關系被打破,原有的縣內地主鄉紳被亂軍殺死,土地荒廢,大部分處于山東與河北地區,也有少部分在燕雲地區和遼東地區。

    &esp;戰後,甦詠霖統計了一下,然後把自己掌握的一些無地流動人口盡力往這部分縣域內安置。

    &esp;東拼西湊之下,他居然湊了整整七十個完全由農會控制的縣,並且選拔優秀的復興會員試任縣令。

    &esp;復興會員出任縣令之後,統籌縣內的鄉、村級農會,就能牢牢把持這個縣全部的生產人口和生產資料。

    &esp;他們就能轉化為復興會的基本盤和力量,一口氣增強復興會的實力。

    &esp;這是甦詠霖把兩年多的戰爭之中所建立起來的全部根據地一口氣轉化而來的成果。

    &esp;這些縣在復興會內部文件里被稱為【復興縣】,其所有的一切都被復興會員控制,與舊官僚舊士紳毫無關聯。

    &esp;這被甦詠霖視作重要的革命成果,是點燃未來希望的星星之火,將來全部的政策實驗至少可以在這些復興縣內得到貫徹落實。

    &esp;除了復興縣之外,更多的縣還是處于新勢力和舊勢力並存的局面,既有農會控制下的新農村,也有地主豪強控制下的舊農莊,雙方並存,姑且處在一個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

    &esp;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甦詠霖會想方設法增加復興縣的數量,增加對人口和生產資料的掌控。

    &esp;當經濟力量提升之後,新生的政權將不再輕易被地主士紳們拿捏,到那時候,最後的清算也就沒有障礙了。

    &esp;懷著如此的憧憬,甦詠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公務之中,竭力為新生的光復軍政權夯實基礎。

    &esp;同一時間,經過長時間的磋商之後,南宋方面為數量超過一千人的北宋宗室及其後代付出了一百萬斤稻谷和十萬兩白銀的價錢,以此換取這些人回歸南宋,回到大宋的懷抱之中。

    &esp;說起這個事情,主要負責人湯思退就是氣得牙癢癢。

    &esp;光復軍方面先把宗室回南宋的風放了出來,讓南宋方面為此連皇太子都立好了,結果到交接的時候,作為宰相的湯思退興沖沖來接人的時候,趙作良忽然提出要人可以,但是要付錢。

    &esp;湯思退愣在當場,不知道怎麼說。

    &esp;但是趙作良的理由非常充分。

    &esp;我們辛辛苦苦攻下中都,覆滅金國,為你們救回了這些你們救不回去的宗室,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加上他們一路上的路費,伙食費,安置費,給點錢難道很過分嗎?

    &esp;的確,這並不過分,要點錢是再合理不過了。

    &esp;可問題在于早不說,使得南宋君臣都以為這是免費的福利,誰曾想居然是要付錢的!

    &esp;可現在想不要也不行,話都說出去了,風也放出去了,整個臨安城都知道當年失陷于敵手的皇室後裔們要回來了,這個時候突然又說不回來了,那不是開玩笑嗎?

    &esp;讓人家知道還以為大宋皇帝在乎銀錢更勝過家人,對大宋皇帝的聲望是一種巨大的打擊。

    &esp;湯思退無路可退,只能強忍怒火和趙作良協商。

    &esp;趙作良獅子大開口,張口就要白銀一百萬,嚇得湯思退立刻還價,雙方你來我往,據理力爭,拼命砍價,來回數個回合之後,達成了共識。

    &esp;雙方商定,南宋方面支付一百萬斤稻谷和十萬兩白銀的“辛苦費”換取這一千多名宗室和他們的後代。

    &esp;達成協議之後,當然是皆大歡喜,不過在事後的酒宴上,湯思退的表情一直都不是很好。

    &esp;“領帥閣下真是手腕通天啊,這一百萬斤稻谷和十萬兩白銀可當真不是小數目。”

    &esp;湯思退向趙作良敬酒。

    &esp;趙作良聞言,哈哈大笑道︰“宗室子弟都是天潢貴冑,他們的身份也是可以用銀錢來衡量的嗎?這只是我軍的辛苦費用而已!”

    &esp;湯思退頓時被噎的說不出話來了。

    &esp;的確,這筆錢只是光復軍的“辛苦費”,不是宗室子弟們的費用。

    &esp;雖然說當年他們的確是被折價算作賠償款交給金人的,可是現在,難道還能光明正大的討論他們的價值嗎?

    &esp;而且他們實在也沒什麼價值,要不是消息傳的太快,民間反響太大,湯思退感覺皇帝都不一定想要他們回來。

    &esp;事實也是如此,用這筆費用換回那些沒什麼用處的宗室子弟,趙構在心里是不快活的。

    &esp;天家本就情感淡漠,趙佶又是個特別能生育的主兒,三十八個兒子,四十二個女兒,加一塊都快能組成一個連隊了。

    &esp;這幫人彼此要是戰友倒還能有一份戰友情,偏偏還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有些兄弟姐妹從生到死估計趙構都沒見過,還談什麼骨肉情呢?

    &esp;而且他們回來之後,總要給個名分安頓起來,養起來,這又是一筆費用,給本來就不怎麼寬裕的財政雪上加霜。

    &esp;想當年大宋宗室千千萬,每個月養他們的費用居然比養官的費用還要高,逼得王安石變法中有重要的環節就是要解決宗室吃垮財政的問題。

    &esp;所以南宋建立之後,有財政官員私底下發表言論,說金人縱使有千般萬般錯,把宗室子弟吃白飯的問題解決掉了倒是唯一的好處。

    &esp;可見搞財政的官員也絕對不歡迎這些人回歸南宋。

    &esp;所以湯思退回去之後,看到的就是趙構陰沉沉的一張臉。

    &esp;“光復軍,可恨!”

    &esp;趙構一拍扶手,滿臉怒火道︰“彼等怕是早就存了要錢要糧之心,只是隱而不發,待我等全無準備之時突然發難,逼得我等無路可退!可恨!可恨!”

    &esp;看起來,趙構十分生氣。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啟明1158》,方便以後閱讀啟明1158五百三十八 光復軍,可恨!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啟明1158五百三十八 光復軍,可恨!並對啟明1158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