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勛

第二百三十九章、悲劇的寧王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榴的悲傷 本章︰第二百三十九章、悲劇的寧王

    寧王的動作,自然逃不過錦衣衛的目光。

    消息,也很快送到了南京。

    小皇帝哈哈一笑,一根手指在下顎撥來撥去,無聊地玩耍著剛剛長出來的兩根胡子。

    “這個李士實,厲害啊!”

    小皇帝心中暗暗自付,上輩子寧王若非是吃獨食太狠,得罪了江南人,其起兵之際,江南士紳們不但在物資方面拖後腿,水運拖後腿,更有無數人通風報信,否則,怕是真讓這家伙成功了。

    可這輩子,寧王不曾得罪江南人。

    反而,在正德小皇帝的騷操作之下,江南士紳與寧王同病相憐,一邊發著大財,一邊默默吐槽著皇帝的霸道,讓這兩者,一路經營以絲綢為主的生意,一路干起了茶葉、瓷器。

    兩不相干之下,大家倒也你好我好!

    只不過,正德小皇帝絲毫不擔心,連比他胡子大小的擔憂都沒有!

    因為,這場仗從一開始,他就贏定了!

    哪怕讓寧王大軍直入京師,他也是個輸!

    因為,寧王最信任的,依仗最重的,寧王的三千衛士,其中至少有兩千九百九十九個人,要麼是影衛,要麼錦衣衛!

    換而言之,寧王府上,除了他和幾個謀臣之外,他的長史、典薄、審理、典膳、奉祠、典樂、紀善、良醫、典儀、教授……包括給寧王暖腳的丫鬟,除了寧王的老婆是寧王的,他的幾個謀臣是寧王的,其它人……或許螞蚱是寧王府的螞蚱!

    就是這麼變態!

    甚至,在小皇帝一開始,在制動江南的時候,寧王府的寶貝,寧王依賴的數十億的金子、銀子、銅錢、奇珍、軟玉、各類器具……凡是值錢的東西,都早已經有了數個預案。

    單說寧王府的金子,早被小皇帝調換成了銅塊!

    若非是逼寧王主動起兵,讓小皇帝掌握十足證據,避免天下人嘰嘰哇哇,小皇帝早就一書聖旨,喝令朱宸濠去京師閉門思過。

    反正,在小皇帝看來,聖旨又不要錢!

    對于寧王的安排,小皇帝的應對也很簡單。

    先是林氏的外海勢力,小皇帝的船暫時不多,但在羽林衛水師,連同常瞎子,以及長江幫的協助之下,幾面包夾,林氏的水師剛剛出海,就落入了被圍剿的慘劇。

    至于林氏的本土勢力……無數錦衣衛枕戈以待,兼羽林衛苦候良久,內外夾攻之下,看似裝備精良,但在訓練方面,根本沒下苦功的兩支部隊,直接就成了餃子餡。

    隨意任羽林衛、錦衣衛拿捏!

    顧雄只是沖鋒了一次,就覺得實在不好意思。

    實在是,顧雄根本沒發力,對方就亂了,成為了東奔西跑,待宰的羔羊!

    顧雄謹守小皇帝的指令,不允許羽林衛、錦衣衛大肆殺戮,刻意收攏殘兵敗將,然後開始收刮林氏的財富。

    最慘的是鄱陽湖的幾支水匪。

    本來,在寧王嚴令之下,一是為了避免暴露目標,二是為了名聲,故而這幾支水匪當真極少打家劫舍……但也鑒于此,連船都沒掌過幾次的水軍,很厲害麼?

    被長江幫一沖擊,就凌亂了。

    偏偏,這些水匪雖然沒有上岸打家劫舍,極少做沒本錢的買賣,可和長江幫的仇怨當真不少!

    數個方向之中,被宰得最慘的,就是他們。

    尤其是廬山楊清這一支力量,由于更近長江,與長江幫的仇怨,幾乎無可化解,被上官雲飛上官雲龍親自圍剿,趕盡殺絕。

    最倒霉的是寧王的大部隊,至九江剛剛登陸對岸,一聲炮響,一支殺意凜然,幾乎凝聚成實質的,如鋼鐵一般的,默不作聲的勁旅,正等待著他們。

    羽林衛左衛,正德小皇帝花偌大代價,打造出的騎兵。

    只是一個沖擊,寧王的部隊便各自潰散。

    只是,一支遮天蔽日的船隊,也于東方而來。

    薛翰帶領的水師來了。

    自然,陌刀衛也來了!

    張破虜與薛翰,這兩個大明最為耀眼的絕頂天才,大明未來之灼灼將星,于此役將包圍合擊,分而破之,以少勝多,快速追擊,借地勢以拒敵,或以堂堂正正之勢碾壓……二人在此地,壓根就沒考慮什麼圍三放一的戰術,而是極為默契地選擇了全殲戰術。

    兩個自信心爆棚的年輕人,也的確沒讓人失望。

    哪怕對方于絕境之下,爆發出恐怖的戰斗力,但在兩人誘敵深入,陷阱戰術,疲勞戰術,攻心戰術,偶爾還來一場單挑。

    雖然浪費了一些時間,但幾乎沒有消耗的情況之下,硬生生逼降了這支騎兵。

    無數人扼腕嘆息,大明但凡有一人在,誰敢再言造反?

    這場仗,以不到三萬人,對寧王十萬兵馬,但偏偏打出了氣勢如虹,令敵軍退避三舍,落荒而逃的戰果。

    幾乎可以說,就這幾萬人,硬生生碾壓了對方!

    這場仗,整整打了十個時辰。

    小皇帝將魏國公,與南京六部,統統召集起來,就喝了十個時辰的茶。

    場中輕歌曼舞,絲竹樂耳,愣是沒有一個人敢言離去。

    一直到小皇帝放聲大笑“朕之冠軍侯,朕之陽武侯,果然武勛蓋世,大事定亦!”

    場中,有一個特別有名的人物。

    兵部侍郎王守仁的老子,南京禮部尚書王華,捋須一笑,神情放松下來,笑道“陛下,可是大事定矣?”

    小皇帝笑眯眯地,拿起酒杯和王華踫了一杯,道“朕欲建數條國道,王愛卿可願為朕分憂?”

    若是旁人,見小皇帝言左而右他,必然深思其中之因,保證疑慮半晌,或者可以稱為百思不得其解。

    偏偏,王華是個妙人!

    此公乃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為人仁恕坦直,平生無矯言偽行,對人無尊卑貴賤,相待如一,凡談笑言議,皆由衷而發。人有片善,就稱不絕口。有急難來相求的,則極力幫助救濟。而對別人的過惡,則直言規勸,不肯護短。又性至孝,對父竹軒公及母岑太夫人,色愛之養,無所不周。雖無突出建樹,但頗有節操,為官有清名,很得社會輿論的好評。

    王華得知謝遷修書之後,已經上了十多個奏則,請求同去,小皇帝本來也動心了,但他一來南京,和王華一溝通,就把此事拋在腦後。

    王華道“陛下可是效仿秦之古道?”

    小皇帝听得哈哈大笑。

    。

    <scrpt></scrpt>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武勛》,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武勛第二百三十九章、悲劇的寧王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武勛第二百三十九章、悲劇的寧王並對大明武勛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