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勛

第二百四十九章、向著遼東,出發!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榴的悲傷 本章︰第二百四十九章、向著遼東,出發!

    整個奴兒干都司,實則仍然繼承于元朝,連元朝的驛站制度也一並繼承。

    奴兒干都司的開設,也建立于驛站制度。

    元朝最後一位帝王元順帝下詔禪讓,退出中原之後,曾經橫壓世界,縱橫天下的蒙古各勢力,分崩離析。

    正德小皇帝每每扼腕嘆息。

    他對于元順帝……準確來說,是元順帝的前半生,充滿敬意。

    這位大帝,不顧元朝積弊已久,不顧強大的保守勢力反對,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統治危機,頒行法典《至正條格》,以完善法制;頒布舉薦守令法,以加強廉政;下令舉薦逸隱之士,以選拔人才。

    只可惜,元順帝仍然敗在保守勢力手里。

    當然,與其說他是敗在保守勢力手上,不如說是敗在自己最終妥協,敗在自己懈怠朝政、貪圖享樂之上。

    但這位帝王,于下詔禪讓的最後時刻,沒有接受保守勢力諫言,對諸夏文明來一場徹底摧毀,焚燒古典,拆卸建築,而是讓大明完整接收了北平,甚至奴兒干都司,這讓朱厚照心折不已。

    就他自己來說,倘若他處在亡國之際,要寫一封禪讓書給對手,甚至幫對手保存典籍……小皇帝自問,他可能真沒元順帝那麼廣闊的胸襟。

    但也正是這份詔書,讓小皇帝如獲至寶!

    他還據此,找到了一條無比重要的線索,若是他能依據線索,完成這項前無古人的壯舉,什麼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必然會被他超越!

    “侯爺請坐!”

    但凡沒幾個人的時候,小皇帝也不在乎形象,笑眯眯地拉著張浚坐下,二人閑聊起來。

    桌子上,是偌大的遼東地形圖。

    自從上次劉大夏將會議室破壞之後,小皇帝召集大臣,便再也沒有去過,而是改成繼續御書房。

    這段時間,小皇帝大朝會也沒怎麼開,雖然重要的奏則他一定會看,但包括大小經筵、大朝會、夜朝會等一系列重要場合,都很少去。

    為的,便是這份地圖!

    地圖上,清晰地呈現出遼東的一切。

    自北海(現今的鄂霍次克海)伊始之極北,囊括大小興安嶺,西至西伯利亞,東至庫頁島,南至大明長城段(後被清朝拆毀),均屬于大明的奴兒干都司。

    長城再南方,也有一部分女真人勢力,比如一部分海西女真人,一部分漢人,一部分建州女真。

    此時,大明最主要的駐軍之地,便是山海關。

    對于小皇帝來說,要要遼東經略好,遠遠不止是這片黑土地這麼簡單!

    這片土地上,有未來最需要的石油田,有最豐富的天然氣田,有鐵礦,有諸多稀有礦產……最重要的是,除了黑土地之外,這個地方還有一個巨大的金礦!

    甚至,小皇帝可以絲毫不稀奇那些海東青、貂皮、馬匹、珍珠,但黑土地、金礦、石油蘊含之地,他不但要拿在手里,更害怕萬一子孫無能,喪失這片寶地。

    所以,他為此準備經年,哪怕草原上鄂爾多斯那片露天鐵礦,他也並不怎麼在乎。

    可以這麼說,于草原,自從宣府之戰以後,他就沒怎麼在草原上花心思。

    他唯一花的心思,就是用錢去購買,然後把產品再變成錢,再賣出去,再買牛羊馬匹。

    但對于遼東,小皇帝考慮得深遠無比。

    他準備,不但要盡驅兀良哈的勢力,更要將臨近此處的喀爾喀、永謝布、察哈爾,統統拒之門外!

    為此,小皇帝準備學秦始皇,修長城!

    北至小興安嶺邊緣,西至嫩河流域,北段向東入海,西段至嫩河並入大明長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

    這也是他,一定要拼命造船的原因!

    因為,此際的遼東,不但大雪經年彌漫,諸多地段道途崎嶇,又有諸多原始森林,遮天蔽日。

    但從天津港也好,杭州灣也罷,甚至哪怕從緬甸而來的巨木、糧食,通過海運,可以直接到達一個地方!

    海參崴!

    一個他每每想起,就痛徹心扉的名字!

    不但是海參崴,他要于庫頁島,也要大興土木,于第一段長城建設完成之後,再次修建第二條長城!

    沒辦法,在這個時代,小皇帝也吐槽自己,除了修長城,他還真無他法!

    可是,修長城是值得的!

    大明用青磚、石灰、糯米水、鶴頂紅修築的長城,不但千年內不會有蛀蟲,甚至不怕地震,可以防御一切攻擊!

    當然,只有這些,讓繼承人對此地感興趣,是不夠的!

    他還要將此地,依托京師周近的經濟,將遼東打造成物產豐茂,經濟發達之地,打造成一個稅賦重鎮。

    只有利益,加上政策傾斜,才能真正讓此地,永遠是大明的版圖。

    “遼東候請看……”

    張浚,已經被改封為遼東候。

    正德小皇帝正要說話,他的手指剛剛指向丹東,就霍然停止,眼光,也投向了御書房之外。

    薛翰、顧雄、王鎮、方繼藩、毛銳、楊虎、劉惠……包括劉健、李東陽、楊廷和、王鏊、焦芳、王瓊、韓文、武清、王懿、�懋、徐永寧、朱暉、顧仕隆,以及剛剛趕到京師的王華,與一個被小皇帝搶了大功的後世聖人,王守仁,聯訣而來。

    小皇帝雙手一攤,道“看來,朕的御書房地方不夠,還得移駕大會議室才行。”

    幸好,對于皇帝來說,劉大夏只是打爛了一張桌子而已。

    劉瑾這個眼眉通透的家伙,一早就將桌子換了。

    諸多人到了大會議室,待上了茶,小皇帝就開口說話。

    “今日,朝堂文武大臣齊聚一堂……”小皇帝雙眼依次望過去,徐徐而道“五軍都督府、兵部、邊軍、內閣、鴻臚寺、刑部、戶部、吏部、工部……連兵部與禮部,都派了代表。”

    “今日,亦是朕自登基以來,最重要的一天!”

    “至今日起,大明是國運昌隆,是升騰日上,是國運漸衰,都在諸公選擇!”

    眾人不敢怠慢,俱泛起鄭重神色,劉健一改往日極少發言的作風,而是侃侃而談,道“吾皇聖明!”

    “有天可汗在,開疆拓土,一往無前,俱在今日亦!”

    就連李東陽也大贊“臣嘗聞劉公盛贊陛下,陛下竭蹶而誓之,雛幼而行之!陛下安奉祖先,得天之命,得主勢之強,人才之聚,民心之深,行法之正,力量之全……陛下至三歲伊始,便喝牛奶,習騎射之術,勤練武技,及至今日,莫說其它,光是武道一途……”

    “怕是古往今來,無論秦皇、漢武、唐宗,俱不能及陛下萬一!”

    。

    <scrpt></scrpt>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武勛》,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武勛第二百四十九章、向著遼東,出發!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武勛第二百四十九章、向著遼東,出發!並對大明武勛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