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勛

第一百九十一章、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榴的悲傷 本章︰第一百九十一章、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經歷了地府八百年,愣是把一個喜好玩鬧,貪圖新鮮,好奇深重的家伙,變成了耐得住寂寞的家伙。

    幾天下來,正德小皇帝真沒出去玩,沒去南京行宮,沒去拜祭誰,也沒去秦淮河,讓張破虜不斷念叨秦淮河的好。

    正德小皇帝發笑,這個只會打嘴炮的家伙,真找個妹紙送他,保證這小子渾身僵硬,全身只有一處發軟。

    小皇帝把夏助等人統統打發了出去,身邊就留下張尹,連同張破虜、朱麟,以及屁顛屁顛跑過來的小財主徐鵬舉。

    可今天,這些人都不在。

    因為,張永剛好到了南京,被影衛直接帶了來見正德小皇帝。

    張永頗有軍事才干,行軍打仗一道,較之劉瑾、谷大用要強上許多,這廝帶著些番子,連同百十個錦衣衛,不但跑到了廣西,還跑了一趟廣州。

    之後,順著水路,沿長江向東,到了南京打尖,就被影衛找到了。

    張永的臉,一如既往白嫩,一路奔波下來,這家伙反而更白了。

    張永笑眯眯地上前磕頭,抬起頭的那一刻兩眼通紅,繼而變得水汪汪,旋即豆大的淚珠就流淌下來,然後開始嚎叫“陛下,想死奴才了!”

    正德小皇帝笑眯眯地看著張永,這個狗東西的絕活,比劉瑾谷大用要強得多;但凡這家伙要流馬尿,其專業程度,比後世的影帝影後也不遑多讓。

    可小皇帝是了解這家伙的!

    這廝不但敢親歷箭矢,沖鋒上陣,還是行軍布陣的一把好手;因為,這廝的人生偶像竟然是鄭和!

    就是成祖朱棣時期的三寶太監!

    隱藏白嫩大臉,與眼淚收放自如之下的,是一顆奔放不羈的心靈。

    正德小皇帝之所以未給張永安排位置,不是劉瑾霸佔了司禮監,也不是苗逵仍然佔據御馬監,而是他對張永早有安排。

    將來,大明海軍的監軍!

    除了這個私下里,偷偷給正德小皇帝灌輸海洋概念的狗太監,之外再無他人!

    對于,上輩子小皇帝是動過心的,只不過拗不過文武大臣,兼他上一世也不懂海洋的重要性;可這輩子,小皇帝根本不與人商議,直接把朝鮮的船拿過來做樣板,還讓丁大匠,以及他的寶貝徒弟徐煥,一起參與海船制造。

    于海船打造一事,小皇帝不但親自參與,其耗費心力,花費的資金也是天文數字。

    見正德小皇帝笑眯眯,雖有親切之意,卻笑吟吟地等著自己拍馬屁,張永臉色逐漸變了。

    這個太監雖然是影帝,可拍馬屁這門功夫,連苗逵都不如。

    除了來來去去“陛下,奴才想死你了”,又或者“陛下,您精氣神真好”,再或者“陛下,您真厲害”之外,再無新鮮詞匯。

    見張永逐漸尷尬,正德小皇帝終于忍不住笑起來,道“朕幾個伴伴中,就你不會說些好听的話兒。”

    張永尷尬道“老張只會給陛下辦實事,真個不擅長討喜話……”

    好吧,正德開始與張永談正事。

    張永道“啟稟陛下,崖州島已經選好位置,兼收購了絕大部分土地,島上生活的小民,也得了銀子,近乎全數遷徙……”

    正德連忙問“那些小民可已安置好?”

    張永拍著胸脯,道“陛下放心,奴才于廣州一帶收購了大量土地,優先安置崖州之民。”

    正德小皇帝點點頭,等張永繼續說“奴才之後去了廣州,將西村舊址周遭,連同近港、虎門地區,收購了諸多土地,就等修繕道路了。”

    “另外,奴才令手下由江西、江甦等地,招募了大量瓷匠,也于當地請人重建了窯瓷廠……”

    正德小皇帝不掩飾喜色,對張永此行,感覺極其滿意。

    張永出發之時,僅僅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去崖州,也就是後世海南三亞,去找一處可建深水港的地方。

    但這個太監辦事用心,舉一反三,立即想了許多……陛下既然要開海禁,要貿易,那就近生產絲綢,燒制瓷器,是不是更便捷些?

    這麼一想,張永靈感如泉涌!

    他瞬間想到了廣州,這個宋朝海上“窯瓷”之路的起點。

    西村窯舊廠!

    此時,西村窯雖然仍然有人燒制……但說老實話,被江西及北方等地打得落花流水。

    隨著時間推移,大部分舊址已經荒蕪。

    張永剛好撿了個大便宜!

    之後,他又去虎門收購了老大一片土地,令正德小皇帝看得咋舌。

    因為,這個地方怕不是一直從虎門,收購到了澳門!甚至,把後世的江門、珠海、中山都給收圓了!

    但花的錢,卻不過堪堪百萬銀子。

    張永並未用強,他一到該地,就發現雜草叢生,幾近荒蕪……說實在的,宋蒙崖山海戰之後,蒙古人鑒于死的人太多,怕有冤魂索仇,故下令不許人靠近;兼大明開國之後,又嚴令海禁;更兼,此地近伶仃洋,外海海盜呼嘯,最喜此種蠻荒之地。

    生活在此地的,幾乎是遷徙無望,多耕少收,又或者偷偷下海之民。

    比如澳門,就是一個荒蕪小島;若非是漁民偷偷出海,需要個落腳之處,兼此地亦有水源,否則鐵定是個孤島。

    故此,此地不但人少,連地也未開墾多少。

    那個地主老財一听張永的來意,連連拍著胸脯,說無論是土地收購,又或者憑證辦理,連同說服其他人,統統包在他身上。

    就這樣,忙了數日,那個白嫩可以和張永一拼的地主,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將此事辦妥了。

    張永亦未去遷徙此地之民,反而是依照正德小皇帝的心意,和此地小民重新簽了一份合同——無論農具、耕牛、糧種、水利,連同小民的房舍,統統由張永負責,小民們只負責耕種,之中收獲的三成,歸于張永。

    別看大明十五稅一,可要再加上亂七八糟的稅收,小民種一畝地,能到手有三成,就已經是天大好事,更遑論張永保證,一應苛捐雜稅由張永負責繳納;天災時,更由張永負責救濟。

    天大的利好之下,小民雲集而來!

    若非是張永著急去江西,他非得將此地好好經營一番。

    之後,張永留下了幾個錦衣衛,給當地府縣塞了些銀子……不得不說,天子的親近太監給地方官塞銀子,唬得一票人雞飛狗跳。

    張永陰惻惻地道“咱家好處也給了,禮數也盡了,可要咱家辦的事情出了岔子……諸位大人,屆時休怪咱家不講情面!”

    一應地方官,連忙點頭不跌,辦事效率忽然創造了歷史記錄。

    。

    <scrpt></scrpt>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武勛》,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武勛第一百九十一章、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武勛第一百九十一章、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並對大明武勛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