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中國象棋大師
象棋大師是象棋界的一種專業技術職稱,代表著象棋界的最高水平。
在象棋界,喜歡下棋的人都稱為象棋愛好者,有一定水平的稱為棋手或棋士,棋士分九個等級,最低為九級棋士,最高為一級棋士。棋士再往上就是大師了。這是網絡象棋比賽的等級劃分方法。
在現實中,棋手有專業和業余之分,專業的職稱都是通過現場比賽而取得的。
象棋專業職稱的產生過程如下︰
一、象棋特級大師︰(一)全國個人賽冠軍;(二)三年內,兩次獲全國個人賽前三名;(三)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中,達到規定之標準。(四)四年內,兩次達到規定之勝率。
二、象棋大師︰(一)全國個人賽甲組前十六名。(二)全國少年賽甲組冠軍。(三)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中,達到規定之標準。(四)四年內,兩次達到規定之勝率。
三、一級棋士(一級運動員)(一)全國個人賽乙組前十六名。(二)全國少年賽甲組二至六名。(三)全國少年賽乙組冠軍。(四)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中,達到規定之標準。
四、二級棋士(二級運動員)(一)全國少年賽乙組二至六名。(二)全國少年賽丙、丁組冠軍。(三)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中,達到規定之標準。(四)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體協個人賽前十六名,計劃單列市個人賽前八名。(五)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體協少年賽甲組前六名,乙組冠軍。(六)省轄市、地區、自治州個人賽前六名。(七)省轄市、地區、自治州少年賽甲組冠軍。
五、三級棋士(三級運動員)(一)全國少年賽丙、丁組二至六名。(二)四年內,在協會指定的比賽中,達到規定之標準。(三)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體協個人賽十七至三十二名,計劃單列市個人賽九至十六名。(四)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體協少年賽乙組二至六名,丙、丁組冠軍。(五)省轄市、地區、自治州個人賽七至十六名。(六)省轄市、地區、自治州少年賽甲組二至六名,乙組冠軍。(七)縣級個人賽前六名。(八)縣級少年賽甲組冠軍。
楊官 (1925年5月29日-2008年1月4日),廣東省東莞鳳崗鎮塘瀝村人。中國首批象棋特級大師,象棋國家級教練員。精于中炮對屏風馬的各種布局變化,殘局功力尤深,享有“南粵棋王”、“魔叔”的美譽。
楊官 6歲時以善弈知名鄉里,10歲被鄉鄰稱為“鄉下棋王”。1949年至1951年在香港當職業棋手。1951年起在廣州從事象棋研究及比賽。1956 年獲首屆全國象棋賽冠軍,自1956年至1983年共參加了18屆全國象棋個人賽,四次獲得冠軍,13次進入全國前六名,1977年至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三次全國團體冠軍。1982年被授予國家第一批象棋特級大師稱號。1987年獲得“健力杯”冠軍。1999年以不敗戰績捧走“元老杯”成了名符其實的棋壇老元戎。
楊官 馳騁棋壇五十余年,曾任廣東省七屆高官、中國象棋協會副主席、廣東省象棋隊主教練、廣州《象棋》雜志主編。培養出呂欽、許銀川、莊玉庭等象棋國手;著有《弈林新編》、《棋國爭雄錄》、《象棋春秋》等書。
2008年1月4日晚18時30分,因患結腸癌醫治無效,于廣州市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逝世,享年83歲。
1925年生于廣東省東莞縣農村,爺爺和父親都頗通棋藝。楊官 3歲開始看棋,5歲能對弈,10歲在鄉下已無敵手,少年時致力于古譜研究。
抗戰勝利後,楊官 走出家鄉,當過裁縫,23歲開始在廣州游樂場打擂,並經常和南國名手盧輝、董文淵在一起切磋棋藝,研究古譜、殘局,功力精深,從而為後來馳騁棋壇打下了堅實基礎。
1949年下半年,楊官 應一個在香港的同鄉的邀請,到香港觀看比賽,並教人下棋。從此楊官 以一個職業棋手的身份真正開始了自己的象棋生涯。1950年,香港中國象棋研究會舉辦了首屆全港會員賽,楊官 擊敗好友李志海奪冠,從此成為港澳象棋第一人。
1951年起在廣州從事象棋研究及比賽。隨著新中國經濟復甦,人們對體育文化的渴求越來越強烈,弈棋從此登上大雅之堂,民間象棋界開始自發舉行一些有影響力的比賽,其中嶺南文化公園原嶺南文物宮舉行了幾次較大影響的賽事︰1952年2月至3月主辦有楊官 、陳松順、盧輝、覃劍秋、曾益謙、袁天成參加的名手表演賽;1953年6月和1954年2月,先後兩次舉辦了楊官 和另一位嶺南棋界的代表人物陳松順的十局對抗賽,楊均以一局勝出。
1952年至1955年,楊官 往返于廣州、上海、武漢、北京、甦州、杭州等地表演象棋和參加比賽,他兩次在十局決勝賽中擊敗有“七省棋王”之稱的董文淵,加上多次擊敗陳松順,就此奠定了一代棋王的地位。後來楊官 的好友,武俠家梁羽生曾有詩形容楊官 這段征戰史,“不辭北戰與南征,三十英年有霸名”。
1956年上半年楊官 開始擔任廣州文化公園象棋顧問,主要負責研究和參加象棋比賽,同年廣州市棋藝社成立,楊官 任社長,此外他還身兼廣州《象棋》月刊主編。1959年調任廣東省體委,始任省廣東象棋隊教練和棋隊負責人等職。1956年1月,國家體委宣布棋類列入競技體育項目,同年新中國舉辦了第一屆全國象棋賽,楊官 代表廣東省參戰,力壓王嘉良等名將,成為首個全國冠軍,從此也開創了中國象棋的一個“楊官 時代”。
自1956年到1983年,楊官 共參加了18屆全國象棋個人賽,4次奪得冠軍,3次獲得亞軍和季軍,13次進入前6名。1956年登上首屆全國象棋賽的冠軍寶座,成為第一位全國冠軍。1957年、1959年先後獲第二屆、第四屆全國象棋賽冠軍。1958年獲得全國第三名。1959年獲得第一屆全運會象棋賽冠軍。1962年與胡榮華並列第六屆全國象棋賽冠軍,計先後四次獲全國冠軍。1965年至1981年曾三次獲全國比賽的亞軍,多次獲其他優勝名。
1977年,至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全國團體冠軍。1977年2月作為中國隊的一員,參加在馬尼拉舉行的“中、菲、馬、港象棋名手邀請賽”,獲冠軍。1980年、1981年、1982年代表廣東隊獲全國團體冠軍。
1982年被授予國家第一批象棋特級大師稱號。
1987年獲得六運會象棋賽金牌,同期獲得“健力士杯”冠軍。
1999年以不敗戰績捧走“元老杯”成了名符其實的棋壇老元戎。由于楊官 在國際、國內象棋比賽中的優異成績和對象棋界的杰出貢獻,1999年被評為“新中國棋壇十大杰出人物之一”。
楊官 退役後,從事中國象棋文化研究和教育工作,學生滿天下,其中包括“嶺南雙雄”呂欽、許銀川等特級大師。
1905年香港舉辦港、穗,澳三角象棋賽,楊官磷從東莞出來參加,那時他的棋藝雖已有了提高,但和第一流名手的功力,距離尚遠,在象棋圈里,也還沒有什麼聲名。他感到天才必須輔以學力,無師必須覓師,他所覓的“師”乃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棋譜。他在香港這段期間,曾閉門修煉,排拆古今名譜,研究高手對局,終于豁然貫通,而且修正了不少古譜的錯誤。這時他功力大進,已躋進一流之列了。就在那年,香港的象棋會舉辦了一次會員賽,他擊敗盧輝的高足李志海而獲得了冠軍,自此奠定了他在棋壇的地位。
1951年楊官磷回到廣州,回去後不久就參加在上海舉行的華東華南區際賽,榮獲冠軍。第二年和華南另一名手陳松順聯袂北上,與上海、漢口、北京各地名手較量,從未輸過一局,震驚了整個棋國。棋壇好手都認為他的棋藝,超妙穩健,兩俱有之,已熔“南黃北周”即黃松軒與周德裕于一爐,而且有凌駕之勢。
楊官 登上國手的寶座,這不是容易的,那時的高手很多,每人都有看家本領,要保持不敗紀錄,那非但要有自己獨到的心得,而且得通曉各家各派之長。
陳松順是華南“棋怪”鐘珍的首徒,鐘珍的棋陰險毒辣是出了名的。當年“華南四大天王”之首的黃松軒以中炮夾馬、大刀闊斧的攻勢見長,但一對鐘珍,卻毫無辦法。據說新式象棋開局法中,屏風馬對當頭炮的炮二進一抵御攻方過河車的著法,便是鐘珍首創的。陳松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深沉善變,盡得師門心法,而綿密精煉更勝乃師。陳在抗戰期間,走遍湘、桂、黔、滇,未逢敵手,又曾參加穗、港、澳埠際賽,獲個人長勝將軍。解放後,遠游上海、南京,亦所至告捷。當時楊官 也正是北征載譽歸來,于是在1953年夏,兩雄相遇,在廣州嶺南文物宮舉行十局大賽,賽程經過,非常緊湊,結果楊官 勝四負三和三,多勝一局。1954年與1955年,楊陳又分別在廣州、上海作十局大賽,結果也是楊官 獲勝。
董文淵飲譽棋壇二十余年,未滿二十歲,即擊敗當時的國手“七省棋王”周德裕,震撼棋壇。楊官 初到香港時,也曾敗給董文淵一局。但自1952年楊成名之後,楊董先後比賽數十局,都是楊官 獲勝。1955年在武漢之戰,楊更是大捷,在八局對賽中,董僅勝一局。何順安是華東一流高手,成名在董文淵之後,但攻殺凌厲,卻在董上。他在去冬今春,曾先後打敗陳松順、李義庭、朱劍秋等高手,于是在今夏挾戰勝群雄之威,在上海和楊官 作十局大賽,結果楊五勝五和,又以壓倒之勢大勝。
廣州是全國象棋高手最多的城市,1955年春嶺南文物宮主辦“七雄奪鼎賽”。七雄乃︰楊官 、陳松順、盧輝、袁天成、覃劍秋、朱德源、陳鴻鈞,都是棋壇上頂尖兒的人物。結果楊官 雄據擂台,任由六雄輪流攻打,又保持了不敗的紀錄,奪得銀鼎。
李義庭1953年在上海棋壇出現時,年方十六歲,就擊敗朱劍秋、侯玉山,迫和陳松順、董文淵、何順安等名手,當時楊官 和他對弈四局,也是比對成和。1955年春他到廣州比賽,又擊敗陳松順,聲名更著,有“棋壇慧星”之稱。但最後踫到楊官 ,卻以四和二負見敗。其後幾次公私對弈,也是楊官 佔勝。楊官 初遇李義庭時,大抵因摸不住對方家數,才被對方戰成平手。其後,楊官 每戰都采緊密纏打的對殺戰略,李義庭究輸在欠缺經驗,走對攻局就不是楊官 的對手了。
除掉這幾場重要的戰役外,其他名手如“棋壇總司令”謝俠遜、華東棋壇名宿竇國柱、“中炮大王”林奕仙、湖北名宿羅天揚、揚州三劍客”之
一朱劍秋等,也都先後敗在楊官 之手。
楊官 不但實戰的成績極其輝煌,而且對弈藝的闡揚,也有很大貢獻。例如在布局法上創新式五六炮開局法,獨成一家;對古譜拆法的錯誤,如五七炮棄車局、當頭炮棄馬陷車局等,都有所糾正,詳列著法,真可說是“探古人未載之秘,窮古人未得之源”。著有《棋國爭雄錄》、《弈林新編》、《弈林精華》等。在《棋國爭雄錄》中,楊官 將他與各方名手的對局,以及其他一流名手的對局,兼收並蓄,集取精英,詳加評釋,句句精闢,固可供讀者揣摩,俾熟習各派大師的著法。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