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封疆

第605章 新官制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杰木 本章︰第605章 新官制

    這番解釋,格局宏大,坦蕩從容,將一件本可能引發內宅風波的私密情事,硬生生拔高到了國家戰略和家族長遠利益的高度。

    甦月娥緊繃的肩線悄然放松,微微頷首,眼中流露出理解與當家主母應有的氣度。

    陳圓圓絞著手帕的手指松開了,悄悄松了口氣。徐飛燕雖然還是有點氣鼓鼓,但撇撇嘴,嘟囔了一句

    “哼,便宜那倭國小媽媽了……”

    倒也沒再發作。柳如是眼中的促狹化為了然與一絲不易察覺的佩服,她搖著團扇笑道

    “老爺深謀遠慮,以‘情’為鎖鏈,以‘子’為棋局,妾身等唯有嘆服。只是……這‘鎖鏈’的另一端,牽動人心呢。”話雖如此,語氣已輕松不少。

    魏淵微微一笑,不再多言,重新拿起那份稅賦奏疏。

    仿佛剛才那石破天驚的消息,不過是處理國事過程中的一段小小插曲。

    家事?國事?在他心中,早已如這盤根錯節的天下棋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東瀛使團的朝拜與那封特殊的“家書”,非但不是煩惱,反而是他經略東洋初見成效的最佳注腳,以及……一枚未來可撬動更大格局的、活生生的棋子。

    這份“家國兩不誤”的從容,正是柱國魏淵立于驚濤駭浪中的底氣所在。

    凜冬的朔風似乎也識趣地收斂了鋒芒,化作漫天晶瑩的瑞雪,溫柔地覆蓋了京師大地。

    臘月的尾聲,這座飽經戰火蹂躪的巨城,終于被一種久違的、帶著煙火氣的暖意包裹。

    永熙元年的春節,在滿城期盼和小心翼翼的喜悅中,緩緩拉開了帷幕。

    昔日被鮮血浸染、被鐵蹄踐踏的街巷,此刻被一層厚厚的、潔淨的白雪溫柔地撫平了傷痕。

    家家戶戶的門楣上,貼上了嶄新的桃符,紅紙黑字,寄托著驅邪納福的樸素願望。

    一串串紅紙糊的燈籠,在屋檐下、在街角處次第亮起,映照著積雪,暈染開一片片溫暖的光暈。

    空氣中彌漫著復雜而誘人的氣味新點燃的爆竹特有的硝煙味、家家戶戶灶台上飄出的炖肉燴菜的濃香,盡管肉量可能有限,多是些下水雜碎,但那濃郁的香氣足以讓饑腸轆轆了一年的腸胃歡欣鼓舞,蒸年糕的甜糯氣息,還有空氣中無處不在的、清冽的雪的味道。

    街市上,人流明顯比往日稠密了許多。

    盡管物資依舊緊俏,但人們臉上那層長久籠罩的驚惶與麻木,被一種小心翼翼的、劫後余生的笑容所取代。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帶著一種特有的京片子韻味

    “哎——凍得梆硬的脆梨兒,化開賽蜜甜 !”

    “紅頭繩兒,絨花兒,給姑娘小子添點喜氣兒嘍!”

    “剛出鍋的驢打滾兒,豆面兒噴香!”

    孩子們是最高興的。許多孩子穿著嶄新的粗布棉襖,臉蛋凍得通紅,在雪地里追逐打鬧,堆著歪歪扭扭的雪人,或是捂著耳朵又忍不住湊近看大人點燃的爆竹。

    一聲聲“ 啪”脆響和孩子們清脆的笑聲交織在一起,構成這新年最動听的背景樂章。

    幾個老兵圍在街角的熱湯攤子前,捧著粗瓷碗,吸溜著滾燙的雜碎湯,看著眼前的熱鬧景象,布滿風霜的臉上也露出了憨厚的笑容,眼神中既有滿足,也有一絲不易察覺的恍惚——仿佛不敢相信,這和平的煙火氣,真的又回來了。

    紫禁城內,慶典的規模與規制遠非昔日全盛時可比,卻有著一種別樣的莊重與希望。

    太和殿廣場上,積雪被清掃得干干淨淨,露出平整的金磚地面。

    身著簇新朝服的文武百官,按照品級序列肅立。盡管不少人官袍下的身體依舊瘦削,但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禮樂悠揚,儀仗鮮明,在白雪紅牆的映襯下,透出一股新朝初立、萬象更新的氣象。

    年輕的永熙帝朱慈霃,身著十二章袞服,頭戴冕旒,端坐于高高的龍椅之上。

    他努力保持著帝王的威儀,但眼神深處依舊帶著一絲少年人的激動和不易察覺的緊張。

    他清晰而有力地宣讀著新年詔書大赦天下、減免京畿及光復各省部分賦稅、犒賞有功將士……每一個字都引動殿下百官的深深叩拜和山呼萬歲。

    魏淵身著超品柱國蟒袍,位立百官之首。

    他神色平靜,目光深邃,接受著皇帝親自舉杯的敬賀和身後百官發自內心的躬身禮拜。

    “柱國大人勞苦功高,實乃社稷之幸!”

    贊譽之聲不絕于耳。他微微頷首回禮,姿態從容,氣度淵𦨴岳峙。只有離得最近的皇帝和少數心腹重臣,才能看到他眼底深處那抹揮之不去的凝重,如同這喜慶日子下未曾融化的堅冰。

    盛大的朝賀結束後,魏淵並未立刻回府,而是獨自登上了承天門高大的城樓。

    寒風裹挾著細碎的雪花,撲打在他輪廓分明的臉上。他憑欄遠眺。

    腳下,是萬家燈火次第點亮的北京城。

    一片片溫暖的橘黃光暈,從無數窗欞中透出,融化了覆蓋屋頂的白雪,勾勒出街巷的輪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面精彩內容!

    孩童的笑鬧聲、隱約的爆竹聲、甚至誰家飄出的飯菜香,都被風斷續地送上來。這生機勃勃的景象,與半年前那死寂、血腥、被絕望籠罩的京師,恍如隔世。

    魏淵的心中,百感交集。

    通州城下與建奴鐵騎的慘烈搏殺、京師巷戰中每一寸染血的磚石、在府中殫精竭慮的無數個不眠之夜……

    一幕幕血與火的畫面在腦海中閃過。

    短短一年,從大廈將傾到如今疆域初定、萬民稍安,這其中的驚心動魄、嘔心瀝血,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這滿城的祥和燈火,是他和無數將士用命換來的。

    然而,這份祥和,如同覆蓋在廢墟上的新雪,美麗卻脆弱。

    他的目光穿透璀璨的燈火和紛飛的雪花,銳利地投向南方那片依舊陰雲密布的天空。

    金陵的“弘光”小朝廷醉生夢死,如同附骨之疽;江北四鎮驕兵悍將,磨刀霍霍;四川蜀王的求救信如同泣血悲鳴,孫可望的野心如燎原之火;關外建奴雖暫退,卻如受傷的猛獸,隨時可能反撲;百廢待興的國土上,流民待撫,田畝待墾,瘡痍待復……千頭萬緒,如亂麻般纏繞在心頭。

    “瑞雪兆豐年……”

    魏淵低沉的聲音在風雪中幾乎微不可聞,更像是一句說給自己的祈願。

    他攤開手掌,幾片晶瑩的雪花落在掌心,瞬間被體溫融化,化作一點冰涼的水漬。

    這覆蓋京畿的瑞雪,能否滌蕩江南的陰霾?能否熄滅蜀地的烽煙?能否凍斃關外的豺狼?能否真正滋養這片飽受摧殘的土地,讓它重煥生機?

    “但願這瑞雪,能滌蕩乾坤,佑我大明,否極泰來!”

    他對著蒼茫的南方,再次低聲祈念,聲音里蘊含著沉甸甸的責任與如鐵的意志。

    就在這時,古老的鐘樓上,渾厚悠揚的新年鐘聲,穿透風雪,在京城上空悠然回蕩。

    一聲,又一聲,仿佛敲擊在每個人的心上。這鐘聲,既是對過去一年血火洗禮的告慰,更是對嶄新歲月的召喚。

    魏淵深吸一口凜冽而清新的空氣,挺直了脊梁。

    深邃的目光從南方收回,重新投向腳下這片在瑞雪和燈火中復甦的都城。

    前路艱險,荊棘密布,但永熙年間的故事,正如這鐘聲所預示的,已然翻開了更加波瀾壯闊、吉凶未卜的新篇章。

    而他,魏淵,注定是這新篇章中最濃墨重彩的執筆人。

    雪花落在他肩頭,無聲地堆積,仿佛為他披上了一件銀色的戰袍。

    柱國府議事廳,巨大的《大明兩京十三省輿圖》佔據了整面牆壁,山川河流仿佛在燭光下流淌。

    廳內炭火熊熊,卻驅不散一種沉凝肅殺的氣氛。魏淵麾下核心文武濟濟一堂,莫笑塵如鐵塔般沉默佇立,吳三桂眼神銳利,秦牧陽若有所思,文臣如洪承疇等則屏息凝神。

    魏淵並未坐在主位,而是負手立于輿圖前,指尖劃過剛剛光復、尚顯脆弱的北方疆域。

    他的聲音不高,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耳中

    “‘保皇’二字,于京師血戰、帝室蒙塵之際,乃凝聚人心之旗號。然今,太子殿下已承大統,號永熙,光復神京,此責已成!”

    他猛地轉身,目光如電掃過眾人。

    “然社稷傾頹,百廢待興,江南偽立,建奴窺伺!我等豈能只滿足于‘保’一姓之皇位?當有更宏闊之志!”

    他大步走到廳堂中央,帶著一種開天闢地的決絕

    “今日起,保皇黨更名——中華黨!”

    這三個字,如同驚雷炸響。廳內一片寂靜,連呼吸聲都清晰可聞。

    “何謂中華?”

    魏淵自問自答,聲震屋瓦。

    “華夏正統,衣冠禮樂,漢家河山,文明薪火!此乃吾輩畢生守護、誓死復興之根本!黨之宗旨,非為一家一姓,乃為保華夏衣冠不絕,復漢家山河一統,興中華文明永昌!此名,即吾輩之魂,復興之劍!”

    他環視眾人,目光所及,無人敢直視其鋒芒

    “更名非換湯,乃鑄魂!自即日起,軍中行之有效的保皇組織架構,當如血脈經絡,貫入所有光復區之行政衙門!自六部堂官至州縣胥吏,凡食朝廷俸祿者,皆需明黨綱、守黨紀!中華黨之精神,當為我大明新政之基石!”

    山東巡撫衙門,氣氛同樣凝重。

    新任巡魯傳嗣端坐主位。他年約五旬,面容清 ,目光沉靜,是魏淵在戶部精心挑選的干吏,深諳錢糧民政,亦是中華黨最早的核心成員之一。

    他面前坐著省內三大巨頭。

    主管民政財政的布政使趙秉德。

    一個面團團似的中年人,保養得宜的臉上總是掛著和氣的笑容,此刻卻顯得有些緊繃。他精于算計,擅長在各方勢力間游走,是典型的“老油條”。

    他剛剛在魏淵的嚴令下,極不情願地在入黨誓詞上按了手印。

    喜歡明末封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封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封疆》,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封疆第605章 新官制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封疆第605章 新官制並對明末封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