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東南亞象棋
象棋,作為一種民族文化,是該民族的心理符號,甚至可以間接反映民族文化特質和性格。如若不信,那好吧,用事實說話。???
?
朝鮮在歷史上和中國文化的淵源頗深,據文獻記載,朝鮮的漢字使用有兩千年之久,絕大部分詞匯也都是漢語詞匯。在其他文化和中國也有一致性,象孔廟,端午,中秋,春節,春聯等等,那麼,朝鮮象棋和中國象棋又有何異同呢。
朝鮮象棋(�玷F ?),又稱朝鮮將棋、韓國將棋或高麗將棋等,是由中國象棋所演變,二者所采用的棋盤一模一樣,但棋盤上沒有楚河漢界。朝鮮將棋是八角型,棋子大小不一,其中楚(?)和漢(?)為最大,表示它的重要性;然後為車(?)、馬(?)、包(?)和象(?)為第二大;士(?)、兵/卒(?/?)為最小。紅棋以正楷書寫,綠棋則以草書書寫。綠棋先手,紅棋後手。
按照朝鮮族象棋的規則,將帥擺在“方城”的正中,與士一樣在“方城”中行動自如,既可走直線,也可走斜線。相的活動空間擴大了,走“用”字明顯加大了“步伐”,而且相還可以越過“楚河漢界”去進攻敵人。較受“委屈”的是炮,不但要隔山前行,炮與炮之間還不能互吃。更有意思的是,開局前擺放棋子時,棋手可按照自己的戰略和喜好將馬與相的位置互換,後擺定棋子者為先手,但後手可得到1•5分的加分。在實戰中,朝鮮族象棋也有許多不同于象棋之處︰將帥“踫面”視為和棋;一方以相同的方式連將對方3次也為和棋;如果一方認為無棋可走,可采取“頓”的方式,即不走棋,而讓對方隨便走。朝鮮族象棋重防御而輕進攻,前3步就開始進攻的棋手被視作“臭棋簍子”。也正因為這一點,在對局中出現和棋的概率高達30%。為了區分棋手的優劣,朝鮮族象棋為不同的棋子規定了不同的分值,車13分,炮7分,馬5分,相士3分,卒2分,平局時則以所剩棋子的總分高低判定輸贏,于是又有了輸、贏、平勝、平負之分。在朝鮮族聚居區,下象棋是人們茶余飯後最喜愛的活動之一。街頭巷尾,人們三五成群下棋的景象隨處可見,弈者苦思冥想,觀者獻計獻策,其樂融融。
?中國與日本隔海相望,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亦源遠流長,而中國文化也影響到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宗教等各個方面,日本將棋就是中日文化交流最好的例證。日語寫法日語原文將棋假名ウブよゐ羅馬字 shogi 日文舊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