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

第六百七十章 知識普及——王再越

類別︰其他類型 作者︰卡卡西大人 本章︰第六百七十章 知識普及——王再越

    ,最快更新象棋最新章節!

    第六百七十章象棋知識普及——王再越

    自古以來,中國象棋與名人就結下了不解之緣。盡管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專長各異,甚至政治觀點相悖,但他們卻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那就是--都深愛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尤其是被譽為“四大藝術”的琴、棋、書、畫。舉世共仰的*總理就曾對知識分子說過這樣一句話︰“琴棋書畫都要會一點,要成為通才”。

    中國象棋做為四大藝術之一,自然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由于棋弈對智力,意志和思維方面的促進作用,故科學家認為,它是人類創造活動過程的一個縮影;是集娛樂、體育、智育、藝術與科學之大成的高尚活動。即為高雅藝術,自然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與墨客騷人喜愛的項目。

    唐代,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為倡導“象戲”,武則天推而廣之。“當時社會風尚十分重視弈棋,文人學士會不會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與他在社會上的地位有一定關系”。故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頗為自負,曾有“棋罷嫌無敵,詩成愧在前”之感嘆!名臣狄仁杰,以棋局釋政局,首開棋為政治服務之先河。唐相牛僧儒,夢“金戈鐵馬,銅枰滿床”,其扎記《玄怪錄》為研究象棋史留下珍貴的借鑒資料。比唐更早的北周武帝對“象戲”更是欣賞,特命驃騎大將軍,著名文學家庚信撰寫《象戲賦》,擴大宣傳。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更是一位象棋迷。他下棋輸華山的故事家喻戶曉,而且重信諾,不僅賜華山陳摶,同時“免華山附近黎庶之征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廣大百姓長期免稅,此舉古今罕見。在他的影響下,宋朝涌現出一大批象棋愛好者,如王安石、秦少游、劉克莊、李清照、葉潛仲等。其中文學家洪邁撰寫《棋經論》,成為早期的象棋理論家。

    曾編篡《資治通鑒》的史學家司馬光對象棋大膽革新,發明“廣象棋”,在中國象棋史上有一定影響。著名學者陳元靚撰寫的《事林廣記》,更是我國早期的象棋譜。著名詩人葉潛仲據說棋藝水平很高,劉克莊稱贊他“縱未及國手,其高亦無對”。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們只知道他留下的《正氣歌》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鏗鏘名句,卻很少知道他還是一位棋藝水平相當精湛的象棋專家。他“行弈決勝負,愈負愈樂,忘日早暮”。可見興趣之濃。他在詩中多次流露出對象棋的濃厚感情,“客來不必籠中羽,我愛無如桔里枰”。他還善弈盲棋,應該說,在中國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屬。誰能想到,文天祥還是排局能手。被俘後仍未忘情象棋,曾精心制作過40多個象棋排局,可惜僅有‘單騎見虜“一局留傳下來。從此局的著法中不難看出其構思之奇妙不僅凝聚著聰明才智,同時也閃爍著作者勇敢頑強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與歷代帝王相反,明朝朱元璋是堅決反對下棋的皇帝。但其子其孫卻是嗜棋如命的“高級棋迷”。這說明,象棋的藝術魅力是任何人也禁不了的。其子朱權不但下棋,還編寫棋譜。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組織編篡《永樂大典》時,還命他們編入一卷《象棋》。其孫朱高幟(明仁宗)愛棋更甚,他與狀元曾子下棋興濃時,還賦詩助興,互相唱和,這里節錄兩句。曾子曰︰“兩軍對敵立雙營,坐運神機決死生”。明仁宗曰︰“等閑識得軍情事,一著功成見太平”。可知雅興不淺。

    帝王如此愛棋,老百姓呢?明朝學者楊慎(《三國演義》開卷詞作者)在其著作《丹紹雜錄》介紹象棋“芸夫牧堅,俄傾可解”。足以說明象棋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性。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畫家兼文學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詩。按說,清朝的帝王對象棋藝術該是比較陌生的。然而,他們也還是禁不住誘惑,很快就被象棋征服了。譬如,乾隆皇帝既是戲迷,又是棋迷,而且一旦擺上棋就不肯再去看戲。總之,象棋在明清時期有著長足發展,特別表現在文化理論上。夸張點說,明清時期的社會名流大部與象棋有瓜葛。大家熟悉的家,文學家如馮夢龍、凌蒙初,吳承恩等,在他們的著作中,你可以找到不少弈棋詩作。曾官拜東閣大學士的著名書法家劉墉(劉羅鍋)寫過一首非常形象的《詠象棋》七律。有嘉靖“八才子”之稱的太常寺少卿李開先因抨擊朝政,被罷官為民。從此開始詩文散曲等通俗文藝創作,唯一調節生活的便是下棋,而且水平很高。他給朋友的詩中這樣寫︰“我愛敲棋君善飲,人稱豪客與閑仙。”他“敲棋編曲、競日無休”,常以此為樂。康熙年間,曾編寫《梅花譜》的作者王再越,一生不求名利,為人剛直不阿,常常借棋喻世,時有點楮之筆。請看此詞︰“嘆英雄,勤勛立業類枰場;看世情,爭先鞏後似棋忙。”風流名士紀曉嵐,曾為一幅《八仙對弈圖》題詩,其中有這樣兩句︰“局中局外兩沉吟,猶是人間勝負心。”意思是說,神仙都免不了好勝之心,況凡人乎!就以‘“八仙”’中的純陽真人呂洞賓為例,身雖離紅塵,卻仍向往著“教著殘棋山月曉,一聲長嘯海天秋”的精神生活。

    到了近代,隨著列強侵入,國家戰亂,許多文藝項目消聲匿跡。唯獨象棋依然出現,只不過形式不同罷了。一些名士的憤世之詞也少不了棋的內容。“政怨桑田會成海,豈直長安嗟如弈”-這是梁啟超的心聲。你听過象棋救國嗎?這是百歲棋王謝俠遜的真實故事。青年時代,他用排局諷刺腐敗的滿清政府,譏諷袁世凱稱帝,抗議喪權辱國條約等。辛亥革命成功,他又以排局形式祝賀,並在旁題寫了“匹夫倡義武昌城,掃盡鯨鯢草木驚”的詩句。為了給抗日斗爭募捐資金,他頻頻下南洋比賽和訪問……總之,謝俠遜對中國象棋事業的貢獻良多,限于篇幅,就不細表了。馬倥傯,許多將軍常有棋具伴身,-->>

    ,最快更新象棋最新章節!

    不僅方便易帶,更主要的是可以啟靈智,消沉悶,穩軍心。其中最典型的代表要數左宗堂和陳毅了。象棋還可以是聯系群眾的橋梁。*當年化名胡服在敵佔區開展工作時,曾以棋為橋,消除對方戒心,進而達到了解敵情的效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朱德、董必武、彭德懷、*……都喜歡並支持象棋活動。而有誰曾想到,年青時的蔣介石居然寫過這樣一首詩︰“茫茫龍漢到今時,百折難逃一局棋。殺馬回車從此始,萬方同慨更何之。”如果不諳棋道,寫得出來嗎?

    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象棋的感染力極強。一旦沾身,如影隨形,很難擺脫。而不管哪一類的名人。道家,儒者,隱士或帝王將相,騷人墨客……他們和棋都有這樣和那樣的緣份和感情。古人曾以“忘食,忘寢、忘憂”形容之。更有甚者,有人還寫下如此詞句︰“若無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雖然稍嫌過激,但立意不差,無非勸人們多點文化情趣與豪邁性格罷了。而真正深諳棋道的人對象棋的勝負心大都較淡,追求的是以棋會友,陶冶情操,勝了呵呵一笑,敗了擺上再來。呵,端的魏晉高品的風骨,有成為名人的潛質哦!也應了東坡居士的話︰、“勝固欣然,敗亦可喜”。日從事于橘中之樂,不減商山矣!

    今天要介紹的,是清代的著名象棋高手王再越!

    王再越,清康熙時象棋手。字正己,號安蹇先生。有《梅花譜》行世,當時為手抄本。現山東省曲阜市息陬鎮,息陬村人,性剛直,家貧力學,不求聞達;而世亦無知者。一身坎坷,抑郁無聊,為象戲以消歲月。得意疾書,爰成六則,名之曰《梅花譜》。其間縱橫馳驟不可端倪,真有行到水窮,坐看雲起之妙,誠象戲之矩觀也!弈雖小道,亦可見先生之一斑也。

    《梅花譜》,是一部劃時代的象棋瑰寶。全書共六卷,分前、後兩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分門別類,對屏風馬破當頭炮(八局)、當頭炮破過宮炮(五局)、當頭炮破轉角馬(三局)、順炮直車破橫車(五局)、順炮橫車破直車(五局)、列手炮(五炮)等六種全局作了專題研究,其中尤以上篇卷上所載屏風馬破當頭炮八局為全書精髓,著法細致、深刻、精巧,如行雲流水,華美奔放。在源自《橘中秘》的“起炮在中宮,比諸局較雄”的當頭炮時代,它提出了柔能克剛,屏風馬必破當頭炮的新論點,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雖然觀點有片面主觀之嫌,但其創立的屏風馬對當頭炮布局體系,確實開創了馬炮爭雄的新局面,對後世影響深遠。許多精彩著法,爭奇斗巧之處,極變幻之能事,為後學典範。而今中炮對屏風馬仍舊是最主流的象棋布局。

    當然王氏《梅》譜著法並非盡善,也有許多人對屏風馬局著法提出質疑,清末象棋名手巴吉人著《反梅花譜》,準確指出《梅》譜著法的缺陷,為後世象棋水平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只是總體成就仍遠不及《梅》譜。

    《梅花譜》原為手抄本,著法以字代替,棋盤上九十個位置,原作者用兩著小曲來作為棋子活動的行止︰雙方均從右邊線河沿算起,直行五字,再自右向左。全文是︰“論形勢兩相當,分彼此各參商。頃刻間化出百計千方,得志縱橫任沖擊,未雨綢繆且預防。看世情爭先好勝似棋忙(以上為紅方棋盤標字)。整軍隊排雁行,運帷幄算周詳。一霎時便見楚弱秦強,九宮謀士侍左右,五營貔貅戍邊荒。嘆英雄勤勛立業類杯場。”

    現存《梅花譜》抄本是經過乾隆時期象棋名手周廷梅改編的,在清代沒有刻印過,1917年始有石印本,至1926年武進呂思勉校閱,上海文明書局才有鉛印本問世。謝俠遜《象棋譜大全》中所收《梅花譜》系潘定思藏本,現在學習研究《梅花譜》一般以此為依據。現有程明松改編的《新編梅花譜》于1999年由蜀蓉棋藝出版社出版。

    《梅花譜》的著法以字代替,以兩首詞排字,棋盤定詞雲︰“論形勢,兩相當,分彼此,各參商。頃刻間,化出百計千方,得志縱橫任沖擊,未雨綢繆且預防,看世情,爭先好勝似棋忙”。“整軍隊,排雁行,運帷幄,算周詳。一霎時,便見楚弱秦強,九宮參謀侍左右,五營貔貅戍邊疆。嘆英雄,勒勛立業類枰場”。兩詞最後兩句,反映作者看破世情,安貧不仕的思想。作者終生潦落,無資付梓,一直只有抄本行世,及至民國六年(1917年)才出了石印本。盡管如此,《梅花譜》在清代產生了很大影響,乾隆年間國手周廷梅改編增訂《梅花譜》。.nt 此後的《吳紹龍象棋譜》、吳梅聖《吳氏梅花譜》、巴吉人《反梅花譜》,直到近百年來的名手對弈,無不受《梅花譜》的影響。楊官等編著的《中國象棋譜》雲︰“《梅花譜》標志了中國象棋布局的一個新階段,對中國象棋藝術的發展有巨大的貢獻”。當為準確確論。

    詩曰︰安騫先生氣浩然,

    梅花譜著控驚弦。

    爭衡炮局憑堅壁,

    馬起屏風第一篇。

    中華歷史悠久,流傳至今的瑰寶數不勝數,而這本《梅花譜》,就是寶中之寶,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象棋寶典。

    謝謝各位對于《象棋》的支持,之所以這幾章重點的在對象棋過往資料的收集,也是因為在查看資料的時候對于我們中國象棋的歷史和深厚內涵深表震動,這才發現我以前對于象棋的了解只是如此的膚淺,在繼續更新的同時,我也會不定時間的將和中國象棋有關的資料進行發布,希望大家對中國象棋能有一個比較深入的了解!(未完待續)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象棋》,方便以後閱讀象棋第六百七十章 知識普及——王再越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象棋第六百七十章 知識普及——王再越並對象棋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