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勛

第六十五章、中原失去的優勢(求收藏)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石榴的悲傷 本章︰第六十五章、中原失去的優勢(求收藏)

    可當真去花錢弄出來?

    以後的生意還做不做?

    他這個太子,有必要這麼窩囊?

    朱厚照捫心自問!

    說實在的,八百年老鬼見識得太多,故而顧忌也多了一些。他現在,不過是想低調一點而已!

    但是,東宮太子本就是萬眾矚目的存在,如何低調?

    歷朝歷代的太子,巴不得都能八方留名,萬人敬仰……為何本宮就一定要低調?

    再說,就算本宮低調……盯著本宮的人還少麼?

    有幾個巡城御史不是天天打探本宮的消息?

    本宮只要從萬歲山出去了,無論是去大德銀行,或是去羽林衛,本宮的路線、走了多久、有哪些人,這些家伙保管門清!

    甚至,本宮吃了什麼,喝了什麼,說了什麼,這些家伙都會想盡一切辦法來得知!

    在皇家……想低調,是本宮想錯了!

    那麼,如爾所願,本宮就高調一回!

    朱厚照吩咐起來“安陸,你安排何老板去羽林衛!本宮,親自去一趟京城!”

    于是,安陸引著何長生去了羽林衛。

    但朱厚照卻是當真“高調”地回了京城。

    他讓牟斌給他打扮了一番,化裝成另外一個人,至到快天黑,才施展輕功入京。

    因為!

    他要去見一個人,一個他覺得可以商議的人。

    當朝三大輔政大臣之一,太子太師,文淵閣大學士!

    李東陽!

    當然,朱厚照去見李東陽,不是因為李東陽是內閣輔臣,更不是因為是他師傅。

    而是,此人是個武人世家出身的現實主義者!

    是的,這就是朱厚照的評價!

    內閣輔臣中,有句傳言——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

    謀之一字,說的就是李東陽。

    朱厚照要爭取李東陽!

    在他看來,若是這位機智、深算、識時務,儒家當中最為難得的現實主義者,都不能了解他的用心,都不能表態支持,他就干脆去刑部大牢劫獄!

    朱厚照把心一橫,就算有人知道是太子做的,誰敢來抓他!

    一直等到華燈初上,李東陽才回府。

    他的小兒子李兆蕃,給他送來了晚飯,送來了洗浴的一應東西,等李東陽完畢之後,就進了書房。

    ————分段————

    “李師傅,本宮都快等得不耐煩了……”

    一個清秀的面孔退去了偽裝,來人也解落了頭套。

    東宮太子,朱厚照!

    李東陽大吃一驚“太子殿下,您這是……”

    朱厚照把手往嘴邊一豎,李東陽立即反應過來——太子,這是有重要的事情?

    這位太子太師之聰穎不是蓋的,立即向書房外吩咐“沒有我的命令,書房之外,任何人不得駐足!”

    ,外面的人很快就散了開去。

    朱厚照這才施施然坐在了李東陽的位置,泡起了茶來。

    李東陽哭笑不得,這位太子殿下最喜歡干的事情,就是無論是在他辦公室,還是在他的書房,又或者其他地方,總是喜歡搶他的凳子。

    因為,他是朱厚照的授學老師之一,朱厚照六歲的時候,被他揍了手板心!

    然後……就成習慣了!

    朱厚照深深打量著這位將來被稱為“文正”的老人!

    此人剛正不阿,無論是張鶴齡、張延,又或者是劉瑾,以及其他皇親、權貴,就沒人沒被他參過!

    就說張鶴齡,李東陽差點就被張皇後叫人直接打死,但他參了一次又一次,就是不放棄。

    再說山東魯王以及衍聖公,其侵佔良田,肆意開山取礦,被這位大學士連續參了四五年!

    但偏偏,他的女兒卻和下一代的衍聖公聯了姻。

    此人被稱為“伴食宰相”,卻在兩位好友相繼辭去輔政閣臣之際,以一己之力,拼命拽著大明這架破車,不令掉下懸崖。

    說這位老人不好名,知言養氣,偏偏他得知謚號為文正之際,還能從病床上爬起來謝恩。

    這是個矛盾的人,他可以潛藏于淵,也可以翱翔九天;他可以高朋滿座,也能不言及勢力;他可以九年一遷,也能一飛沖天。

    他可以委曲求全,也能一朝雷霆、斬草除根!

    這是個極其智慧,兼極其深沉,能忍他人之不能忍,不計較名譽,只為達到目的的人!

    朱厚照輕輕開口說話“李師傅,倘若本宮能為大明帶來百萬耕牛……您覺得如何?”

    李東陽差點就從椅子上跳了起來。

    作為職務最高的閣臣之一,他當然了解大明的各項數據。

    大明此時的人口,幾近五千萬。

    可大明的耕牛,連同江南,統計在冊者,亦不過四十萬!

    李東陽曾經做過估算,就算計上隱沒的丁口耕牛,亦絕不會超過五十萬頭!

    這也造成了一個現狀——大明並非沒有土地,也並非不能開荒。

    可是,想要耕種好這些土地,沒有人力、沒有畜力啊!

    但殿下,說他能帶來百萬耕牛……殿下不是開玩笑罷!

    可這麼多耕牛……只有一個地方有!

    草原!

    那麼,殿下想要做什麼?

    殿下有什麼為難事?

    李東陽瞬間就反應過來!

    東宮太子殿下親自駕臨,一副諱莫如深,低調潛行入府,必然是要他來做一個出頭鳥。

    甚至,這件事對于他本人的傷害……恐怕無比巨大!

    以致于當朝太子都要小心翼翼!

    但李東陽颯然一笑,道“殿下怕又有什麼為難事,又要算在老夫頭上?”

    朱厚照大贊!

    這位大明朝的頂級智者,一下就看清了問題所在。

    他被這天大的喜訊,也只是迷糊了極其短暫的時間!

    但朱厚照卻不再說耕牛的事,反而問起了一個問題“以李師傅之慧,想必能教本宮,至漢以來,及至前宋,為何一漢當五胡,愈發不可逆?”

    李東陽深深看了一眼朱厚照,沉思起來。

    朱厚照所說,乃是出自于西漢陳湯“胡人兵刃樸鈍,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當漢兵一人。今聞頗得漢之工巧,然猶三而當一。”

    這位大人學貫天人,對于這段歷史,當然是熟悉的。

    別看華夏文章滿天吹,今日吊打西域,明日追亡逐北,封狼居胥。

    但一個不可掩蓋的事實——至秦以來,華夏對上草原民族每況愈下的不堪事實。

    秦時,隨意派一個小兵,就能于匈奴數萬大軍前,肆意吊打匈奴當戶。

    漢武帝之際,霍去病封狼居胥,一漢當五胡,更是無數人為之熱血沸騰的歷史事實。

    哪怕三國時期戰亂四起,就公孫瓚一個白馬義從,也能將烏恆追得像兔子。

    至唐,李靖六千人能打得三年前還兵臨長安之下的驕傲突厥人,像孫子一樣再入長安請降。

    但到了宋朝,往往數個漢人,都打不過一個胡人。

    一直到了大明,到了朱元璋,練就了一支天下無敵的騎兵,才真正以一比一的戰損,狠狠干翻了草原。

    但是,成祖之後,土木堡事變、瓦剌百萬大軍困北平、恥辱性的貿易、嘉峪關修繕……莫不彰顯著大明再一次被草原吊打的事實。

    ————分段————

    胡人兵刃樸鈍,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當漢兵一人。今聞頗得漢之工巧,然猶三而當一。

    這句話的意思,彰顯了一個事實——技術外泄!

    當胡人掌握了華夏發明的冶鐵技術之後,一漢當五胡的時代,就成為了歷史。

    當然,還有儒家怯戰的這個因素。

    但這個因素,二人都不敢說!

    李東陽對于這段歷史自然無比熟悉。

    但是,他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簡單來說,他知道草原也學會了冶鐵,更學會了耕種。

    但這就是草原能打贏華夏的真正原因?

    為何到了宋朝,忽然間就失去了優勢?

    仿佛……草原民族開了一個外掛,忽然間就崛起了!

    但朱厚照告訴他“至秦以來,青銅換鋼;及至前宋,以煤換碳!”

    李東陽疑惑不解。

    朱厚照也懶得去詳細解釋!

    因為,碳煉鋼能產生更優質的鋼鐵,煤煉鋼看似省卻了木材,甚至能產生更高溫;但偏偏煤中有一些後世才能發現的雜質,從而導致刀鋒易折!

    一直到大明的今天,煤煉鋼已經全盤取代了碳煉鋼……後果是什麼?

    是再也煉不出唐代的陌刀,再也煉不出精鋼武器!

    從而,華夏喪失了最大的依仗!

    除了朱元璋時期,整個華夏民族以莫大的決心與勇氣,以血換血,以命換命,才恢復了華夏河山。

    但到了後期,當儒家當政之後,大力倡導士大夫與皇帝共天下,倡導男耕女織,倡導詩書傳家,倡導反對機械飾變、奇巧淫技,倡導親親相隱,倡導輕商重農,倡導禁海,倡導愚民之後。

    發生了什麼?

    當然是戰斗力的劇烈衰退!

    但朱厚照能說出口的,只有一個因素,武器!

    武器落後了!

    李東陽也立即明白了朱厚照的意思——本宮,能冶煉出最好的武器,就如宣府之時,隨意一刀,能斬斷百煉之刀。

    並且,能大規模冶煉!

    到了這個時候,朱厚照才說出了來意。

    他要用安胎藥,去換耕牛!

    他不怕草原人口膨脹,他也不怕草原的騎兵!

    李東陽謂然嘆息。

    誰怕了?

    老夫的父母,哪一個不是武人世家出身!

    老夫家族隨洪武進京,歷濟南衛、燕山衛,逢靖難之役,遇土木事變,死的人又少了?

    但李氏又有誰怕死了?

    可事情的衍變,真如殿下所言?

    要知道,草原一直不曾佔領中原的根本原因,就是人口!

    成吉思汗攻打歐洲的時候,真正的蒙古人也不過數萬。

    彼時,要是蒙古人有幾十萬的話,會發生什麼?

    整個天下,絕壁全是蒙古人的牧場!

    沒有如果,會百分百!

    “殿下,您給老夫出了一個大難題……”

    李東陽幽幽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朱厚照已經鴻飛杳杳,早已不知所蹤。

    只剩下一杯清茶,慢悠悠地散發著熱氣。

    <scrpt></scrpt>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大明武勛》,方便以後閱讀大明武勛第六十五章、中原失去的優勢(求收藏)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大明武勛第六十五章、中原失去的優勢(求收藏)並對大明武勛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