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黃軒是唐河縣人的緣故,魏淵便指派由他來全權負責對毛葫蘆兵進行招募的工作。天剛蒙蒙亮,黃軒便在趙信以及十余名王府侍衛的護送下直奔唐河縣境內的伏牛山礦洞而去。
魏淵則邀請楊谷來到了唐王府的儀衛司官邸,針對團練編制問題征求他的建議。一身白衣的楊谷經過院中時被侍衛們獨特的訓練內容所吸引,忍不住駐足多看了一陣。
此時王府的侍衛們正在進行魏淵安排的訓練任務。他們每五人一組,站成一個縱隊,肩頭一同扛著一塊又長又粗的圓木。這些侍衛們不斷的將圓木原地托舉,再扛著圓木進行折返的沖刺訓練。這些人大多都赤裸著上身任憑汗水四流,他們的表情更是楊谷從未見過的。一個個咬牙切齒,面目猙獰。
魏淵在一旁說道
“這個叫做圓木訓練,主要是鍛煉團隊協作精神的。這五個人只要其中有一人撐不下去的話,那其他四個人再怎麼努力也是無法順利完成的。而且為了保持好圓木的平衡就必須使五個人的受力更加均勻,分配好高矮的順序也是關鍵所在。”
魏淵一席話說的楊谷茅塞頓開,沒想到一個看似簡單的訓練項目竟然有如此大的功效。
“那為何這些侍衛們的表情會如此猙獰呢?”
“呵呵,這也是圓木訓練的效果。木頭雖然不重,但越往後對身體的消耗會越大。通過相互之間的鼓勵與支持,可以最大限度的強化士兵們的體能、耐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
魏淵說的有些詞語楊谷雖然听都沒听過,但大體的意思他也能猜出一二來。面對魏淵如此獨特的訓練方式,這下楊谷是大開眼界了。
“沒想到一根小小的圓木竟然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魏大人的練兵之道還真是獨到!”
這些看似簡單的訓練方式其實是無數軍事前輩經過幾代人甚至是十幾代人的不斷摸索與總結才創造出來的。魏淵使用“拿來主義”用這些先進的訓練方法來鍛煉自己的隊伍,就是希望自己這些手下能夠一天天變得越來越具有紀律性和戰斗力。
魏淵發自內心的說道
“一支軍隊如果成員素質低弱,即使部隊的人數眾多,也不過是烏合之眾,其戰力也不會強大的。因此我認為要想帶出一支好的軍隊,必須要有兩方面的因素。”
“哦?還望大人賜教一二。”
“首先就是兄台看到的,即士兵們優秀的單兵作戰能力;其次嘛,就是這次請兄台來的目的。”
由于楊谷的年齡長魏淵兩歲,再加上兩人興趣相投,于是魏淵便與楊谷兄弟相稱。
“大人有什麼事需要楊某協助?盡管吩咐便是。”
“其次嘛,就是這隊伍的管理問題,此番我想和兄台探討一下咱們團練應該采取何種的管理模式。不知當年天雄軍是何種的管理模式?”
听了魏淵的話,楊谷低頭沉思了片刻回答道
“我大明自太祖開國以來,歷時兩百余年。劃民為軍的衛所制度已經失去實戰能力,盧督師放棄了傳統的衛所征兵制,轉而采取自百姓之中募兵而戰。盧督師將部隊劃分為營、局、司、旗、隊五個等級。以十二人為一隊,三隊為一旗。依次類推,一營軍力有千人左右。在下認為此種建制的管理模式能夠有效的實現對隊伍的控制。”
魏淵就南陽團練的管理模式問題與楊谷仔細的商談了起來,畢竟自己是個門外漢。軍隊管理這等專業性的知識還是需要听取楊谷這樣具有經驗的優秀將領的意見。經過一個上午的研究,魏淵與楊谷終于初步敲定了南陽團練的大致管理模式。原本魏淵是希望直接照搬現代軍隊的建制,即實行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的現在兵種模式。但楊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下認為大人憑空建立的隊伍編制過于繁瑣且很難為世人所接受,所謂槍打出頭鳥。過于特立獨行的話只怕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
最終魏淵敲定在軍隊的管理模式上,表明繼續參照明軍的傳統編制,但實質內容上魏淵卻進行了大膽的改造,不論是在名稱職能上還是在人數都進行了調整,以期能夠達到他自己所需要的標準。
十二人為一隊的基礎不變,以五隊為一司,五司為一局,五局為一營,五營為一鎮。各級的長官分別稱為隊長、司校尉、局都尉、鎮撫使、總兵官。各個級別分設正職一名副職兩人,其中正職負責臨陣指揮,隊伍管理,擁有絕對權威。兩名副職一人負責對士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後勤保障工作,一名負責軍事訓練工作。
楊谷對于魏淵的想法基本上還是贊成的,按照魏淵的編制要求。一鎮的軍力就在7500人左右,如果能夠練出一支精兵的話。這支隊伍的戰斗力自然是不可小覷的。
在兵種設置上魏淵考慮到17世紀中期仍然處于冷兵器與火器交叉的時期,單純的依靠火器或是單純的使用冷兵器都是有所欠缺的。因此他決定在隊伍中分成四個組成部分,分別是騎兵隊、步兵隊、鳥銃隊以及火炮隊。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面更精彩!
如果說剛剛楊谷還是能接受的話,那魏淵這一次關于兵種的設置則完全超出了楊谷的認知範圍。楊谷久仕邊軍,實戰經驗不是一般的豐富。他從骨子里並不認為在野戰中火銃與火炮能有多大的作用,這些東西更多的是用來守城而非野戰。
“大人,在下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軍旅生涯造就了楊谷有話直說的性格。
“哦?兄台請講。”
魏淵的這些劃分都是憑空想出來的,到底實用與否他也不敢保證。听到楊谷這個有著豐富實戰經驗的人有意見要提,他還是很重視的。
只見楊谷眉頭緊鎖的說道
“在下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單獨設立鳥銃隊以及火炮隊,只需將他們混合在步兵隊當中即可。這鳥銃擊發間隔過長且精度較差,實用性並不強。而火炮用于攻城戰尚可,但野戰之中其移動甚是不便且準星極差。大費周折的專門設立這兩支兵種在下認為沒有必要。”
楊谷的話直接而明了,雖然有些傷魏淵的面子。但出發點確實好的。客觀的講他的話還是有些道理的,這一時期時的鳥銃的威力還不夠大,射擊的距離比弓箭也強不了多少,且射擊間隔太長。如果射擊目標身披重甲,鉛彈未必都能射得穿。而且明朝官軍雖擁有大量火器,但平日里對于火器的訓練甚是懈怠。楊谷在邊軍之時親眼在戰斗中看到成群的明軍一窩蜂地進行射擊,將子彈打出後又急忙的後退,當遇到滿人的騎兵開始追擊時往往那些最前沿撤退不及的火銃手已被敵人的弓箭射死射傷一片了。待敵軍已沖至眼前之時,火銃立即變成燒火棍只能用來掄了。火炮的缺點就更多了,體型龐大移動很困難,需要長時間才能做好發射準備不說還十分容易炸膛。明軍都是將火炮用鐵鏈子固定在城牆之上用來守城,野戰中是極少使用的。
听完了楊谷的話魏淵只能在心里默默的感慨“看來時代所帶來的局限性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楊谷作為十七世紀中期明朝的一位優秀年輕將領,他的觀點很具有代表性。可能大多數的明軍將士都持有這種看法。但來自二十一世紀的魏淵知道在不久的將來整個世界的戰爭格局都會圍繞著火槍和火炮而展開,大刀長矛的冷兵器時代已經是日薄西山,伴隨著歐洲工業革命的到來整個戰爭史將掀開新的篇章,火器時代即將拉開大幕。但這一切魏淵又無法向世人說明,世人也不會去相信這些看起來如同天方夜譚般的話語。
其實此刻的明朝距離資本主義已不遙遠。大明朝的鐵產量是當時整個歐洲產量的總和,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白銀因為貿易順差而流向中國,工業產量佔全世界的60以上,而清朝所謂的康乾盛世時,工業產量也只是佔全世界的6。早在明朝傳教士利瑪竇《中國札記》就有對中國這樣的記載“這里物質生產極大豐富,無所不有,糖比歐洲白,布比歐洲精美……人們衣飾華美,風度翩翩,百姓精神愉快,彬彬有禮,談吐文雅。”而乾隆時來訪的英國特使馬戛爾尼則對中國有這樣的描述“遍地都是驚人的貧困……很多人沒有衣服穿……軍隊象叫花子一樣破破爛爛的”。
當時大明軍隊的裝備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也是超前的,自己鑽研火器的更新發明不說,每當接觸到西洋優秀的火器就會重金收購再進行研究仿造,大明三大營之一的“神機營”,每一營有軍士5000人,其中使用霹靂炮3600桿、大連珠炮101novel.com0桿、手把銃400桿,如此高覆蓋的火器百分比已經堪比近代化部隊了。
然而由于政治和軍事上的腐敗,掌握先進武器和戰法的大明最終敗給了依靠馬刀弓箭的滿清王朝。隨著清朝的入主中原,整個華夏的先進文明與工藝開始了不可思議的時光倒流了,科學被扼殺了,火器被埋葬了。直到兩百年後的鴉片戰爭之時,手持大刀長矛的清兵在英國人的船堅炮利之下才認識到了火器恐怖的力量。
雖然魏淵認為整軍精武,就必須在管理模式上進行徹底的大改革。只有建立新式的職業軍隊,才能極大的提高戰斗力。但此刻面對楊谷,他突然意識到太過于超前的思想不僅不利于提高戰斗力,甚至還會因為眾人的誤解而起到反作用。想到這魏淵點了點頭說
“兄台所言甚是,那就先暫定成立騎兵隊、步兵隊以及弓弩火銃隊吧。”
“大人能夠如此從善如流,楊谷欽佩之極!”
兩人又商談了一些其他的細節,基本上敲定了南陽團練的大體編制問題。
日進黃昏,黃軒一行人終于趕了回來。得到消息魏淵親自從儀衛司官邸內迎了出來。
“公子辛苦了!情況如何?”
黃軒拍了拍滿身的塵土,先是向魏淵躬身施了一禮而後說道
“大人,此番前往毛葫蘆兵處想不到是出乎意料的順利。這些人听完我的來意後便表示願意加入大人您的團練隊伍。”
听到黃軒的匯報魏淵很是高興。
“如此甚好!這樣的話咱們便可以著手團練的籌建工作了。”
“大人還請稍安勿躁。”
黃軒在一旁稍稍勸了勸接著說
“只是這毛葫蘆兵人數眾多,在一萬以上。而且他們還提出了兩個條件。”
“哦?兩個條件?”
看著黃軒有些擔憂的表情,魏淵意識到招募毛葫蘆兵可能還要費些周折。
喜歡明末封疆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明末封疆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