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

第二百一十四章 兵法就是“以多勝少”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坐看閑花 本章︰第二百一十四章 兵法就是“以多勝少”

    此次洛陽虎牢戰役,玄甲軍可謂是立下了不世之功,但是李世民雖然多次率領玄甲重騎摧敵鋒于正銳,但是其使用玄甲重騎也不是盲目沖鋒的,畢竟李世民也算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軍事家,並不是北方巨熊國的那些名將,只會一招“烏拉沖鋒”的。

    李世民數次使用玄甲重騎,不是在敵人沖擊己方營地之時,看準敵人沒有防御陣型阻擋己方的玄甲重騎沖鋒的機會,讓玄甲重騎的沖擊力發揮得淋灕盡致。

    就是先行與敵軍拉鋸相持,待敵軍疲累不堪、軍心不穩之時,一舉用玄甲重騎沖鋒,利用重騎沖鋒的威力,殺散敵軍前部,造成敵軍士卒恐慌後撤,最終使得敵軍陣型崩潰,從而整支部隊都淪為了騎兵沖鋒下的狩獵物,充分體現了騎兵“追散擊亂”的好處。

    故此後世有些人總結了李世民這個軍事家的戰法,基本思路就是先利用大唐的國力,組織大軍與敵軍作戰,使敵軍不能輕易獲勝,然後拖垮敵軍,使得敵軍疲累不堪,然後再調集重騎兵沖擊敵軍陣型,一舉擊潰敵軍。

    縱觀李世民一生的戰斗,基本上就是這個套路,最多就是疲勞敵軍的手段不同,有時候是正面拉鋸戰,有時候是防守險要關隘或堅城,待敵軍糧草不足導致人心浮動或士卒疲累戰力下降嚴重之時,再使用玄甲重騎作為鋒頭沖擊敵軍,往往就一戰而潰敵軍,然後騎兵追殺,基本就廢了敵方。

    沒錢看小說?送你現金or點幣  限時1天領取!關注公  眾  號【書友大本營】  免費領!

    所以李世民這個軍事家,一生奉行的都是這個“以力壓人”的套路,故此其並沒有什麼值得後世傳頌的戰例,因為其征戰一生,盡是如此不弄險、無詭奇的戰法,以勢壓人的正面作戰。

    不過歷史總是謳歌勝利者的,李世民一生用這種戰法,幾無敗績,正是應了那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的說話,畢竟能夠充分利用自己手上的牌面贏得勝利,如此一生都這樣贏也是一種才能來的。

    中國歷史上,自己手上一把好牌,最後輸得一塌糊涂的也大有人在,就像曹操赤壁之戰、苻堅淝水之戰就是很好的例子了,因此說李世民是一個著名的軍事家也是可以說得通的。

    而就如孫子在《孫子兵法》里面說的“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故小敵之堅,大敵之擒也。”以及《銀河英雄傳說》里面“魔術師”楊威利說的“以少勝多並非用兵之道,它並非戰術,只能說是一種奇術。”一樣,優秀的兵法家,其實都是推崇“以多勝少”的戰法的,“以少勝多”只是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勉力為之而已,並不是兵法家的本心。

    不過由于“以少勝多”的戰例,大多絢麗燦爛,容易引起人們的議論和稱贊,亦容易成為後人評論一名兵法家是否優秀的條件。

    但是正如後世那句“人咬狗才是新聞,狗咬人只是平常”一樣,其實歷史上,“以多勝少”才是常事,“以少勝多”反而是難得之事,所以“以少勝多”引人注意,“以多勝少”變成無人問津了。

    而李世民的這種使用騎兵的思路,就被後世那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繼承發揚得更加厲害了,按照後世一些人對蒙古騎兵征戰世界史料的分析,成吉思汗所統領的用以南征北討蒙古騎兵集團,里面約三到四成為重騎兵,而六至七成乃是輕騎兵。

    蒙古騎兵集團賴以常勝不敗的戰術就是,利用輕騎兵出色的機動力和騎射能力,不斷騷擾敵軍,待敵軍不堪其擾,陣型松動或體力不支之時,再以精銳重騎兵直沖敵陣,一擊破敵,最後輕騎兵負責追擊俘虜敵軍,如此一來,敵軍往往都不是被蒙古騎兵殲滅就是被俘虜,都是整支部隊消失的,不會再給蒙古騎兵往後的征戰帶來麻煩。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方便以後閱讀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第二百一十四章 兵法就是“以多勝少”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第二百一十四章 兵法就是“以多勝少”並對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