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新明

第二百四十五章 教育

類別︰歷史穿越 作者︰摩碣 本章︰第二百四十五章 教育

    “馬俊賢!”“潮生你中了預科試!”

    在新落成的京師大學大禮堂前廣場上,“烈士馬文英”之子馬俊賢,被身邊的中年人用力在肩膀上擊了一掌,隨即他興奮的指著貼在高牆上的大榜,高興地要跳起來。

    馬俊賢眼圈紅了紅,躬身到底道︰“謝謝舅爺。若沒有舅爺照看,哪有外甥的今天?”

    馬俊賢舅舅微笑道︰“咳,你我甥舅兩個,說什麼客套話。我本來也要上京,來看看京師的點心鋪子做什麼生意。”

    說完抹把臉道︰“虧得海瑞大人給你做了保。否則你一個犯官之子,哪有能考京師大學的機會。將來無論做什麼,不能忘了海大人。”

    馬俊賢點頭稱是。兩人還沒有興奮幾分鐘,胸前別著京師大學校徽的一個小胡子青年走過來道︰“你叫馬俊賢?來,過來。能拿得起學費麼?預科兩年,大學三年,每年十兩。如果拿不出,過來填勤工儉學表。”

    馬俊賢舅舅笑道︰“謝謝這位先生。我是這孩子的舅舅,他的學費準備好了。”

    馬俊賢攔住道︰“外甥已經花用舅爺太多,外甥已經成丁,哪有再用舅舅錢財的道理。再說,做些活計也累不著我——”

    他舅舅道︰“哪有這般道理!潮生,你是來求學,不是來做工!蒙海大人照顧,你家里還有四畝好水田,哪里不賺出來些出息。莫要做工,學費舅舅包了。再說你將來入了這個大學,就是皇家門生,那可是是光宗耀祖的事體!前後不過五十兩的事兒罷了,莫要吵鬧。”

    馬俊賢見爭不過他舅舅,只好從命。他舅舅看著那大榜眼紅道︰“唉,恨不晚生十年,也能到這里來走一遭。我听人說,這里的先生們個個上曉天文,下知地理,前後五百年的事兒掐指一算就得,個個都如劉伯溫爺爺一般,若能拜在門下,不知漲多少本事!”

    馬俊賢听了,看著自己就學的地方,目光中露出無限憧憬之色。

    又看見他舅舅略微偏轉身子,對著紫禁城的方向拱手道︰“只盼著皇帝爺爺萬歲,讓我們小民的日子總有盼頭!”

    ......

    萬歷十年八月初一,朝廷頒布《普及教育詔》和《科舉考試管理條令》。同一天,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現代大學——大明京師大學開學。皇帝朱翊鈞參加了開學典禮並發表演講。

    在基礎教育並未全面鋪開的大明,京師大學入學采用的是申請考試和推薦制。凡有志于新學者,通過申請並參加入學考試,即可進入預科或直接進入京師大學學習。

    地方州縣,凡少有才名,年齡在三十歲以下的,可由地方推薦入學。京師大學的建設經費、運行經費均由皇室承擔,與朝廷度支無涉。

    但是京師大學還是要收學費的,這也開了官方收費教育的先河。明朝的讀書人進入秀才階段,分為貢生、廩生和增生,貢生進國子監,沒有學費一說,還有糧米補貼;廩生和增生進州學和縣學,也不收學費,廩生照樣有祿米可拿,對家用不無小補。

    但以現在的國力,無法支撐免除學費的現代教育體系。因此,萬歷十年才頒布的《普及教育詔》中規定,凡適齡兒童,各地政府要普及三年掃盲教育——認識兩千簡體字、掌握基本通識和四則運算,此為幼學教育,此段教育學費全免。

    幼學教育之後,小學、中學乃至各省正在建設的大學,都收學雜費,以補地方財政的不足。由縣學、州學改革而成的小學、中學,師資力量急劇增加,場所擴增數十倍,多數地方負擔不起。

    為了給予貧困生上進之路,《普及教育詔》中規定,凡助學慈善之家,地方官可按朝廷給予的名額予以表彰,授太平紳士等餃,有建牌坊、加高門第等禮遇,賜見官不跪等特權。

    同時,《普及教育詔》還鼓勵各地鄉紳自主辦學,只要使用朝廷統一規定的教學大綱和教材,均可自辦學校。私立幼學生只要滿足八成以上比例通過掃盲考試,自主辦學的鄉紳即可獲得相應政治待遇。

    對于小學以上的私立學校,朝廷采取的是不鼓勵,也不禁止的政策,憑民自主。

    為了順利對接科舉制度,《普及教育詔》明確劃分了普及教育與科舉之間的界限。畢業證與功名無關,任何一個學生讀了書,要想獲得朝廷的退稅待遇和其他政治待遇,還需要參加科舉。想當官,照樣要考科舉。

    不過,和《普及教育詔》一起頒發的《科舉考試管理條令》附件中,劃定了萬歷二十年以後的各級科舉考試大綱——萬歷二十年以後要想獲得功名,不接受新式教育基本不可能。萬歷十年到萬歷二十年之間的科舉考試,所有考生都要加試《通識直指》——只有填空題,且考試內容絕不超綱。

    如此一來,對張居正當時在平台召對時最擔心的讀書人離心之事,朱翊鈞做出了重大妥協。這種政策除了給了讀書人十年緩沖期之外,只是將要把八股從科舉制度中剝離,進而把讀書人都驅趕到新學上去。

    京師大學成立之後,除了設立哲學、數學、天文、物理、化學、生物等基礎學科供大學生深造,更設立了冶金、農學、法學、經濟、教育學等經世濟用的學科,為朝廷培養專才。

    至于這些專才未來的出路,一方面可以到現在雨後春筍般出現的各類會社任職,另一方面也可參加朝廷專門為大學畢業生設置的“恩科”,考取政務官職。為了提高讀書人進入大學的積極性,考取專項政務官後,朝廷將賜予“同進士出身”待遇。

    令天下人感到好笑,文學之士感到受辱的是,皇帝無比重視的京師大學,並無文學專業。朱翊鈞始終把文學和藝術放在“個人修養愛好”的層面,不設專業也一直體現了他不喜歡“文學之士”的一貫風格。

    京師大學的成立,是朱翊鈞十年來一直欲貫徹“教育興國”理念的集大成者。京師大學和京師師範大學、京師醫學院、南苑武學院從此以後成為本時空的最高學府,數百年後也沒有任何學校能夠撼動它們的地位。

    參加完開學典禮的朱翊鈞,在乘坐馬車返回宮城的時候,可以無愧于心的做出判斷,只要自己活得足夠長,把教育改革融入帝國肌體,那本時空的中華民族將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萬歷新明》,方便以後閱讀萬歷新明第二百四十五章 教育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萬歷新明第二百四十五章 教育並對萬歷新明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