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秦曲

第一六二章 《武經總要》的經驗(10)

類別︰玄幻魔法 作者︰蒼穹戰狼 本章︰第一六二章 《武經總要》的經驗(10)

    武經總要後部的前十五卷內容,主要是古代戰例的引申描述,而在第十六卷之後的內容,則是以一些兵家陰陽之類的學說理論作為主體。小說

    兵陰陽家是這個範疇的起源。

    在一些說法當,兵陰陽家則是以術數作為描述主體︰

    卜筮︰卜筮,是國古代最古老最重要又最為人們熟悉的佔卜術。史記龜策列傳︰王者發軍行將,必鑽龜廟堂之,以決吉凶。漢代各種新方術和兵陰陽家大興,但卜筮仍然是基本的戰爭術數之一。

    史記龜策列傳載漢武帝欲擊匈奴,西攘大宛,南收百越,卜筮至預見表象,先圖其利,及猛將推鋒執節,獲勝于彼,而蓍龜時日亦有力于此。尤加意,賞賜至或數千萬。這並非武帝朝的特殊現象,而是兩漢之通狀。

    天雲氣佔︰這也是古老的軍事佔候之術。

    淮南子兵略訓︰明于星辰日月之運,刑德之數,背鄉左右之便,此戰之助也。明于正陰陽刑德五行,望氣候星,龜策譏祥,此善為天道者也。

    漢志著錄和考古發現此類獻最多,而從天官書天志和簡牘帛書資料,不難發現戰國秦漢時期各種天象雲氣的記錄和分類春秋復雜細致的多,不僅涉及日月五大行星北斗和眾多恆星及氣象現象,佔斷也極為廣泛繁雜。如馬王堆帛書天氣象佔僅慧星有29個圖形和18個名稱,雲氣則有200多種,每個圖形之下均有吉凶佔且絕大多數與軍事有關。

    式佔︰

    式佔的起源可能很早,周禮有大師,太師抱天時以從的記載。天時即式盤。但式法的廣泛流行,是西漢以來的事情。

    漢代式盤實物已發現7件以,王莽在覆滅前模仿式盤制作威斗,是治史者熟知的。式佔稍後分化為太一六壬雷公等式,直到宋代仍在流行,是軍術操作的基本形式之一。在式佔基礎生出的門遁甲術,向被視為兵陰陽家的看家本領。

    風角︰候風術的出現不晚于商代,其演變為系統的風角預測術並用于軍事,則不遲于春秋而活躍于漢,名家輩出。

    漢代兵陰陽家的風角言,天官書和天志有專門論述,漢志兵陰陽家著錄有師曠8篇,五行有五音賅用兵五音賅刑德,銀雀山漢簡有天地八風五行客主五音之居。司馬遷著史記,其兵書即律書,充分表明了其軍事的重要地位。風角和門遁甲一樣,也被後世的術數家十分看重。

    象佔︰根據自然界的種種異罕見現象推斷人事,即象佔。

    戰國以前,象佔之事已多,但漢代有質的飛躍。建立在天人感應基礎的災異學說自西漢期盛行起來後,形成國兩千多年講究災異的傳統,其集大成之代表作,為劉向洪範五行傳和在此基礎形成的漢書五行志。從此,幾乎一切少見的自然現象如日月食水旱地震蝗災動植物異常乃至于特殊的人類生理病理現象和民俗謠諺等,都在陰陽五行的框架下被賦于特殊意義,並被鄭重記錄和向皇帝報告。災異說導致象佔在政治軍事活動更加流行,漢書五行志搜集事例甚多。

    擇吉︰幾乎所有術數都有擇吉功能,這里僅指較專門的時日選擇之術如建除刑德孤虛等。漢以下,則其說愈多,其法愈鑿,時日之書,眾多非一,所以才會出現武帝娶婦,五行家曰可,堪輿家曰不可,建除家曰不吉,叢辰家曰大凶,歷家曰小凶,天人家曰小吉,太一家曰大吉這樣近乎喜劇性的場面。

    漢代兵事擇吉而動,一如前代,龜策列傳所謂蓍龜時日亦有力于此即是。劉邦擇良日,齋戒,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是一個典型的史證。

    圖讖︰西漢後期以來讖緯大興,作為一種術數形式,它雖與兵陰陽學說不是一回事,但我們已經看到,這種本以預測政治變動為主要功能的圖籍,常有兵陰陽字側身其間,而且事實漢代人確實每每運用讖書惑眾起兵和決斷軍事,如劉揚等造作讖記起兵,光武帝以赤伏符稱帝城,公孫瓚以讖謠遷守易城,等等。

    祭禳祝咒︰先秦時期,軍事祭祀和禳禱之法已經極為發達。

    漢代至少在以下兩方面有新的發展︰一是專門的軍神祭禱的確立。秦代以蚩尤為軍神兵主,立祠長安19;高祖起兵,祠黃帝,祭蚩尤于沛庭,而釁旗鼓,幟皆赤。漢興,蚩尤亦成為一代軍神。漢武帝時又加太一神為出兵祭祀對象,為伐南越,告禱泰一,以牡荊畫幡,日月北斗登龍,以象天一三星,為泰一鋒,名曰靈旗,為兵禱。則太史奉以指所伐國。21二是禳禱詛咒之術更形發達。作為統一帝國,漢王朝有意識地將各地方士巫師集于長安,形形色色的地方術數融會交流,並被運用國之大事。

    如武帝時對匈奴作戰,使用群巫大肆施行詛軍術,以對抗對方的同類術數。馬王堆所出闢兵圖,尚保留了不少闢兵咒語。

    厭勝︰厭勝是用巫術手段祛禍趨福或致禍于人的術數形式。

    漢代政爭巫蠱厭勝風氣之烈,人所熟知,而其時在軍事命將取名佔候不利和戰爭激烈之時,同樣經常用及。如靈帝平五年,望氣者以為京師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帝欲厭之,乃大發四方兵,講武于平樂觀下。

    分割線

    而武經總要的兵家陰陽學說可以說是集宋朝之前的大成者。

    敘曰︰仰觀天,著在圖籍,昭昭可驗者也。七曜所行,經星常宿,次舍陵犯,飛流斗蝕,暈背冗,抱珥虹蜆,迅雷妖風,怪雲變氣,背陰陽之精。其本在地,而發于天。猶影之象形,響之應聲。使拘者為之,則牽于禁忌,泥小數,舍人事,任鬼神。凡誓軍旅履行陣,制勝決于人事,參以天變,則虧衄者鮮。

    今以司天少監楊惟德等編纂天地日月星辰風雲氣候三式佔候訣分為五卷,列于左雲。

    天佔凡天裂。劉向曰︰天裂,陽不足,地動,陰有余。武密曰︰天裂者,主地欲分裂。五行傳曰︰天鳴有聲,萬姓勞形。劉向曰︰春秋之前,天鳴地坼,災咎並臻,其主不知警懼,終于降禍之災。此皆亂國之所生。晉元帝大興二年八月戊戌,天鳴東南有聲,如風水相撲。京房曰︰天有聲,主憂。三年十月壬辰,天又鳴,甲午止。其後王師敗績。

    雨血。傳曰︰天雨血,是謂天妖。不出三年,其起兵亂。

    雨石。甘德曰︰天雨石墜地,大可一尺,或如雞子,兩頭尖銳,名曰天鼓。所下之邦,必有大戰伏尸。隋開皇七年五月己卯,雨石于武安滏陽間十里。

    雨草。五行傳曰︰君吝爵祿,厥妖天雨草。京房曰︰火失其姓,則有草妖,其歲民兵死。

    雨魚。五行傳曰︰天雨魚,國有兵。魚介蟲,本于水。天魚者,水失其姓。漢成帝時,天雨魚。

    無雲而雨。五行傳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夫雨者,從龍而作。無雲而雨,故世多災。隋開皇末,天無雲而雨,尋漢王諒反伏誅,殺其黨數千家。

    無雲而雷。五行傳曰︰雷者,天鼓也。無雲而雷,當有暴兵。隋高祖開皇二十年二月丁丑,天無雲而雷。三月辛卯,熙州人李英林反,遣行軍總管張衡討平之。四月壬戌,突厥犯塞兵損。

    雨毛。五行傳曰︰金失其性,則天雨毛。隋開皇六年,京師天雨毛,如馬駿尾,長者二尺餘,短者六五寸。其月,梁士彥宇忻劉謀反伏誅。明年,發十萬人築長城,役繁災興,兵革不息。

    雨骨。五行傳曰︰天雨骨,是謂陽消。王者德喪,政令不行,主有內兵。梁惠成王八年,天雨骨于赤ス,其後國廢,兵役並起。

    雨金。五行傳曰︰天雨金鐵,是謂刑餘。國君殘酷,好殺無辜,不出一年,主兵災。秦獻公十八年,雨金櫟陽。二十一年,與晉戰于石門;斬首六萬級。隋帝仁壽四年,諸州造舍利塔。時陝州天雨金銀花,人以為佛家祥瑞,卒有漢王諒之亂。

    雨灰。五行傳曰︰暴虐無道,則雨灰。梁武帝大同三年,天雨灰,色黃,終有侯景之亂。

    雨水銀。五行傳曰︰天雨水銀,兵將興。失道之君昏臣婁頁,故水失其性也。

    大霧。五行傳曰︰霧者,百邪之氣。陰來冒陽,邪臣謀,擅竊主威。

    在天為蒙,在人為霧。李淳風曰︰霧氣不順為陰陽錯亂,積陰不解,天下分離。陳後主三年正月朝會,大霧四塞,入人鼻,皆辛酸。隋伐陳。

    蒼雲經天。傳曰︰蒼雲經天,下有拔城。後周武帝天六年正月丁卯夜,有蒼雲廣三丈許經天,自戌加辰。三月己酉,齊國公憲自龍門濟河,斛律明月退保華谷。憲攻拔其新築五城。

    雨釜。傳曰︰天雨釜,人相食。春秋晉惠公二年,天雨釜。至六年,秦穆公伐晉。是歲天下饑荒,人民相食。

    非時降雪。傳曰︰凡雨陰也,雪又雨之陰也。出非其時,迫近之象。京房易傳曰︰夏雪,賊臣為亂。晉成帝咸和九年八月,成都大雪,是歲李雄死亂。

    非時雷。傳曰︰非時而雷者,賊臣起也。

    雨木。傳曰︰陽弛不下通,下陰弛不達,故雨如木,為水塞無曲直也。劉向曰︰水者少陰威,木者少陽貴,臣卿大夫象也。此人將有害則陰氣齊木,未雨而木先寒,故得雨而木也。一說木水為木介。介者,甲兵之象。

    雨鱉,國有兵。

    雨膏如蟲,將帥敗。

    雨絮,主有兵。

    雨墨,多陰謀。

    雨物非人所見者,皆主大兵。

    雨谷麥豆等類,臣妄民災,多寇兵起。所見者糴貴,不三年主換。

    晝夜陰晦。傳曰︰天晝夜陰晦,下有陰毒謀。漢夏侯勝曰︰天久陰不雨,下必有謀者。

    地佔地震。五行傳曰︰地者,積陰主靜。若震動者,陰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入,陰陽相擊,地故震動。或曰︰高者為谷,下者為陵,此用小人之咎。李國曰︰地陰也,法當安靜。越陰之職,專陽之政,故應以震。又曰︰陰乘陽,弱乘強。又曰︰陰背陽則地裂,羌夷叛。劉向洪範傳曰︰地動陰有余,皆下之強盛。梁武帝大清二年九月戊辰地震,江左右甚懼,屋倒殺人,地生白毛二尺。時侯景叛逆,內外騷動,民困歲歉。

    地裂。五行傳曰︰地坼裂者,士庶分離。若裂而有聲,天下不寧,四方兵眾,其主失國。三苗欲滅,地坼及泉。河圖秘征篇曰︰地之裂,有臣叛。漢孝和元興二年五月癸酉,古扶風地裂,其後西羌寇涼州。

    名讖。岑彭伐蜀,去成都四十里下營,有地名彭亡。聞之,欲移營,會日暮。是夜彭為公孫述剌客殺。魏太祖圍呂布,大司馬楊張救之,為其將楊丑所殺。楊丑將睦固天殺丑,屯兵射犬。有巫誡之曰︰將軍字白兔,而邑名射犬,兔見犬必驚,宜急去。固不從,明日戰死。

    山鳴。傳曰︰山鳴,其下大亂。商紂末年,山鳴,為武王所伐。漢獻帝建安八年,長沙醴陵縣有大山大鳴,如牛吼聲,積數年,後豫章賊攻陷醴陵,殺掠吏民。

    五行佔木行佔。水非時枯落,是謂金刑木。不出三年,有暴兵從外國來。枯木冬生,是謂陰陽易位。木生一夜盈尺,凶。木卒生道,木忽自鳴作金聲,地將分裂。

    軍壘草木自死,凶。軍地忽生五谷,一軍受賞,天助之兆。龍飲軍水,國虛。龍冬見于道,或斗邑,其地有爭戰。雷聲不發,君當振威武。攻城過旬不雷不雨,城有天助。軍尤多迅雷者,其軍即罷。凡行軍將軍馬前忽見大蛇攔道,便宜住軍,不可進。亦不可攻戰,不利所往,有鄰人來驚我軍。軍行忽見蛇交者,主將凶。軍行前見大赤蛇者,急警備,必有交戰。軍行見蛇道入水者,得敵便利,吉。軍營既成,有蛇入營求食者,營欲荒,急移營,吉。在軍隊,有陰謀。

    蛇集道及郡邑,主急兵。軍營多蛇,散敗之兆。軍行見蛇在地,前有伏兵。

    2424427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定秦曲》,方便以後閱讀定秦曲第一六二章 《武經總要》的經驗(10)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定秦曲第一六二章 《武經總要》的經驗(10)並對定秦曲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