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封疆

第517章 王政復古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杰木 本章︰第517章 王政復古

    隨著本陣被攻破,重臣接連戰死或自盡的消息如同瘟疫般蔓延,早已瀕臨崩潰的幕府軍徹底失去了最後的抵抗意志。

    恐懼如同決堤的洪水,瞬間沖垮了所有的紀律和忠誠。

    “將軍死了!”

    “敗了!敗了!快逃啊!”

    “逃命啊!”

    哭喊聲、哀嚎聲、丟盔棄甲聲響成一片!

    幕府士兵們如同無頭的蒼蠅,丟下武器,拋棄旗幟,向著四面八方亡命奔逃!

    什麼武士尊嚴,什麼家族榮耀,在死亡的恐懼面前,一文不值!

    王師各部,如同風卷殘雲,展開了無情的追擊!騎兵縱橫馳騁,收割著潰兵的生命;步卒挺矛持刀,清理著負隅頑抗的殘敵;浪人眾則如同嗅到血腥的豺狼,瘋狂地搶奪著戰利品和首級。

    關原盆地,這片曾經見證了德川家康崛起的土地,此刻卻成了埋葬德川幕府最後主力的巨大墳場!

    尸橫遍野,血流漂杵!象征著德川統治的三葉葵紋旗幟被踐踏在泥濘中,被火焰吞噬。

    王師的“明”字旗,在硝煙與殘陽中高高飄揚,宣告著一個舊時代的終結,和一個新時代的開啟!

    魏淵勒馬立于一處高坡,俯瞰著這如同煉獄般卻又象征著勝利的戰場。

    夕陽的余暉將他的身影拉得長長的,如同降臨人間的戰神。

    他的目光掃過潰敗的幕府軍,掃過歡呼雀躍的王師將士,最終投向遙遠的東方。

    德川家光尚未找到,但已經不重要了。

    幕府的脊梁,已經在關原被徹底打斷。

    日本的未來,將在他魏淵的手中,翻開嶄新的一頁。關原的腥風血雨,終于落幕。

    關原決戰的驚天霹靂,不僅擊碎了德川家光的八萬旗本,更徹底震碎了維系德川幕府的權威基石。

    勝利的消息如同燎原之火,以驚人的速度席卷整個日本列島。

    最先做出反應的,是那位蟄伏于陸奧(東北)仙台城、素有“獨眼龍”之稱的伊達政宗。

    這位年逾古稀的老梟雄,一生都在德川幕府的陰影下小心翼翼地維持著伊達家的獨立與繁榮,心中未嘗沒有“天下”之念,卻始終被家康、秀忠、家光三代將軍牢牢壓制。

    他擁有敏銳至極的政治嗅覺和審時度勢的冷酷。

    當關原慘敗、德川主力盡喪、家光生死不明的確切消息傳來時,伊達政宗獨眼之中精光爆射,沒有絲毫猶豫。

    他立刻召集重臣,下達了震驚東北的命令

    “即刻傳檄奧羽諸藩!德川無道,擅行廢立,迫害忠良,致使天怒人怨!今王師奉天承運,討逆成功,德川氣數已盡!”

    “命片倉小十郎率精兵三千,火速南下,掃蕩會津保科正之殘部,打通通往關東要道!”

    “命留守政景,嚴密監視最上、上杉等藩動向,有敢附逆德川者,立伐之!”

    “遣使!持我親筆信,備厚禮,星夜兼程,趕赴清州城!拜見大明上使魏淵大人!言明我伊達家世受皇恩,深明大義,願為天皇陛下、國公前驅,討伐德川余孽,安定東北!”

    政宗深知,在新時代的棋盤上,必須搶佔先手,才能為伊達家謀得最大利益。他的行動迅速、果決,毫不拖泥帶水,盡顯梟雄本色。

    伊達政宗的倒戈,如同推倒了東北方向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早已對幕府統治心懷不滿或觀望形勢的東北、北陸、關東諸藩,瞬間失去了最後的猶豫。

    作為關原合戰西軍主力後裔,上杉家一直備受幕府壓制。得知消息,家督上杉綱憲痛哭流涕,焚香祭告先祖,隨即宣布起兵倒幕,驅逐幕府代官,響應王師。

    同樣在關原後遭改易減封的佐竹家,家督佐竹義處立刻響應伊達號召,出兵攻擊鄰近的親幕小藩。

    最上家雖與伊達有舊怨,但見大勢已去,也急忙宣布“尊王”,並主動配合伊達軍“維持地方”。

    關東諸小藩,如結城、水戶德川雖為御三家但已無力回天,紛紛效仿,驅逐幕府派駐官員,宣布效忠天皇與王師。

    一時間,本州東部,尤其是關東平原,倒幕檄文如雪片般飛舞,幕府的統治機器在短短數日內土崩瓦解。

    曾經象征幕府權威的“天領”和親藩封地,迅速被倒幕勢力接管或陷入混亂。

    清州城,如今的主人已經換成了魏淵。

    他並未沉浸在關原大勝的喜悅中太久,而是立刻著手構建戰後新秩序的核心框架。

    清州城天守閣內,一場決定日本未來格局的會議正在召開。魏淵麾下重將、新歸附的強力大名代表、以及代表朝廷的關白三條晴川等濟濟一堂。

    魏淵端坐主位,目光掃過眾人,聲音沉穩而有力

    “關原一役,逆賊德川主力盡喪,其爪牙分崩離析,此乃天佑我軍,人心所向。然,百廢待興,尤需定鼎之策。”

    他停頓一下,拋出了石破天驚的構想

    “為安天下之心,復舊日之禮,我決意,推行‘王政復古’之策!”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王政復古?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魏淵無視眾人的震驚,繼續闡述其核心內容

    “其一,天下土地,本應歸于天皇。然,為酬有功,安地方,特設恩典。凡在德川亂政期間,因忠于朝廷或遭德川迫害而失去領地之舊藩大名、名門之後,無論其現今流落何處,只要肯親赴清州城,向王師宣誓效忠,經朝廷核準,均可獲賜其祖上曾經擁有過的一塊領地(須為目前無主之地)!領地大小,依其祖上功勛及現時忠心酌情而定。分完為止,過時不候!”

    這一條,如同在平靜的湖面投入巨石!

    那些失去領地、流落四方、或寄人籬下的舊大名後裔,如關原西軍戰敗者後代、豐臣舊臣後代、以及被德川改易的家族,瞬間看到了家族復興的希望!

    魏淵此舉,不僅迅速籠絡了這部分對德川有深仇大恨的勢力,將其轉化為新政權的支持者,更巧妙地將大量無主土地以“恢復舊禮”的名義分配出去,避免了中央直接管理的巨大壓力,同時制造了一批對新政權感恩戴德的“新”藩主。

    “其二。”

    魏淵的聲音更加洪亮,帶著不容置疑的意味。

    “為昭示天皇威儀,確立王土之基,特將京都、山城國全境,以及近江國琵琶湖以西、丹波國、丹後國一部,總計約百萬石土地,劃為天皇陛下直轄之‘王土’!由朝廷設機構直接管轄,賦稅徭役,皆入內帑,用以奉養皇室,維系朝廷運轉,推行仁政!”

    百萬石王土!

    這是前所未有的舉措!

    直接劃出如此龐大富庶的區域歸皇室直轄,不僅極大地增強了天皇的經濟基礎和權威,更是徹底打破了武家政權壟斷土地和賦稅的局面,從根基上削弱了未來可能出現的“新幕府”土壤。

    三條晴川激動得渾身顫抖,這意味著公卿集團將獲得前所未有的實權和地位!

    “其三。”

    魏淵的目光投向一旁激動不已的織田秀信。

    “織田右府,結束戰國亂世,功在千秋!其嫡系血脈,更應重光!本督在此宣布,將清州城及尾張國內原德川直轄地十萬石,賜予織田秀信大人!望織田家恪守忠義,護衛王化!”

    將織田家的龍興之地清州城賜予織田家!

    這不僅僅是厚賞,更是最強烈的政治信號!象征著德川時代的徹底終結和織田的復興!

    織田秀信老淚縱橫,伏地叩謝,泣不成聲。在場的織田舊臣和感念信長恩義的武士無不熱血沸騰。

    魏淵的“王政復古”三策,如同三把精準的手術刀。

    “賜還故土”收買人心,分化瓦解潛在反對者,快速穩定地方,建立廣泛支持基礎。

    “百萬石王土”,確立天皇(及自身)的絕對經濟與政治核心地位,釜底抽薪,防止武家專權重演。

    “賜封織田”,樹立標桿,強化自身“恢復舊禮、匡扶正統”的正義性,並給予象征性重擊。

    這一系列組合拳,瞬間為戰後日本勾勒出一個以天皇,其實就是魏淵為絕對核心、公卿勢力提升、舊武家勢力被重新洗牌並納入可控框架的新秩序藍圖。

    與清州城內的意氣風發、運籌帷幄形成地獄般反差的,是德川家光狼狽不堪的逃亡之路。

    關原戰場上,在家光本陣被立花忠茂和真田幸次撕開缺口、王師蜂擁而至的千鈞一發之際,是數名忠心耿耿的旗本武士,用血肉之軀死死拖住了復仇者,並用自己的身體為家光擋住箭矢刀槍。

    一名小姓將一件沾滿血污的足輕號衣套在家光華麗的具足外,拉著他混入崩潰的潰兵人流之中。

    丟棄了象征征夷大將軍無上權威的金扇馬印,丟棄了名刀“日光一文字”,丟棄了所有能證明身份的物件。

    曾經睥睨天下的德川將軍,此刻如同最卑賤的逃兵,蓬頭垢面,滿身血污泥濘,在親信死士的拼死護衛下,惶惶如喪家之犬,一路向東亡命奔逃。

    他們不敢走大路,只能在深山密林、荒僻小徑中晝伏夜行。

    饑餓時只能啃食野果,甚至偷竊農家地里的生薯;口渴時只能飲用渾濁的溪水。

    追捕的告示貼滿了沿途的關隘和村落,王師和倒幕武裝的搜索隊如同梳篦般掃蕩著通往江戶的道路。

    每一次風吹草動,都讓家光心驚膽戰,疑為追兵。護衛他的旗本武士一個接一個地倒下,或死于追兵,或死于傷病,或死于絕望的自戕。

    途中,他們曾試圖向沿途的幕府小據點或親藩求援。然而,關原慘敗的消息早已傳開,伊達政宗倒戈、東北關東紛紛“尊王”的消息更是如同雪上加霜。

    曾經對德川家畢恭畢敬的地方小吏和藩兵,此刻要麼閉門不納,要麼冷眼相待,甚至有人試圖擒拿他們去向王師請功!

    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讓家光嘗盡了從雲端跌落泥沼的極致屈辱。

    喜歡明末封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封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封疆》,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封疆第517章 王政復古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封疆第517章 王政復古並對明末封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