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豪賈

第三百一十章︰探索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風 本章︰第三百一十章︰探索

    就在大明全力研制新式火器時。

    劉建也從大明來的消息里得知了前後過往。

    雖然劉建也對那胡澄表現出來的能力感到震驚,但劉建可不擔心大明會追趕上自己。

    就算再怎麼改,也不過是一個加大,加長,加寬,加重的大號臼炮而已,還不如後來的弗朗機炮或者紅夷大炮。

    有何所俱呢。

    更別說以如今大明的能力,形制必然粗糙,火藥還只是粉末狀的,也不是最佳配比,更沒有工業化精加工,完全純手工打造。

    射程說是兩千米,不過劉建覺得真正有用的有效射程能有一半甚至四分之一就已經很不錯了。

    故而劉建得到情報後,也只是微微一笑,並未上心。

    而如今最讓劉建上心的,還是北上東北和朝鮮。

    如今倭國已經屈服。

    第三艦隊前部也已到達蝦夷島和庫頁島。

    一部分正在饒島繪制海圖。

    另一部分在楊公忌的帶領下,正往神洲極東之地探索前行。

    至于劉建正帶著禁衛海軍,往蝦夷島,庫頁島航行途中。

    預計明日便可到達蝦夷島東南部。

    蝦夷島就是後世的北海道島,實際上原本劉建的計劃中並不包含蝦夷島。

    但是想到蝦夷島本就是順路,而且這里是倭國之中資源最豐富,最多之地。

    倭國雖然資源匱乏,但是種類齊全,如煤炭,就大多分布在蝦夷島和�州省一代。

    不過這里因為礦層大多靠海,按如今的技術開采成本極大。

    故而真正有多少價值,可想而知,不過劉建到不用擔心資源匱乏和成本的問題。

    有方丈島和南嶼洲兩大資源寶地。

    南洋,南洲資源也極其豐富,故而如今劉建根本不缺資源使用。

    將倭國僅有的資源剝離,控制在手,如此才是劉建覺得最應該坐的。

    更別說蝦夷島在後世更是倭國最大的一個糧倉,因為溫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這里的氣候和東北氣候差不多,雨水充足,森林資源也極其豐富。

    水稻,小麥,大豆等等作物生長極其適宜。

    這樣一大糧倉,自然得掌握在自己手中。

    反正現在佔據也不費事,島上的蝦夷人對于倭國更是極其敵視,正好為劉建所用。

    而且無論是北上庫頁島,還是極東半島,蝦夷島都是必經之地。

    綜合考慮,劉建自然沒有不將其佔據的理由。

    如今倭國事畢,接下來數月都將以五百萬倭民南遷方丈島為重。

    這些人會與土著民一起,在方丈島各島種植各種經濟作物,在南嶼洲挖礦,修路等事。

    在如今劉建麾下,漢人自然是待遇,福利最好的一群人,僅次于漢人的是南洋人及南洋漢人,土著民則是第三類人群。

    而倭民很榮幸的成為了與土著民地位一致的人群,自當感激涕零,感恩戴德,頂禮膜拜。

    安平元年四月二十日。

    劉建率領禁衛海軍到達蝦夷島南方半島東側新築的臨時碼頭。

    這是如今在北海道地區建立的四座臨時碼頭之一。

    劉建所在的那頭被稱為蝦夷港,另外還有安福港,北港,北安港。

    這是第三艦隊在巡視了蝦夷島後,所增設的四大海航。

    其中蝦夷港和安福港位于蝦夷島南部,北港和北安港位于蝦夷島北部。

    蝦夷港與倭國本島相去不遠,以海峽相隔,安福港位于蝦夷島海灣內側,北港與北蝦夷諸島相望,北安港則位于庫頁島正南方。

    而與北安港相對應的,則是庫頁島上如今唯一一處臨時碼頭庫頁島港相望。

    如今的蝦夷島和庫頁島上一共也不過二十萬土著民而已。

    其中蝦夷島的蝦夷人最多,大約有十六七萬人,庫頁島上的傳說中的毛人族大約有兩三萬人。

    所謂毛人族,實際上是記錄于華夏古籍里的。

    早在漢代時期,史書中就有東北方有大島,島上住民多毛發,故而稱為毛人族。

    實際上這只是傳說而已,畢竟島上太冷,土著多穿毛皮衣物,看上去就和多毛發一樣。

    如今的庫頁島上除去一部分蝦夷人外,大多都是從東北遷入的土著漁獵部落,部族。

    其如今依然處于漁獵自治狀態。

    見第三艦隊楊公忌到後,這些部族和部民對于這些擁有龐大船只,衣冠齊整,听說是從中原來的船隊極為恭順。

    而土著听說楊公忌來此一是探索,二是建立碼頭繼續向東探索極東之地。

    更是紛紛派出自己的部民作為向導,隨楊公忌的船隊繼續東進。

    並派出部民,幫助船隊建立臨時碼頭。

    甚至自覺自願歸順。

    故而楊公忌幾乎沒有費多大力,就將庫頁島全境拿下。

    畢竟如此強大的艦隊,加上從中原前來,且又沒有敵意,這些土著民自然沒有抗拒之理。

    與南方那些土著和南洋人不同,這些人本就人少,又很快歸順,自然劉建也犯不著將其按照南洋土著一般對待。

    也正因如此順利拿下庫頁島。

    楊公忌也得到了北上最重要的淡水補充及向導。

    而再往前,對于中原人來說就是完全未知而神秘的區域了。

    當然雖然有向導加入,但是這語言不通也是一大難事。

    所幸楊公忌從蝦夷人和倭民之中選了五六個懂漢語,倭語和蝦夷語的向導,加上庫頁島土著向導。

    語言不通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

    一切順利,就待楊帆起航,披荊斬浪了。

    楊公忌帶著第七大隊,五十條船,共五千人,由庫頁島港出發向東,跟著季風和洋流一路前行。

    五月六日,與沿著北蝦夷諸島的第六大隊在域東半島南部匯合。

    拿著望遠鏡,看著域東半島的海岸線,楊公忌對照手中地圖後,大喜過望。

    不僅是一萬大軍成功會師。更重要的是從這里開始,無論是向東北航行,還是向西北航行,對于華夏來說都是對未知的領域。

    而與鄭和不同的是,自己將成為第一個率領船隊探索這些未知領域,第一個觀看此地全貌的漢人。

    楊公忌必然因此而載入史冊,青史留名。

    這如何不讓楊公忌興奮不已,雖然這樣的結果楊公忌早已知悉,然真正事到臨頭,依然難掩興奮之情。

    何況听劉建說,這嶺北之地資源豐富,毛皮,森林,淡水,礦產資源多得數都數不清。

    想想那南嶼洲和方丈島。

    這現實利益,也更加吸引著楊公忌勇往直前,沖破萬難。

    “出發”

    隨著楊公忌一聲令下。

    在海灘上打好了界碑,上書安平元年五月六日,華漢國第三艦隊探索至此的字樣後。

    船隊再次楊帆向東北而行。

    駛入了未知的海域。

    如今已是五月初,但對于域東半島來說,這里確受海洋氣候影響,故而如今域東半島並不算冷。

    只不過因為已經靠近北極圈,且此行的目的地極東半島位于北極圈內。

    故而相比于蝦夷島和庫頁島,域東半島要寒冷許多。

    更別說因為靠近北極圈,每天夜里那奪目的極光,也讓楊公忌及各位船員都驚嘆不已。

    由域東半島東部一路北上,冰川也開始增加,而更讓楊公忌感覺神奇的是,越望北,黑夜也越來越短,當進入極東半島所在海域後,一天十二個時辰太陽再也沒有落下。

    原來陛下所言的極晝真實存在啊。

    因為據一些由南嶼洲再往南探索的船隊反饋,特別是在南嶼洲東南一處海島(後世新西蘭)往南,就出現過夏季極夜,冬季極晝的現象。

    而如今在極東半島出現了極晝,加上越來越多的冰川。

    只能說明一個問題。

    北極圈到了,此行終點極東半島也到了。

    華漢國也因此成為了這個時代第一個由南極圈到達北極圈的國家。

    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因為早有準備,御寒之物準備充分。

    故而楊公忌的船隊並未被寒冷擊倒。

    不過因為冰川越來越多,淡水也經常結冰。

    所以楊公忌思慮再三後,決定正式返航。

    在返航過程中,為了更好的了解這片未知海域,同時楊公忌也听土著向導所言在域東半島東方不遠有一處群島。

    于是楊公忌決定,遠離海岸,沿外海走一個曲線,先向南走,到達群島後,再轉道向西,應也能返回庫頁島,蝦夷島。

    于是大軍向正南,楊帆航行。

    七月中旬,楊公忌船隊到達了土著民口中所言的群島。

    楊公忌大喜,一面命人詳細考察了群島,繪制了輿圖,並將其定名為域東群島,定下界碑後,便率領船隊正式返航。

    當然楊公忌不知道,自己找到的群島正是科曼多爾群島,而這里向東不遠,便是阿留申群島,劉建心心念念的東大陸。

    就在前方。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豪賈》,方便以後閱讀大明豪賈第三百一十章︰探索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豪賈第三百一十章︰探索並對大明豪賈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