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封疆

第721章 文正論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杰木 本章︰第721章 文正論

    “第一名,狀元——顧炎武!南直隸昆山!”

    “第二名,榜眼——傅山!山西陽曲!

    “第三名,探花——李漁!浙江蘭溪!”

    每一個名字被唱出,都引發一陣低低的、壓抑不住的驚嘆與騷動。

    這三位皆是名滿天下的才子,學問文章早已為士林所推崇,他們位列一甲,可謂眾望所歸。

    馬伯銳由衷地為他們感到高興,心中卻也難免生出一絲羨慕。

    緊接著,鴻臚寺官員的聲音再次響起,宣讀第二甲名單。這才是大多數貢生最關心的部分!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

    官員的聲音平穩而清晰,每一個名字都如同金石墜地。

    “魏文正!直隸大興!”

    “黃宗羲!浙江余姚!”

    “夏完淳!南直隸華亭!”

    “冒襄!南直隸如皋!”

    …

    名字一個個念出,被唱到名字的人,身體微微顫抖,臉上瞬間迸發出無法抑制的狂喜光芒,卻又不得不極力維持著儀態。

    馬伯銳的心越揪越緊,手心濕滑一片。

    他希望听到自己的名字,又害怕希望落空。名單似乎很長,又似乎過得飛快。

    就在他幾乎要被焦慮淹沒之時,一個清晰的名字穿透空氣,精準地撞入他的耳中︰

    “馬伯銳!四川成都府!”

    嗡——!

    仿佛有一道驚雷在腦海中炸開!整個世界的聲音瞬間遠去,又瞬間被放大了無數倍!他听到了自己的名字!真的是他的名字!

    一股難以形容的熱流猛地從腳底竄上頭頂,沖得他眼前微微發黑,四肢百骸都因極致的激動而微微顫抖起來!他幾乎要站立不穩,全靠下意識的意志力死死撐住。

    二甲!他是二甲進士出身!

    雖然不是一甲那無比耀眼的三人,但二甲已是極高的名次!這意味著他將來銓選為官,起點將遠比三甲同進士出身者要高得多!

    光宗耀祖,改換門庭…所有的夢想,在這一刻成為了觸手可及的現實!

    他用力掐了一下自己的掌心,尖銳的痛感提醒他這不是夢境。

    他努力地平復著幾乎要跳出胸腔的心髒,強迫自己垂下目光,但嘴角那抹巨大的、無法抑制的笑容,卻無論如何也收斂不住。

    他听到周圍傳來低低的祝賀聲,有相熟的同年輕輕踫了他的胳膊肘。他機械地點頭回應,大腦仍因巨大的喜悅而一片空白。

    鴻臚寺官員的聲音還在繼續,念出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的名單。但此刻,馬伯銳已經听不太清了。巨大的幸福感如同溫暖的潮水,將他緊緊包裹。

    所有名字唱畢,廣場上響起整齊劃一的謝恩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浪震天動地。

    馬伯銳隨著眾人跪拜下去,抬起頭時,目光越過重重人影,望向那高聳的午門城樓,望向那紫禁城的深處。

    陽光正好,灑落在他的身上,暖洋洋的,充滿了無限的希望。

    寒窗十年,蜀道艱難,京師拼搏…所有的艱辛,在這一刻,都得到了加倍的報償。一條嶄新的、鋪滿錦繡的仕途,已然在他腳下展開。

    “第二甲,賜進士出身——魏文正!直隸大興!”

    當鴻臚寺官員那洪亮的聲音穿透午門前的空氣,清晰地報出他的名字,並且是緊隨一甲之後、二甲頭名之位時,魏文正只覺得腦袋里“嗡”的一聲,一陣劇烈的眩暈猛地襲來,腳下險些有些站不穩。

    狂喜?有之。榮耀?有之。但更多的是一種難以置信的恍惚。

    他對自己此次殿試發揮雖有信心,但天下英才濟濟,他從未奢望能躋身如此高的名次——二甲傳臚注︰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

    這意味著他是本屆所有進士中,實際排名第四的人物!

    一股難以言喻的熱流瞬間涌遍全身,臉頰發燙。

    他下意識地挺直了脊背,在周圍同年們投來的羨慕、祝賀乃至一絲復雜探究的目光中,努力維持著鎮定,依禮謝恩。

    但內心深處,一個疑慮的種子卻悄然埋下︰這份殊榮…當真全然源于自己的文章才學嗎?三叔他…是否在其中…

    這個念頭讓他剛剛沸騰的血液稍稍冷卻了些許,甚至生出一絲不易察覺的不安。

    接下來的流程盛大而榮耀。拜謝皇恩,觀看金榜張貼,然後便是所有新科進士最為風光的時刻——跨馬游街!

    魏文正作為二甲頭名,位置極為靠前,僅次于三位一甲狀元、榜眼、探花。

    他披紅掛彩,騎在高頭大馬之上,身前有儀仗開道,兩側有官兵護衛。

    街道兩旁是萬人空巷、翹首以盼的京師百姓,歡呼聲、贊嘆聲、議論聲如同海嘯般撲面而來。鮮花、香囊、甚至手帕如同雨點般從兩旁的酒肆閣樓上拋灑下來。

    這份前所未有的榮耀與風光,足以讓任何年輕人熱血沸騰,忘乎所以。

    魏文正亦不免心潮澎湃,面帶笑容,向道路兩旁的人群拱手致意。然而,那份潛藏的不安,卻像一根細小的刺,始終扎在心底,讓他無法徹底沉浸在這狂喜之中。

    游街結束,榮耀漸歇。

    當晚回到巍峨肅穆的柱國府,那份因外界喧囂而暫時被壓下的忐忑重新浮現,甚至更為清晰。

    剛換下冠帶袍服,便有下人前來傳話︰

    “文正少爺,柱國大人吩咐,請您去書房等候。”

    魏文正的心猛地一跳。

    來了。他整理了一下並無需整理的衣袍,深吸一口氣,才向著那座象征著府邸最高權力與威儀的書房走去。

    書房內燈火通明,卻空無一人。他不敢坐下,只是垂手站在堂中,靜靜地等待著。

    空氣中彌漫著書籍和墨錠的淡淡香氣,以及一種無形的、令人不由自主便繃緊神經的威壓。

    盡管魏淵是他的親三叔,平日里對他甚至比對許多家眷更為和顏悅色,但魏文正打骨子里對這個權傾天下的三叔保留著最深切的敬畏。

    在他眼中,魏淵首先是帝國的柱石,其次才是家族的長輩。

    不知過了多久,門外終于傳來了沉穩而熟悉的腳步聲。魏文正立刻挺直了背脊,垂首恭立。

    魏淵大步走了進來,身上還帶著一絲夜間的涼意和公務勞神的疲憊,但眼神依舊銳利如鷹。

    他脫下披風遞給侍從,目光掃過垂手恭立的佷子,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真切的笑意。

    “文正,坐!”

    他聲音洪亮,依舊是那般風風火火的做派,自己率先在主位坐下。

    魏文正這才依言,小心翼翼地在下首的椅子上坐了半個屁股,身體繃得筆直。

    “你小子可以啊!”

    魏淵笑著指了指他,語氣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贊賞,

    “拿了個二甲頭名!好!給你爹爭氣了!更給咱們老魏家爭了大臉了!”

    魏文正連忙起身,躬身回道︰

    “佷兒惶恐。此次僥幸得中,名次更是遠超預期,全賴陛下聖恩浩蕩,考官秉公取士。再者…若非有三叔平日悉心教導,時常耳提面命,使佷兒能略窺經世致用之學門徑,開闊些許眼界胸襟,佷兒斷無今日微末之績。佷兒…實不敢貪天之功。”

    他言語極為謙遜,將功勞歸于皇帝、考官和三叔的教導,絲毫不提自身。

    魏淵聞言,哈哈大笑,擺手示意他坐下︰

    “行了行了,你小子哪都好,就是這性子太謹慎,跟你爹一個樣!在我這兒還打什麼官腔。”

    他頓了頓,身體微微前傾,看著魏文正,語氣變得稍微低沉了些,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試探︰

    “實話告訴你吧,閱卷官們原本將你的卷子列在了一甲第三,探花的位置上。”

    魏文正心中猛地一緊,抬眼看向魏淵。

    只听魏淵繼續說道︰

    “後來是我看了名錄,說了句‘此子乃我佷魏文正,名次不宜太過顯眼,恐惹物議’,這才給你挪到了二甲頭名。怎麼樣,沒讓你丟了探花的位置,心里不會怪三叔多事吧?”

    魏文正愣住了。

    一瞬間,心中五味雜陳。原來…果然有三叔的因素在內。並非自己才學不濟,反而是因為避嫌而被“降”了名次?一股難以言喻的復雜情緒涌上心頭,有釋然,有失落,更有一種對三叔如此直白告知的愕然。

    他迅速收斂心神,再次起身,深深一揖,語氣誠懇無比︰

    “三叔處處為佷兒考量,用心良苦,佷兒感激尚且不及,豈敢有半分怨懟?樹大招風,木秀于林之理,佷兒省得。二甲傳臚已是殊榮,佷兒心中唯有慶幸與感激。”

    這番話,倒是出自真心。他深知朝堂險惡,若真點了探花,恐怕此刻承受的非議遠多于贊譽。

    魏淵滿意地點點頭,似乎早就料到他會如此回答。他話鋒一轉,神色變得嚴肅起來︰

    “這次叫你來,主要倒不是為這名次之事。是想好好跟你談談你策論里關于北疆的那些觀點。”

    魏文正心中猛地一亮,如同撥雲見日!他瞬間明白了!自己那篇策論能被閱卷官青睞,甚至初擬為探花,絕非因為三叔的權勢,恐怕正是因其內容本身!

    由于長期跟在魏淵身邊耳濡目染,甚至能接觸到許多普通學子無法觸及的軍政簡報,魏文正對北疆的看法遠比同時代人更為深刻和前瞻。

    他在策論中沒有拘泥于傳統的修牆戍邊、被動防御的策略,而是大膽指出“北疆之患,非守可安”,強調必須取得並保持強大的戰略縱深,不能將防線退縮至長城一線。

    他更極具前瞻性地提及了北疆未來可能蘊含的資源價值。

    而最為石破天驚的,是他對蒙古等游牧民族的態度。

    他超越了傳統的“羈縻”統治或單純的武力征伐,創造性地提出了“因其俗而治,導其力而用”的理念,隱約觸踫到了“民族區域自治”的深遠構想。

    他強烈反對以往那種視非漢族裔為蠻夷、一味排斥或壓制的自大政策,而是結合三叔魏淵創立“中華黨”時所倡導的“合漢、滿、蒙、回、藏等諸族為一家,共締中華”的宏大認知,進一步提出了“華夷一體,皆為中國之民”的論述,立意高遠,眼界開闊。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封疆》,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封疆第721章 文正論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封疆第721章 文正論並對明末封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