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封疆

第374章 晉升之路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杰木 本章︰第374章 晉升之路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安東候魏淵,領孤軍于絕地,戰建虜而立奇功;復國之疆土,守朕之百姓,朕心甚慰。遵祖制,開國推誠、輔社稷于危難,靖難保國、挽大業于傾覆,皆可奉。今敕封魏淵為大明晉國公,封東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欽此”

    聖旨上的內容與趙信帶回來的情報基本一致,魏淵倒也沒有多少驚訝之處。可在場的其他人卻著實被嚇了一跳,要知道,崇禎朝魏淵可是第一位被正式冊封的國公。

    有明一代,以軍功入內閣的勉強算也只有徐達一個先例,當時徐達兼任征虜大將軍、右丞相。魏淵能夠獲此殊榮,雖不能說前無古人,可後有沒有來者還真是不好定論。但“出將入相”這一歷代才俊所追求的目標,他算是實現了。

    而且戶部尚書,掌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戶口、稅收皆歸其節制,不可謂不是個肥差。崇禎將戶部交給一個軍功出身者,不可謂不出人意料。

    可是傳旨的叢公公卻驚奇的發現,在魏淵的臉上一直掛著淡淡的笑意,在如此封賞之下,竟然沒有一絲波瀾。他將聖旨小心的交到魏淵手上。

    “奴才恭喜晉國公了。”

    魏淵笑著收下聖旨說

    “公公一行辛苦了,一點小意思。”

    說著魏淵一抬手,兵卒將早已準備好的銀子用托盤托到了叢盡忠面前。

    “這、這、這不合適吧,國公爺。”

    “哎,公公你奉旨而來。我魏淵遲來了幾日,怠慢了公公,這點就當是聊表歉意了。”

    說著魏淵以不由分說的態勢將銀子塞到了叢盡忠的手里。

    “這、呵呵,那老奴就在此謝過國公爺了。”

    緊接著,不只叢盡忠,前來宣旨的眾人魏淵都送上了一份“小意思”。方才還多有抱怨的小太監將一錠銀子揣到懷里之後由衷感嘆,魏淵這個男人實在是太可怕了,有實力又會搞關系,難關人家年紀輕輕就到了如此高位。

    臨行之前,遼東文武官員在薊遼督師洪承疇的帶領下特地趕來義州為魏淵踐行。官場之上的迎來送往,魏淵早已是爛熟于心,午餐豐盛而熱鬧,他同洪承疇推杯換盞。

    “老夫恭賀侯爺晉升國公,如此年輕有為,實屬我大明之幸啊!”

    “督師謬贊了,今後遼東之事還要多仰仗大人您了。”

    兩人仿佛多年的摯友離別一般惺惺相惜,時而耳語低談,時而開懷大笑。

    “國公爺,今日怎麼沒看到李定國、劉文秀兩位將軍啊?”

    “此事我正要向督師稟奏,定國、文秀兩位將軍前些時日被我委派外地了。”

    “哈哈哈,是委派到海外了吧。”

    魏淵做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道

    “哎,沒辦法。陸地上能安排的就那麼幾處,只能委屈他二人了。”

    洪承疇捋了捋胡須,意味深長的看著魏淵,有意壓低聲音說

    “孤立海外之島,若是成了毛文龍第二那可就不好了。”

    魏淵繼續不動聲色的回答道

    “哈哈,兵卒不過數千,職級也僅是個千總,洪大人您多慮了。之所以將二人外放海上,主要是考慮他們流寇出身,朝廷的禮數可能不甚明了,若是冒犯了督師威嚴可就不合適了。所以嘛,眼不見心不煩,索性我就派他們去海島上墾荒了。”

    洪承疇自然知道魏淵的用意所在,可轉念一想,殺人不過頭點地,區區幾千人馬,待在那個鳥不拉屎的荒島之上,能有什麼作為,若是自己再死追著此事不放,再生出其他事端可就不好了。想到這,他故作親善道

    “還是國公爺考慮的周全,老夫敬國公爺一杯,國公回京之後可要為我等多多美言才是啊!”

    “哈哈,這是自然!”

    酒宴的氣氛隨著兩位大佬的開懷暢飲而達到了高潮,大廳之內眾位文武頻頻向魏淵舉杯,以示敬意。喧囂的酒宴從中午一直延續到了黃昏,直到將洪承疇一干人等送出城去,義州才又恢復了往日的安靜。

    華燈初上,夜幕下的義州同遼東大地上的大多數軍事堡壘一樣,在浩瀚的星空下顯得渺小而孤寂。城中除了執勤軍卒行動而發出的兵甲踫撞聲之外,就只剩下小巷內的犬吠聲了。

    魏淵居住的是之前皇太極的行轅,此時這座剛剛從炮擊中被修復的宅院內人頭攢動。魏淵手下的諸位將士以及與魏淵相熟的友人,聚集于此為魏淵踐行。

    不同于午宴時的歡暢,屋內的氣氛顯得壓抑而沮喪,特別是追隨魏淵多年的張大強、武安國等將領,一個個都眉頭緊鎖,低著頭默不作聲。

    魏淵剛想著要如何去勸慰手下的弟兄,突然門外傳來了男子爽朗的大笑聲

    “哈哈哈!恭賀侯爺晉升國公啊!末將瑣事太多,得到消息緊趕回來,國公爺可得給我留壺酒啊!”

    伴著聲音,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武將披甲走了進來。魏淵一看,來人正是錦州總兵祖大壽,跟他在身後的還有曹變蛟、馬科等人。

    自從滿洲退兵之後,這幾位總兵便遵照洪承疇的軍令,頻頻出擊收復失地。他們听聞魏淵將要回京,便率領人馬趕了回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自從松山會戰之後,不論是之前就欣賞魏淵的曹變蛟,還是同魏淵不對付的馬科,都從心底里佩服這位戰場之上勇冠三軍的少年英雄,也都將收復遼東的希望寄托在了魏淵的身上。沒想到剛剛打了勝仗,魏淵便被召回京城,這令眾位將領心中大為不滿。

    眾位將軍剛剛落座,馬科便忍不住說

    “也不知道朝廷是怎麼想的,當下如此大好局面,正是乘勇而進,一舉收復遼東的絕佳戰機,可偏偏這個時候把侯爺給叫回去。”

    孫傳庭吃過這方面的虧,他立刻出聲阻止道

    “馬總兵慎言國事。”

    曹變蛟也是性情中人,听了馬科的話,點了點頭贊同的說

    “馬總兵此言不差。孫將軍無需多慮,曹某人相信今夜在這屋內的都是自家弟兄,直言無妨。”

    孫傳庭還想再說些什麼,只見魏淵起身抬手制止了他。屋內眾人將視線齊刷刷的聚集到了魏淵的身上。

    “是我自己要求回京的,聖上也曾再三挽留。”

    此言一出,曹變蛟、馬科等人都露出了不能理解的表情。魏淵並不在意眾人的驚詫,他繼續道

    “不論是在遼東還是在京師,我魏淵的心都是同諸位弟兄在一起的。”

    這時,早已忍耐多時的張大強起身說

    “俺不管,三爺你去哪俺就去哪!這官啊,不當也罷!”

    說著把頭上的盔甲摘了下來,狠狠扔到了地上。張大強的話和行為立刻在房間內引起了共鳴。武安國、秦牧陽、莫笑塵等武將紛紛起身。

    “對!大人去哪我們去哪!這官不當了!”

    魏淵自然知道手底下兄弟心里的苦。大明朝廷實行的是衛所制度,魏淵雖能按照自己的思路來改造軍隊建制,可說到底他以及手下這些弟兄們還是大明軍事體系中的一部分。沒了兵權,除了自己的私兵之外,其他人同魏淵可以說沒有任何關系了。

    此番錦州大捷,魏淵為張大強、武安國等手下的弟兄都請了功,兵部的嘉獎任命也都已下達。朝廷新設義州、小凌河兩衛。武安國擔任義州衛指揮使,秦牧陽任義州衛指揮同知;小凌河衛的指揮使由張大強擔任,莫笑塵則出任指揮同知。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人如今都是薊遼總督洪承疇的手下了。這怎能不讓這些跟隨魏淵東征西討的弟兄們內心感到難以接受呢?

    面對屋子里略帶悲涼的氣氛,魏淵內心甚為感動。他默不作聲的彎下腰去,將那些丟在地上的頭盔一一撿了起來,然後莊重的為每一位武將又重新戴了上去。

    “你們的軍功不止是你們個人的,同樣屬于那些陣亡的弟兄們。你們若是不要,我魏淵第一個不答應!”

    魏淵環視了一眼四周,看著那些平日里追隨自己的兄弟各個低頭不語,他的心內也百感交集。

    “皇太極尚在,滿洲依舊雄踞關外,遼東諸事還需仰仗諸位,魏淵希望你們能竭誠輔佐好洪督師,早日實現平遼大業!”

    “大人。。。”

    “魏淵就此拜別諸位了!”

    說罷魏淵端起了桌上的一杯酒,高高舉過頭頂,他那熱忱的目光劃過了每一個人的臉龐,那是經歷過戰火洗禮的臉龐,那是足以銘刻于心的回憶。屋內眾人也紛紛激動的端起酒杯,拼命睜大雙眼以回視魏淵的目光。

    第二天清晨,灰蒙蒙亮的天空下,義州城沉重的城門在一片“嘎吱”聲中被緩緩打開。魏淵一馬當先沖了出來,在他身後緊跟著100余名金鷹衛隊的騎士。

    無需送別,不說再見。

    這是魏淵前一日同眾位弟兄約定好的。趁著天色尚早,這支百余人的騎兵疾馳出城,向著京師方向而去。

    一行人來到臨時搭建的浮橋邊正準備渡橋,隔著清晨濃濃的水霧,隱約間魏淵發現在橋的對岸矗立著一個人影。

    喜歡明末封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封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明末封疆》,方便以後閱讀明末封疆第374章 晉升之路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明末封疆第374章 晉升之路並對明末封疆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