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照梅花

二十一、誰是神(2)

類別︰都市言情 作者︰古思曼 本章︰二十一、誰是神(2)

    2020年5月,牛背山舉辦智能機器僧、炒股機器人與潛意識開發研討會,來自全球五十多名學者專家參會,並邀請H省弘林禪寺主持明海大和尚參加,研討會由老谷子主持,潘麗虹也趕來參加。

    疫情過後,養老社區建章立制,從愛護公共財物、珍惜每一粒米開始。老谷子要求按照寺院的管理規定制定社區管理制度。屢不執行的趕出養老院。

    機器僧站在寺院門外,恭候各位客人的到來。

    “師父,我上山時被飛蟲咬了,要不要打死它?”有客人問。

    “你也咬它一口。咬不著就當是奉獻了。”機器僧很機智。

    “農夫與蛇的故事您听說過吧,怎樣才能兩全其美?”另一客人問。

    “慈悲很重要,但智慧也重要。”機器僧伸出兩個大拇指。

    研討會在二樓禪室舉行。

    禪室中央是一個圓形會議桌,上面擺了一圈鮮花和一些印刷材料,每個座位前還放著一個話筒和一支筆。四周牆上都掛著釋迦牟尼佛像。

    一位美國人工智能專家發言︰Accordingto,today,neuroscienceisregardedasanimportantsourceofinspirationfordeeplearningresearc101nove.comongert101nove.comd.T101nove.comeofneuroscienceindeeplearningresearc101nove.comydonothaveenoughinformationaboutthebraintouseitasaguide.Toobtainadeepunderstandinft101nove.comalrithmsusedeastt101nove.comtaneously.Becausewearenotaeandwellstudiedpartsofthebrain.

    賢住機器僧作了翻譯︰《深度學習》認為,神經科學被深度學習研究者看作靈感產生的重要來源,而如今它已經不是這一領域的首要指導。如今它的作用正在削弱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沒有大腦使用它作為指導的足夠證據。為獲得大腦實際的算法,我們需要同時控制數以千計的神經元的活動。因為如果我們不這樣做,我們遠遠不能理解大腦的最簡單和最易研究的部分。

    一位大學教授發言︰1958年,美國神經生物學家DavidHubel和TorstenWiesel研究瞳孔區域與大腦皮層神經元的對應關系。他們在貓的後腦頭骨上,開了一個3毫米的小洞,向洞里插入電極,測量神經元的活躍程度,他們發現了一種被稱為“方向選擇性細胞(OrientationSelectiveCell)”的神經元細胞。當瞳孔發現了眼前的物體的邊緣,而且這個邊緣指向某個方向時,這種神經元細胞就會活躍。這個發現激發了人們對于神經系統的進一步思考。神經中樞大腦的工作過程,是一個不斷迭代、不斷抽象的過程。

    一位禪師說︰中國唐代禪師對“境智共生”做過精彩描述。夫境非智而不了,智非境而不生;智生,則了境而生;境了,則智生而了。智生而了,了無所了。了境而生,生無能生。生無能生,雖智而非有;了無所了,雖境而非無。無即不無,有即非有,有無雙照。妙悟蕭然,如火得薪,彌加熾然。薪喻發智之多境,火比了境之妙智。其辭曰︰達性空而非縛,雖緣假而非著;有無之境雙照,中觀之心歷落。雙遮就是空有都不可得,雙照就是空有都是妙用,既不否定空有,也不執著空有,內心完全打破了世間法的纏縛,無所住著。

    身披袈裟的明海大和尚說︰佛教實際上是一個心念,它要精確到心念,心、念頭,然後讓我們的心念高度的有序化。這里我們講勇猛精進,有的人說那多累啊,實際上如果你做到心念的有序化,不空過,你的心一直生活在有意義中,在一種價值感中,在一種欣慰中,那就是生命的不浪費。你如果覺得枯燥、乏味、很煩,那就是浪費。所以佛法也可以把它表述為是一種使我們的心念高度有序化,而節約了生命能量的一門學問(生命能量即是光和壽)。我們心念中的各種煩惱,干擾我們正常思維的一些負面情緒,其實都是浪費。

    老谷子說︰剛才大和尚講的那種心念有序化狀態才是未來人類應有的狀態。當我們牙疼的時候,很痛苦。當我們痛苦的時候,我們覺醒到沒有牙痛是多美妙。有那麼多天牙都不疼,但我們並未享受牙不疼。牙不疼是正常狀態,可我們不知道怎樣識別並享受這個正常狀態,直到牙疼了。我們不習慣于連接正常狀態並從中受益。如果我們知道如何回歸到當下並升起正念、正定和覺照的能量,我們就能接觸生命的美妙,我們立即就能擁有幸福和愉悅。

    梅成接著說︰現在隨著算法的更新、數據量的增加以及GPU的發展,我們可以用很多的層來開發神經網絡,人工智能的任務就是觀測這種狀態下的神經元活動,記錄活動參數,譬如記錄下老禪師打坐時的神經元活動參數,以此作為標準,調節、控制人的非正常神經元活動,進而減少負面情緒,增進健康,開發智慧。

    潘麗虹發言︰制心一處,一處即是興奮點、集中點,有了集中點,其他的事情就不會引起他的注意,也難以產生干擾。佛家叫明心見性,見性之後,就不會受外界煩擾。當然這里的“心”與前“心”有很大區別。前者是意識心,後者是真心。潛意識就是我們的命運,它猶如天地的混沌狀態,所謂的清醒狀態混雜了意識,不究竟。靠潛意識謀事、發明創造是可行的。它能幫助我們把不相干的兩件事聯系起來。靈感來自潛意識,是潛意識開了一扇門。

    最後潘麗虹做了總結性發言︰總之,我國的科技要想彎道超車,應當從傳統文化中尋求答案。

    休息時間,潘麗虹漫步在寺院外的小路上,路兩邊鮮花盛開,小鳥依人,一位僧人正在給幾個居士講解自性和外相的關系,譬如花樹,盡管花開花落,而樹根不動。潘麗虹感受到一種說不出的美妙,這是自制的快樂,只有在深山古寺里才能感受得到,因為它帶給了你無限的自由,在六塵中容易被喧鬧覆蓋。

    滴水拙金,精煉人生。

加入書簽 上一章 目 錄 下一章 加入書架 推薦本書

如果您喜歡,請把《月照梅花》,方便以後閱讀月照梅花二十一、誰是神(2)後的更新連載!
如果你對月照梅花二十一、誰是神(2)並對月照梅花章節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後台發信息給管理員。