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

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吳的生存之道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坐看閑花 本章︰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吳的生存之道

    歷史上的鄭國是“朝秦暮楚”,秦國和楚國哪邊勢大、哪邊軍隊接近鄭國,鄭國就會立刻向哪國投誠,這是春秋戰國中弱國生存之道。

    而東吳則是反其道行之,奉行的是“助強扶弱”之策,就是曹魏和蜀漢哪邊勢大,就幫助另外勢弱的一方,共同對抗勢大的一方。

    就如當年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可謂兵鋒正盛,大有直搗黃龍之勢,逼得曹魏群臣竟將遷都之議拿到曹操面前討論,最後還是司馬懿和蔣濟分析,蜀漢和東吳貌合神離,只要允諾讓東吳全取荊州,東吳自然會有所動作,則蜀漢之兵自退。

    曹操采納了司馬懿和蔣濟的提議,暗通東吳,之後就有了呂蒙“白衣渡江”之計,以兵船偽裝成商船,騙過關羽在長江防線上設置的烽火台,先下公安,再用公安降將傅士仁勸降了江陵守將糜芳,盡得關羽麾下士卒留在江陵中的家眷。

    然後發布江陵已陷,蜀軍已無退路之消息,有此導致關羽麾下士卒盡皆士氣大跌,魏軍趁機大敗關羽大軍,關羽無奈,只能退守麥城。

    其後東吳大軍包圍麥城,欲勸降關羽,關羽被重重圍困,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只得在城頭立幡旗,假做軍士,領著關平等人逃走,可惜東吳方面早有所料,早有朱然、潘璋領各自所部把守各大小通道。

    而最後關羽等人就被潘璋部下馬忠擒獲,關羽及其子關平誓不投降,俱被孫權處死,呂蒙自此一戰功成,成為“東吳四大都督”之一。

    東吳看到蜀漢勢大,關羽大有領一州之軍就打破曹魏的可能,就立刻拉關羽的後腿,不然若關羽兵逼許都,那麼劉備這邊再領兵東取雍涼二州就容易得多,甚至直接攻下洛陽所在司隸地方也是極有可能的。

    等到後來劉備夷陵大敗,蜀漢岌岌可危,曹魏一方獨大,東吳就與蜀漢再次結盟,一起共抗曹魏,之後諸葛老大屢次北伐曹魏,東吳都會多多少少給予協助,還有幾次是起兵響應的。

    東吳的這些操作,在後世《銀河英雄傳說》里面對費沙自治領的描述中就說得很明白,這是夾在兩個強國之間,一個有一定份量可以左右局勢,但又沒有能力憑自己力量決定局勢的國家的生存之道。

    不過東吳除了這些正常的操作外,還有不少謎之操作,譬如矢志不渝地由孫權領軍攻打曹魏重鎮合肥,這就等于費沙自治領組織大軍攻打伊謝爾倫要塞一樣,實在是令人不解。

    而最奇葩的就是,每當孫權知道曹魏方面有援軍到來,就自然會從合肥退軍,灰溜溜地返回建業,由此就知道,孫權完全沒有信心單憑東吳自己的力量對付曹軍,但卻要屢次領軍攻打曹魏必救的重鎮合肥,真是謎了。

    在這些攻打合肥的戰斗中,孫權還打出了自己“孫十萬”的稱號,另外還幫張遼刷出了“威震逍遙津”的成就,令張遼成為了曹魏諸多將領中唯一一個成為“武廟七十二將”的。

    所以按照歷史上東吳那種奇葩屬性,還真的有可能不管諸葛老大與劉禪陛下遞過去的橄欖枝,而做出向曹魏靠攏,反過來扯大漢後腿的事。

    不過其實東吳若要這樣做,也是無可厚非的,皆因這就是東吳的生存之道,除非我們能夠想到辦法打消東吳的這個顧慮,不然就算諸葛老大親自出使東吳,也估計是無功而回的。

    想到這里,我不由想起了一件事,那就是台灣了,據說這個時期的東吳,已經發現了台灣島,並將其稱為夷州。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方便以後閱讀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吳的生存之道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第一百七十一章 東吳的生存之道並對命運三國之龍套覓封侯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