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勛

第一百四十七章、文明的傳承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榴的悲傷 本章︰第一百四十七章、文明的傳承

    很快,四位大佬就來了。

    正德登基之後,和幾位輔政大人于御書房見面次數不少,但正德一次齊四人,還是第一次。

    幾人面面相覷,以為發生了什麼事情。

    正德小皇帝見到幾人眼神交匯,就完成了信息統一,心里直呼厲害!

    這種積年老鬼……若非他才是真正的八百年老鬼,還當真不好對付。

    就說他的安排,哪怕能蒙這些老家伙一時,保證出了御書房的門,這些家伙就會反映過來。

    所以,正德壓根不打馬虎眼。

    待劉瑾安排太監上了茶,給幾人端了錦墩,大家相互寒暄幾句,聊了聊京軍改制,再聊了聊張氏兄弟如何處置,正德小皇帝抿嘴一笑,就進入了正題。

    正德小皇帝先問李東陽“李師傅,朕記得曾經與李師傅探討過一個問題,中原面對草原時,為何戰斗力每況愈下……也說過一句話胡人兵刃樸鈍,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當漢兵一人。今聞頗得漢之工巧,然猶三而當一。”

    “李師傅可記得否?”

    李東陽馬上起身,拱手就要說話,正德小皇帝立即阻止他。

    “且不說尊老愛幼,更不說諸位乃是父皇都認可的肱骨大臣,單就說諸位助朕順利渡過登基……說實話,沒有幾位鼎力相助,可麻煩得緊。”

    他這麼一說,劉健嚴肅的臉色一抽,也要馬上站起來;連同謝遷、楊廷和,都不敢生受。

    謝遷最喜歡捋胡子,他听皇帝這麼一說,手一抖,就扯掉了一根花白胡子下來,心疼之下,又不敢失禮,左眼抖了幾下,才緩過神。

    至于楊廷和,他是見識過正德小皇帝本事的。

    這個小皇帝,還沒登基之前,就讓他擦了不少屁股;每次小皇帝要做什麼事,保證楊師傅前楊師傅後叫得無比殷勤。

    但小皇帝愈是殷勤,就越是沒好事!

    見眾人都站起來,正德小皇帝也慌了;他倒不是心慌慌,而是他今天叫這幾位朝廷大佬來御書房,既是要解決朝廷問題,也是要與諸人交個底。

    至起碼,現在處于年中,下半年要為明年做的準備,一點不能少。

    比如,經略遼東,就是頭等大事!

    航海,乃是第二件大事!

    解除勘合貿易,重新制定貿易方式,或者是改變納貢體系,乃是第三件事情。

    至于其它,如何穩固河套平原,如何修繕邊防,京軍改制了,衛所如何改制,邊軍又如何改制,一堆堆的問題等著大家。

    當然,他才不會一下子全說出來,但隱約透個風,讓眾人大約猜到他的想法,也讓眾人有所準備,才不會導致所有人都不會措手不及。

    正德小皇帝把臉一板,佯怒道“諸位乃是先帝肱骨,時與先帝平起平坐,為何朕登基了,幾位師傅就要時不時來上一套禮法?”

    正德小皇帝強行把每個人摁下去,道“朕今日與大家立個規矩,錯非見面,又或者告別,大家不要動不動就起身行禮,需知國家大事何其多,少拱一次手,怕就能多干一件大事!”

    這一次,輪到李東陽抽了一抽。

    上次正德小皇帝從他府上離去,他就見證了這個皇帝的膽大包天之處,他深深知道小皇帝才不會去管什麼虛禮,這個皇帝和弘治先帝完全不同,他只在乎實在的東西!

    李東陽借著捋胡子的動作,掩飾了尷尬,再說道“陛下當年有言,至秦以來,青銅換鋼;及至前宋,以煤換碳!”

    正德小皇帝笑著給李東陽豎了個大拇指。

    “不錯,此乃朕當年所言!”

    “不過,這只是因由之一……”

    眾人大為好奇,紛紛請教;正德小皇帝自然將問題再說了一遍。

    幾人謂然嘆息,劉健剛毅的臉龐也露出一絲沮喪,道“後人雖言暴秦,可秦軍一卒打五胡,導致匈奴不敢南下牧馬;及至強漢,敵雖遠亦可誅;又至三國,一方諸侯亦能痛擊烏恆;再至盛唐,版圖囊括整個草原;截止本朝洪武,亦有天下無敵之兵……”

    謝遷、李東陽、楊廷和紛紛感慨起來。

    幾人雖是文官,但要說這幾人盡是迂腐之輩,還真是言之差矣!別的不說,劉健當年也去過邊關,謝遷也運輸過軍糧,楊廷和更是舉刀殺過人。

    至于李東陽,乃是正兒八經的武人世家出身。

    楊廷和乃是蜀人,性格最是耿直,悠然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哪個男兒不熱血,誰個不想驅韃虜……”

    一時間,幾人盡皆黯然。

    正德小皇帝傻眼了。

    突兀出現的感性一幕,讓他差點咬了舌頭;好在幾人都是城府極深的大佬,哪怕稍微有感情外露,也很快調整過來。

    正德小皇帝笑眯眯地道“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楊師傅果然血性,朕亦果然有位好師傅。”

    笑眯眯看著楊廷和尷尬少許,不斷搖頭,正德又調轉話頭,繼續說道“朕上次與李師傅探討,乃是原因有三;其一,冶鐵技術流失;其二,中原缺鐵;其三,中原缺少耕牛。”

    “當然,大明目前已經接近解決了後面兩個問題;包克圖地帶裸露的鐵礦,便是大明給家家戶戶打造農具,給軍隊每人再打造一把武器,也是綽綽有余;至于耕牛,想必再過幾年,等大明能實現耕牛自足,此再不為大明所困。”

    “但,這只是最表面的原因!”

    見眾人瞪大眼楮,胡子都忘記捋,正德小皇帝眯著眼,輕輕嘗了一口茶水,心里也感慨起來。

    無論是劉健,還是謝遷、李東陽、楊廷和,這些人學識是有的,經驗也是有的;便是連格局,這些人都不缺!

    可他們若沒有朕,怕是再過一百年,也想不出中原落後的原因。

    無它,是這個世界的發展局限所致。

    大明國土至漢朝起,或者說從周朝起,就一直盯著鍋里,盯著眼皮子底下的一畝三分地,非是說大家喪失了進取精神。

    而是,若有機會不花什麼代價,就將遼東完完整整收入囊中,保證這幾個家伙會跳起來。

    正德小皇帝再次微微一笑,道“是因為華夏文明傳承斷代所致!”

    。

    <scrpt></scrpt>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武勛》,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武勛第一百四十七章、文明的傳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武勛第一百四十七章、文明的傳承並對大明武勛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