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

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不朽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坐看閑花 本章︰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不朽

    由此,歷朝歷代雖然都有皇帝進行尋仙問藥、煉丹求神的活動,不過越到後面的朝代,就越少皇帝做這種事,因為無數前人的經歷驗證,這種追求長生不老的方式方法,不但容易引來朝臣和世人非議,還沒有多少效果,秦皇漢武後最杰出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就是由于吞服金丹過量,以致遭受箭傷的身體難以痊愈,最終于五十歲的時候病逝了(雖然說古代“人生七十古來稀”,但是以皇帝的生活和醫療條件來說,五十歲絕對不算是長壽之君)。

    唐太宗李世民的經歷,足以證明吞服丹藥非但不能長生不老,甚至還有反效果,對身體並沒有什麼好處,所以自唐朝之後,歷代皇帝求仙問藥之舉日漸稀少。

    因為這些皇帝都明白到,追求肉身的長生不老只能是緣木求魚一般,並無確切可行之法,于是那些有為之君,盡皆開始追尋另一種長生不老,那就是精神上的長生不老。

    而精神上的長生不老,儒家對此早有一套邏輯自洽的理論,那就是修齊治平,乃至“三不朽”這個儒家的最終目的,所謂“三不朽”,《春秋左氏傳》中明確記載,魯襄公二十四年,魯國的叔孫豹出使晉國,晉國的範宣子迎接他,兩人就什麼是古人說的“死而不朽”作出的討論。

    首先是範宣子(士� 鐶眨 渴希 獾匚 兌兀 趾盼 ┤食穌飧鑫侍猓 逅銼 揮辛 椿卮穡 緞泳退檔饋拔 媯 雜菀隕餃 仗剖希 諳奈 希 諫濤 刮ス希 謚  貧攀希 饗拿宋 妒希 涫侵 膠”,意思是說範宣子的祖先從虞、夏、商、周以來世代為貴族,香火不絕,這應該就是“不朽“了。

    叔孫豹听到範宣子這樣說,不同意他的說法,就說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就是說叔孫豹認為範宣子的情況,只能算是“世祿”,並不是“不朽”,只有好像魯國已故大夫臧文仲那樣,就算已經逝去多年,其言論依然被世人談論,在各諸侯國之間流傳,這才算是“不朽”。

    而臧文仲的這種“言不朽”,還只是最低層次的,其上還有“功不朽”這個層次,最上面還有“德不朽”這個最高層次,如範宣子這種宗族得保、香火不絕的情況,並不能說是“不朽”。

    這是歷史上首次對“三不朽”的記載,後世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孔子第31世孫。)在《春秋左傳正義》中對德、功、言三者分別做了界定“立德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

    這算是學術界對“三不朽”的引申解釋,不過後世對“三不朽”最簡單通俗的解釋就是,“立德”是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業功績,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見形諸語言文字,著書立說,傳于後世。

    然而皇帝這種“職業”,操控人心、平衡各方勢力的權術方是關鍵,要說“立德”的話,根本就是不可行的,看看宋襄公高舉“仁義”大旗以致國力衰敗此例子就知道了。

    而“立言”的話就更不可取了,皇帝日理萬機、協調陰陽,又如何有充足時間鑽研學問、著書立說以流傳于世呢,最多就是像明成祖朱棣命人編纂《永樂大典》、清高宗乾隆皇帝命人編纂《四庫全書》那樣,打一個擦邊球而已,但是世人盡知,此兩本巨著並非皇帝所寫,所以也難以稱為“言不朽”了。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方便以後閱讀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不朽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第二百九十二章 三不朽並對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