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漠南,漠北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札薩克圖汗部)距離較遠,與明朝的直接接觸較少,傳統上更受俄羅斯與衛拉特蒙古(特別是準噶爾)的影響。
魏淵的勝利傳來後,這些部落深感震撼。
車臣汗部的大帳中,炭火 啪,奶酒飄香。
老台吉烏力罕撫須沉吟
“魏淵此人,如沙暴般驟起。我等與準噶爾相爭多年,尚且難分勝負,他卻能一舉擊潰清軍……此人用兵,恐怕不在噶爾丹之下。”
汗王格埒森扎賚沉吟片刻,轉向其子
“巴特爾,你去年曾南下張家口,可曾听過魏淵之名?”
年輕的巴特爾台吉起身撫胸
“回父汗,彼時只聞其名不見其人。但兒臣親眼所見,明軍邊鎮守備已非昔比。如今他大勝多爾袞,恐非僥幸。”
他頓了頓,“記得在張家口茶市時,明商曾言‘魏將軍治軍,士卒敢死,器甲精良’。如今看來,此言不虛。”
土謝圖汗部的使者隊伍率先南下。
正使阿古拉台吉在途中對副手坦言
“此番南下,既要觀其軍容,更要察其志向。記得十年前準噶爾東侵時,亦曾遣使示好,轉眼卻兵戈相向。”
副使點頭應和
“台吉明智。魏淵若志在漠北,恐我三部危矣。然若其意在清而不在我等,或可借其力以抗準噶爾。”
途中恰遇一隊明軍巡邊,甲冑鮮明,軍容整肅。
阿古拉仔細觀察,見明軍士卒手持新型火銃,馬匹健壯,不禁暗驚。他故意用蒙語試探一名小校
“將軍兵威如此,欲效成祖皇帝五征漠北乎?”
那小校竟以流利蒙語回答
“大明用兵,惟誅不臣。魏公有令順者茶馬互市,逆者雖遠必誅。”答得不卑不亢,阿古拉心中凜然。
歸化城之戰三個月後,三部使者相繼抵達魏淵位于歸化城的居所。
獻上良馬五百匹、貂皮三千張、沙金百兩後,札薩克圖汗部使者格日勒圖台吉試探道
“博格達汗大破清軍,威震朔漠。我三部慕名來朝,願通舊好。不知大汗于漠北有何鈞旨?”
魏淵撫案大笑
“我聞喀爾喀勇士善射,果然名不虛傳。昨日觀貴使隨從校場試射,三矢皆中二百步外靶心,真猛士也!”
話鋒一轉,“然不知與準噶爾弓手相較,孰優孰劣?”
格日勒圖心中一震,知魏淵意在挑明準噶爾威脅,從容應答
“漠北兒郎,不懼任何強敵。然朋友來了有奶茶,豺狼來了有弓箭。今大將軍以誠相待,我等自當以誠相報。”
魏淵頷首,命人取來三口瓖金寶刀,分贈三使
“大明願與喀爾喀永結盟好。茶馬互市,三日後即開。然有一言相告——”
他目光驟銳,“若有心懷武心者,猶如此案!”
佩刀應聲出鞘,帳中寒光一閃,案角應聲而落。
使者北歸後,喀爾喀三部王帳中爭議再起。
車臣汗格埒森扎賚把玩著瓖金寶刀,對諸台吉嘆道“魏淵梟雄也,既示誠意,又耀兵威。重啟茶馬互市固然可喜,然其‘雖遠必誅’之言,不可不察。”
年輕的巴特爾台吉激昂陳詞
“父汗!準噶爾窺伺東方,清廷敗退遼東。今大明復起,正可借其力以自保。兒臣願親率部眾,與明軍共擊準噶爾!”
老成持重的烏力罕台吉卻搖頭
“與虎謀皮,恐反受其害。不妨暫與交好,觀其動向。記得四十年前,我們也是這樣與俄羅斯人周旋的……”
最終,三部達成共識遣使與明締結盟約,互開邊市,卻暗中擴充騎兵,加強聯絡。
喀爾喀人在高擎哈達的同時,另一只手始終緊握弓刀。
漠北的風雪孕育了他們的驕傲,也教會了他們審時度勢的智慧——在強權之間尋找生存之道,本就是草原民族千年的生存法則。
魏淵的崛起,猶如一顆沉重的石子投入喀爾喀三部原本微妙平衡的政治水池中,激起了連綿不絕的漣漪。
他們敏銳地意識到,北方是持續施加壓力的沙皇俄國,西方是野心勃勃、時常兵戎相見的準噶爾汗國,而東方,原本敗退遼東的清朝如今又被一個新興的明軍勢力所重創。
驟然間,棋盤變大了,棋手也多了一位。
于是,以精于謀算著稱的喀爾喀台吉們開始重新繪制他們的戰略圖譜。
土謝圖汗部的使者仍按慣例前往恰克圖與俄國總督會談,但言談之間,“無意”中便會提及“南方明國將軍遣使帶來的問候與禮物”,暗示自己並非別無選擇;與此同時,他們在獻給魏淵的國書中,又會格外強調準噶爾部對雙方的共同威脅,仿佛已是並肩的盟友,企圖以此換取更多的軍事支持與更優厚的貿易條件。
車臣汗部同時與多方重啟或擴大貿易。
他們向俄羅斯皮毛和牲畜,換取火槍;向明朝請求開放糧食、茶葉與布匹的邊市;甚至私下里,也與準噶爾的商隊進行著謹慎的易貨交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每一種物資的來源都成為一種戰略依賴的緩沖,也讓每一方勢力都意識到,喀爾喀的友誼並非獨家專賣,需要競爭才能獲取。
札薩克圖汗部的使者們成了傳遞“經過加工的消息”的專家。
他們可能會向魏淵夸大準噶爾部調兵東進的動向,渲染其“與俄羅斯勾結”的威脅;轉過身來,又可能向準噶爾的琿台吉透露“明軍軍容鼎盛,有意北伐”的“機密”,竭力維持著一種危險的均勢,讓任何一方都不敢輕易對喀爾喀動手,反而競相拉攏。
“魏淵與大明,是我們從長生天那里得來的新弓箭,”一位經驗老到的台吉在帳中對其子佷輩傳授心訣,“這把弓太新,太強,我們還不知道它準確的力道和射程。但不能不用,更不能只依賴這一把弓。聰明的獵手,懂得根據風向和獵物的距離,選擇最適合的那一張。現在,我們的箭袋里,終于又多了一支利箭。”
從此,喀爾喀三部的每一項重大決策,都必須在四方甚至更多勢力的影響下進行權衡。
他們謹慎地操縱著與各方的關系,時而親近,時而疏遠,不斷微調著忠誠的角度,一切行動皆以現實利益為圭臬。
對于正在崛起、雄心勃勃的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噶爾丹之父)而言,魏淵的橫空出世是一個極其重要且復雜的地緣政治變量。
一個強大、統一且積極經略北疆的明朝,無疑是準噶爾向東方和南方擴張的巨大障礙。
魏淵展現出的軍事能力和戰略決心,迫使巴圖爾必須重新評估東方的局勢。
冰冷的夜風卷過準噶爾汗庭的金頂大帳,吹得牛油火把明滅不定。
巴圖爾屏退了左右,獨自站在一張繪于羊皮上的巨大地圖前。他粗壯的手指重重地按在“漠北喀爾喀”的位置上,然後緩緩向東移動,最終停留在剛剛標注不久、墨跡未干的兩個漢字上——魏淵。
“魏淵……”
巴圖爾低聲念出這個名字,如同咀嚼著一塊堅硬的骨頭,語氣中混雜著警惕、惱怒,以及一絲不易察覺的欣賞。
他剛剛得知了多爾袞潰敗的詳細戰報。作為一生都在征戰的梟雄,他太清楚多爾袞和其麾下八旗軍的戰斗力。
那絕非喀爾喀三部那些首鼠兩端的台吉們所能抵擋,甚至是他自己,在面對清軍鐵騎時也需慎之又慎。
然而,這個仿佛從天而降的明將,卻以一場干脆利落的勝利,徹底打亂了草原持續數十年的力量均衡。
他的野心正在遭遇一堵突然崛起的堅牆。
巴圖爾的夢想,是像偉大的成吉思汗一樣,統一所有蒙古部落,重建一個強大的草原帝國。
他的目光從未局限于西域,東方豐美的草場、通往財富與權力核心的道路,始終是他戰略的終極方向。
他利用喀爾喀三部與漠南蒙古的矛盾,精心策劃,一步步向東滲透和施壓。
眼看準噶爾的鷹旗即將插到杭愛山以東,一個強大、統一且展現出驚人攻擊性的明朝,卻隨著魏淵的勝利而重新出現在地平線上。
這無疑是準噶爾向東、向南擴張道路上,最巨大、最不可預測的障礙。
“一個分裂的、衰弱的明國,才是好的明國。”
這是他深信不疑的準則。如今,這個準則被魏淵擊得粉碎。此人不僅善戰,其戰略決心更令人心驚,他竟敢主動北上,尋求與清軍主力決戰,並意圖經略北疆。
這意味著,準噶爾未來要面對的,將不再是一個滿足于長城防御的虛弱巨人,而是一個銳意進取、充滿未知的強大對手。
北方的巨熊亦讓他不敢怠慢。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地圖北方那一片廣袤的、標注著“羅剎”的區域。
俄羅斯人,那些乘坐著巨艦、手持犀利火器的哥薩克,如同冰冷的寒流,正從西伯利亞源源不斷地南下。
他們建立要塞,索取毛皮貢賦,態度強硬,難以溝通。與喀爾喀的游移不同,俄羅斯是一個體制迥異、文化隔閡且同樣野心勃勃的龐然大物。
與他們的交往,如同與狼共舞,必須時刻保持絕對的力量和警惕。
帳內只剩下火把燃燒的 啪聲。
巴圖爾陷入了長時間的沉默,他的瞳孔中倒映著跳動的火焰,仿佛在燃燒的正是他心中的宏圖與焦慮。
良久,他猛地抬起頭,眼中已盡是梟雄的決斷。一個全新的、更加復雜周密的計劃在他腦海中逐漸成形
暫緩東進,鞏固西域立即停止一切向東的大規模軍事冒險計劃。
魏淵兵鋒正盛,絕非與之硬踫的良機。
他的當務之急,是徹底整合衛拉特各部,壓服內部所有不和諧的聲音,將西域真正打造為準噶爾穩固的後方和兵源地。
一個團結的、強大的準噶爾,才能應對多方挑戰。
聯俄制明,以夷制夷!
喜歡明末封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封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