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275

第一百零九章 合圍(完)

類別︰ 作者︰哥是出來打醬油的 本章︰第一百零九章 合圍(完)

    “哈哈哈哈”

    阿里海牙像是听到了最好笑的笑話,在馬背上彎下了腰,身後的將校們愕然以對,都不明白他是怎麼了,宋人用一堵三百多里的高牆將整個半島的底端圈起來,意圖是那樣得明顯,大帥咋還笑得出呢?

    “好手筆啊,示敵以弱、步步為營、請君入甕、甕中捉鱉,把咱們從蒲甘一路設計過來,扔在這三面環水的鬼地方,可不就是水中的王八嗎?”

    眾人皆是無語,哪有這樣稱呼自己的,阿里海牙的笑聲慢慢停下來,臉色變得越來越青,聲音就像是從牙縫里擠出來。

    “三百余里,不過三四天的功夫,那等大的雨,這道牆難道是憑空變出來的嗎?”

    “去找,某卻不信了,他們還能將這牆修到海里頭!”

    阿里海牙的判斷不錯,除了特種水泥,想在海水中砌牆是很難做到的一件事,可並不代表沒有辦法,當那些騎兵拼死想要從高牆的邊緣,也就是海灘上沖過去時,眼前看到的一幕,再一次讓他們感到了什麼叫做。

    絕望。

    岑二晚了兩天才趕到前線的工地,此時的築牆作業已經在三百余里的戰線上如火如荼地展開,所有的人不分軍民在電燈的照射下晝夜施工,而他的任務則是填補高牆中的最後一個空隙,從海岸線到海中淺灘的那一段。

    “岑大匠。”

    “雲指揮。”

    兩人在南洋時就認識了,此刻故人相見,分外親切,雲帆部負責的這一段就是他準備要填補的空隙,後者向他介紹了這一帶的地理結構。

    “從這里過去大約三十步,在漲潮時只露出幾塊礁石,水里是那種軟沙地,三十步之後就會沒頂,要想防住敵人偷渡,我看最少也要入海五十步,大匠可有把握?”

    岑二蹲在沙灘上,從地上抓起一把沙子,這種沙子潔白而細膩,是上好的建築材料,他心里有數了。

    “一百步,分段作業,請你的人幫忙把咱們帶來的樁子豎起來,還需要電力,有了這些,我看差不離。”

    “就依大匠所言,需要多少人手,從某這個指揮使以下,隨你調遣,瓊州來的葉娘子正在就在左近,一會兒某讓人帶你去見她,電的事她作主。”

    差不離這種話在軍中是不作數的,可是對方不是軍人,雲帆也不會那麼死板,能從這個老實巴結的前農夫口中听到差不離幾個字,就說明人家有把握,再瓷實的話是絕不可能听到的,那不是給自己下絆子麼?

    一個工程大匠在瓊州的地位,比英烈也差不多,在州里的名冊上是作為“特殊人材”來對待的,雲帆說到做到,當真與自己的手下,任勞任怨地听對方調遣,首先就是安裝一個巨大的鋼鐵架子。

    足有大腿粗細的鋼管子埋進地下足足五步深,七八根這樣的鋼管子組成了架子的底部,由厚厚的鋼筋混凝土築成,然後是稍細一些的主架構鋼梁,五十多根橫七豎八地搭起來,用粗大的螺栓栓緊,等到這一切架好了,一個足有十多步高的塔式鋼結構部件被小心翼翼地放到架子上,最後是電氣設備的安裝,包括了電動機、控制室、配電箱、聯接線路、照明與信號裝置等等,這些部件全都交與了娘帶來的安裝小組。

    等到一切安裝妥當,呈十字形的鋼結構起重臂在作業室的控制下,一點一點地升上塔頂,看著這麼大一個鐵架子矗立在天地之間,參與施工的戰士們和那些民夫一樣,甚至都忘了歡呼,就連雲帆和娘都覺得心馳神曳。

    “這當真是我們建起來的麼?”雲帆不敢置信地喃喃說道。

    “听撫帥說,有了這樣的起重機,將來,咱們就可以建造一百步高的大樓,人住在里頭,就像是站在雲端。”娘似乎在回答他的問題,又像是自說自話。

    一百步高?雲帆無法想像出那樣的高樓是何等的雄壯,不過既然是撫帥說的,那一定會實現,再看眼前的鐵架子,似乎也不覺得有那麼可怕了。

    豎起一座塔吊只是開始,在他們作業的過程中,岑二自己也不曾閑著,他帶著工匠和大量的民夫在不遠的工地上,用丈量好的尺寸制做混凝土預制件,每一件都足足超過了一萬斤,接下來才是築牆的時刻。

    有了這座塔吊,重達萬斤的預制件被輕而易法地吊起來,在岑二的親自指揮下,緩緩地放在海灘上,就這樣,在那些韃子騎兵驚異的目光中,巨大的牆體一點點地向著海水中延伸,直到他們加上戰馬也無法逾越。

    “將來這一帶還可以圈起來作為港口,連防波堤都省了。”

    光是放下去還不夠,為了避免被水沖倒,岑二帶著人爬上牆頂,將塔吊送下來的一桶桶水泥往縫隙里澆,等到水泥沙漿干涸,這些預制件就黏成了一個整體,成為他口中所說的防波堤,最後的結果,牆體向著海中延伸了一百多步,徹底封死了敵人想要迂回逃出的空隙。

    接下來,五萬虎賁軍得到了一個休整的時間,他們每天除了例行的上牆巡邏,就是在營區操練,而那些民夫和土人青壯,則在工匠們的帶領下,開始修築一條橫貫半島底部,聯通東西兩座港口的硬質水泥馬路。

    無論是修牆還是修路,所需要的水泥、沙石都是海量的,沙石可以就地開采,水泥只能邊建石邊施工,附近找到的幾個石灰石和粘土礦被開采出來,上萬名土人礦工在反正的數千名新附軍看管下,日以繼夜地進行挖掘,再由新附軍送到設在新港的制作坊,粉碎、研磨、加料、攪拌加工之後,裝進硬紙袋,一包包地送到工地上,為此,劉禹特地在後世采購了數十套加工設備,以應對日益擴大的基礎建材需求。

    當地的土人要麼被送去挖礦或是修路,要麼就是被招去開拓團,在瓊州軍強大的威懾下,幾乎沒有別的選擇,而他們以前的土地,就將由荊湖征來的那些漢人民夫耕種,趁著雨季不好插秧,漢人民夫們首先被送到了瓊州,那些閃瞎眼的現代科技,那些同類們幸福而安逸的生活,就成了最好的教育材料,當然,送他們過來並不完全是教育,更重要的是接受現代種植技術的培訓。

    他們一批批地被送到了設在黎母水邊的農技研究所,從選種、育苗、施肥、殺蟲等等教起,這些與田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農夫,就像突然間打開了一扇天窗,原來以前那麼細心地照顧莊稼還是不夠的,在新畢業的農技員的帶領下,這些老把式戰戰兢兢地看到了現代化種植的威力,河邊的實驗田里,沉甸甸的水稻被壓得彎下了腰,每一粒都顆大飽滿,聯合收割機在收割的同時,將枝葉和桔桿碾成肥田粉,自動脫粒機一邊送入帶殼的糙米,一邊吐出白花花的精米,這一切如同魔術般吸引著他們,當听到,未來會有幾百萬頃上好的水澆地需要他們來耕種時,每個人的心里都充滿了希望,就像走在干淨大街上的瓊州人,穿著比中原的富戶還要體面,沒有人來欺壓他們,誰不想過上這樣的好日子?

    “想過上好日子,就要把敵人通通消滅!”

    這是瓊州大喇叭里時常響起的口號,也是瓊州人每天都在努力的目標,從劉禹這個最高統帥到普通一民莫不如此。

    “修路還要抓緊,雨季最考驗能力,也最能體現這種水泥馬路的作用,有了它,咱們的汽車團就可以上島了,多少物資都能運送自如,一條路是不夠的,將來在半島上要形成蜘蛛網一般的馬路網,把所有的產糧區、礦區、工廠企業、港口碼頭、城鎮全都聯接起來,為此,咱們要建立一支專門的工程兵隊伍,修路架橋挖洞開山就是它的使命,半軍事編制,由有經驗的工匠擔任技術教官,由年紀大的老兵擔任軍事教官,可以大量地吸收土人和俘虜,按照三三制的原則編組,即三分之一有戰斗力的軍士,三分之一俘虜,三分之一土人青壯,這樣就能保證整個隊伍的穩定性,也能給俘虜和土人一個上升的通道,只要表現得好,可以考慮給予他們一定的政治待遇,就以這個原則,在咱們完成半島的戰事後,進行組建,將來,咱們的主力打到哪兒,咱們的路就修到哪兒。”

    劉禹動動嘴,下邊跑斷腿,陳允平與胡幼黃交換了一個眼神,他們本來是來討論六萬民夫的出路問題,沒想到某人一拍腦殼,又搞出了一個半軍半民性質的工程兵,這不是增加瓊州的軍費負擔麼?

    “孟太守所求編制一事,又該如何安排?”

    “日南郡是個農墾區,可以于州中招募有志向的民眾,統一培訓後送去擔任各區農墾專員,尤其是那些懂行的百姓。”

    對此劉禹早有打算,半島的氣候並不是適和居住,還不如專用于產糧,他甚至已經在考慮于兩地最窄處,建設一條海底隧道的可能性,一方面保持半島上的天然雨林,做為一個大的木材基地,一方向大力發展水稻和特色農業,把它變成支撐瓊州發展的糧倉,在科學化種植和機械耕種推廣以後,所需要的人手必然不會多,那麼也就用不著太多的管理者,反而可以用州里的一些剩余人口來消化掉,比如老人。

    他瞄準的是那些年紀較大,具有豐富種田經驗的老百姓,這樣的一批人在瓊州沒有太大的用處,最多就是被組織起來維持秩序,如果給他們一個官面上的身份,或許真有興趣去一海之隔的半島,與心愛的田地打交道呢?

    胡幼黃在紙上記下他的要求,日南郡的規劃是一早就做出來的,將來會做為樣板推廣到整個半島,有了這麼大一片糧產區,他這個民政二把手,多少也能睡個安穩覺了。

    果然,在第二天的大喇叭將州里關于招募半島農墾專員的章程公布之後,在百姓中掀起了熱烈的討論,二十萬韃子還在掙扎呢,上頭已經在打算分配田地了,這可是個再也清楚不過的信號。

    十天沒過完,在劉禹回到瓊州家中第八天的時候,海對面傳來了韃子準備進攻的消息,得,他這休假又該結束了。

    23(m.101novel.com)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混在1275》,方便以後閱讀混在1275第一百零九章 合圍(完)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混在1275第一百零九章 合圍(完)並對混在1275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