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豪賈

第三百四十七章︰大戰之初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 本章︰第三百四十七章︰大戰之初

    “也先到了?”

    此時拓方城內,張仰力听著長史羅定遠的戰報,笑道。

    “自也先離開封狼居胥山之後,我們就一直派探子以望遠鏡關注著其一舉一動,如今其已前來,並不意外,不過與脫脫不花相比,也先的確算是蒙古如今少有的大才,二十萬鐵騎也能如此快速行軍,真可謂兵貴神速啊”

    羅定遠向張仰力拜道。

    “不過我們兩萬騎兵已經嚴陣以待,如今既然那也先已到,是時候出城列隊迎敵了”

    司馬袁平里也拜道。

    “不過我們的兩萬騎兵大多都是新兵,很多都是巡警軍,警備軍之中抽調,甄選出來,也就剛剛學會騎馬而已,很多人連在馬上揮刀都還不能揮灑自如,而也先這二十萬鐵騎,必定是如今蒙古精銳之師,故而我們還是得謹慎對敵啊”

    副將成郢拜道。

    “這到無妨,我們關鍵的致勝法寶是那騎射火銃和牆騎編隊戰術,上次那場和脫脫不花的戰斗你我都參與過,事實證明,這對蒙古鐵騎的確有奇效,何況騎兵成軍,不見血怎麼行,精銳蒙古鐵騎,正是最好的試金石,陛下可是對此戰翹首以盼啊”

    袁平里說道。

    “司馬大人所言極是,雖然如今我們騎射火銃也就一萬桿而已,但是把騎射騎兵安排在外圍,以比遂發火銃更強更快的射速和精度,足可壓制蒙古鐵騎的騎射,另外一萬人只要保持隊形,全力沖擊即可”

    張仰力點頭說道。

    “都督的意思是,分進合擊,以一萬人正面編隊沖擊,其余人則分兩隊在兩翼以騎射火銃射擊”

    羅定遠問道。

    “正是”

    張仰力又點頭說道。

    “如此也好,不過我們騎兵大多新編新訓練,更應該團結一致,勁往一處使,分兵似乎並不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羅定遠想了想,說道。

    “可那也先必然已從脫脫不花和伯顏口中得知了我們的戰術,戰法,而也先能有今天,也絕非易于之輩,其必然會設法克制,更別說那也先必然做夢也想不到我們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拉出一支兩萬人的騎兵,故而我覺得以騎術最好的一萬人配備騎射火銃,在兩翼進行騎射射擊,其余一萬人則列隊編隊沖擊,如此也可最大程度克制蒙古騎兵的威力,同時也可規避騎兵騎術不足的問題”

    張仰力說道。

    “如此到沒有問題,不過我覺得那也先既然已經對我們戰術,戰法有所了解,就必然有所準備,且二十萬精銳鐵騎,也先必定更加會以正面擊破我等,這畢竟事關蒙古鐵騎榮耀和蒙古未來大勢之事,且也先絕不可能坐視我們在東北立足,發展壯大,所以也先更有可能以雷霆之勢,傾瀉而下,故而目前我們不能分兵分散戰力,更應該團結起來,集中全部力量,予以迎頭痛擊”

    袁平里握拳揮舞一番,說道。

    “集中力量自然最好不過,可是我們更應該從全局來考慮,也應該更合理的分配如今我們手中的戰力,畢竟我們是一支騎術和蒙古鐵騎完全不對等的騎兵,要是集中一處,蒙古鐵騎必然會以騎射迎敵,要是分散兩翼,反而可以發揮騎射火銃的威力,遠距離大量射殺蒙古騎兵,反而讓蒙古騎兵不能分兵襲擾,發揮騎射優勢,這時再以正面騎牆突擊,必獲全勝”

    張仰力當著眾人比劃一番,說道。

    “可都督,我們能用的也就是兩萬騎兵,還都是一些騎兵新手,而且騎射火銃雖然威力,射程,精度都遠勝蒙古鐵騎,但是射擊速率上與蒙古弓弩並無太大區別,我們一次換彈需要在奔馳之中先打開卡門,取出子彈殼,放入新子彈,關上卡門,再射擊,如今就算最好的射手,如此操作下,也就是一分鐘五六發的樣子,要是不騎馬,在平地上射擊,也最多十發,而蒙古騎兵只需要彎弓搭箭即可,如此我們在速率上並不佔優勢啊”

    成郢拜道。

    “話是這麼說沒錯,不過蒙古騎兵騎射是要費很大力道來拉弓射箭的,也就是說每次拉弓,都會對騎手的力氣造成一定影響,而且蒙古遠程襲擾根本沒有精度可言,就算有命中,也是極低,最多也就是以此震懾一番,打擊一下對方士氣而已,但是我們的騎射火銃只要保證騎馬的穩定性,便可保證持續火力打擊,而不必考慮力道和用力的問題,而且精度和射程更是遠超弓弩騎射,從這個角度看,發揮騎射火銃遠程打擊力度,比集中牆騎技術,對于二十萬蒙古鐵騎造成的殺傷會更大,也更能讓蒙古大軍陷入奔潰的邊緣,記得,我們要的不僅僅是擊潰蒙古鐵騎,還要想辦法對蒙古鐵騎造成大範圍殺傷,要是這二十萬鐵騎損失殆盡,那蒙古必然再次陷入混亂當中,我們在東北就更加穩固,穩定,而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考慮的事”

    張仰力看了看眾人,說道。

    眾人一听,對視一眼。

    這其實是兩種戰法的爭執,張仰力的戰法明顯要激進許多,而眾人提出的戰法確要保守許多。

    但無論是哪種戰法,眾人信心十足,根本不覺得和也先的大戰會有任何失敗的可能。

    而在一片爭執聲中,眾人也得到了也先已到的消息。

    于是張仰力與羅定遠商議,最後是以張仰力的戰法而來,眾軍至此開始出城列隊。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劉建雖然比照如今的監軍制和後世政委制定立之時,劉建就已經規定軍事武官和長史雖平級,但武官和長史出現分歧之時,若是作戰分歧以武官為主,若是生活,組織,紀律分歧,以長史為主。

    不過雖然有此規定,但是各軍自推行長史,司馬,副將,參軍等軍職至今,有時依然會因為主官和長史分歧而頭疼,特別是要是遇到兩個極為固執的主官或者其中一個比較強勢的主官和長史時。

    不過因為劉建對于軍隊的長史,參軍,參謀,司馬等依然采取軍職,軍餃,各職位也是由軍事院校當中畢業的軍官當任。

    而且目前各軍相對而言也更加團結,故而就算有分歧,最後也都在眾人商議之中,消弭于無形。

    何況大多數長史,在出現軍事分歧之時,都會支持軍事主官,之後全力配合。

    除非在戰場上出現不利的變數,否則各軍長史,絕不會在軍事問題上和主官分庭抗禮。

    雖然劉建開始設置長史的目的,就是為了分化主官的權利,避免一言堂。

    當然除去設置長史以外,和官員一樣,軍隊之中的軍官也不是終生制的,最多五年,軍官都會進行升級,平調。

    不過如今平調主要還是在巡警軍,警備軍,海警軍中。

    正規軍因為人數較少,加上各軍多數都是新編,需要大量軍官當任。

    故而很多軍官主要是升遷而來,而甚少出現平調。

    除非是一些巡警軍,警備軍加入正規軍中。

    比如如今的騎兵師,除去關鍵和一些高級將官,軍官是由原有騎兵營當任外,中低層軍官大部分還是巡警軍,警備軍平調而來,不同的是,這些軍官並沒有指揮自己原有的軍隊而已。

    不過這並不會造成如兩宋之時,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窘境。

    畢竟劉建各軍都是按照一個模子,一個樣式大規模訓練,組織而來,紀律嚴謹,戰法獨特,各軍文化程度也非宋軍可比。

    自然各軍對于很多事情的理解也更強,歸宿感和士氣也更高。

    多方加持下。

    劉建麾下眾軍,早已遠超這個時代。

    而且不可復制。

    就如大明,雖然已經知道了劉建在全民掃盲,在軍隊文化教育。

    也知道個中好處,可是確並不敢全面推行。

    因為一旦大明推行,開民智,必會危機大明的統治,天下大亂也不遠了。

    何況大明也沒有這麼多人力,物力,財力去支撐這麼一個龐大的計劃。

    哪怕學劉建,采用一變十,十變百,百變千,千變萬的辦法,如滾雪球一般,越滾越大。

    但是這也得花費眾多金錢,金銀去支持啊。

    故而大明不想,也不會去學劉建推行全民教育。

    也先率軍風塵僕僕,一路揚塵蔽天的趕到拓方城下。

    定眼一看。

    只見拓方城前,兩萬騎兵整裝待發,各軍頭帶鋼盔,一身黑色軍服,外披胸甲,護膝,以隊列,立于拓方城前。

    這些也先到是听伯顏說過,故而並沒有太上心和驚訝。

    唯一與伯顏描述不同的是不同的是馬匹已不再是那些高頭大馬,而全部和換成了蒙古馬種,想必是從女真人或者野人各部手中獲得馬匹吧。

    但是也先依然對于眼前景象,感到震驚。

    這可是兩萬騎兵啊。

    十月至今,也就是兩個多月,兩個多月這華漢國就把五千騎兵,變成兩萬騎兵拉。

    雖然也先覺得要是讓其他各軍平時就進行騎兵訓練,到是可能這麼短時間變出兩萬騎兵。

    但是這些人來自南洋啊,他們能在南洋訓練出五千騎兵已經是相當不錯了。

    怎麼可能這麼短時間弄出兩萬騎兵。

    何況騎兵馬匹還是蒙古馬,這新馬種的騎練,換乘,隊伍編練,包括甄選合用騎兵人數,怎麼也不可能兩個多月就弄出兩萬騎兵啊。

    甄選人數怕是也要一個月的時間吧,難道他們只訓練了一個月就上戰場了嗎。

    這可是天寒地凍的東北大地啊。

    不是南方溫暖之地啊,他們還屠滅了女真人,而且這些騎手一看就是漢人,並不是北方野人啊。

    這怎麼可能。

    也先一臉震驚,疑惑的看著前方列隊整齊的騎兵。

    心中發出陣陣感嘆。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豪賈》,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豪賈第三百四十七章︰大戰之初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豪賈第三百四十七章︰大戰之初並對大明豪賈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