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河山風月

351、兵不血刃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我的長槍依在 本章︰351、兵不血刃

    下午,史從雲在眾多騎兵拱衛下進入鎮中,沿途入目都是殘破,不大的小鎮被拆得只剩殘垣斷壁,不剩一點木頭,連村頭村尾不多的樹也連根被刨。

    只有一棵合抱的巨大老樹躲過此劫,不過樹葉細枝也被薅得差不多了。

    餓到極致的人可比禽獸可怕,因為禽獸沒人的聰明和辦法。

    一路上,大量尸體正被一一拖出,堆放在一起,準備放火燒了,這是史從雲下的令,怕積尸腐尸引起瘟疫。

    到了鎮子正中,大量骨瘦如柴,目光渙散的遼軍被圍在一口井邊,四面都被秦軍包圍,密密麻麻的人被擠在中央不大的空地上,幾乎是人疊人,最中間的倒霉的估計要沒法喘氣,活活被自己人擠死。

    見史從雲到來,外圍的秦軍紛紛讓開一條路,那些被圍的遼軍一開始還疑惑看過來,目光中滿是茫然,但很快也反應過來什麼,從茫然變成恐懼。

    因為他們看見秦國那些大將紛紛過去圍著行禮拱衛,而且他身披黃色斗篷。

    秦國天子史從雲!兩年前打敗他們的皇帝,抓了他們的南院大王,殘忍殺害數萬青壯,如今余威優在,在幽州附近,說起其名聲還能讓小兒止啼。

    現在這殺神親自來了,他們絕沒活路了,頓時心如死灰,面無血色,還有些直接嚇得嚎啕大哭起來。

    史從雲居高臨下,看著大片擠成一團,人頭攢動,雙眼無神,黑壓壓到處都是的遼兵。

    一個穿著類似漢人的紫袍官服,卻發髻散亂,蓬頭垢面的人被推上來。

    “官家,他就是遼國南院宰相耶律沙。”有人匯報道。

    史從雲看著骨瘦如柴的耶律沙,沒去打量他的人,而是好奇的看著他身上的官服,心想遼國的漢化看來頗有成效啊。

    說起遼國漢化,人們大多只記得耶律賢,蕭太後,韓德讓等人,但其實早在之前遼國就開始漢化改革,畢竟他們皇帝就是天天念著要做漢高祖的人,上京立國之初就建了孔子廟。

    這麼一想,史從雲突然對眼前這家伙有了一點好感。

    武力是沒法解決很多問題的,如歸屬感,這時就需要文化軟實力了,歷史上中國農耕區確實控制過草原,但多數時候都時間非常短且不穩定。

    因為草原並不適合農耕民族的生存,而且遷居控制則代價巨大,得不償失,難以長期堅守。

    而蒙古真正納入中國版圖是在清朝前中期,但那並非是征服與被征服之類的故事,而是當時蒙古人面臨一個選擇,當他們夾在南北之間時,必須選擇依附以求生存。

    或者北面的沙俄,或者南面的清朝,最終蒙古人選擇向南依附,成為中國的一份子,而理由是與南面“衣相同,習相似,文相通”。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數千年不斷燻陶,交融,潛移默化的成果,而這些是戰爭無法解決的,如果想要完全靠武力征服控制,那茫茫草原和沙漠,即便能夠征服,長期控制也要付出難以想象的巨大成本,王朝難以支撐。

    所以對于文化的控制和傳播,史從雲也是很重視的,統一語言和文字,在他看來和征伐天下,蕩平四海一樣重要。

    “會說漢話嗎?”他問,說的是標準的河北話。

    其實後世很多人不知道,所謂的“普通話”並不是北京話,而是更靠北的河北話,取音地在河北承德;所謂“北京時間”也不是北京的時間,標準是西安時間。

    所以這時說河北的漢話,北方人更能听懂。

    耶律沙立即點頭︰“回稟秦國天子,我會!”

    “哈哈哈哈.......”史從雲大笑起來,心里很高興,“你們遼國多少人能說漢話?”

    “除了漢人,多數勛貴子弟,皇族子弟都會一些.....”耶律沙求生欲很強,不敢有絲毫忤逆,問什麼就說什麼。

    史從雲感受到他身上匯聚數不清的目光,那些目光中多是恐懼,害怕,對生的渴望,掃視一眼前方大量眼巴巴看著他的契丹兵。

    史從雲道︰“朕是天下之主,你們那遼國國主敢妄自稱帝,就是不把朕放在眼里,如今發現你居然會說漢話,也算不錯,有上進心,孔孟經典學過沒有。”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耶律沙立即接話,沒想他立即來了這麼一句,連史從雲自己都有些驚訝了,心里也更高興了。

    擺足架子說,滿意點頭︰“本來以為你們遼國不過夷狄之邦,化外之人,現在看你言談舉止,衣著服飾,看來也頗受聖人教化。”

    “是是是,孔孟聖人之道,我學過很多,我遼國科舉每年都會考察。”耶律沙急忙道說。

    面對惶恐不安的眾人,史從雲再次開口︰“你們這次來了多少人,後方還有守軍嗎?”

    耶律沙猶豫一下,終還是開口︰“回稟秦國天子,這次來的不是禁軍,多是各部族軍,大致兩萬人,不過後軍還沒到,前軍只聚攏萬余人,就被天子擊敗,北面的人應該知道消息不敢南下,可能在雁門關附近。”

    史從雲听了點頭,不過他沒全信,只眼神示意李處耘,讓他派斥候去核實情況。

    李處耘也是他麾下老將,一個眼神便明白天子的意思,立即開始安排人手。

    “看在你會說漢話的份上,今日朕便不殺你了,也可以給你們一條生路。”此話一出,頓時所有人都明白天子是什麼意思,耶律沙連跪下磕頭謝恩。

    史從雲抬手︰“隨大軍北上,讓雁門關的遼軍退出雁門關,你們就能活。”耶律沙連點頭答應。

    他心里自有算計,他的凶惡行徑早就夠了,足以嚇遼國。

    還需有人回去傳播才行,這些人不是遼國的中央禁軍,而是遼國國土上四面八方集結過來的部族軍,殺了也遏制不住遼國核心武力,他上次殺的是遼國中央禁軍,那才是遼國核心戰斗力。

    放這些人回去,等他們回到自己的部族去,便能讓史皇帝的聲威和恐怖在遼國廣闊土地上四處撒播,深入人心。

    再者,他確實也想向遼國傳遞一個信息,好好學漢語,寫漢字,說不定哪天就能保命,軍事斗爭是短期奏效立竿見影的手段,文化入侵是長期經營潛移默化的根本。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北面的雁門關還在遼人手中呢......

    ........

    下午,數萬秦軍浩浩蕩蕩,壓著三千多人的遼軍俘,沿著河谷轉向西面,隨後沿山道前進,一路上不少遼軍餓得暈倒在地,完全走不動。

    這類人都被丟在路邊等死,史從雲也沒下令給他們糧食,從代州到雁門關需要爬山,一大段山路大軍不好展開,餓得半死不活的三千遼軍很好控制,等他們吃飽了就是麻煩。

    等第二天到雁門關下時,三千遼軍還剩兩千不到,很多在路上被扔了。

    剩下的也不敢抱怨,不敢抵抗,只盼能早日逃出去。

    雁門關在雁門山上,登上這座雄偉高山時,史從雲心中感慨萬千,雁門山,雁門郡,這里的血流得太多,這里的戰爭決定了數年前天下格局,從這翻過山口,後方就是朔州,以及老爹心心念念的雲州,漢朝時雲中郡!

    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方,即便在如今看來也是,戰國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等外族,向北擴地,建立雲中、雁門、代郡,從此這一片及其更北面的大同,內蒙南部等地就納入中國統治。

    之後趙國派大將李牧長期經營駐守雁門關,後來也在雁門北大敗匈奴。

    到漢朝武帝時控制進一步加強,雁門北面的代郡、雲中郡成漢朝大軍往北進攻沙漠、草原的重要前沿基地。

    隨著漢朝大軍在漠北草原的縱橫馳騁,這些地方在漢朝時也不同其他朝代,從邊境逐漸變成安穩後方,大力開發和大軍的長期駐扎,使雁門往北,後世大同,內蒙南部等地越發繁榮,出現“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局面,但漢朝之後,局面就變了,這些地方重新變成戰爭前沿,逐漸荒廢。

    在唐朝詩人的詩里,昔日雲中郡的繁榮富裕只能作為一種追憶。

    唐朝時,北方突厥等游牧民族崛起,屢有內犯,唐王朝于是駐軍于雁門山巔,于制高點以鐵裹門設關城,常駐戍卒防守,慢慢便有雁門關,也就是如今的雁門關關城。

    到北宋雁門關更是成對抗和抵御北方契丹的重要關隘,家喻戶曉的楊家將故事就在雁門關附近。

    此時抬頭遙望去,遠處關城漫長,位于山頂,外圍城牆足有五里地左右,全建在山勢最高的地方,把上下的道路扼守死,無論哪邊想要到達城下,從南坡也好,北坡也好,還要爬一大段狹窄山路。

    而關城里視野開闊,俯視南北,還能供大量人員生活生產。

    這里一看都令人頭疼,這樣的關城肯定難打多,首先是視野太好,居高臨下俯瞰南北山麓。

    其次就是關城很大,能夠長期駐扎大量人馬,這點和南方的很多險關還有區別,如劍門關,嘉萌關,清流關等是完全不同的。

    那些關卡是險要,卻難稱雄關,險關是沒法長期由大量人馬固守的,也不適合高烈度戰爭對抗,

    對敵人險,對自己也險,沒法大量駐軍就注定戰爭潛力有限,無法支撐高烈度戰爭。就像劍門關,歷史上從北路入蜀的戰例非常多,但號稱天下第一險關的劍門關卻很少能起關鍵作用,無法阻擋北面軍隊入蜀。

    雁門關這樣的雄關就不同,這山頂上建造周長五里多的雄偉關城,加上外圍山坡的耕地,險要只是其一,其二則是長期駐扎大量士兵在這生活不成問題,必要時還能增兵。

    能夠長期駐守大量軍隊,就能應對高烈度戰爭和長期對抗,因此便能改變整個國家的戰略格局。

    如果把防線從河東中南部推到雁門關外,防御契丹人他只用從前十分之一的兵力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關鍵還省錢啊!

    所以他早想拿下雁門關了。

    不過現在,雁門關還在遼軍手中,城頭到處是遼兵身影,是耶律沙前軍經過雁門關時留下守衛的部隊,加上後來趕來集結,听說南面戰局不敢南下,等候在這的遼國部族軍。

    根據耶律沙的說法,這些人加起來大約五六千,如果他們真拼死據守山頂雁門關城,五萬大軍也難打上去。

    史從雲押著耶律沙等人,讓耶律沙挑選一個心腹去聯絡城頭的遼兵。

    耶律沙照做,之後找了三個親兵,舉著雙手靠近城牆去與城頭遼軍說話。

    雙方隔著五丈左右的高低差嘰里呱啦說了半天,說了大約兩刻鐘,三個親兵回來,對耶律沙說了一通。

    城頭守軍說要見耶律沙確認情況。

    荊嗣主動請命,身披重甲,帶了幾個親兵,押著耶律沙去城下與城頭契丹人對話,雙方又是一番听不懂的對話,這次更是說了半個多時辰。

    過了許久,荊嗣押送耶律沙下來,耶律沙連過來向史從雲轉述︰“他們說不敢與秦國天子對抗,明天便走,但也請天子信守諾言,不要追殺他們。”

    接著又連補充一句︰“也請放了我們......”不過最後一句顯然是他自己加上的。

    史從雲懶得和他計較,心里只有雁門關,就道︰“朕是天子,自會一言九鼎!”

    .......

    當日晚,大軍在山道上扎營,但整夜都沒放松戒備,不少遼軍俘虜餓得去吃路邊的樹皮草根,史從雲卻依舊不給他們食物。

    直到第二天天亮,雁門關城城頭沒了人影,史從雲派十幾個膽子大的士兵上山去看,結果城門被他們奮力一推就推開了!里面空無一人,契丹人真的跑了。

    隨後將士們歡呼,史從雲命荊嗣為前鋒,領兵率先進入雁門關城,很快山頂上這唐朝時修建,城門裹鐵,城牆長達五里多的雄偉山巔要塞就落入秦軍手中。

    三軍歡呼,原本以為打這樣的城恐怕要大費周章,要死很多人,將士們心里都是打鼓的,沒想到如今沒死一個人就拿下了。

    史從雲也激動不已,進入關城,登上城頭俯瞰北面的蒼茫大地,可惜沒有看到朔州,也見不到雲州,心中有些遺憾。

    耶律沙連上來,再三請求他遵守諾言。

    史從雲命人把剩下的一千九百多俘虜押送到雁門關北坡,然後給還活著的遼兵每人發五個糧餅,信守承諾放他們走。

    臨走前還對耶律沙交代,“你回去告訴你們國人,終有一日朕會領麾下雄師去上京逛逛,會一會你們的國主。”

    言罷不顧耶律沙臉上驚恐,拍拍他的肩膀道︰“到時把漢語說好,能寫好漢字,說不定能保命。”

    “是是是,我一定記住天子教誨!”耶律沙連低頭答應。

    “對了,這次南京留守蕭思溫也派兵了,前年朕才繞他性命,讓他回去,如今他竟不知好歹敢派人南下。

    你回去告訴他,就說朕很生氣,準備發兵十萬,踏平他的幽州城,如果不想死把他女兒蕭綽送來給朕暖床,哈哈哈哈!”史皇帝說著說著囂張笑起來。

    耶律沙只敢應是,不敢回話,直到史從雲給他一袋糧餅,真的放他下山為止。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五代河山風月》,方便以後閱讀五代河山風月351、兵不血刃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五代河山風月351、兵不血刃並對五代河山風月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