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

第443章 第一個博士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江南說書人 本章︰第443章 第一個博士

    好像發燒了,不舒服,沒有修改錯別字,大家將就看吧,燒賣要休息了

    朱大帥炮打老天爺的英姿被禮部宣傳部的一眾隨行們以照片和影片的形式記錄下來。

    錄音倒是沒錄。

    外頭風太大,錄音效果不好,等回去了再邀請萬歲爺回錄音棚配個音。

    人工降雨這活說難吧,其實也難不倒哪兒去,後世農場老大爺還有自己打炮玩呢。

    但要說簡單,有些時候可就算飛機火箭隊全部用上也依然滴水不下。

    能不能下雨,其實主要還是看有沒有雲,雲層密度夠不夠。

    以如今的科技水平,朱富貴雖然無法鼓搗出靠譜的氣象預報,不過依靠監測站幾百公里外的監測站,提前觀察一下雲層還是不難。

    其實也主要是歷史上這一代地區的氣象資料沒有,如果是倫敦紐約的,朱富貴都根本不用那麼麻煩,直接查老資料就行。

    不管怎麼說吧,人工降雨非常成功,朱富貴大帝問天的新聞也將很快在大明時報、大明之聲之類新聞媒體上與廣大公民見面。

    可以說,朱富貴南下的目的已經完成一半了。

    剩下幾天時間,朱富貴又去了其他幾座城市走訪。

    握握老鄉的手,抱抱流鼻涕的娃,送上幾袋高產的種子,沿路譜寫了一曲君親民誠的贊歌。

    不過另外一撥人也沒有閑著,那就是新珠江治理利用項目攻關小組。

    小組的負責人不是別人,正是合肥李氏的長公子沙經方博士。

    沙經方博士如今是大明境內學歷僅次于朱富貴陛下最高的人。

    書香門第,耕讀傳家這種東西,在某種緯度上來說對于個人的發展影響還是很大的。

    用後世時髦的話來說,這叫做原生家庭影響。

    比如說自吳越王錢納土歸宋以後,吳越錢家秉承祖訓,一千多年來都講究紹續家風,綿延文脈,僅僅一個宋代就出了320個進士。

    到了近代,又出了一大票院士。

    如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物理學家錢學森,力學家錢偉長,學者錢鐘書,歷史學家錢穆,語言文學家錢玄同,生物學家錢煦,法學家錢端升,水利專家錢正英,化學家錢人元,音樂家錢仁康,中國工程院院士錢易、錢鳴高,中科院院士錢鐘韓,中科院學部委員錢俊瑞等等。

    這是錢家人聰明,基因好嗎?

    恐怕未必。

    就算錢基因特別棒,這一千來年了,也早就混沒了。

    還是那句話,環境和資源最重要。

    因此朱富貴在大明的辦學理念最大的目標就是盡量減小家庭出身對于孩子成長的影響,讓他們至少在小學階段能夠獲得足夠公平的教育資源和成長環境。

    至于再往上攻讀,自然要有篩除器,哪怕委屈了部分怪才、偏才,也必須把更多的資源集中在相對更容易高產的幼苗上面。

    當然,因為如今大明地廣人稀,到處都是工作機遇,哪怕是最普通的職高生都是各大廠礦爭搶的香餑餑,所以大明的教育是完全不存在卷這一說的。

    而且因為鯨吞整個環太的資源,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就算要卷也卷不到哪里去。

    但是這也造成一個問題,在如今當個技工也很不錯的0內卷時代,有興趣,有意志力,有耐心往上讀書的人其實是沒有內卷時代多的。

    像沙經方那樣本來底子就很好,又寒窗苦讀整整四年拿下博士學位的人屈指可數。

    針對這樣的情況,朱富貴正在著手建立比起後世更加靠譜和專業的在職學歷系統。

    因為根據調差研究,其實大部分選擇提前畢業,不往上攻讀學位的優秀人才其實也並非對于本專業不熱愛。

    而是這個時代人們的傳統觀念作祟,希望早早成家立業,然後多生幾個孩子。

    這個想法非常不錯,朱富貴很歡迎。

    比起後世催著韭菜們生三胎卻收效寥寥,如今每個大明子民都有生一個足球隊的夢想,這一點朱富貴很欣慰。

    按照後世的經驗,至少地球承載75億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既然如此,75億里面我大明佔個一半,然後讓黑人白人控制生育,這應該也很合理。

    總之,朱富貴也沒有什麼理由阻止這些高學歷人才追求生育的渴望。

    所以完善正規靠譜的非全日制學歷系統,是唯一可以兼顧的辦法。

    沙經方就沒有想那麼多了。

    他好像對于給李爵爺添個孫子孫女沒有什麼興趣。

    至少朱富貴沒听說過他有女朋友。

    但根據錦衣衛的資料,沙經方也不是什麼魔法師,而是一名西雅圖度假區的資深會員,每次消費的金額高達300元。

    也不知道他是怎麼玩的,整的富貴陛下都挺好奇。

    至于說沙經方的錢是怎麼來的,自然是李爵爺的匯款了。

    當李爵爺打定主意成為大明的唐國公之後,便立刻恢復了記憶,想起了自己遠在鳳都的長子。

    這些年家書和越洋電報那是一封封地發,夏冰冬碳的生活費更是大把大把的有。

    不過除了定期的槍支維護費,沙經方也沒有什麼花銷,一門心思撲在了橋梁水利工程學上。

    雖說朱富貴的教育方式和大部分教授博導也差不多,以放羊式為主吧,但畢竟作為自己的第一個博士生,朱校長還是難免要面對各種刁鑽的問題。

    為此,朱富貴不得不又花了一筆錢,在後世雇了兩個博士兼職,作為自己的顧問。

    為什麼需要雇兩個博士呢,主要是這年頭專業分的沒那麼細,橋梁和水利水電沙經方一股腦鑽研了,可後世是學科細分的。

    總而言之,靠著朱校長高深莫測的禪語,以及兩個顧問的幫助,朱富貴勉勉強強指導沙經方完成了自己的博士畢業論文沙經方大壩的力學設計。

    相比之前的碩士畢業論文火山噴發與海嘯發生基于力學的預測,這篇論文更是凝結了沙經方的心血。

    而他筆下沙經方大壩所要建造的地方,就是當年他夢想的起點長江三峽。

    這玩意基本上還是紙上談兵的成分居多,但基于現在技術水平的設計方案還確實有那麼點樣子。

    按照朱富貴顧問的說法,這個民科可真牛逼,按他方案造的話,應該不會潰壩。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方便以後閱讀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第443章 第一個博士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第443章 第一個博士並對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選擇文化勝利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