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

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子如玉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坐看閑花 本章︰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子如玉

    會做人這件事,可謂是儒家一直提倡的,所以才有“君子如玉”這種說法,君子乃是儒家學說中有修養的人的稱呼,這就是說儒家對修養到位的標準為“如玉”。

    “如玉”當然不是說向玉石一樣貴重,而是說像玉一樣溫潤、光華內斂,具體就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待人和煦,有容人之量,處事給人如沐春風之感。

    凡是成功的政治家,都基本上奉行這個標準,所以歷來的高官,給人的感覺都是沒有架子,與尋常百姓也能聊到一起的,因此才有“城隍好見小鬼難纏”這句俗語的產生。

    而做人是否成功,具體的例子可以看諸葛亮和諸葛恪這對三國時期有名的叔佷,諸葛亮和諸葛恪這兩個人,一個是蜀漢的丞相,一個是東吳的丞相,但是他們兩人的評價和聲名可是相差不可以道里計之。

    諸葛大名垂宇宙,諸葛亮的諸事都不用贅言,只單提諸葛亮的政敵李嚴,在諸葛亮死後竟然不是大笑暢飲,而是痛哭流涕,最後激憤而死,就可見諸葛亮的人格魅力了。

    這是由于當年李嚴雖然在北伐之事上犯渾,葬送了一次諸葛亮的北伐之機,但是諸葛亮並沒有奏請劉禪陛下處死李嚴,只是將其貶為平民,流放到梓潼郡,還要“貶其人而用其子”,重用李嚴的兒子李豐,李豐後來官至江州都督。

    故此李嚴一直認為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大業計,最終也會原諒自己,重新起用自己的,但是諸葛亮卻是病逝了,自此之後,就沒人有諸葛亮那種胸懷,讓他重回朝堂之上了。

    諸葛亮連政敵都佩服,為其之死痛哭,可謂完人矣,而反觀其佷子諸葛恪,雖然自幼聰穎,但性格卻是不好,所以其父諸葛瑾才有“恪不大興吾家,將大赤吾族也。”的評語。

    之後諸葛恪當權後,傲慢剛愎,嚴苛待人,最終得怨于朝野,被權臣孫峻聯合吳主孫亮誅殺,更被夷滅三族,一代名臣諸葛瑾就此絕後,還好其之前諸葛瑾將自己次子諸葛喬過繼給諸葛亮,諸葛喬二十五歲早死,還好其有兒子諸葛攀,而諸葛亮自己也有了親生兒子諸葛瞻,于是就讓諸葛攀回去東吳重歸諸葛瑾一脈,以延續其後嗣。

    諸葛亮和諸葛恪兩叔佷,一個連敵人都欽佩,一個連自己父親都認為人品不行,做人水平之高低可謂天壤之別了。

    因此與親朋故舊聚會飲宴,雖則看似費時,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這個“以禮為法”的年代,隨時會因為不當拒絕造成失禮,是對方感覺受辱,從而反目成仇的。

    想到這里,看來之後十日八日都要好好找時間與這些長安城中的好友聚一聚,鞏固友誼的同時也看看能否擴大一下交際圈子,方便以後諸事。

    一路思索,馬車已經回到府邸門前了,我于是下車,早有僕人備好熱水,梳洗一番,我就回臥室休息去了。

    如是者又過了兩天,諸葛老大那邊終于傳來了口訊,明天與我前去上林苑那邊走一轉,跟蔣琬交接一番之後,讓我好好處理之後的事情。

    我當即答允下來,讓來人回去跟諸葛老大報告,明日我自會過去丞相府匯合諸葛老大,請諸葛老大放心。

    次日一早,我梳洗一番,匆匆吃過早飯就急忙過去丞相找諸葛老大去了,一番通報進去見到諸葛老大,諸葛老大正和董允一起吃早飯。

    見我進來,諸葛老大先是指著董允向我說道,劉禪陛下正欲知道上林苑那邊的情況,故此今日跟董允一起過去,正好回來向劉禪陛下報告,然後指了指眼前的包子和白粥,問我可吃過早飯。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方便以後閱讀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子如玉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第三百二十七章 君子如玉並對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