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新明

第248章 士子大鬧重慶府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小波不停 本章︰第248章 士子大鬧重慶府

    <sript><sript>

    “怎麼可以讓國賊編史,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張總督、洪承疇閑著也是閑著,讓他干干力所能及的事,也是個出路。不然他呆在這地方,費糧食不說,還得安排專人保護!”

    “干別的都可以,為何非要讓他編史?國史歷來都是非君子所不能編也!”

    張同敞急赤白臉的爭辯,讓李振新有點上火,這個世界全是讓這幫君子給搞壞的。“別山、史書是干什麼的?”

    “自然是鑒興亡,知得失的!”

    “那麼先皇十七年中,得失過往誰最有發言權?自然是那些經過得失的人。不管他們是忠是奸,人家是真正經歷過的人,吾讓其寫國史並不是要肯定他們的為人,而是要從他的立場看國朝那段時間到底是如何崩壞的。”

    “國朝崩壞,自有君子來秉筆直書,用不著一奸賊來臧闢得失。”

    “這叫什麼話?歷來所謂君子著的史書,有那一個是有用的?國朝崩壞之事,你我還有所謂君子,都沒啥發言權。有句話叫知易行難,我們要拿到掌政者的一手資料,才能確切的從處事者立場看這場國難。”

    “國公這麼說,吾就明白了!洪賊所著之史並不是正史,而是一家之言,僅供我等參察。”

    “可以這麼理解,他畢竟是國難的實際參與者之一,他所看所思,是其他人未必能體察到的,這樣的人我們可不能浪費。”

    費了好大的功夫才把張同敞給說通,讀書人確實是難伺候。這一點重慶的朱由榔和吳貞毓等人也頗有感觸。

    今年重慶開了一屆恩科,這應該是兩京失陷以後,大明辦的第一屆科舉考試,陣勢非常大。

    為了收攏天下讀書人的心,此次科考只要有秀才功名就能參加,甚至滿清的秀才也被官方承認。朝廷是展現了,廣納天下英才的雄心。

    一時間從各地趕往重慶的士子,超過三千,比到長安的人只少不多。一些在長安考試落榜或者對工作不滿意的人,也涌到了重慶。

    但沒想到這麼一件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情,卻帶來一場危機。

    剛開始的時候一切正常,士子們信心滿滿的走進了考場。到了發皇榜的時候,問題就出來了。

    錄取的進士只有三百多,按慣例來說這個人數並不少。可現在是非常時期,不能以常理來說。

    只有三百人被錄取,剩下的三千多人咋辦?以前的時候,考不上就考不上,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這是慣例,沒什麼人惹麻煩。如今不同了,長安那邊沒考上的人,是有安置政策的,怎麼著也不會讓人白跑一趟。

    到了重慶,居然對落榜之人沒有任何安置措施,這讓一些不富裕的人,沒了奔頭。下一屆科考還不知道在什麼時候,一部分成了流落在重慶的難民,吃飯都成問題。

    這還不算什麼,考上進士的那一部分人,朝廷同樣沒有安置好。歸朝廷直接掌控的地方就一府之地,那有那麼多就業崗位?

    就業崗位少,朝臣們就只能緊著熟悉的人先安置了再說。被安置的進士只有五六十人,剩下的人等等再說。

    新科進士們,為了獲得一個實缺崗位,無所不用其極,賄賂當朝要員的手段都使了出來。一時間官職變成了明碼標價的商品,只有塞夠了錢,才有機會就業。

    若是以往朝臣們也不會這麼辦,可眼下的這批朝臣們,苦日子過的太多,好不容易能用手中的權利,為自己謀利,這機會怎麼可以錯過?

    朝臣們抓住機會大把撈錢,苦了新科進士。一些家資不豐的進士,本以為考上進士就能一步登天,沒想到還是個待業青年。

    俗話說得好,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些在長安趕過考的人,將長安那邊的待遇全講了出來。人家那邊雖然不能給士子們提供一步到位的機會,可好歹不讓人挨餓啊!堂堂朝廷還不如一個地方軍閥,干的這事真讓人心寒。

    心寒了的士子們,心中頗為不忿,覺得自己是受了不公平待遇。于是他們紛紛串聯,開始鬧事。

    士子鬧事是大明的傳統,這股風潮越演越烈,最後就發展成了大游街。近三千士子,全部走向街頭抗議朝廷的不公待遇。並裹挾了無數百姓和閑人,搞的整個重慶城沸反盈天。

    “諸位閣臣,眼下士子們鬧事,已經成了勢,有沒有辦法盡快安撫?”朱由榔也知道了這事,急忙召集各位重臣,拿出一個辦法解決這個群體件。

    “陛下,士子們鬧事都是因為某些官員收受賄賂,私授官職引起的,若想平息事態,理清吏治才是關鍵!”吳貞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對目前朝堂上賄賂成風的態勢非常不滿意。

    “閣老、理清吏治非一朝之功,也很難盡快見效。我們現在是要趕緊想辦法把眼前的事解決了,才能說以後的事。”

    “理清吏治就是解決眼前的事,只要殺幾個以權謀私私相授受的蛀蟲,再將官職重新分配,這事就能解決。”

    永歷最後听了吳貞毓的建議,派錦衣衛查處了好幾個收錢的重臣,並讓老吳重新組織分配工作。

    但這個政策,非但沒有平息眾怒,反而讓局勢變的更加難以收拾。之前鬧事的人發現重新分配的名額,還是狼多肉少,滿足不了大多數人的需求。而花了錢的人,是失財又失人,竹籃打水一場空。

    他們繼續組織鬧事,並聯合當地的商人罷市,重慶府算是徹底亂了套。

    失了方寸的朝臣,一點主意都沒有。氣的永歷帝在臨時皇宮,大發雷霆。

    最後還是王皇後出了個主意,借鑒長安城李振新和張同敞他們的辦法。重開太學,讓大量落榜和沒有分配工作的人先到國子監入學讀書,朝廷花錢將這些人養起來再說。

    這個辦法好是好,就是太花錢,一年下來要多花好幾萬銀子。讓本不富裕的朝廷,雪上加霜,財政更加困難。

    <sript><sript>

    <sript><sript>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振奮新明》,方便以後閱讀振奮新明第248章 士子大鬧重慶府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振奮新明第248章 士子大鬧重慶府並對振奮新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