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

第七百零九章 象棋文化的傳承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卡卡西大人 本章︰第七百零九章 象棋文化的傳承

    第七百零九章象棋文化的傳承

    象棋,古代弈之一種,亦曰象戲。

    始于戰國,經過數百年的時間,于北宋末定型為現代模式,以將一方之將帥捉死為勝。

    中國象棋具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期,已經有了關于象棋的正式記載,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簿些;分曹並進,遒相迫些;成梟而牟,呼五白些。“。《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斗象棋而舞鄭女。“由此可見,遠在戰國時代,象棋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了。三國時期,象棋的形制不斷地變化,並已和印度有了傳播關系。至南北朝時期的北周朝代,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制《象經》,王褒寫《象戲?序》,庚信寫《象戲經賦》,標志著象棋形制第二次大改革的完成。隋唐時期,象棋活動穩步開展,史籍上屢見記載。

    中國象棋又被稱為“象戲”、“桔中戲”,系由先秦時代的博戲演變而來。戰國末期,盛行一種每方六枚棋子的“六博”象棋。唐代象棋有了一些變革,象棋只有“將、馬、車、卒”四個兵種,棋盤和國際象棋一樣,由黑白相間的六十四個方格組成。宋代,中國象棋基本定型,除因火藥發明增加了炮以外,還增加了士、象。

    宋代《士林廣記》就記載著中國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象棋譜,它比西方15世紀出現的最早的國際象棋譜早200多年。這些記載足可以推翻國外長期以來流行的中國象棋起源于印度的說法。

    到了明代,有人把一方的“將”改為“帥”,這時的象棋便和現今我們常玩的中國象棋一樣了。

    桔中戲

    巴邛人家中有一個桔園,一年,一棵樹上結了一個特大的桔子。大家覺得很奇怪,剖開一看,里面居然坐了兩個小老人正在下象棋。一個老人猛然間看到外面陽光射進來,就說︰“天亮了,肚子餓了,咱們吃點東西吧。”他們取出龍脯來吃,吃完之後,兩個老人就噴著水變成白龍飛走了。

    這個故事對後人影響很大,因為兩個老人在桔子中間下象棋,後人就把象棋稱為“桔中戲”,這樣朱晉禎就把所寫的下象棋的奧秘稱為“桔中秘”了。

    為什麼叫象棋?

    ~ 1 / 8 ~

    1.象棋里面有“象”這個兵種啊!所以叫象棋嘛,還不簡單。

    2.以“象”作為棋名,主要是最早的象棋子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故命名為“象棋”。

    3.與動物的大象有關,遠古恐龍滅絕後,大象就成為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最終成為古人對這動物圖騰的崇拜,故此命名為“象棋”。

    4.其實比較正確的、科學的、合法的解釋是︰象應出自易經,象是包羅萬象之象,因為這種游戲變化無窮,包羅萬象,所以稱之為“象棋”。為變化多端之意。

    初識棋譜

    楚河漢界

    棋盤,棋子活動的場所,橫九縱十。在棋盤中間有個空白地帶,即“楚河漢界”。

    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缺糧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汗,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

    楚河漢界今何在

    我們在下中國象棋時,常見棋盤上寫著︰“楚河漢界”4個大字,因為中國象棋本來就是模擬歷史上“楚漢相爭”的故事而設計的娛樂工具。那麼,“楚河漢界”現在究竟在何處呢?據史記戴,歷史上的楚河漢界並不是在今日的湖北(楚地)與陝西(漢中),而是在古代豫卅(今屬河南省)的滎陽、成皋一帶,它的地勢是北臨黃河,西靠邙山,東連平原,南接嵩山,是歷史的兵家必爭之地。公元前204年,劉邦與項羽在此兵刃相交。翌年,劉邦(漢)憑著後方糧草供給充足,大舉進攻擊項羽(楚),迫使項羽不得已提出“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的要求。從此就有了“楚河漢界”之說。如今在滎剛東北處的廣武山上,還殘留著兩座遙遙相對的古城遺址(相傳是後重新修建的),西面的一座叫漢王城,東邊的一座叫霸王城(即西楚霸王)。而兩城之間,一條約300米寬的大坑溝,便是“楚河漢界”。

    “楚河漢界”指的是河南省滎陽市黃河南岸廣武山上的鴻溝。溝口寬約800米,深達200米,是古代的一處軍事要地。西漢初年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和西楚霸王項羽僅在滎陽一帶就爆發了“大戰七十,小戰四十”,因種種原因項羽“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鴻溝便成了楚漢的邊界。現在鴻溝兩邊還有當年兩軍對壘的城址,東邊是霸王城,西邊是漢王城。現漢霸王城面臨坍塌的危險,有關部門正在保衛我國的古戰場。

    ~ 2 / 8 ~

    棋盤線條

    象棋的棋盤是由9條直線和10條橫線組成,中間是河界。劃有斜線的地方是帥(將)、仕(士)活動的區域,叫做九宮。為了記錄和讀譜的方便,9條線紅黑雙方分別用不同的數字加以區分。紅方從右到左用中文數字一到九表示黑方則用阿拉伯數字1到9表示。

    直線︰棋盤上較長的平行排列的邊稱為直線,共有9條,其中7條被河界隔斷。用紅色棋子一方的直線從左往右依次用中文數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表示;用黑色棋于一方的直線在紅方對面從右往左依次用阿拉伯數字1、2、3、4、5、6、7、8、9表示。

    橫線︰棋盤上較短的平行排列的邊稱為橫線。橫線共有10條,用紅色棋子一方的橫線從紅方底線算起,從下往上依次用中文數字一至十表示;用黑色棋于一方的橫線則從黑方底線開始,依次用阿拉伯數字1-10表示。

    交叉點︰直線與橫線相交的地方稱為“交叉點”。整個棋盤共有90個交叉點,棋子就擺放和活動在這些交叉點上。

    河界︰棋盤中間沒有畫直線的地方稱為“河界”。它代表棄戰雙方的分界線,確定了各自的地域。

    棋子

    象棋共有32枚棋子,分紅黑兩方,各16枚,分為7個兵種。

    紅方棋子︰帥1個,車、馬、炮、相、士各2個,兵5個

    黑方棋子︰將1個,車、馬、炮、象、士各2個,卒5個。

    帥(將)是棋中的首腦,是雙方竭盡全力爭奪的目標。只能在九宮里走動,每著限走一格,橫豎均可。

    仕(士)是帥和將的貼身保衛者。也限制在九宮里走動,每著只能斜走一步。

    兵(卒)只能前進不能後退,過河後可以橫走,不遇阻擋時不受限制,走多遠都行。車在所走的路線上,可以直接吃掉對方的棋子。

    炮的走法和車相同。吃子規則是,必須隔一子才能打掉對方的棋子。

    馬走日字,一批中心馬最多可以有八步可走。

    相(象)的主要作用是保護將帥。走田字,不能過河,中心相(象)可以有四個方位可走。

    (注意︰馬有蹩腳的規定,相(象)有塞象眼的規定)

    據有關史書記載,在楚漢大戰中,漢王劉邦曾在廣武山上對著西楚霸王項羽破口大罵,結果被楚兵用箭射中,差點丟了性命。從象棋的形成和發展來看,是古代戰爭在棋盤上的再現。而棋盤上的“楚河漢”,是是根據楚漢相爭而命名的。對弈中,將帥如果同在一條直線上,中間又不隔著任何棋子情況下,規則規定走子的一方獲勝,這就好比先動手的一方把對方的將(帥)射中了。這就是將帥不能面的依據。

    2.紅帥黑將

    在象棋最早形成的時候,人們一般把紅帥代表劉邦,黑將代表項羽,即紅方代表劉邦的軍隊,黑色代表項的軍隊。傳聞,劉邦率領義軍在芒碭山起義,並親自在山上斬死一條大白索,這就是民間流傳很久的“高祖斬蛇”的故事。傳說,劉邦將大白蛇斬死後,一位老婦人哭著找上山來,說他的兒子就是白帝的兒子,化作白蛇上山游玩,被亦帝的兒子殺死了,她傷心極了。說完,老婦女倏地不見,這個故事意味著當時的秦朝就要被新的王朝所替代。自從斬殺白蛇後,劉邦便自稱是赤帝的兒子,也就特別喜歡紅色,連軍中的大旗都改為紅色。而項羽則喜歡黑色,他穿的衣服,披掛皆為黑色,就連騎的鳥騅戰馬也都是黑色的。

    ~ 4 / 8 ~

    ●各棋子的價值和運用原則

    1車的價值及運用原則︰

    戰斗力最強大的棋子,是作戰主力的第一位。車的價值最大,用分值來算是9分。開局階段應盡量出車,“三步不出車,必定要輸棋”

    a、注意車的迅速出動

    b、車忌低頭

    c、車不落險地

    d、車要通頭

    2馬的價值及運用原則︰

    曲線型的活動,具有面的控制力,屬于中距離的作戰兵種。分值為4分。

    a、注意馬路的靈活

    b、馬忌戌邊

    c、注意與其它子力的配合

    d、防止對方渡河兵的威脅

    3炮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

    是遠距離作戰兵種,機動性和突擊性較強,開局時炮顯的比馬靈活。分值為4.5分。炮應遠懾,不可虛發,殘局炮歸家。

    a、不宜輕發。

    b、不宜輕易以炮換馬

    c、注意炮與其它子力的聯合作戰

    d、缺象怕炮與有炮需留他家士

    4兵卒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

    中兵尤為重要,是中路的屏障,三、七兵對活馬起重要作用,記住兵能制馬的棋諺。

    a、注意保護兵卒

    b、利用兵卒做先鋒

    c、老卒無功

    5士象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

    保衛將帥的防御性兵種,在一定情況下起助攻的作用。“撐起仰角士,不怕馬來攻”,象盡量往中間連環,陣容工整。

    a、缺士怕車、馬

    b、缺象怕炮

    c、注意象的聯絡

    d、助攻的作用

    6將帥的價值及其運用原則︰

    是全局的中心,勝負的標志。沒有實戰能力,在全局中應以“靜”為原則

    a 、將帥宜少動

    b 、助攻的作用

    口訣

    馬走日,

    象飛田,

    車走直線炮翻山,

    兩個士走斜線,

    將帥圍著九宮轉,

    兵卒往前走,不許回頭看,

    學會下象棋,能寫又會算

    一年夏天,康熙皇帝來到塞北木蘭圍場狩獵,當他走過伊遜河,來到一座大山前,漸覺疲勞,便傳旨大隊人馬停下歇息。

    康熙信步登上山頂,坐在一棵青松下觀看風景,微風吹來,使人心曠神怡。一時間,康熙來了棋癮,便讓隨從擺好象棋盤,與一位大臣對弈起來。不多久,大臣便連輸三局。但康熙興致甚濃,問周圍的大臣們:“誰再來同朕下一盤?”眾大臣深知皇上的棋藝高明,誰也不敢與皇上對弈。這時,侍衛那仁福早就想同皇上對弈一盤,康熙看出他的意思,便說:“一同玩玩無妨,朕不怪罪就是了。”于是,那仁福就大著膽子與康熙對弈起來。

    那仁福是個象棋迷,對弈起來連“皇上”兩字都拋諸腦後。只見那仁福節節推進,好多卒子過了楚河,又巧用連環馬,使出八面威風。不幾招,就把康熙的車踩掉了。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個最會察言觀色的老太監對康熙說:“皇上,不好了,山下竄出一只猛虎。”康熙一听忙站起身來對那仁福說:“朕先去獵虎,你等著,回來再與你下完這盤棋吧!”那仁福听了,只好等在棋盤旁。

    其實,老太監見皇上棋勢已成敗局,便把鹿當虎,故意引皇上下山,而康熙只顧獵虎,越追越遠,早把下棋的事忘得一干二淨了。

    一晃眼半個月過去了。康熙狩獵歸來,又路過這座大山跟前,抬頭見到那棵松樹,才想起那地方還有一盤棋沒下完呢!康熙來到松下,見那仁福一膝跪地,紋絲不動。這時,康熙才發覺忠厚守職的那仁福已經死了,十分難過。

    君而無信,何以為君?自此以後,康熙引以為鑒,再也不失信于人了。有詩為證:侍臣松下守枰台,逐虎歸來命已衰。未識君王輕信諾,悔將一馬踏車來。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象棋》,方便以後閱讀象棋第七百零九章 象棋文化的傳承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象棋第七百零九章 象棋文化的傳承並對象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